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合集下载

新标准

新标准

GB/T50668-2011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538-2010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6526-2011 热塑性弹性体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6518-2011 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片材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 25779-2010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50640-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50628-2010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14525-2010 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75-2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6-2010 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480-2011 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478-2011 氨用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7-2010 绝热用聚异氰脲酸酯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8-2010 矿物棉装饰吸声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001-2010 烧结路面砖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528-2011 防水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6510-2011 防水用塑性体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24-2010 道路用钢渣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26-2010 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33-2010 公路护栏用镀锌钢丝绳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11263-2010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1499.3-2010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76-2010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77-2010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2-2010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3-2010 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7407-2010 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7408-2010 实验室质量控制非标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线性关系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 25029-2010 钢渣道路水泥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 14800-2010 土工合成材料静态顶破试验(CBR法) 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7659-2010 焊接结构用铸钢件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4.1-201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4.3-201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5-2010 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6-2010 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7-2010 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8-2010 焊接材料采购指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13763-2010 土工合成材料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08-20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69-2011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15180-2010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94-2010 建筑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509-2010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11147-2010 沥青取样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25033-2010 再生沥青混凝土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25044-2010 砌墙砖抗压强度试样制备设备通用要求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6-2010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600-20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224-2010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125-2010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76-201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4763-2009 泡沫混凝土砌块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4-2009 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和粘结砂浆用钢渣砂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5-2009 耐磨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6-2009 透水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 24911-2010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2554-2010 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GB/T 22555-2010 散料验收抽样检验程序和抽样方案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CJJ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2011新规范

2011新规范

GB/T50668-2011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538-2010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6526-2011 热塑性弹性体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6518-2011 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片材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GB 25779-2010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50640-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50628-2010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14525-2010 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75-2010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6-2010 绝热材料对奥氏体不锈钢外部应力腐蚀开裂的试验方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480-2011 阀门的检验和试验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478-2011 氨用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7-2010 绝热用聚异氰脲酸酯制品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5998-2010 矿物棉装饰吸声板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000-2010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001-2010 烧结路面砖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GB/T 26528-2011 防水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6510-2011 防水用塑性体改性沥青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24-2010 道路用钢渣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26-2010 钢筋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25833-2010 公路护栏用镀锌钢丝绳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11263-2010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T 1499.3-2010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76-2010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77-2010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2-2010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5183-2010 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GB/T 27407-2010 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7408-2010 实验室质量控制非标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线性关系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 25029-2010 钢渣道路水泥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T 14800-2010 土工合成材料静态顶破试验(CBR法) 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7659-2010 焊接结构用铸钢件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4.1-201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4.3-201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5-2010 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6-2010 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7-2010 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5778-2010 焊接材料采购指南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T 13763-2010 土工合成材料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08-20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GB50669-2011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15180-2010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94-2010 建筑石油沥青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4509-2010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11147-2010 沥青取样法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25033-2010 再生沥青混凝土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25044-2010 砌墙砖抗压强度试样制备设备通用要求2011年5月1日起实施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6-2010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600-20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50224-2010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GB/T50125-2010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76-201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GB/T 24763-2009 泡沫混凝土砌块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4-2009 外墙外保温抹面砂浆和粘结砂浆用钢渣砂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5-2009 耐磨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T 24766-2009 透水沥青路面用钢渣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GB 24911-2010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GB/T 22554-2010 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GB/T 22555-2010 散料验收抽样检验程序和抽样方案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CJJ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

0。

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

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第1.0。

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

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

1。

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

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混凝土按坍落度的分级注:坍落度检测结果,在分级评定时,其表达取舍至临近的10mm.第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 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注:坍落度检测结果,在分级评定时,其表达取舍至临近的10mm第2.1.4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 表2.1.5-2〔Ⅱ含气量 第 2.1.6条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9月29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第2.1.4条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 表2.1.4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 表2.1.5-1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 表2.1.5-2(Ⅱ)含气量第2.1.6条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2014公司考试题一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4公司考试题一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4年培训考试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2011): C 适用于检测泵送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

A、坍落度B、维勃稠度C、扩展度D、和易性2、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C ,并应有保温措施。

A、-5℃B、0℃C、5℃D、10℃3、标准规定: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 A 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

A、1.2MpaB、1.5MpaC、2.5MpaD、3.0Mpa4、标准规定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B 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

A、70%B、50%C、80%D、40%5、测量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前后两次坍落度之差即为坍落度经时损失,计算应精确到 A mm。

A、5B、10C、15D、206、标准规定水泥超过 C 属于过期,对质量应重新进行检验。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5天7、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DA、掺减水剂B、提高混凝土强度C、加防冻剂D、加引气剂8、用负压筛检测粉煤灰细度时,应将负压调节至 D Pa。

A、1000—2000B、2000—3000C、3000—4000D、4000—60009、含水率为5.0%的砂220g,将其干燥后的重量为 A g。

A、209B、209.5C、210D、210.9510、一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分别为:24.0MPa、27.2MPa、20.0MPa,则此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为 A MPa。

A、24.0B、27.2C、20 .0D、23.7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混凝土施工中,统计得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越大,则表明混凝土生产质量不稳定,施工水平越差。

