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意诗情谁与共_李清照词中的_酒_意象赏析(1)

合集下载

李清照 盛唐送别诗中的酒意象研究

李清照 盛唐送别诗中的酒意象研究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关于酒的意象在她的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围绕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的酒意象展开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文化内涵。

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背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是她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词中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在词中,酒成为了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承载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眷恋和人生的无奈。

而这种对酒的运用也凸显了李清照在文学创作中对于酒意象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二、酒意象的运用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酒意象贯穿始终,被用来表现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心情的抒发。

词中的“翠云”“暮雨”“孤舟”等意象均与酒文化紧密相连,例如“暮雨”可以引申为敛色醇芳的美酒,而“孤舟”又可以暗喻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词在情感和意境上都得到了极好的呈现,也增加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

三、酒意象的文化内涵酒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情、慰藉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酒意象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颜忽驻”一句中的“酒”可以理解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的向往,而“孤舟蓑笠翁”一句则象征着作者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和感慨。

这种将酒意象和词作主题相融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李清照在文学创作中对酒意象的独特理解和巧妙运用。

也表现了她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酒意象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清丽婉转的风格和深情厚意的情感而著称,其中的酒意象更是成为她词作中情感表达的得力工具。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酒意象通过对酒的描述和联想,抒发了作者对时光的不舍与人生的无奈,表现出了她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更是凸显了李清照在词作创作中对酒意象的独特运用和情感表达的高超技巧。

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

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作者:庄镇胜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4期摘要: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

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

“酒” 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助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

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李清照词酒情感“酒”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人骚客经常吟咏的意象。

“酒”给文人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他们往往借“酒”抒情言志。

男性文人喜欢与“酒”为友,女性文人也不例外,李清照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跟男性一样的爱酒、饮酒、吟酒,且一点不逊须眉。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里,至少有20首词是涉及“酒”的。

“酒”在李清照的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李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无论是欢快的少女时期,还是美满的婚姻时光,或是无依无靠的寡居生活,“酒”都伴随她一路走了过来,这其中有喜有乐,有悲有哀。

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跟着酒,我们可以看到活生生的、热爱生活的李清照,品读到她那鲜明的、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铿锵个性,并感受到她那细腻的、男性文人所不能比拟的情感世界。

一、少年天真,借酒纵歌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之中。

她出生在一个经济富裕、文化环境优越的家庭里。

又因为父母思想开明,李清照比同龄人少了几分封建礼教的束缚,多了一片难得的自由天空。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并不知人间疾苦为何物,她的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欢快的。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词人早年生活的写照。

纯真、欢乐、闲适是这一时期的基调。

词人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一时期的“酒”意象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彰显了她生命的活力。

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这首词正是她少女时代幸福、欢快生活的一个缩影。

夕阳西下、湖面荡漾云彩的倒影、婷婷伫立的荷花,归巢待宿的鸥鹭,这本是一幅恬静的图画。

酒意“愁”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中酒与愁情的绾结

酒意“愁”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中酒与愁情的绾结

作者: 张蓓蕾
作者机构: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人文系
出版物刊名: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页码: 62-6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词;酒;愁情;绾结
摘要:李清照作品中的酒词是一朵艺术奇葩,词与酒的夙缘使其在精神世界里畅快地遨游。

酒词印证的是她生命的痕迹,无论是感时伤怀、离别相思,还是孤寂悲苦、国恨家仇,流泻的都是她一腔的愁情,展现的是女性孤独的心灵之旅,呈现的是美丽而真实的女性的生命之重。

李清照将悲与愁融注于酒中,奏响了人生绝唱。

李清照有关酒的词赏析

李清照有关酒的词赏析

李清照有关酒的词赏析李清照号称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作家,她的行为举止与士大夫无二致。

