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合集下载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ﻫ第1。

0。

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ﻫ第1.0。

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ﻫ第1.0。

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ﻫﻫ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ﻫ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ﻫﻫ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ﻫ第1。

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ﻫ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ﻫ第2。

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ﻫ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ﻫ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ﻫﻫ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Ⅰ)稠度ﻫﻫ第2。

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ﻫ第2。

(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一)GB50164-20114月2日颁布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1.0.2 本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度。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

二、材料选择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选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水泥》的要求。

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

同时,水泥的品种和产地也应该做到稳定,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比最大的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影响极大。

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骨料》的要求的优质骨料。

在选择骨料时,应注意其石英含量、粒度分布、硬度等指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外加剂外加剂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制得的混凝土中的非胶凝材料。

它们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流动性、减少开裂等。

在选用外加剂时,应以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为基础。

同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

三、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考虑。

同时,应根据材料的质量、含水率等指标进行调整。

四、施工工艺1.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搅拌时间、搅拌强度、搅拌顺序等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在搅拌混凝土时,应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浇筑混凝土的浇筑也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以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空洞。

同时,应注意浇筑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养护时间、养护温度、养护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学习新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按时间顺序分,混凝土质量控制分:事前(生产准备)控制、事中(生产)控制、事后(合格)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二是配合比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有计量、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控制。

事后控制指对混凝土质量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验收评定。

以下主要从搅拌站角度进行归纳,原材料仅选用搅拌站常用原材料。

§1 事前控制一、事前原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1、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检验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

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

2、进场复验为了保证进场材料的真实质量,进场材料必须进行复验。

进场原材料复验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砂、石骨料按每400m3或每600t为一个检验批;外加剂按每50t为一个检验批;水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检验批。

②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将检验批扩大一倍。

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

③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3、质量主要控制项目⑴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

水泥应用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新型干法窑水泥;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⑵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

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1. 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因此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骨料和砂应符合国家标准,水应符合符合国家标准。

原材料的供应商应有资质,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配比控制
混凝土的配比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控制。

配比设计要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要求。

配比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3. 浇注过程控制
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施工规范。

例如,浇注前应进行充分的拌合,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浇注时应注意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

还应注意浇注速度和浇注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一性。

4. 养护控制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国家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和条件。

在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湿润,并避免湿度和温度的剧烈变化。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5. 强度检测控制
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应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

通过取样和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涉及原材料控制、配比控制、浇注过程控制、养护控制和强度检测控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控制这些环节,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

一、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的配合比例。

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也会有所不同。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配,确定适当的配合比。

试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并进行试验验证。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强度越大,但过量使用会增加成本。

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二、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

对于混凝土的材料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

1. 水泥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应选择合格的水泥产品,并按照要求进行存储和使用。

2. 骨料质量控制:粗骨料和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起重要作用。

应选择优质的骨料,并进行适量的筛分和洗涤处理,以确保骨料的质量。

3. 水质量控制:水是混凝土中的溶剂,应选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并控制其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水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三、施工操作控制除了材料质量的控制外,施工操作也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施工操作控制要点。

1. 温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对其凝固和硬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混凝土温度的控制,避免出现过早干燥和冻结等问题。

2. 搅拌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

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混凝土粘度增大。

3. 浇注控制: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浇筑时应采用振捣等方式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第2.1.4条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 表2.1.4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 表2.1.5-1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 表2.1.5-2(Ⅱ)含气量第2.1.6条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1.1.1、各项质量指标检验:
1、稠度。

通过塌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或维勃稠度表示(适用于干硬混凝土);大于等于100mm塌落度混凝土允许偏差±30mm;
2、外加剂。

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检查其含气量(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的混凝土含气量限值4.5%,允许偏差范围±1.5%)。

引气剂的作用:⑴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中形成大量微小的封闭球形气泡,减少骨料间的摩擦力,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若流动性不变,可减少水泥用量⑵降低混凝土强度:由于气泡的存在,①使其弹性变形增大,对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利的②减小混凝土的受力面积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包括抗渗性(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和抗冻性(混凝土试件所能承受的反复冻融循环次数):气泡的存在,堵塞或隔断混凝土中毛细管渗水通道,改变了混凝土的孔结构。

3、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第二节混凝土质量初步控制
1、骨料质量检验:有质量证明书。

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
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海砂还检验其氯盐含量。

2、粉煤灰等掺合料检验:烧失量及有害物质含量。

3、外加剂检验:有质量证明书。

检验其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
质含量。

第二节C50以上高标号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标号之比0.9~1.5。

2、碎石:⑴碎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2.0
⑵最大粒径不易大于25mm⑶含泥量不大于0.5%
3、细骨料:含泥量不大于2%
4、粉煤灰:采用一级粉煤灰(超细粉煤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