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合集下载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中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

她以清丽脱俗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被誉为“词史之最”,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在她的词作中,花、草、树木等自然意象被广泛运用,成为了其作品中独特的艺术符号和意象。

本文将探究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揭示其在她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常常与爱情、离别和人生悲欢交织相连。

在她的词作中,花往往被用来表现爱情的美好和坚贞。

比如在《如梦令》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的“藕花”被用来象征爱情的美好,而“误入”则暗示了爱情的迷离和扑朔迷离的感情世界。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还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里的“春花秋月”则意味着爱情的美好与悲凉,而“往事知多少”更是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

正是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巧妙地以花比拟爱情,表现了词人对爱情的痴迷和对纷繁世事的深切思索。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也常常被用来抒发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境遇。

在她的词作中,花往往被用来象征词人自身的遭遇和感受。

比如在《如梦令》中,她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里的“雨疏风骤”暗喻了词人心中的落寞和忧郁,而“浓睡不消残酒”则意味着词人的心事纠结,难以入眠的焦虑。

在《蜀道难》中,她也写到:“噫吁嚱,语不得,回顾沧海横流。

”这里的“沧海横流”则暗示了词人心中的坎坷和沉浮,而“噫吁嚱”更是在抒发着词人对境遇的感叹和抱怨。

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用花意象来抒发词人的感情和情感,表现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现词人对家国的眷恋和对乡愁的沉醉。

在她的词作中,花往往被用来象征词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故土的留恋。

在《如梦令》中,她写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里的“故国不堪回首”更是暗示了词人对故土的留恋和对乡愁的眷恋。

李 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李 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李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李清照,这位在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

花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梅花,在她的笔下,有时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梅花的清幽香气和蕴含的深意,或许正是她自身品质的一种写照。

而菊花,则常常带着一种孤寂和清冷的氛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词句中,菊花的憔悴与人的消瘦相互映衬,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荷花也是她喜爱描绘的对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荷花,营造出了一种欢快而又美好的情境。

酒也是李清照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酒有时是她排遣忧愁的工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这寒风凛冽的时刻,那几杯淡薄的酒,根本无法抵御内心的愁苦。

有时,酒又成为了她回忆往昔欢乐时光的引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昔日与友人畅饮的欢乐场景,如今想来,更添几分惆怅。

风与雨这两个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用来烘托氛围和表达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风雨交加的夜晚,引发了她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而“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中的风停花谢,更是尽显她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月这个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也有着丰富的含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高悬的西楼,寄托着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冷月,则更增添了整首词的凄凉之感。

李 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有哪些特点

李 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有哪些特点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有哪些特点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她的词作中,意象的运用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为其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韵味。

李清照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烘托情感。

比如“花”这一意象,在她的词中频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的黄花,既是秋天的象征,又暗示着词人自身的憔悴与孤独。

花的凋零与残败,往往与她的身世之感、相思之苦相呼应,通过花的变化,展现出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雨”也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细雨绵绵,打在梧桐叶上,那点点滴滴的声音,在寂静的黄昏里显得格外清晰,烘托出词人内心无尽的哀愁。

雨的凄冷与迷蒙,不仅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更象征着词人心中的愁苦如雨水般连绵不绝。

李清照还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日常意象来表达情感。

“酒”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饮酒本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场景,但在李清照的笔下,酒成为了她寄托愁绪、抒发感慨的载体。

借酒消愁,却愁更愁,酒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舟”这一意象在她的词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舟本是载人渡河的工具,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中,却承载着她沉重的忧愁。

通过舟无法载动愁绪这一奇特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忧愁的深重和无法排解。

李清照在意象的组合上也别具匠心。

她常常将多个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的效果。

比如“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这里,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字、西楼等意象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情境。

红藕香残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玉簟秋则增添了清冷的氛围。

独上兰舟展现出词人的孤寂,而云中锦书、雁字回时又寄托了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月满西楼更是将这种思念渲染得更加浓郁。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李清照,出身望族,世代为贵族,她乃中国古典词人,以其精湛的文学功底而彰显了自己的高超才华。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表达的是一种深厚的情怀:勇敢、清新、坚韧、温暖,优雅而又持久。

李清照善于运用梅花当作修辞手段,表达情感,在词中以梅花作为恰当的形象,以此来描绘深情的意象。

比如说,《摊破浣溪沙》中“浣溪沙”,用梅花来形象化深情若渊的爱情:梅花之花,折尽芳华,凄风瑟瑟,断肠碎心;梅花之意,象征着爱情的不灭,即使失去了芳华,也能够绽放拥抱。

另外,《声声慢》中也用梅花来传达出深情,有一种抒情讽刺的语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舞曲中的旋律。