她敢写所谓的“巷荒淫之语”(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二)词;敢历评诸公歌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她那篇女性千古第一论-----《词论》,文中她指出前辈大作家其词的种种弊病,令后世男性文人极度不满,招惹来喋喋不休的谩骂和攻讦,最终世人还是公认了其文的不朽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她还敢骂皇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呼赵构应自刎方可谢国;她对赌博之热枕也非常人可比,“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打马图经序》),《打马图经》是一本博书,单独流传于世,这在李清照作品流传史上称得上大幸事。

①至于喝酒那对李清照来说,简直是小菜小碟,小小意思啦!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酒鬼,可以与酒仙李白比酒量的女中酒豪。

何以见得?待细细说来。

她的词流传至今不足六十首,仅五十首多点,而其中与酒能搭上边的有其下26首。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次句便称“浓睡不消残酒”,可谓厉害吧,喝了那么多的酒,美美睡了一晚,第二天醒来时头还隐隐作痛。

男人酒喝多了也仅不过如此,又知道这首词是她早期作品确实的说是新婚前后或少女时代的作品。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沉醉不知归路”,你看都醉到不知该怎么回家,跌跌撞撞,以至后来划舟误入荷花丛中,惊起一滩沙鸥飞起。

这首词则是她少女时代的作品,如果说是婚后的作品,那她的行为就更为出格,这种女人放在今天,谁都无法管得住,只有她管你的份,而决没有管她的份。

她简直就是通了诗文的王熙凤似人物,哪把男人放在眼里。

也正是这种开明的家庭中,让李清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发展。

在这不得不说起,我迷恋李清照的原因。

初二年,老师讲解完此词后,我的心就开始砰砰跳:喝醉了酒的小姑娘家,还把船划到荷花丛中,太可怕了里面不是有蛇吗?天还快黑了,怎能找到回家的路?天哪!还扑沙沙飞起一群苍鹭来,是我肯定会放声哭出来。

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象

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象
意象是情感和形象的结合,是寄 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 符号, 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 使情成“象”。 词的创作离不开意象的 营造。 词中的意象,如同自然界中的 萋萋芳草、盛开的鲜花,经过艺术家 的采撷编织,才能成就一个别致的花 环。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营造是非常成 功的,备受人们的推崇。 从日常生活 司空见惯的景物入手,并注以强烈的 生命意识,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赋予新的意象美。 “酒”是李清照词中 的经典意象,然女词人不是简单地把 酒引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 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酒撷 于笔下,其间的沉醉、淡酒都摇曳着 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感风吟月 多少事”。 这既是为了寄情抒怀所作 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
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 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 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枕绿 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 家傲 》) 词人饮酒月夜赏 梅 , 充 满 欢 快,愉悦气氛的场面。 明月金樽,玉人 出浴,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的 心境明净,开朗,兴致大发,“坐上客 来,尊前酒满”,邀来了诗朋酒侣,“共 赏 金 尊 沉 绿 蚁 , 莫 辞 醉 ”, 举 金 盏 、 饮 美酒, 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 良辰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面对这“不 与群花比”的梅花,谁能不开怀畅饮 呢! 可以说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甜 蜜, 夫妻二人一起饮酒唱和诗词,一 起整理古籍,一起搜集和鉴赏金石珍 品,真可谓“金石姻缘”。 明赵杰称其 “佳人才子,千古绝唱”。 这段美好时 光, 令女词人倍感幸福而难以忘怀。 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出仕为官,从 此开始聚少离多的婚后生活。 因为夫 妻感情深笃,情投意合,其离情别绪, 相思怀念更为深切,更为沉重,这愈 来愈重的思念和孤独让她的酒增添 了凄美的成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 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 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女词人与丈夫 难舍难分,依依惜别,多么想像往昔 一样与丈夫一起游春赏花, 饮酒赋 诗,但“酒意诗情谁与共?”面对“寂寞 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的孤单生活, 便禁不住要离愁别恨,“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 何 处 , 连 天 芳 草 , 望 断 归 来 路 ”, 强 烈的抒发对丈夫的深情至爱,和各处 一方的相思之苦。 “每逢佳节倍思 亲”。 女词人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满怀 愁绪,只有把酒问盏才能倾诉、排遣 这相思之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 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醉花阴》)抒发了一位形单影只 的闺中少妇在理应团圆的重阳佳节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宋·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

