自然灾害1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常见的自然灾害

(完整版)常见的自然灾害

(1)读下图,本次旱情主要集中分布于
_长__江___中__下__游___平__原__(地形区)。①为 __湖__南____省,②为__江__西____省,湖北省 的行政中心为__武__汉____市。
(2)读下列两图可知,与西部相比,我国东部发生旱灾、洪水灾害的频率__高___/大___, 受灾地区主要分布于__季__风____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__夏______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非工程措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
干旱灾害
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 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 称为干旱灾害。
分布:我国主要在南方和东 部地区;
合作探究
思考: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南地区为何多发洪涝灾害。
合作探究
思考: 1、洪涝灾害具有哪些危害? 2、尝试说说你的防灾减灾措施?
归纳小结
• 洪水成因:水的收入>支出 (洪水来量、滞洪能力、泄洪能力等角度)
• 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水系特征;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违规占用河道等使河道(湖泊)体积减少的角 度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垦田等角度)
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的。
(3)举2例说说旱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严重影响:________。 ①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作物会干枯 ②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常见的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
1、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自然界)中, 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什么是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一、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不同于人为灾害,是自然界自主运作的结果。

二、类型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崩塌、道路的破坏以及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中断。

2.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风速可以达到超过100公里每小时。

台风经常导致强风、暴雨、洪水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3. 洪水洪水是由雨水或融雪引起的水体超出其本来容量的现象。

洪水会引发重大损失,包括建筑物、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当然还包括人员伤亡。

4.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烈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它由迅速流动的泥浆混合物形成,可能由地质活动、暴雨引起。

三、应对措施1. 加强预警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预测和预警非常重要,例如在发生地震和台风前,相关部门可发布预警和紧急消息,让人们及时躲避。

2.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及时响应和救援非常重要。

地方政府应设置紧急响应机制并磨练应急抢险队伍,以便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

此外,应确保救援队伍具备足够的装备和训练。

3. 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也可以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例如,修建固定结构的抗震建筑物和改善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因地震和洪水引起的损失。

四、结论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减少其损失。

预测和预警、应急救援和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可以缓解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策略也有助于减少造成灾害的人为因素,例如环保和气候变化。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理与气候环境的各种突发性事件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有各种形式的自然灾害不时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并探讨其影响以及人类应对灾害的措施。

1.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现象,是由地表以下发生的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震的能量释放可以引发巨大的破坏,包括土地的震裂、建筑的倒塌以及常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例如,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近7.9万人死亡和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各国纷纷建立了地震监测系统,并在易受地震袭击的地区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洪水洪水是指地表降水量超过地表土地系统承载能力时形成的涨水现象。

洪水往往导致河流、水源和海洋的水位上涨,从而淹没沿岸地区和低洼地带。

洪水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对农田、基础设施和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灾后重建包括加强河流治理、建立水库和河道的管理系统等。

此外,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制定有效的紧急疏散计划也是应对洪灾的重要措施。

3.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指海洋中的强大风暴系统。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经常引发洪水、风暴潮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在台风袭击期间,预警系统和紧急疏散计划非常关键。

此外,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保护海岸带和森林等自然屏障也能够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4.干旱干旱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降雨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气象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导致饮水和粮食短缺。

为了减轻干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以及建立紧急救灾机制。

总之,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伤害。

尽管我们无法掌控自然的力量,但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有效的灾害管理,我们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加强灾害预警体系、优化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加强公众的灾害意识培养都是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只有科学高效地应对自然灾害,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

小学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小学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小学自然灾害知识总结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常见的形式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暴雨、山火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和预防自然灾害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讨论地震。

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

当两个地壳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会积累应力,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释放能量,产生地震。

地震的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

地震常常伴随地面晃动、建筑物倒塌等现象,因此,当我们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躲避到桌子下或墙角,确保自己的安全。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台风。

台风是海洋上产生的巨大气旋风暴,也是东亚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从海上移向陆地时,会带来强风、暴雨、洪涝和海啸等。

为了避免台风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应通过媒体了解台风的动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固房屋、储备食品和水源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体涨水泛滥的现象,常常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水位警报,如果发现危险,应遵循政府的指示,及早撤离或寻找高地避难。

此外,我们还应避免在洪水中游泳或玩耍,以免发生危险。

干旱也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

干旱是指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洗澡,避免浪费水资源。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降雨情况,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因缺水导致的灾害。

暴雨也是自然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

暴雨时,雨水短时间内大量降落,常常引发洪涝等灾害。

为了应对暴雨灾害,我们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如加固排水系统、清理下水道等,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我们还应避免涉水过路,减少因暴雨造成的危险。

