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GR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测井教程第7章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是放射性测井中的一种方法。放射性测井是以 物质原子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的一组测井方法,统称为核测井,包 括自然伽马,自然伽马能谱、中子、密度测井等。 自然伽马测井测量的伽马射线,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在已经 下了套管的井中测量,因此,这种方法既可以在裸眼井中测量, 又可以在套管井中测井。 由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与剖面上岩石的导电性无关,与井内所 充填的介质特性无关,因此,它能在任意岩层剖面,以及在井内 充满高矿化度泥浆、油基泥浆甚至空气的条件下使用。也正是由 于这些原因,这种方法已成为碳酸盐岩剖面和用盐水泥浆钻井的 地区进行测井的重要内容。 从应用的角度考虑,自然伽马测井同自然电位测井类似。定性 方面,可用以划分泥质和非泥质地层,确定渗透层。定量方面, 可以用它来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判断渗透层的物性好坏。
一、测量原理
进行自然伽马测井的简单原理如图所示,整个测量 装臵由井下仪器和地面仪器两大部分组成。
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大体可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
①高自然放射性的岩石:包括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深海沉积的泥岩,以及钾盐层等,其自然伽马测井读数约 100API以上。特别是深海泥岩和钾盐层,自然伽马测井读数 在所述沉积岩中是最高的。 ②中等自然放射性的岩石,包括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 其自然伽马测井读数介于50—100API之间。 ③低自然放射性的岩石:包括岩盐、煤层和硬石膏。自然
N0 2 N 0e
t
T
T和λ一样,也是不受任何外界作用的影响,而且和时间无关的常 量。不同放射性元素的T值也是不同的。 自然界中,各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相差很大,有的长达几十亿年 ,有的短到若干分之一秒。例如,铀的半衰期为4.51×109 年,镭 1590年,氡为3.825天等等。 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以精确估计,但是无法估计在一个短 时间内到底有多少个原子可能发生衰变。然而,对元素整体来讲,其 衰变具有统计性,即围绕某一平均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第07章 GR 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
式中: 衰变常数,表征衰变速度的常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核发 λ 生衰变的几率, λ 越大衰变越快。
dt
= λN
N = N 0 e − λt 对上式积分,并令t=0时,N = N 0 ,则有:
此式称为核衰变定律。由上式可看出,随着t↗,放射性元素的 原子数↘,当t → ,原子数量越接近于零。 除了用 λ 外,还用半衰期T来说明衰变的速度。半衰期就是从 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初始量开始,到一半原子已发生衰变时所经 历的时间,T和 λ 有如下关系:
N A ρZ 2 χ=K ( Eγ − 1.022) A
式中:K——常数; Eγ ——伽马光子的能量,MeV 当入射伽马光子的能量小于1.022 MeV时, 不形成电子对;而大于1.022 MeV时,减弱系数随 Eγ 的增大而直线 上升。
4、伽马射线的吸收
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会发生以上三种作用,伽马光子被 吸收,射线强度逐渐减弱,其程度随吸收系数增大而加剧:
下井仪器(ZGM-IB/IC 自然伽马测井仪)
仪器技术指标
耐温 耐压 最大井径 仪器外径 仪器长度 耐冲击 耐振动 电缆头电压 测量范围 测量精度 测速 晶体 重复性 稳定性 150℃ 或 175℃ 100 MPa 或 140 MPa 600 mm 89 mm 1524 mm 50g/100g 11ms 5g/7.5g 10~60Hz 三维 180 VAC/ 40mA 0~2000 API ±6 % 600m/h φ40×200mm ±5% ±3%(放射性强度80API,时间常数4s)
N ( L) = N 0 e
− µL
其中:N0、N 分别为未经吸收和经过厚度为L的吸收物质的伽马射 µ 线强度; = τ + σ + χ 为射线经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 电子对效应的总吸收系数,其量纲为cm-1。 以上三种作用都可能发生,入射伽马光子的能量小于1.022 MeV 时,以光电效应为主,在0.1~2MeV的范围内时,以康普顿效 应为主,而当大于2MeV 时,电子对效应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第7章-放射性测井

• 1、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决定于岩石中所含
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数量,即主要是岩 石中铀、钍、钾的含量决定 。
• (1)钍系
23920Th
208 82
Pb
从钍 (23920Th )开始
经6次α衰变和4次β
衰变,最后生成稳定
核素
208 82
Pb
• (2)铀系
U 238
92
• (6)放射性活度 • 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
称为放射性活度 。
2、伽马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 (1)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率
• 利用截面 来描述作用几率的大小,定
义式为:
I
INt
γ源
γ射线
地层物质
γ射线与物质 的相互作用
【问题1】伽马 射线与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有哪些?