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

初破冻:刚刚解冻。

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

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

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乍:起初,刚刚开始。

衫:《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林下词选》《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衣”。

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山枕:即檀枕。

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

山,《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鸳”。

斜欹:《历代诗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欹斜”。

欹(qī):靠着。

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

因其形如凤,故名。

夜阑:夜深。

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翻译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了除非 醉”的思乡 主题 更推进一层 ,
6 . 罗 立 刚编著 :《 玉 楼 明月 长相 忆》
( 婉 约词 ) ,人 民文学 出版社 ,2 0 1 0 年版 。 7 . 王 兆鹏 、郭 红欣 :《 宋 词 鉴 赏》,
长 江 文 艺 出版 社 .2 0 0 9 年版 。
表象 ,实则是想念 丈夫而丈夫迟迟不 归 ,惆怅难解所致 啊。
何处是 , 忘 了除非醉 ”的长啸声 中 , 散发着作者的故国之思 。词的结尾处
“ 沉 水卧时烧 ,香 消酒未消 ”既是宕 开 。也 是收 束 。前面说 “ 忘 了除 非
宦 海之 后 ,词人 与 丈夫 聚 少离 多,在相思之苦的催逼下 , 词人不得 不频举 酒杯 ,解 除孤单 。借酒 浇愁 ,
而愁绪 反添 。
醉” ,接下去词人 的笔锋又从 饮酒宕
开,写临睡时点燃起浓郁 的沉香 。这
里的 “ 沉水卧时烧” , 似乎 断了词意 , 但用 “ 香消 酒未 消 ”收结 ,似 断又 续,而且含意丰富 ,耐人 寻味。沉水
香消 , 表 明她入睡的时间颇 长;浓 睡
3 . 吴 慧 娟 导读 : 《 李 清 照 词 集》,
成了 “ 不思量 , 自 难忘 。 ” 即使酒 醉
了也是难以忘怀啊。
杜 瑞 ,教 师 ,现居 甘肃庄 浪 。
( 一)酒助游兴
愁深了 , “ 双溪舴艋舟”也 载不 动的 愁绪 ,怎可用两三杯酒就冲淡 。一个 “ 淡酒 ”的 “ 淡 ”字 ,反 衬出 了愁 之 ( 三)酒抒胸臆 北宋灭亡 ,沉痛的家 国之思 ,特 浓 ,更写出了作者晚年的悲惨 境遇。
悠悠千年 ,酒文化飘香。而 《 漱 玉集》 中充满 的酒香 ,不论是用来助 游兴 ,浇离愁,还是用来抒胸臆 ,都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之“醉酒”篇

