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纺织品检测标准
织品耐升华(干热)色牢度检测

织品耐升华(干热)色牢度检测1.检测标准GB/5718-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升华(干热)色牢度》。
2.适用范围(1)测试标准规定了一种方法,以测定各类用于尺寸及形状稳定的纺织品的颜色耐干热(热压除外)能力。
(2)本方法提供三种不同温度的试验,根据需要和纤维的稳定性,可采用一种或几种温度。
(3)本方法不作为评定染色或防皱工艺的变色用。
3.试验方法与原理纺织品试样与一块或一块规定的贴衬织物相贴,紧密接触一个加热至所需温度的中间体而受热,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4.检测仪器与材料(1)试验设备:加热装置,由精确控制电加热系统的两块金属加热板组成,可使组合试样:平坦地放置,在选定的均匀的温度下受压4 kpa土1 kpa.(2)试验材料:贴衬织物按①或②,任选其一。
①一块符合GB/T7568.7的多纤维贴衬织物。
②两块符合GB/T7568.1~7568.6.GB/T13765相应章节的单纤维贴衬织物。
每块尺寸要适合加'热装置的要求。
第一块由试样同类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品,则由其中主要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由聚酯纤维制成或另作规定。
(3)如需要,用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
(4)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符合仔B/T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符合GB/T251.5.试样准备(1)如样品是织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试样:①取适合加热装置尺寸的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同尺寸的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②取适合加热装置尺寸的试样一块,夹于两块同尺寸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2)如样品是纱线或散纤维,取其量约等于贴衬织物总质量之半,按下述方法之一准备试样:①放于一块适合加热装置尺寸的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同尺寸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②夹于两块适合加热装置尺寸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
6.试验步骤(1)将组合试样放于加热装置中,按下列温度之一处理30s.150° C士2° C180° C士2 ° C'.如需要,亦可使用其他温度,试验报告中应注明。
面料国标检测标准

面料国标检测标准面料国标检测标准是指对面料进行检测的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旨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面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面料国标检测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检测项目面料国标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项目:1. 成分检测:检测面料的成分,包括纤维成分、混纺比例等。
2. 物理性能检测:检测面料的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扭曲度等。
3. 色牢度检测:检测面料的色牢度,包括干摩擦、湿摩擦、水洗、汗水、唾液等。
4. 环保检测:检测面料的环保性能,包括重金属含量、pH值、甲醛含量等。
5. 其他检测:还包括防紫外线性能、防静电性能、防水性能等。
二、检测标准面料国标检测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GB/T、GB、FZ/T、ISO等标准。
其中,GB/T是国家标准,GB是行业标准,FZ/T是纺织行业标准,ISO是国际标准。
三、检测机构面料国标检测标准的检测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检测机构。
2. 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 具有CNAS认可资质的检测机构。
4. 具有ISO/IEC 17025认可资质的检测机构。
四、检测流程面料国标检测标准的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准备:从生产厂家或市场上购买符合要求的面料样品。
2. 检测准备:根据检测项目,准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3. 检测操作: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测操作。
4. 数据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检测结论。
5. 报告编制: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五、检测结果面料国标检测标准的检测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 不合格: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3. 待定:需要进一步检测或确认的结果。
六、检测意义面料国标检测标准的检测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检测,保障消费者购买的面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家用纺织品保暖性能测试与评价-最新国标

家用纺织品保暖性能测试与评价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家用纺织品保暖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覆盖类平面状家用纺织品(如:被、被芯、毯、绗缝制品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ISO15831服装生理舒适性基于暖体假人的热阻测定方法(Clothing-Physiological effects-Measurement of thermal insulation by means of a thermal manikin)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热阻thermal resistanceRct试样两面的温差与垂直通过试样的单位面积热流量之比。
注1:该热流量可能包括传导、对流、辐射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
注2:热阻以平方米开尔文每瓦(m2·K/W)为单位。
[来源:GB/T11048-2018,2.1,有修改]3.2固有热阻intrinsic thermal resistance由试样材料本身的传热性能决定的热阻(3.1)。
3.3综合热阻comprehensive thermal resistance人体使用覆盖类平面状家用纺织品时,包含枕头、床垫在内的综合隔热性能。
3.4暖体假人thermal manikin用于测量在稳态条件下通过被类试样的热传递,模拟人体体型和产热的人体模型。
[来源:GB/T38426-2019,3.5,有修改]3.5最低舒适使用温度minimum comfortable use temperature舒适使用温度的下限值。
3.6被(芯)quilt有两层织物与中间填充物以适当的方式缝制成,用于保暖的床上用品。
纺织品国家质量标准最新版解析--GB5296.4-2012