核外电子 入射光子
原子核 光电子
γ光子与靶物质原子发生电磁相互作用, 结果是吸收一个γ光子,并将γ光子的能量全部 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该束缚电子摆脱原子对
它的束缚之后发射出来,这个过程称为光电 效应。
由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图3-1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三种作用 (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 (c)电子对效应
和一个负电子 ,这种过程称为电子对效 应,是高能γ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一种主要方
式。
对于不同的吸收物质和能量区域,每种效应 的相对重要性不同:
• ①对于低能伽马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 物质,光电效应占优势;
• ②对于中能伽马射线和原子序数较低的吸 收物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
• ③对于高能伽马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 物质,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性质和方法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13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二、伽马射线和物质的作用形式
–2.康普顿效应
• 伽马射线与物质作用发生康普顿效应引起伽马射线强 度减弱,其减弱程度用康普顿系数Σ表示。
e
NAZb
A
• σe——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当伽马光子的能
量在0.25~2.5MeV的范围内时,它可看成是常数;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9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5.放射性射线
• α射线:是氦原子核2He4流,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容易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极易被吸收,电离能力 强,在物质中穿透距离很小,在井中探测不到。
•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在物质中穿透距离较短。 • γ射线:频率很高的电磁波或光子流,不带电,能量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4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 1、原子的结构
• 矿物、岩石、石油和地层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 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离核 较远处核外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核运动。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 放射性:不稳定的核素所具有的自发地改变自身结构, 衰变成其它核素并释放射线(α、β、γ) 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6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3. 核衰变
第七章 测井GR曲线

图7-11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作地层对比的实例
第三节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只能反映地层中所有放射性核素的总效应 ,而不能区分地层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含量。自 然伽马能谱测井即可完成这一任务。 一、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地质基础 1、粘土岩中铀、钍、钾的分布 一般而言,普通粘土岩中钾和钍的含量高,铀含量相对 比较低。统计分析表明:粘土岩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 沉积环境有关,平均含量约是:钾2%,铀6ppm,钍 12ppm。
2、砂岩和碳酸盐岩中铀、钍、钾的分布 相对粘土岩,砂岩和碳酸盐岩中铀、钍、钾的含量比较 低。砂岩中,钾0.7~3.8%,铀0.2~0.6 ppm,钍 0.7~2 ppm;碳酸盐岩,钾0.0~2.0%,铀0.1~9.0 ppm,钍 0.1 ~7.0 ppm。 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
1、自然伽马能谱 铀、钍、钾三种放射性核素产生的伽马射线的能量不同 。钾(19)产生的伽马射线的能量为1.46MeV;钍系及 铀系能产生各种能量的伽马射线,但钍系在2.62 MeV处 有一明显的峰值,作为钍系的特征谱,铀系在1.76 MeV 处有一明显的峰值,作为铀系的特征谱。
由光电倍增管和碘化钠晶体组成,如图7-4所示。利 用被伽马射线激发的物质的发光现象来探测射线。 其计数效率高、分辨时间短,广泛应用到放射性测 井中。
图7-3 放电计数管工作原理
图7-4 闪烁计数管工作原理
第二节 自然伽马测井 一、岩石的自然放射性
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取决于岩石所含放射性核素的种
类和数量。岩石所含放射性核素主要为铀(92 U 238
3)、地层对比 与自然电位和普通电阻率测井曲线比较,利用自
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对比有以下优点: (1)、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与地层水和泥浆的矿化度 无关; (2)、自然伽马测井值在一般条件下与地层中所含 流体性质无关; (3)、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容易找到标准层,如 海相沉积的泥岩,在很大区域内显示明显的高幅度 值。如图7-11所示。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性质和方法

04.06.2020
3
第七章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 基础
• 第二节 自然伽马测井 • 第三节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第四节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0.0089Z4.1 n
A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11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二、伽马射线和物质的作用形式
–1.光电效应
•τ——线性光电吸收系数, γ光子穿过1cm吸收物质时 产生光电子的几率; •λ——γ光子的波长; •n——指数常数,对不同的元素取不同的值,对C、O 来说取3.05,对Na到Fe的元素来说取2.85; •ρ——物质的密度; • Z——物质的原子序数; • A ——物质的质量数。
• NA——阿佛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14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二、伽马射线和物质的作用形式
–3.电子对效应
•当γ能量大于1.022Mev时,它与物质作用就会使γ转化 为电子对(正、负电子),而本身被吸收。伽马射线 通过单位厚度的介质时,因发生电子对效应导致伽马 射线强度减小,用吸收系数æ 表示。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4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 1、原子的结构