李清照诗词艺术赏析之“醉酒”篇
综上所述,李清照醉了至少有14次!!
彩蛋:
李清照靠栏杆4次!!
《点绛唇》,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浣溪沙》,倚楼无语理瑶琴!
《念奴娇》,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孤雁儿》,凭栏翠帘低卷!
《庆清朝慢》,彤阑巧护!
李清照香薰达人,没事就点香,还爱醉前点香,香灭时就特么一定醒来,点香11次!!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先是嫌醒来的光景不美好,再嫌节日惹人烦恼,没事就爱倚阑干的李清照,此时说栏杆我也懒得靠,熏香没了,被子冷了,总之我醉后醒来,这一切还真是无聊,为什么呢,因为夫君在别处呢,此处我看是酒喝地太浅,抱怨才那么多。
3、酒醉程度:★★☆☆☆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思亲,可惜夫君已故,黄昏时酒便醒了,下午定是小酌,结果李清照晚上又喝了,还大了,眼睛喝地迷醉,耳朵便异常灵敏,居然还听得清蟋蟀、计时的漏声、及捣衣。
【夫亡后,饮酒是怨妇苦闷,醉了6次】
1、酒醉程度:★★★★★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因有二,一是这个时候,李清照正面临亡夫加故国沦丧,“茶苦”和“梦断”意指丧夫,又借“仲宣怀远”抒发思乡疾苦,愁重,该喝;二是秋日的阳光才爬上窗头,又指秋日太长,这一觉,估计是宿醉后睡到午时,嫌昏沉一觉,才到晌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康二年 (1127 年) ,金灭北宋 ,都城南迁 ,李清 照和丈夫相继逃往江南 ,不久赵明诚在途中病故 ,而
·14 ·
她精心保存的金石书画又随之丧失殆尽 ,再加上颠
沛流离之苦 ,使她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种种苦
难向作者一齐袭来 ,令她无法抵挡 ,最能代表李清照
此时心情的当属她晚年的代表作《声声慢》:
依上述分析 《, 故乡》的主题思想也许这样表述 更为准确 :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一段经历 ,深刻揭 示了“我”与故乡的一切经过二十年的沧桑后产生的 可悲隔膜 ,突出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旧中国给人们带来的悲苦生活和精神重压 。并热切 希望下一代能过上全新的幸福生活 。
(作者单位 :内蒙古锡盟民族财贸学校)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 ,大致分为两个不同 创作期 ,而在南渡之前 ,又可以赵明诚出仕为界分为 两个不同的创作阶段 。在三个不同的词创作阶段 , “酒”意象的塑造展现了李清照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情 感变化 。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家庭中 ,其父 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博学多才者 ,很受时人的推许 , 曾“以文受知于苏轼”。李清照的母亲王氏 ,据《宋 史》记载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也是个文学家 。因 此 ,深厚的文化底蕴 ,使得李清照从小就出落得才智 过人 ,开明的家庭教育使得她免受女训女戒的禁锢 , 情感 、天性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这在她早期创作的两 首《如梦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 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 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这首词写的摇曳多姿 ,笔触深婉含蓄 ,不言思 , 不言情 ,而无处不见思与情 ,在这里一个情思深挚 、 感情细腻的独特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重阳佳节 ,丈 夫远游 ,词人不忍相别 ,为了消除刻骨的离愁 ,学东 篱“把酒黄昏后”,然而却是“人比黄花瘦”。在这里 , “酒”意象融进了词人自己的主观情愫 ,成了词人抒 发离愁别绪的象征 ,词人的思妇形象体现得更加鲜 明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 ,一气和了 50 多首 , 可以想象出这首词表达的情感之真挚和强烈 。
“夜来沉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远
不成归 。”《( 诉衷情》) ,对梅香的怨正是词人欲归不
得的怨 ,也是对人生无奈的至情倾诉 。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偏重于从女性的角度
抒发对人生 、自由 、爱情的强烈追求 ,那么她后期的
词作则是偏重于她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歌唱 ,著名的
《武陵 春 》中 的“倦 梳 头 ”、“事 事 休 ”竟 至“欲 语 泪 先
在这首词中 ,词人和丈夫一起“竞走香轮”“, 金 尊倒 ,拼了尽烛 ,不管黄昏”,饮酒赏牡丹时奔放 、豪 爽的性格再一次体现 。在词人眼中“绮筵散日 ,谁人 可继芳尘 ?”倒不如趁花好月圆 ,倾满金樽 ,痛痛快快 的享受人生和大自然赐予的美好年华 。可见这时李 清照的婚姻之幸福 。