安全 类别
03
GB 5296.4-2012规定,产品的安全类别应根据 GB 18401来标注。根据现行GB 18401-2010的要求, 产品应按件标注一种安全类别:A类,B类或C类。如 是婴幼儿产品(36个月以下婴幼儿使用的产品)还必 须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
GB18401-2010
类 型
婴幼儿纺织产品(A)
亚麻
羊毛
尼龙
玻璃纤维
纺织品国家标准浅析
学习强制性标准的意义
符合强制性标准
必 备 条 件 之 一
产品
市场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有关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有: ·GB 1103-1999 棉花 细绒棉 ·GB 1797-2001 ·GB 8695-1998 生丝 阻燃防护服
·GB 9994-1998
·GB 17591-1998 ·GB 18383-2001 ·GB 18401-2010
吊牌部分
• 产品名称:女上衣 • 执行标准:FZ/T81007-2003 • 安全技术类别:符合GB18401-2010 B类 • 企业名称:XXXXXX • 企业地址:XXXXXX
耐久性标签部分
• 号型:160/84A • 面料:60%棉、40%涤纶 • 洗涤标识:
THANK YOU
石磊
纺织品 国家质量标准最新版解析
——GB5296.4-2012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石磊
纺织品概述 纺织品国家标准概况 新版纺织品标准知识解析
纺 织 品 概 述
·纺织品
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产品 称之为纺织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 纺织品的国家之一。
·纺织纤维
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种。
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

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纺织行业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行业,产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如服装、家居用品、工业用纺织品等。
在这个行业中,纺织品的安全检测标准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纺织品材料安全检测标准(1)纤维成分检测:通过检测纺织品所使用的纤维成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注要求,并对纺织品材料进行分类和鉴别。
(2)导电性检测:针对电子产品中使用的纺织品材料,进行导电性检测,确保其安全性能。
(3)毒性物质检测:对纺织品材料中的毒性物质进行检测,如重金属、致敏物质等,确保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燃烧性检测:检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确保产品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能。
二、纺织品工艺安全检测标准(1)染整工艺检测:对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工艺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染色褪色或整理工艺问题导致皮肤过敏等安全问题。
(2)产品包装检测:对纺织品的包装材料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包装材料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保证产品的完好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三、纺织品功能性安全检测标准(1)抗菌性能检测:对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抗菌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防水性能检测:对具有防水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水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防紫外线性能检测:对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进行检测,确保其防护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纺织品环境友好性检测标准(1)可降解性检测:对纺织品的可降解性能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在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有害物质排放检测: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排放检测,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以上是纺织行业纺织品安全检测的一些主要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对纺织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安全检测标准出现。
纺织行业企业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纺织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条件.

织物经纬密度试验
一、目的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试验方 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 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依此评定织物的 紧密程度。 通过试验,掌握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 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 度。
二、
试验仪器和试样
试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计。 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内容回顾
1、纺织品检验要素:定标、抽样、度量、 比较、判断、处理和记录
2、误差理论:
检测误差来源: a)测量方法与仪器误差 b)环境误差: c)人员操作误差: d)抽样误差:
3、抽样方法:
1.纯随机抽样:
2.等距取样:
3.代表性取样: 4.阶段性取样:
4、产品质量(quality)
国家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 美国国家标准(ASTM)、 美国染化工作者协会标准(AATCC)、 日本工业标准(JIS)、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AS)、 英国国家标准(BS)、 法国标准(NF)、 德国标准(DIN)、 韩国工业标准(KS)、 前苏联国家标准(ГOCT)
燃烧法
燃烧法适用于纯纺产品,不适用于混纺 产品,或经过防火、防燃及其他整理的 纤维和纺织品。 几种常见的纤维的燃烧特征见书。
溶解法
溶解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 的溶解性能来鉴别纤维的方法,
适用于 的纤维、纱线与织物。
1、各种纺织纤维,包括染色纤维或混纺成分 2、分析混纺产品中的纤维含量。
耐摩擦色牢度的检测方法
1.织物准备: 将试样剪成不小于20mm×50mm 的样品至少两块,一块其长度方向平行 于经纱用于经向的干摩擦和湿摩擦;另 一块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用于纬向的 干摩擦和湿摩擦。
纺织品国标检测标准

