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纺织品测试

合集下载

jis纺织品测试标准

jis纺织品测试标准

jis纺织品测试标准纺织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衣物、家居用品还是工业材料,纺织品的品质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纺织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JIS(日本工业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测试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JIS纺织品测试标准及其应用。

1. 引言纺织品测试标准是衡量纺织品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进行标准化的测试,可以确保纺织品的功能、安全性和耐久性达到消费者的期望。

JIS纺织品测试标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贸易领域,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物理性能测试2.1 质量测试纺织品质量测试是评估纺织品织物密度和均匀性的重要手段。

其中,JIS L 1096标准规定了用于测定纺织品质量的测试方法。

该标准以样品的面积和质量为基础,通过称重和计算得出纺织品的质量数据。

2.2 强力测试纺织品的强力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其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

JIS L1018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强力测试的方法。

该标准要求使用万能试验机对纺织品进行拉伸测试,并测量其断裂强度和伸长率。

2.3 抗撕裂强度测试抗撕裂强度是纺织品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JIS L 1093标准规定了用于测试纺织品抗撕裂强度的方法。

按照该标准,将样品切割为一定形状,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撕裂测试,并记录其撕裂强度和撕裂伸长率。

3. 功能性能测试3.1 吸水性能测试纺织品的吸水性能对于衣物的透气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JIS L1091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吸水性能的测试方法。

该标准要求对样品进行润湿和排水处理,并测量其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3.2 耐摩擦性测试耐摩擦性是评估纺织品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JIS L 1092标准规定了纺织品耐摩擦性的测试方法。

该标准要求使用摩擦测试仪对样品进行摩擦测试,并根据损坏程度评估其耐磨性能。

4. 安全性测试4.1 阻燃性能测试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对于消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JIS L 1095标准规定了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

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条件

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条件

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条件1. 简介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之一,因此对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检测至关重要。

纺织品检测标准是指在纺织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利益,对纺织品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规范。

2. 纺织品检测标准的重要性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2.1 产品质量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帮助生产厂商监控和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要求。

例如,检测标准可以规定纺织品的尺寸、强度、耐磨性等指标,确保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2.2 用户安全纺织品直接接触用户的肌肤,因此对于纺织品的安全性检测尤为重要。

例如,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规定对于染料和化学物质的限制,确保产品没有有害物质的残留。

2.3 贸易壁垒纺织品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各国对于进口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

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确保产品满足目标市场的质量要求,降低贸易壁垒。

3. 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分类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根据检测目的、测试方法和产品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检测标准分类:3.1 功能性检测标准功能性纺织品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功能,例如防水、防紫外线、抗菌等。

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标准针对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制定,以确保产品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物理性能检测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尺寸、重量、强度、耐磨性等方面。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厂商和用户了解产品的物理性能,并对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

3.3 化学物质检测标准化学物质检测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中的染料、印花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和限制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纺织品中的化学物质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不会对用户产生危害。

环境保护检测标准针对纺织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纺织品检测条件纺织品检测的条件和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纺织行业纺织品质量检验规程

纺织行业纺织品质量检验规程

纺织行业纺织品质量检验规程引言:纺织品质量检验是确保纺织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纺织行业中常见的纺织品质量检验规程,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检验以及成品的检验。

通过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原材料的检验1.纤维原料的检验纤维原料是纺织品制造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

在纤维原料的检验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纤维的外观和手感:检查纤维的色泽、光泽以及柔软度,确保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 纤维的拉伸和断裂强度:测试纤维的强度,以确保纤维具有足够的韧性。

- 纤维的纤度和长度:测量纤维的纤维直径和长度,以了解其纤维特性。

2.染料和助剂的检验染料和助剂是纺织品染色和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其质量和安全性对最终产品至关重要。

在染料和助剂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执行以下措施:- 检查染料和助剂的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染料和助剂的成分,以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 测试染料的牢固度:使用标准测试方法评估染料的耐久性和牢固度,以确保其不会褪色或渗漏。