婚后两年 ,赵明诚出仕 , 沉浸在爱河之中的少
(上接第 14 页) 落日溶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 元宵佳节 ,融合 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 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 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 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
没有一滴眼泪 ,却远远超过了千万滴眼泪所能表达
的那种凄酸程度 。
作者的这一时期是她一生中最为悲惨 、凄苦的
时期 ,先前夫妻分离 ,还有闺怨寄相思 ,而今生离死
别 ,她一点精神依托都没有了 。国家的破裂 ,家庭的
变故 ,使得她更加孤寂 、悲伤 ,作者只能独自饮酒思
夫 ,怀念祖国 ,直至沉醉 ,这种心情在《菩萨蛮》中有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 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作品鲜明地勾勒出一个饮酒 、泛舟的少女形象 , “醉”再加上一个“沉”字 ,展现了少女追求生命本 真 、放纵情感 、返归自然的情态 ,显示出闺阁中女子 独特的兴致 ,表达了一种乐观 、潇洒的生活情趣 。少 女时代的李清照不仅有性格上的豪放 、豁达 ,而且有 细腻轻柔的一面 :
周忠元 / 酒意诗情谁与共
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赏析 ○ 周忠元
意象是作者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复合体 ,他 是作者为了表现内心的情感 ,通过精心选择提炼的 客观物象 ,并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经过加工之后 而形成的有特定情感意义的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 ,常见的意象有 : 梅花 、菊花 、梧 桐 、芭蕉 、秋千 、小舟等 ,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不同 的情感 。本文试对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塑造进 行赏析 ,以期更好地掌握她的心路历程 。
离别之后的孤独 、凄凉 、寂寞难耐的复杂心情如 何排遣呢 ? 饮酒无遗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了 ,飘忽之 中忘却无人陪伴的烦恼 ,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沉醉于 对美满婚姻的满足 。因此“酒”意象在这一时期是女 词人孤寂和绵绵不尽的思念的载体 ,是女词人亲情 的载体 ,他体现了女词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 ……”,这种 善于表达要眇之情 ,凄迷之境的词体 ,正与李清照的 轻灵 、柔细的女性的审美意识相合拍 ,使这种相思之 情得到尽情的发挥 。
·13 ·
语文学刊 2003 年第 5 期
妇 ,对丈夫的远游是非常痛苦的 ,闺怨便成了此时女 词人要表达的最主要的相思情感 。在这一时期女词 人的闺词中出现了大量的“酒”意象 ,借酒来表达离 愁别绪成为她词作的主要内容 “, 酒”意象成为最好 的载体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醉花阴》: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 道海棠依旧 。知否 ? 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经过一夜风雨 ,窗外的海棠花不知道怎么样了 , 而卷帘人的“依旧”惹起女主人无限凄婉的哀情 “, 应 是绿肥红瘦”,传达出了惜春伤花之情 ,实则由花及 人 ,抒写的是对生命的珍惜与无奈 ,抒发的是对青春 易逝 ,人生缺憾的咏叹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过的是 一种郊游 、赏花 、饮酒的生活 ,无忧无虑的她却能从 这种平淡的生活之中 ,捕捉那种纤微的思绪 。这时 的“酒”意象表现了一种闲情逸致的情趣和一种乐观 潇洒的人生态度 ,同时 ,少女时代李清照的率真 、豪 放和爱好大自然的旨趣也在这为数不多的“酒”意象 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
作者远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四面的看不见的高墙 , 将我隔成了孤身 。使我非常气闷 。”所以在远离故乡 时 ,作者写道 “: 老屋离我愈远了 ,故乡的山水也渐渐 远离了我 ,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故乡的一 切与作者已不再熟悉和亲切 。而是有了一层深深 的 、可悲的隔膜 。