纺织品国标检测标准
摘要:
一、纺织品国标简介
二、纺织品检测项目
三、纺织品检测方法
四、国标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
正文:
一、纺织品国标简介
纺织品国标是指我国针对纺织品制定的检测标准,旨在保障纺织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安全。
纺织品国标对纺织品的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还包括色牢度、纤维成分、纺织品标签等检测项目。
二、纺织品检测项目
纺织品国标检测项目包括纺织品基本安全要求、色牢度检测、纤维成分检测和纺织品标签要求。
其中,纺织品基本安全要求包括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这些都是影响纺织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此外,色牢度检测、纤维成分检测和纺织品标签要求也是保障纺织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方面。
三、纺织品检测方法
纺织品检测方法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包括各种色牢度试验、甲醛含量测定、pH值测定、纤维成分分析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纺
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国标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
根据纺织品国标,纺织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纺织品质量的检测,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纺织品市场的监管。
纺织品防螨检测标准

纺织品防螨检测标准
目前常用的纺织品防螨检测标准有以下几个:
1. ISO 20743:纺织品抗菌活性和防真菌活性评估方法-染色纺织品和抗菌和防真菌活性涂层纺织品。
此标准规定了一种通过浸渍染料或涂层来实现纺织品抗菌活性和抗真菌活性评估的方法。
2. GB/T 36969-2018:纺织品防螨效果评价。
此标准规定了纺织产品防螨效果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包括螨虫数量测定、防螨附加剂的释放量测定、纺织品对螨虫的抑制效果评价等。
3. GB/T 2912.1-1998:纺织品试样的制备和染色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通用原则。
此标准规定了纺织品试样制备和染色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4. GB/T 2912.2-2009:纺织品试样的制备和染色性能测定第2部分:纺织品试样的制备化学染色性能。
此标准规定了纺织品试样制备和化学染色性能测定的具体方法。
这些标准主要涵盖了纺织品在防螨方面的评价和测试方法,帮助消费者了解和选择符合防螨需求的纺织品产品。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各自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服装及服饰产品理化性能检验的取样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服装及服饰产品的理化性能技术指标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91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2.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3917.1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GB/T 3917.2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17.3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GB/T 392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GB/T 392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 5453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 5455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 57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洗色牢度GB/T 615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8427 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氙弧GB/T 8629 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 11048 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GB/T 12704 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GB/T 14644 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T 17592.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7593 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8886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FZ/T 01026 纺织品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Z/T 0105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3 色牢度的测试3.1 取样在成品未覆粘合衬部位(包含所有色泽和花型)截取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若干,并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制成试验用组合试样。
3.2 测试设备3.2.1 耐洗色牢度测试设备3.2.1.1 皂洗色牢度机:温度控制范围为室温~90°C可调;时间控制范围为0~30分钟;旋转轴杆带动容器转动速度为40转/分钟;容器容量为550ml±50ml。
3.2.1.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2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设备3.2.2.1耐摩擦色牢度仪:摩擦头压力为9N;往复次数为10次;行程100 mm曲柄回转次数为60次/分钟。
3.2.2.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3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设备3.2.3.1耐汗渍色牢度仪:由重锤、弹簧压架和夹板(树脂板)组成。
重锤重量为5 kg,底面积为115 mm × 60mm。
3.2.3.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3.3 恒温箱:保温37°C±2°C,无通风装置。
3.2.4 耐人造光色牢度测试设备3.2.4.1耐日晒色牢度仪:光源(氙弧灯);遮光片(器);遮热片(器);遮盖物;空冷或水冷装置。
3.2.4.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5 耐唾液色牢度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按3.1.2.3规定。
3.2.6 耐干洗色牢度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按 3.1.2.1规定。
耐腐蚀的不锈钢圆片直径为30 mm±2 mm;厚度为 3 mm±0.5 mm;质量为20g±2g,且光洁无毛边。