二、生产过程的检验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检验,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1.纺纱和纺织工艺的检验纺纱是将纤维转化为纱线的过程,纺织工艺是制造织物的方法和技术。

在纺纱和纺织工艺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纺纱效果和纱线强度:检查纺纱工艺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纱线的均匀性和强度。

- 织物密度和纹理:检查织物的密度和纹理,确保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

2.印花和绣花工艺的检验印花和绣花是纺织品装饰的重要工艺。

在印花和绣花工艺的检验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图案的清晰度和颜色均匀性:检查印花和绣花的图案是否清晰,颜色是否均匀。

- 印花和绣花的耐久性:使用标准测试方法评估印花和绣花的耐久性,以确保其无褪色或掉色现象。

三、成品的检验成品的检验是确保纺织品质量合格的最后一道关卡。

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检测项目简介

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检测项目简介

纺织品主要功能性检测项目简介
1.防水性测试,主要有3种方法,如下:
→喷淋法,方法ISO 4920,结果为沾水级别,1-5级,级别越高拒水性越好;
→静水压法,方法ISO 811,结果为渗水压力,mmH2O,值越大防渗水越好;
→模拟雨淋法,方法AATCC 35,结果为渗水量,克g,值越小防渗水越好。

2.透湿性测试,主要有3种方法,如下:
→吸湿法,方法ASTM E96,Method A,结果为g/m2/24h,值越大透湿性越好;
→蒸发法,方法ASTM E96,Method B(正杯)、BW(倒杯),结果同上。

3.防油污测试,主要有2种方法,如下:
→拒油性,方法AATCC 118,结果为拒油等级,1-8级,级别越高拒油性越好;
→易去污性,方法AATCC 130,结果为易去污等级,1-5级,级别越高越好。

4.防静电测试,主要有3种方法,如下:
→半衰期法,方法GB/T 12703,方法A,结果为衰减时间,秒s,值越小越好;
→电荷面密度法,方法GB/T 12703,方法C,结果电量,μC/m2,值越小越好;
→表面电阻法,方法AATCC 76,结果为表面电阻Ω,值越大约好。

5.透气性测试,方法ISO 9237,结果为L/min/cm2(mm/s),值越大透气性越好;
6.防紫外线测试,方法AATCC 183,结果为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大防护性越好;
7.吸水性测试,方法JIS L1907,结果为水柱被芯吸的高度,厘米cm,值越大吸水性越好;
8.抗菌测试,方法AATCC 100,结果用抑菌率表示,值越大表示抗菌效果越好;
9.其它功能性,如保暖性、防辐射、远红外、负离子等。

纺织品功能性测试方法、标准和使用仪器

纺织品功能性测试方法、标准和使用仪器

SGHP的测试数据
• 热阻的测定:
调节试验板表面温度Tm为35度,气候室空气温度Ta为20度,相对 湿度为65%,空气流速为1m/s,H为加热板功率,稳定后,记录 它们的值。
Rct = (Tm-Ta)*A / (H-∆Hc) – Rcto • 湿阻的测定:
调节试验板表面温度Tm为35度,气候室空气温度Ta为20度,相对 湿度为65%,空气流速为1m/s,H为加热板功率,稳定后,记录 它们的值。
• 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主要是通 过亲水性纤维的芯吸效应来实现 的,它能将贴近皮肤层的水份向 含水少的外层传送,从而保持皮 肤干爽和舒适。
• CoolMax ™ ,VaporWick™, CoolDry ™,TransDry ™,等产品
吸湿、排汗、速干性测试标准
• SN/T 1689.1 多孔材料 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的测定
• AATCC (起草中) 纺织品的液态水份管理性能
• GB/T 21655.1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单项组合法
• GB/T 21655.2 (起草中) 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动态水份传递法
吸湿、排汗、速干性测试仪器
- MMT 液态水份管理测试仪
测量液态水在纺织品上的动态三维传递性能(吸湿快干性等)
阻燃性、防水&拒油性、防紫外&防静电&防电磁 辐射性、抗菌防臭性等
• 化学安全性
- PH值、甲醛含量、致敏致癌染料(可分解芳香
胺偶氮染料)、重金属、农药杀虫剂及其他对人 体有害化学物质等
纺织品功能性测试 吸湿、排汗、速干性
什么是吸湿、排汗、速干纺织品
• 吸湿排汗速干纺织品相对普通纺 织品,具有能快速将汗液从皮肤 传递到服装的外层并挥发的功能。