”从这段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对抒发情怀有着特别的意象,它犹如一种抒情的象征,表达极其悲凉的意境,灵动的变化从李清照的词中体现得满满的。

再有,《如梦令》中“孤灯不明思悄然,卷帘望月空高悬。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李清照用“梅花”作为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李清照描绘的梅花,像是一种玲珑剔透的美丽,用磨练的语言表示出来,给人以无比的动人心弦,让人仿佛陷入一个美丽、神秘而朴素的自然之中。

总之,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深深打动了读者,作者用梅花丰富了诗句,使其更具表现力,更加有意境,给读者以细腻、柔美的文
学气息,也让读者读出真挚、感人的情调。

李 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有何特点

李 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有何特点

李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有何特点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在她的作品中,自然意象的运用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不仅为词作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更深刻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首先体现出的特点是鲜明的季节性。

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在她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天,她描绘出“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以乍暖还寒的天气烘托出内心的不安与愁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委婉地表达了时光匆匆、青春易逝的感慨。

夏天,“误入藕花深处”,那盛开的荷花和繁茂的荷叶,营造出一种欢快而又略带迷茫的氛围。

秋天,“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凋零的菊花,象征着她的孤独与寂寞。

冬天,“雪消风自软,梅花让柳新”,通过梅花在雪中绽放的坚韧,展现出她内心的坚守与不屈。

其次,自然意象的多样性也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李清照笔下的自然意象涵盖了各种花卉、树木、风雨、霜雪等。

花卉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菊花、荷花,还有梅花、杏花等。

梅花的傲雪凌霜,象征着她的高洁品质;杏花的娇艳动人,又或许反映了她曾经的美好时光。

树木方面,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在细雨中的瑟瑟之态,更增添了凄凉之感。

风雨霜雪在她的作品中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风雨常常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磨难,“昨夜雨疏风骤”,一夜风雨,让她担忧花的命运,实则是对自身命运的担忧;霜雪则多用来表达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以雪之清寒衬托出人物的消瘦与寂寞。

再者,李清照对自然意象的运用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这些自然意象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与她的情感紧密相连。

例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南飞,明月高悬,这样的景象中蕴含着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的飘零、水的流淌,无不流露出她深深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愁。

李 清照词作的意象运用有何特色

李 清照词作的意象运用有何特色

李清照词作的意象运用有何特色李清照,这位宋代词坛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词作中,意象的运用更是别具一格,为其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李清照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抒发情感。

比如“花”这一意象,在她的词作中频繁出现,且具有多种不同的寓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的黄花,既是对自身憔悴形象的比喻,又借黄花在秋风中凋零的姿态,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花的盛衰变化,往往与她的人生境遇和情感状态相呼应。

当她处于幸福美满的时光,花便是娇艳动人、充满生机的;而当遭遇坎坷和磨难时,花则变得残败、凋零。

“雨”也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场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象征着人生的风雨和无常。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花朵的凋零,更是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悲哀。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细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凄凉,将她内心的愁苦烘托得淋漓尽致。

雨的淅淅沥沥,仿佛是她心中无尽的愁绪,连绵不断,无法排遣。

除了自然意象,李清照还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意象,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

“酒”这一意象,常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饮酒并非只为消遣,而是借酒消愁,酒成为了她排解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

然而,酒却无法真正消除她的忧愁,反而更凸显出她的愁苦之深。

“舟”这一意象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舟本是载人载物的工具,但在李清照的笔下,却载不动她那沉重的忧愁。

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重量,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李清照在意象的组合运用上也独具匠心。

她常常将多个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分析李清照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主张“词别是一家”,其作品风格衰婉而略带豪放,为婉约派代表。

清照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襟怀情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其词的意象来体现的。

李清照词中意象主要有“花”、“帘”、“酒”、“雁”,这些意象有各自的意义,又有着共同的内涵。

伴随李清照南渡及前后词风的转变,词中意象也产生了一定变化。

关键词:李清照;意象;南渡;变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在仕宦之门、诗书之家。

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善属文,工词章,名列北宋“后四学士”,曾受苏轼的赏识;其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亦能诗善文。

李清照家中藏书甚丰,父母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强烈的文学兴趣,使她自幼受到浓厚文学艺术氛围的熏陶,加之其极富天资、聪敏好学,因而年少时即工书善画,精通音律,但相较而论,以词为长。

李清照所作之词在宋时已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专辑刊行,惜均散佚,至明崇祯年间毛晋刻《漱玉词》十七首,为最早的李清照词作刻本。