最后,我们来谈谈山火。

山火是山林中发生的大面积火灾,常常由于气候干旱或人为原因引发。

山火会烧毁植被、危害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自然灾害防治法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防治法概述
性的灾害防治基本法、各减灾领域的单位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法规和规章以及地方性防治 灾害法规四个层次。 我国灾害防治立法实践,一般可区分为专门 性立法、专类规范和相关规范三类。
专类规范即指其他相关立法中规定的旨 在防治灾害的法律章节或条款。
相关规范亦称准用性规范,是其他普通 立法中可用于调整灾害防治法律关系的 规范。
专门性立法是指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唯一 立法目的的法律规范。
谢谢大家!
案例(1998年“三江”特大洪灾)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 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 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 同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 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m。沿江苏南地区 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 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 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 最高水位达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2021/5/5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 灾害严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 抗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 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 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 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 (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 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 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唐山大地震
一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俗称“天灾”,其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指 由生态物理环境中的环境因子 变化造成的生态外部空间环境 的灾害性变化。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等。

这些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震动。

它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常常在地震带上发生。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土地滑坡等灾害。

日本、中国、美国等地常常发生地震。

台风是强烈的旋风系统,经常在海洋上形成并吹向陆地。

台风
带来的强风和大雨可以引发洪水、风暴潮和风灾。

中国和东南亚地
区经常受到台风袭击。

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体涨水并泛滥到周围的土地上。

洪水常
常是由暴雨、融雪等引起的。

洪水可以淹没房屋、农田和道路,造
成重大财产损失。

中国、孟加拉国等地区经常受到洪水威胁。

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喷射到地表的过程。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巨
大的能量和火山灰,对周围的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雷克雅未克
火山、埃特纳火山等都是著名的火山喷发地。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
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和应
对能力。

此外,保护环境、减少气候变化等也是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的重要措施。

鉴于地球上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总之,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
内的应对和防范。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保护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一系列突发性、不可预测的灾害事件。

这些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雪灾、火灾等,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将从灾害的定义、分类、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对自然灾害进行概述。

一、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人类财产造成的严重破坏的事件,它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三大类。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暴雪等;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和冰雹等。

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所引起的灾害事件。

其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造成地壳破裂,地表产生震动。

地震会导致建筑物损毁、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此外,滑坡和泥石流也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它们经常发生在山区,由于长期的地质变化和自然气候因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三、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于气候系统异常和气象事件所引起的灾害。

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台风是一种巨大的气旋,带来剧烈的暴雨、强风和洪涝灾害。

在沿海地区,台风常常造成沿海城市的洪水和风灾。

此外,暴雨和暴雪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它们会导致山洪、城市内涝、农田洪灾等。

四、水文灾害水文灾害是由于水文系统的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灾害事件。

最常见的水文灾害是洪水。

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域发生暴雨或融雪时超过河道承载力所引起的水位上涨。

洪水会带来建筑物的倒塌、人员伤亡、农田的被淹等后果。

此外,干旱和冰雹也是常见的水文灾害,干旱会造成农田失收和饮水困难,冰雹会对农作物产生巨大的破坏。

五、灾害的影响与应对措施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

因此,应对自然灾害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了减少灾害的损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加强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防灾能力,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灾害管理法规,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加强国际间的灾害合作和交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 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 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 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 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 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 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 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 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 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 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 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 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 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沙尘暴是指 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 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 现象。
• 龙卷风是从强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中 小范围强烈旋风。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 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 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 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 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取 水”。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 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 往他处。 1.龙卷风的特点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 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 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 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 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 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 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 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 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 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 灾害。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 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 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 米至41.4米)称为台风(typhoon)或 飓风(hurricane),飓风的名称使用 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 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 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 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 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 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 力强等特点。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 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 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 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 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 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 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 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 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 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 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象在 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 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 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 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 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受地球自 转的影响。
•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 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 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 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 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 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 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 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 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 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 火山喷发。
•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 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 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 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 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 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 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 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 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 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 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 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 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 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 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 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须 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 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 不同远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 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 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 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 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 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 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 的破碎岩石层。大范围树林、 毛竹覆盖,汛期当暖湿空气携 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 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 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 局部降水。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 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 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 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 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 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 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 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 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 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 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 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 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 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 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 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 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 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 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 电通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 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 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 物接近,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
五(3)班邵乙伦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 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 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 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 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 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 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 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 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 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 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 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 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 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 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 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 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 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 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