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测试标准和结果分析

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测试标准和结果分析

样品数量 2(一干一湿)
4
2经2纬
4
每种颜色和结构至少 1每 种 颜 色 和 结 构每种颜色至少 1 个样每种颜色和结构至少
非匀质样品
个样品
至少 2 个样品 品
2 个样品
调湿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需要
试验环境
干态试样,温度(21±1)温度(20±2)oC 相温度(20±5)oC 相对温度(20±2)oC 相对
各国制定的标准仅规定了光源、积分球和滤片的要求,对于光线的传递无具体要求。市面上存在各种品 牌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用于测试紫外线,这就造成了国内个检测机构之间采用的仪器有差异,而不同测试 仪器的结果可能不同。本文也简要分析了不同测试仪器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1.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体系
1.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
3.2 AATCC183-2010 测得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 和 GB/T18830-2009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 EN13758-1 存在轻微差异。
3.3 不同型号的仪器测得的抗紫外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AATCC 183 45.2 45.2 3.04 1.75
EN 13758-1 41.4 35.1 3.24 2.31
AS/NZS 4399 45.3 34.9 2.99 2.02
GB/T 18830 41.25 35 3.18 2.24
由表 3 可知,AATCC183-2010 测得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 和 GB/T18830-2009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 EN13758-1 存在轻微差异。原因主要是因为标准间的差异造成的,AATCC183-2010 不要求对样品的 UPF 值进行修正,因 此 AATCC183-2010 测试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间差异较大;AS/NZS4399:1996 采用的参照的日光光谱 辐照度与其他三个标准不同,因此 UPF 平均值与欧盟标准和中国标准测试值差异较大。

纺织品测试国际标准

纺织品测试国际标准

纺织品测试国际标准
一、纺织品基本性能测试
1. 纤维含量测试:确定纺织品中纤维的种类和含量。

2. 拉伸性能测试:评估纺织品的韧性和强度。

3. 压缩性能测试:评估纺织品的弹性和回弹性。

4. 耐磨性能测试:评估纺织品的耐磨损程度。

5. 抗皱性能测试:评估纺织品的抗皱性能。

二、纺织品色牢度测试
1. 耐洗色牢度测试:评估纺织品在洗涤后的褪色程度。

2.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评估纺织品在摩擦后的褪色程度。

3. 耐光照色牢度测试:评估纺织品在光照下的褪色程度。

4.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评估纺织品在汗渍中的褪色程度。

三、纺织品尺寸稳定性测试
1. 水洗尺寸稳定性测试:评估纺织品在水洗后的尺寸变化。

2. 热定型尺寸稳定性测试:评估纺织品在热处理后的尺寸变化。

3. 干洗尺寸稳定性测试:评估干洗后的尺寸变化。

四、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
1. 垂直燃烧测试:评估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2. 水平燃烧测试:评估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3. 烟密度测试:评估纺织品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密度。

五、纺织品纤维含量测试
1. 纤维细度测试:确定纤维的细度。

2. 纤维长度测试:确定纤维的长度。

3. 纤维强度测试:确定纤维的强度。

4. 纤维伸长率测试:确定纤维的伸长率。

5. 纤维重量测试:确定纤维的重量。

6. 纤维弹性测试:确定纤维的弹性。

7. 纤维耐热性测试:确定纤维的耐热性。

纺织品功能检测标准

纺织品功能检测标准

纺织品功能检测标准1. 透气性测试透气性是指纺织品允许空气通过的性能。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测量一定压力差下纺织品的气流率,以评估其透气性能。

2. 透湿性测试透湿性是指纺织品允许水分通过的性能。

测试方法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测量纺织品的水蒸气透过率,以评估其透湿性能。

3. 吸湿性测试吸湿性是指纺织品吸收水分的性能。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测量纺织品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吸湿率,以评估其吸湿性能。