3.2.7 耐水色牢度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按3.1.2.3规定。
3.3 测试方法3.3.1 成品耐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3921.1、GB/T 3921.3规定。
3.3.2 成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3920规定。
3.3.3 成品耐汗渍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3922规定。
3.3.4 成品耐人造光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8427规定。
3.3.5 成品耐唾液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18886规定。
3.3.6 成品耐干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5711规定。
3.3.7 成品耐水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5713规定。
4 服装经洗涤后尺寸变化率及洗涤后外观评定4.1 干洗后尺寸变化率及洗涤后外观评定4.1.1 取样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三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预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4.1.2 测试设备4.1.2.1 标准规定用商业干洗机:旋转笼式封闭式机器。
4.1.2.2 干洗溶液为四氯乙烯或烃类溶剂。
4.1.3 测试方法调湿结束后对成品衣长及胸围分别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测量完毕后将成品与增量陪试织物一起置入规定的干洗试验机中进行洗涤。
洗涤结束后,再将成品置于温带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直至样品与空气达到平衡,再次测量成品衣长及胸围各部位尺寸,并按式(1)计算各部位尺寸变化率。
洗涤后尺寸-洗涤前尺寸尺寸变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1)洗涤前尺寸最后对洗涤后的成品进行外观评定,目测覆粘合衬部位经洗涤后是否起泡,脱胶,并对照样照对洗涤后的成品进行评级并作记录,并计算其平均值。
注:西服成品干洗前后均不允许有起泡脱胶现象。
4.2水洗尺寸变化率及洗涤后外观评定4.2.1 取样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三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预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4.2.2 测试设备4.2.2.1 标准规定用织物缩水率试验机:温度控制范围室温~99°C,一次进满水时间小于2 min,一次排完水时间小于1 min。
4.2.2.2 转动动作正常正转:12s±0.1s,停:3s±0.1s;反转:12s±0.1s,停:3s±0.1s。
缓和正转:3s±0.1s,停:12s±0.1s;反转:3s±0.1s,停:12s±0.1s。
4.2.3 测试方法调湿结束后对成品领围,胸围及衣长分别进行测量对照样照各对应缝合部位的起皱程度进行评级并作记录。
测量完毕后将成品与增量陪试织物一起置入规定的织物缩水率试验机中。
按洗涤标识或GB/T 8629标准规定程序进行洗涤。
经悬挂自然晾干后,再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温带标准大气下,直至样品与空气达到平衡。
再次测量成品领围,胸围及衣长,并按式(1)计算各部位尺寸变化率。
最后对洗涤后的成品进行外观评定,目测领子表面是否起泡,并对照样照对各应缝合部位的起皱程度进行评级,并作记录。
注:衬衫覆粘合衬部位水洗前后均不允许有起泡现象。
5 服装耐用性能测试5.1 成品主要缝制部位纰裂程度测试5.1.1 取样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衬衫取样三件,西服取样三件,西裤三条),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下进行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然后分别从成品上裁取50mm×200 mm试样各二块。
5.1.1.1 西服的取样部位按表1规定。
表1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袖窿缝后袖窿弯处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5.1.1.2 衬衫的取样部位按表2规定。
表2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摆缝摆缝长的二分之一出为试样中心袖笼缝后袖笼弯袖底十字后5.0cm为试样中心袖缝袖长二分之一处往上4.0cm为试样中心过肩缝过肩缝三分之一处为试样中心5.1.1.3 儿童服装,学生服的取样部位按表3规定。
表3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袖窿缝后袖窿弯处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裤后缝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下档缝下档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5.1.1.4 单,夹服装的取样部位按表4规定。
表4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袖窿缝后袖窿弯处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裤侧缝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5.1.1.5 西裤的取样部位按表5规定。
表5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裤后缝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裤侧缝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下档缝下档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5.1.1.6 连衣裙,裙套的取样部位按表6规定。
表6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袖窿缝后袖窿弯处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裙侧缝,裙后中缝腰头向下20cm5.1.2 测试设备5.1.2.1 拉力机:量程范围为1N~500N精度为±1N的等速拉力机。
5.1.3 测试方法将拉力机的上、下夹钳间距调节为100 mm,夹钳运行速度调节为50 mm/min ~150 mm/min。
然后,将试样的两端分别夹入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使缝制线与钳口线保持平行且位于两钳口线间二分之一处,试样下端先挂上2N的预加负荷钳,再拧紧下夹钳。
开启拉力机,直至负荷达到120 N±5N(衬衫),100 N±5N(面料),70 N±5N(里料)时停止下夹钳的下降。
在拉力机上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按式(2)计算各部位试样的平均值。
s1+s2+s3+s4+s5+s6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式中:S ——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
5.2 成品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测试5.2.1 取样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一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调湿结束后在成品覆粘合衬部位沿经向裁取25 mm ×200 mm试样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