精神来自物质 ,存在决定意识 。故乡的一切与 作者的隔膜究竟自何而来呢 ? 究其根源 ,是因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人性本来自然 、 美好 ,宏儿和水生两个不谙世事的儿童不是很快熟 悉 ,而且水生还约宏儿去家玩儿了吗 ? 自然 ,宏儿和 水生就是儿时的“我”与闰土 。作者希望他们不再像 我们 ,又大家隔膜起来 ……更希望自己这一代就完 成创造新生活的使命 。因为他不愿看到宏儿和水生 为了下一代而辛苦生活 ,所以自己这一代的辛苦正 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披荆斩棘 ,以便让下一代沿着前 人已踏出的坦途去享受全新的生活 。这是一种多么 令人肃然起敬的博大胸怀啊 !
较好地论述 :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
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 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
时烧 ,香消酒未消 。
作者的惜春之情已没有“绿肥红瘦”的感叹 ,始
终淤积在心的是“剪不断 ,理还乱”的乡愁 。如何化
解自己心中的烦愁 ,在作者看来 ,只有拾起旧习 ,饮
酒至醉 。“香 消 酒 未 消”说 明 了 这 种 乡 愁 的 凝 重 。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晚还寒
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
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 梧
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
字了得 ?
这首词可谓是言愁之绝唱 ,国破 、家亡 、夫丧一
齐涌上作者的心头 ,这时作者饮的“酒”很容易使人
想起杜甫的《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双鬓 ,潦倒新亭
浊酒杯”,联系词人的处境 ,词作的忧伤色彩和悲凉
情绪加重 。饮“三杯两盏淡酒”,却遇上“晚来风急”,
“淡酒”与“风急”相比 ,何等无力 。各种各样的“愁”
交织在一起 ,绝不是饮酒所能排遣掉的 。整首词里
李清照 18 岁与赵明诚结合 ,从此她的人生翻开 了最幸福 、最甜蜜的一页 ,李清照用词记录了两人在 一起的幸福时光 。婚后 ,词人与丈夫饮酒赏花 ,携手 出游 “, 酒”成了爱情甜蜜的象征 ,如《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彤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 春 。容 华 淡 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 。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 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 更好 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月边匀 。金尊倒 ,拼了尽烛 ,不 管黄昏 。
流”,显现出女词人早年所没有遇到的如此深广的悲
痛心情 ,同时有力的告诉我们正是那个悲剧的时代
铸就了女词人的悲剧性格 。《永遇乐》所传达的情感
则悲怆 、沉郁 ,读之令人鼻酸 :
(下转第 18 页)
语文学刊 2003 年第 5 期
圆规 ,还接连发出一连串的怪腔怪调 “: 啊呀呀 ,你放 了道台了 。”“你现在是三房姨太太 ,出门便是八抬的 大轿 。”面对这样一个势利庸俗的小市民 ,作者“无话 可说”,他们虽然一样辛苦 ,然而那样的半封建社会 的阶级局限观念 ,那样的半殖民地的苦难生活造成 了他们永远无法沟通 。接着闰土的出场将作者与故 乡的人之间可悲的隔膜感推向了高潮 。“那西瓜地 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 ,我本来十分清楚 。”在 母亲提到闰土也许就要来的时候 ,作者脑海里那一 幕幕美好的记忆陡然复苏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 月 ,碧绿的西瓜 ,项带银圈的小英雄 ,红的绿的贝壳 , 有青蛙似的两个脚的跳鱼儿 ……作者为此“似乎又 看到美丽的故乡了 。”儿时的亲密无间的伙伴 ,久别 重逢 ,在叙旧的过程中可以寻得多少美好的记忆啊 ! 可是 ,现实又一次无情地粉碎了作者的愿望 。“我” 与闰土见面时 “, 我”很兴奋 ,不知说什么好 ,只是说 : “阿 ,闰土哥 ……你来了 ……”闰土“脸上也现出欢喜 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 ,却没有做声 ,他的态度终 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地叫道‘老爷’……”作者仅存的 一线希望破灭了 ,连英姿勃勃 、与自己最亲密无间的 闰土竟也如此瑟缩悲苦 、麻木无奈 ,与作者远隔万 里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儿时的亲密无间 、天 真无猜一扫而空了 ,世俗的 、不自然的 、具有浓厚的 封建等级观念的气氛弥漫其间 。美丽的故乡终于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