4. 抗静电性能抗静电性能是指纺织品抵抗静电产生和消除静电的能力。

通过在一定的摩擦条件下测量纺织品的静电电压和电荷量,以评估其抗静电性能。

5. 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是指纺织品抵抗细菌生长的能力。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将纺织品与标准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评估其抗菌性能。

6. 阻燃性能阻燃性能是指纺织品在火源作用下的燃烧特性。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在一定的火源条件下测量纺织品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时间,以评估其阻燃性能。

7. 防紫外线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是指纺织品抵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在一定的紫外线照射条件下测量纺织品的紫外线透射率和防护指数,以评估其防紫外线性能。

8. 耐磨损性能耐磨损性能是指纺织品抵抗磨损的能力。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在一定的摩擦条件下测量纺织品的磨损量和磨损次数,以评估其耐磨损性能。

9. 防辐射性能防辐射性能是指纺织品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在一定的电磁辐射条件下测量纺织品的电磁辐射透射率和防护指数,以评估其防辐射性能。

10. 防霉性能防霉性能是指纺织品抵抗霉菌生长的能力。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将纺织品与标准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评估其防霉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纺织品测试功能纺织品:指除有常规的装饰、保暖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保健、防保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如远红外纺织品、防紫外纺织品、甲壳素织物、防螨织物、磁疗产品、维生素织物、抗菌织物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功能性纤维材料上研究与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些新技术被大量地应用于功能纺织品的研发制造当中,使之成为国内功能纺织品开发的热点,对大众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抗菌纺织品:在自然界物质循环消长过程中,细菌存在极为广泛“纤维织物不可避免地也会附着很多细菌,其数量依环境条件和纤维种类不同,分别在103~108/cm2据统计,每1g棉纤维上约有1000万~5000万个细菌”如果条件适宜,这些细菌就会迅速繁殖“尤其在每1g含有汗渍量为20%的脏衣服,含湿量为80%的条,24h后细菌可增长10倍以上”这些细菌轻则使皮肤发生过敏,重则危及人体健康“为此,人类企盼健康,追求舒适的愿望不断增加,抗菌织物也就作为卫生功能织物和保健功能织物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发展。

☐定义:加载抗菌材料的一类纺织品,运用其自身的物化特性,通过杀灭、抑制或妨碍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过程,使其达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加工方法:➢对织物进行抗菌后整理抗菌后整理一般采用浸轧法、喷淋法、浸渍法、涂层法等工艺,将抗菌剂施加到织物上,或使抗菌剂包容在纤维表面的薄膜内,或使抗菌剂接枝在纤维表面的活性基上,都能提高抗菌效果和洗涤耐久性。

可使用棉、毛等天然纤维材料,也可以是涤纶、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材料。

➢把抗菌剂纺入纤维内部抗菌纤维是在抗菌后整理的基础上发展的,鉴于抗菌后整理织物的溶出安全性、洗涤耐久性和织物风格上的不足,抗菌纤维织物有抗菌性好、安全性好、耐久性好和服用性好的优点。

☐抗菌织物按抗菌功效作用分为:➢普通抗菌织物➢高抗菌织物抗菌功能评价指标抗菌纺织品标准➢AATCC100试验法➢JISL1902-8(1998)定量试验法➢奎因法➢JISZ2911抗霉菌试验法➢HALO法:抑菌晕(圈)试验法,AATCC90法是其代表➢土埋法:AATCC30试验法➢美国道康宁公司开发的振荡烧瓶法Shake Flask method➢1996年卫生部颁布了GB15979-1995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抗菌检测方法➢溶出性、非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晕圈法进行判断。

➢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吸收法检测。

➢非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振荡法检测。

➢试验菌株应由国家级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试验中使用的洗涤剂按GB/T 8629 的要求配制。