今留存确凿的李清照词作共有四十五首①,然其中新意奔涌、经典迭出,万千意象被后代文人顿笔激赏、竞相模仿。

清照词中既有春至秋归、山水之乐,也有闺阁心情、离情别绪,更有家难国殇、深愁大悲,几乎涵盖了其整个起落跌宕的人生历程,可是说是这个婉约词人的人生“词史”,因此其中的意象之丰富自不必赘言。

细看李清照的词作,最常出现的意象有四个:“花”、“帘”、“酒”、“雁”。

意象由“意”与“象”两个因素组成,文人对外界有所感,生“意”于心,于是借助诗词文章中的具体的“象”来表达心中之“意”,这样“象”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而是蕴含作者感情的寄托物。

本文将从李词中的丰富意象剖刀直入,一探究竟。

一、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中,通篇咏花的有六首,其中直接咏梅的词有三首,为《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梅》、《满庭芳·残梅》;直接咏“菊”的词有一首,为《多丽·咏白菊》;直接咏“桂”的词有二首,为《鹧鸪天·桂》和《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摘要:“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也是李清照词的灵魂。

“花”的意象表现了李清照对美与生命的追求,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花的开谢枯荣贯穿了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灿烂世界中。

关键词:花的意象礼赞青春歌颂爱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易安赏花、爱花,花也成为其宣泄内心情感的的一种寄托和她生命情感的升华。

她的词里有着花的影子、跳动着花的气息。

一、“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礼赞青春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大家庭,她沐浴在亲人的关爱中养尊处优,无拘无束,与其他封建女子不同,由于生活的优越和教育的自然开放,她在少女时期就四处游玩,领略了壮丽的山河和旖旎的风光。

因为种种才塑造了一个爽朗率真,大胆活泼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该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词人用荷花不仅寄寓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格,还寓意着女词人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如同那不胜娇羞的荷花,少女的天真烂漫洋溢在其中。

误入藕花深处的争渡的动作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朝气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易安居士生活在封建时代,却没有被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所扼杀,而是敢爱敢恨,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开头就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夏日清晨少女在花间刚荡完秋千的后的娇慵情景。

“露浓花瘦”把一幅春园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花瘦”一语双关,既指含苞待放的娇花,又指词人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

“倚门回首”准确的描写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害怕的微妙心理活动。

“青梅”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的酸涩犹如爱情的味道,丝丝的酸甜一点点渗透在词人心中。

词人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清香气息,一边借着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面颊,一双富有灵气的眼睛含情脉脉的靠在门边偷窥着少年的举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婉约清秀,具有强烈的女性风格特点。

她的词作意象也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中常用的几种意象出发,一个个剖析研究,总结出这些意象各自的意义和共同的内涵。

与此同时,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也随着词风的变化而改变,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分析。

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

同时,女词人喜欢将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季节、气候、心境等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历程。

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

在不同的时期,花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误入藕花深处:这是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贵族少女,她的生活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并且由于涉世较浅,词作风格也比较活泼开朗,充满青春活力。

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关心与亲近及内心的纯洁。

其中《如梦令》是最有代表性的写花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令选取傍晚归来时的一个特写镜头,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全天游览的愉悦
,以花喻人,比喻生动,想象新奇,备受后人推崇。

这个比喻,不仅是因为帘外的黄花和帘内的美人相比情境和神态相似,十分具有创意。

更因为人瘦胜似黄花瘦,黄花与人物我交融,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离别思念之情的浓厚,把词的主旨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再如此时期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1引自《插图文学小丛书-李清照》毕宝魁著,1999年版,春风文艺出版社
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这里春花即是少妇,少妇即是春花,两个娇艳的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花映人,人衬花,少妇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出神入化地烘托了她那如花的美貌和娇憨的情态。

她自信、活泼、俏皮,充满了少女春天般的热情。

这是李清照最甜美的一首词。

词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一位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

花的意象是李清照对丈夫情意的表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孙崇恩在《李清照诗词选》中也对此词做了评析:全词
愁。

华横溢、晓畅诗书、孤傲一世的象征,达到人花合一的境界。

二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在现存的李清照的四十多首作品中,有首词与饮酒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李清照留存到现在的词作中,有与饮酒相关。

”2由此可见,酒的意象对李清照的词是多么的重要。

酒的意象也与李清照的人生
2引自《李清照词选》诸葛忆兵选注,2005年版,中华书局
息息相关。

()“浓睡不消残酒”: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酒作为一种乐趣和雅兴,给她带来少女时代的浪漫情怀,表现她细腻敏感的情思。