(√)2、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3、采用人工振捣成型制作混凝土试件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为3次装入模内,每层厚度大致相等。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完整版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完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 B 5 0 1 6 4 — 9 2目录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1993 年 5 月 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 年 9 月 29 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 年 9 月第一章总则第 1.0.1第二章 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 混凝土拌合物第 2.1.1 条 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4.5
这是指在一般环境条件洗混凝土而言。对 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的环境以 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可高于此表规定,但最 大含气量宜控制在7.0%以内。 2.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为抗压强度、轴压 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等。
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 求。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C10、C15、C20 、C25、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C85 、C90、C95、C100。
②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 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有碱 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 盐水泥还有水化热。 如何控制:以出厂检验报告为依据。 ③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新型干法窖生产的水泥;(稳定 性好)
b.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标准要求) c.生产混凝土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水泥温度过高时拌制混凝土影响混凝土性能 ) 2.粗骨料 ①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 规定。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 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 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 括碱含量。
③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b.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 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三、混凝土性能要求
1.拌合物性能 ①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 规范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 。(因为相同的方法才能有可比性)规定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50080-2002规定;坍落度经 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损失不应大于8%; c.对于高强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 在2.6~3.0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 别不应大于2.0%和0.5%; d.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 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06%和0.02%; e.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 f.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 ,贝壳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范表2.3.31)海砂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
钢筋混凝土
干燥环境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 0.30 0.20 0.10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潮湿且含氯离子的环
境、盐渍土环境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
0.06
1.00
的腐蚀环境
0.06
⑨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 的含气量宜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20 25 40 混凝土含气量(%) ≤5.5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
等级 坍落度 (mm) 10-40 50-30 100-150 160-210 S1 S2 S3 S4 S5 ≥220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坍落度设计 值允许偏差)
坍落度设计值 (mm) 允许偏差 (mm)
≤40
50~90
>100
±10
±20
±30
③混凝土拌合物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拌合 物坍落度设计值不宜大于180mm. ④泵送高强度的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 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 (稠度用扩展度表示) ⑤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 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 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d.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强度应至 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且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 不应大于0.5%和0.2%; e.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 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盐反应活性检 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 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⑥混凝土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不得 离析或泌水。 ⑦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时间 和混凝土性能要求。 ③-⑦规定的依据: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 。原因是在执行这些规定的过程中取得了 较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的含量限定 。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a.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 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实施混凝土 质量控制的要求) b.高强混凝土宜采用高效能减水剂;有抗 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 剂;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缓凝剂或缓凝减 水剂;混凝土冬期施工可采用防冻剂; c.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 凝土设计要求; d.宜采用液态外加剂。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但一些特殊专业工程除 外,建设行业一般混凝土都适用。 3.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 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 ①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 施工要求以及工程环境确定。一般建筑结构 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 盐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 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 选用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
游离氧化钙含量、安定性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放射性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游离氧化钙含量、三 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安定性、放射性
磷渣粉
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含量、安定性、
放射性 比表面积、二氧化硅含量
硅灰
③矿物掺合料的应用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b.在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 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c.矿物掺合料宜与高效减水剂同时使用; d.高强混凝土或有坑渗、抗冻、抗腐蚀、 耐磨等其他要求的混凝土,不宜掺用低于Ⅱ 级的粉煤灰;
g.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 范2.3.3-2表) h.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 凝土; i.河砂,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试验 ;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 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 性的砂。
在我区除了e、f、g三款基本不存在外,h 款、i款要引起重视,对粗、细骨料进行碱 活性检验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性能 ,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也是新版 GB50164-2011版与原版GB50164-92版的 不同之处。 4.矿物掺合料 ①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灰,粒 化等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 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
②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 、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 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度混凝土 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岩石抗压 强度。(高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60的混凝土) ③粗骨料在应用方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b.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最大粒径的规定 :最大公称粒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
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各种矿物掺合料均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矿物掺合料 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 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 ②矿物掺合料的主要控制项目
矿物掺合料名称 粉煤灰
主要控制项目 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放射性
C类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耐久性能、长期性能的控制是以满足设计 要求为目标的。长期性能指混凝土的收缩 和徐变。 ①混凝土的长期性能、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 要求。 试验方法:《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 ②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 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规定
等级划分是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 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 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 强度值,单位MPa。 这个概念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界定的。 ③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确定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标准》GB/T50107-2010进行检验评定, 并应合格。
3.细骨料 ①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混凝 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标《海砂混凝土应用 技术规范》JGJ206-2010的有关规定。 ②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包括颗粒级配、 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 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海砂主要控制项 目除包括上述要求外,还应包括贝壳含量;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2012-05-01实施 本标准是GB50164-92版的修订本
讲师:
一、总则
1.目的: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 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原因: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 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 质量控制。(表观密度2000-2800kg/m3 ) 混凝土质量控制含现浇混凝土及预制
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 稠度或扩展度表示。 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是采用坍落度。因一般工程均 采用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90mm )或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0150mm),所以只介绍坍落度。 规范规定了各种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划 分等级及允许偏差。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 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 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 实质本条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选用水泥的 原则:按设计,施工要求,工程环境。二 是不同工程要求宜采用的水泥品种。三是 相关水泥的现行国家标准。须注意的是要 注意标准的发行年号,现行指最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