➢试验中的洗涤程序按照标准进行洗涤。

⏹(抗菌织物试样洗涤试验方法)➢D2.1提示本方法参照GB/T 8629、日本标准JIS L 0217 中103进行制定。

➢D2.2 设备和材料➢D2.2.1 洗衣机:家用洗衣机。

➢D2.2.2 洗涤剂:按照GB/T 8629附录B无磷ECE和IEC标准洗涤剂中的规定配制。

➢D2.2.3 垫洗织物:由若干块两层100%的涤纶针织物或涤棉混纺机织物组成,其单位面积质量约为试验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相近(±25%),每块尺寸为30±3cm ×30±3cm,两层织物的边缘应缝合在一起。

➢D2.3 洗涤条件及程序➢D2.3.1 洗涤程序参照日本标准JIS L 0217 中103方法执行。

➢D2.3.2 在家用洗衣机中使用GB/T 8629附录B所规定的洗涤剂0.2%(即2g/l)及自来水,浴比1:30,水温40℃±3℃,投入试样,洗涤5min。

然后,于常温下用清水清洗。

➢D2.3.3 第一遍清洗2min,捞出织物,脱水30s,然后,于常温下用清水进行第二遍清洗。

➢D2.3.4 第二遍清洗2min,捞出织物,脱水30s。

➢D2.3.5 上述D2.3.2,D2.3.3,D2.3.4三步为一个循环,计为洗涤1次。

重复这三个步骤,直到预定的洗涤次数。

为防止残留的洗涤剂干扰抗菌测试,注意最后一次洗涤采用大量的清水将其彻底清除,脱水后,织物按GB/T 8629中的干燥程序进行烘干,方可用于抗菌性能测试。

⏹产品➢抗菌防臭防霉面料➢抗菌防臭内衣裤➢抗菌防臭袜➢抗菌毛巾浴巾➢纳米抗菌纺织品防紫外纺织品定义:可以反射紫外光或吸收高能量紫外光转化为热能或低辐射能,以达到释放或消耗紫外光作用,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也不影响纺织品色泽、强力、白度、手感的一类纺织品。

☐涤纶的抗紫外性能最好,因为在涤纶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在化纤中锦纶(尼龙)、粘胶(人造棉、人造丝)抗紫外性能均不佳。

在天然纤维中,如夏季穿着的纯棉或真丝服装,抗紫外能力甚小。

☐另外,面料的防紫外性能还与面料的组织结构有关。

一般织物越厚,抗紫外性能越好,这是容易理解的。

但是有的较薄的织物只要经过防紫外处理,就能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性能,所以夏季服装不必以加厚来达到防晒效果。

织物的致密度由于挡光能力不同,抗紫外性能也不同,如针织物比机织物要疏松,抗紫外性能就不如机织物。

在机织物中平纹织物孔隙率大于斜纹,斜纹又大于缎纹,所以缎纹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最好。

☐服装面料的颜色也影响其抗紫外性能,以涤纶织物试验为例:黑色的紫外线透过率为5 %;藏青、红、深绿、紫色透过率为5%~10%;绿、淡红、淡绿、白色透过率为15%~20 %。

所以深色织物的紫外光的透过率小,防紫外性能比浅色织物好。

☐防紫外纺织品标准:➢由全国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的GB/T 18830-2002《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于2002年发布,并于2003年2月1日实施.☐测试方法:➢直接法(变色褪色法、照射人体法)➢仪器法✓注:直接法客观性不够,可重复性差;仪器法采用光谱辐射,应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计算。

仪器法作为客观公正的测试手段已被人们所接受,国外已将其写入标准中。

☐测试仪器: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仪器有2种:➢紫外线强度计➢分光光度计⏹紫外线强度计是采用特定波段的紫外线(主峰波长为297nm)照射织物,测定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分光光度计法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作为辐射源,产生一定波长范围280nm~400nm)的紫外线照射到织物上,然后用积分球收集透过织物的各个方向上的辐射通量,计算出紫外线透射比。

紫外线透射比越小,表明织物隔断紫外线效果越好。

⏹分光光度计法可检测各个不同波长下的透射比!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和通用的方法,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英国标准、美国AATCC标准、欧盟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最新标准提案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我国国家标准也采用了该方法。