例如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在昨晚的一番狂饮后,宿酒未消,看着海棠花的凋零,也不禁伤感起来,词人借酒把自己的多愁善感,惜春伤春的感情表达出来。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以后,感情甚
女词人不直接说愁,而是通过描写使愁变的具体可感,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酒醉的越深,越沉重,越说明愁之深。

晚年时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更可谓是名句,女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未想到借酒消愁愁更愁。

“淡酒”说明女词人晚年是如何的凄凉,内心是如何的凄苦。

酒作为意象抒发了词人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

在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相结合,没有醉就不能达到想要表达的
效果。

作者将一腔真情融入在酒中,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情浓意切。

也从侧面说明了李清照具有丈夫气,与传统的女词人是不同的。

三李清照词中“雨”的意象
“雨”的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也是较为重要的意象,将清照的少妇情怀突显得细腻自然,后期又更多体现了她在历经坎坷后的愁苦和忧郁。

()
早期的李清照词中“雨”的意象主要表现为少妇细腻自然的情感,在《浣
难禁
无语
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

再如《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渲染愁情,如泣如诉。

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李清照中写“雨”的意象中,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并没有瓢泼大雨,可能是因为小雨更能激发词人心中细腻的情感,更
能表达女词人心中无穷无尽的愁。

四李清照词中帘的意象
作为一个深居闺中的女词人,帘在女词人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在李清照不同的时期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卷帘以及垂帘也都表达了女词人不同的心境。

卷帘时心境明亮,垂帘时心境幽暗平静。

在李清照现存的词作中,“帘”的意象达到首,帘钩,卷帘,垂帘,垂帘,疏帘等等都是经常出现的意象。

”。

“帘垂
晚安,抒发“物是人非”抚今思昔的怀旧情感。

天上银河不停地旋转,岁月匆匆流逝,又到了凉爽的秋季。

深夜之时,人间依然夜幕低垂。

“将天上的银河与人间帘幕并置,不言寂寞而见寂寞。

”这样的垂帘不仅暗示了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的忧愁,更表现了作者对于外界动荡的局势,不愿身临的感情。

帘形态的变化与李清照的人生起伏息息相关,从“卷帘”与“垂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卷”是阳光春日,美好的心情,“垂”是浓浓化不开的哀愁,从“
卷帘”到“垂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历经磨难,饱经沧桑的老妇这一曲折复杂的过程。

“卷”少“垂”多,也说明愁绪贯穿李清照的一生。

五李清照词南渡前后词的核心意象的转变
综合前面对李清照词中“花”“酒”“雨”“帘”意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些词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女主人公人生境遇和情歌的直接寄托和间接反应。

它们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但是又脱于平常,不与流俗,与李清照
3
矣”
赢得满衣清泪”,暮年时则已“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南渡前词中的核心意象花,已悄然从李清照身边逝去。

“酒”的意象是李清照晚期词中的核心意象,早期词中《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是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在外游玩,充满欢乐,这时的酒是游乐欢快的象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表现的是敏
3引自陈延焯《白雨斋词语》
感而细腻的少女情思。

共赏金樽枕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词人饮酒月夜赏梅,充满欢快,愉悦气氛的场面。

明月金樽,是多么美好惬意的场景。

但是在南渡后酒的意象大部分成了国破家亡的愁痛的象征,作者只能借酒消愁,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是期望在沉醉中缓解亡国之痛,“一江春浪醉醒中”(《浪淘沙》),女词人想借醉酒醒来表达自己的哀绝情意,表达对亡国和亡夫的深切悲痛。

渡后期属于核心意象。

“帘”的意象在李清照意象中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是渲染环境,通过帘的不同状态体现作者的心境,《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写的是过度思念丈夫已至于身体消瘦,“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念奴娇》)写的是酒醒后,一个人独处时心灵的空虚和寂寞。

但是在南渡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这两句收语,写的极其沉重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一个昔日快乐的小姑娘此时已成了一个孤苦伶仃
的老人,不愿意参与外面纷杂的活动,只能一个人在窗帘底下听别人的欢乐。

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在这些意象中,我们看到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男性词人更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在自然意象的运用上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她所创造的意象意境上,包括情思和理趣的某一种和谐,似乎蕴蓄着人生某种真谛,从而在审美过程中至少获得了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

而李清照的奇绝不凡、精妙绝伦的意境宛如不朽的诱惑,似乎至今仍时不时地诱惑我们去感
受。

参考书目:
①《李清照词鉴赏》齐鲁出版社,年版
②《李清照集》山西古籍出版社,年版
③毕宝魁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之李清照》春风文艺出版社,年版
④杨雨著《莫道不消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⑤诸葛忆兵选著《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年版
⑥张敏鹏李月编著,《李清照词集》,民族出版社,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