⏹评价防紫外线性能指标➢紫外线透射比➢紫外线遮挡率➢紫外线防护系数➢穿透率⏹UVR透射比:有试样时的UV透射辐射通量和无试样时的UV透射辐射通量之比。

又常分为UV A和UVR透射比。

⏹UVR遮挡率(或阻断率)计算公式为:遮挡率=1-透射比⏹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UPF是不使用防护品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效应与使用防护品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效应的比值。

⏹穿透率:UPF值的倒数。

✓上述指标中,UVR透射比和UVR遮挡率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但实质相同。

UPF和穿透率也是角度不同,实质一样。

其中UPF是目前国外较多的评价织物防紫外性能的指标,化妆品的防晒指标也是采用类似的防晒系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因此,在国家标准中将UPF值与UV A透射比一起作为评价防紫外线性能的指标,规定为UPF值大于80,UV A透射比不大于5%,与国际接轨。

⏹防紫外整理:目前对织物进行防紫外线整理分为两种:➢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对织物进行后处理。

➢利用陶瓷微粉与纤维结合,增加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以防紫外线透过织物损害人体皮肤,其中没有光能的转化作用。

这些陶瓷粉包括高岭土、碳酸钙、氧化铁、氧化锌、氧化亚铅等。

经实验对310-370nm波长原紫外线的反射或防护效果,以氧化锌和氧化亚铅为好。

这些陶瓷粉加入纤维中,织成织物经合理的染整加工,所得织物的屏蔽率达90%以上.产品远红外纺织品⏹定义:加载高效远红外线发射材料的一类纺织品,通过发射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具有促进微循环改善的保健功能⏹分类:远红外纺织品主要分为两大类:➢采用具有远红外功能的天然或种植的纤维材料制成的纺织品,如麻类、草类的远红外织物。

➢采用远红外的陶瓷粉末和高分子载体相结合的远红外纤维制作的纺织品。

☐远红外功能评价指标➢远红外线波长范围应在4μm-16μm。

➢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8。

其法向发射率应不小于0.80。

➢洗涤3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6。

➢采用发射远红外线粉体制备的功能化学纤维的灰分指标应不小于3.5%。

➢动物实验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量应不小于50%。

☐测试标准:➢远红外功能织物的灰分按GB 9345 要求进行检测。

➢远红外功能织物按照GB/T 8629中规定的8A程序进行洗涤☐测试方法:➢法向发射率测定法(本方法适用于远红外法向发射率大于0.2的各种织物、粉末等材料的样品及导热物体样品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的检测。

)➢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本方法用于测定大鼠肌肉(提睾肌,脊斜肌)或肠系膜的血流量变化率)➢磁场强度测定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加载永磁体的磁功能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测试仪器⏹法向发射率测定法:红外光谱仪/红外辐射计⏹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95型半导体点温计WX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和电视录像系统及配套YK-MICAS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13.3%乌拉坦-1%氯醛糖麻醉剂、pH7.4平衡Kreb氏清液及SD大鼠、对照样品和测试样品1441型Thermomix 恒温灌流器VI-550型电视测微仪102-B型红细胞跟踪相关仪⏹磁场强度测定法:数字特斯拉计☐远红外纺织品的保健作用:所谓治疗作用,是指把某些或某种疾病治愈或根治。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远红外纺织品具有治疗作用。

那么,远红外纺织品有没有保健作用呢?回答是肯定的。

所谓保健作用,即是医疗预防作用,也就是改善临床症状和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要使远红外纺织品具有保健作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远红外纺织品必须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选用的远红外纺织品必须有足够高的常温下的远红外发射率,且与人体匹配吸收。

产品展示➢➢远红外床上用品➢远红外线保健内衣➢远红外电热膜➢远红外冬暖裤、热能裤防辐射纺织品☐定义:具有隔离或屏蔽电磁辐射功能的纺织品。

包括防中子射线织物、防X射线织物、防γ射线织物、防α射线织物,防β射线织物、防红外线织物、防电磁波织物、防宇宙射线织物、防激光织物、防微波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