• 矿物、岩石、石油和地层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 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离核 较远处核外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核运动。
地球物理测#核测井、GR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二、GR 测井基本原理
射线 经传输 穿过 泥浆
至
仪器 外壳 使与单位 时间的电 脉冲数成 正比
进入探 测器 记录连 续电流所产 生的电位差
至地面 仪器处理
GR曲线
见P120图7-6砂泥岩剖面GR测井曲线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三、GR 曲线特征(均匀理想模型地层点测)
自然伽马测井
砂泥岩剖面(骨架不含放射性矿物)
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 GR值增加。 泥岩-高值;砂岩-低值
GR 泥 岩 砂 岩
放射性: 自发地释放出、 , 射线的性质
放射性核衰变的规律:放射性核数随时间按指数递减的规律 变化。 即:
N N0 e
t
t:时间 :衰变系数 N:放射性元素个数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半衰期:从N0个原子开始衰变到N0/2时所经历的时间。 用T表示:
T
ln 2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GR测量的是岩层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不用任何放射性源)
一、岩石的自然放射性
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元素: 238 232 40 92U 90Th 19K
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主要取决于其三者的比例,其含量与岩性以 及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关,因此,岩性不同,GR不同。
强度较低的:砂岩、灰岩、白云岩
通常情况下:地层的 GR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泥质含量 强度高的:钾岩、深水泥岩、页岩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有以下变化规律:
a.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b.随有机物含量增加而增加,如沥青质泥岩的放射性很高。在还原 条件下,六价铀能被还原成四价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沉淀在地 层中,且有机物容易吸附含铀和钍的放射性物质; c.随着钾盐和某些放射性矿物的增加而增加。
七放射性测井资料讲解

Nuclear(Radioactive) Logging
绪 放射性测井的种类 核测井物理基础 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密度及岩性密度测井 中子测井 其它核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
1
伽马测井核物理基础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 ✓放射性强度与活度 ✓伽马射线(γ)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的发现过程
11
阴极 阳极
u
0
输出
12
自然伽马(GR)和 自然伽马能谱(NGS)测井
(Gamma Ray and Natural GR ✓岩石的自S然pe伽ct马ro放lo射g性)
✓测量原理 ✓曲线特征 ✓资料用途
13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自然界中的核素 ✓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岩石自然伽马放射性特点
29
W1 A1Th B1U C1K 1
W5 A5Th B5U C5K 5
式中: Wi 第i个能量窗口的计数率 Ai、Bi、Ci 刻度系数
i 统计误差因子
Th、U、K 分别表示铀、钍、钾的含量
30
31
NGS资料的用途
含量要低得多
34
寻找页岩储集层
富含有机物的高 放射性黑色页岩,在 局部地段有裂缝、 燧石、粉砂或碳酸 盐岩夹层时,可能 成为产油层,其特 点是K 、Th 、U
35
寻找高放射储集层
3.在低放射性地层中部, ‥‥‥; 4.当h<3cal时,高放射性地层 GR值随h减小 高GR而
减小;低放射性地层GR 值随h减小而增大; 4.分层‥‥‥
22
砂泥岩剖面: 泥岩、页岩 砂质泥岩 泥质砂岩 砂岩
碳酸盐岩剖面:泥岩 含泥质地层 纯石灰岩、白云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核测井)是测量记录反映岩石极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的参数,研究井剖面岩层性质的一类测井方法。
特点:不受井眼介质限制,在裸眼井和套管井、各种钻井泥浆的井中均可测,能进行套管井的地层评价,能够快速分析和确定岩石及其孔隙流体各种化学元素。
分类:按使用的放射性源或测量的放射性类型分1、伽马测井:以研究伽马辐射为基础,包括GR、NGS、地层密度、岩性密度、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等。
2、中子测井:以研究中子与岩石及孔隙流体相互作用为基础,包括热中子、超热中子、中子伽马、脉冲中子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中子寿命及活化测井等。
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岩石中含有天然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铀系,钍系和钾的放射性同位素.自然伽马测井:用伽马射线探测器测量岩石总的自然射线强度,以研究井剖面地层性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井内对岩石自然伽马射线进行能谱分析,分别测量层内铀、钍、钾含量来研究井剖面地层性质。
第一节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一、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1.核素和同位素核素:指原子核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中子,并处在同一能态上的同类原子。
同位素:指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位置。
2.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稳定核素:不会自发衰变为另一种核.放射性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衰变,由一种核变为另一种核.核衰变时发射的三种射线:γ、β、α。
γ——高频电磁波(光子流),穿透能力强,较被测井仪测定(放射性测井探测的主要对象)β——高速电子流,带负电,穿透能力差;α——氦核组成的离子流,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差。
3.核衰变定律:放射性核素——放射出带电粒子(β、α)——激发态的新原子核——辐射γ——稳太的原子核,这个过程称为核衰变。
放射性核数随时间减小而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核衰变定律:t o e N t N λ-=)(N0—初始原子个数;λ—衰变常数(表示衰变速度的参数),表示单位时间每个核发生衰变的几率,λ越大,衰变速度越快。
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
λ693.0=T ,常见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见表7-1,117页。
4.放射性活度活度(强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素。
单位:1Ci(居里)=3.7X1010核衰变/秒贝克:1Bq = 1 次核衰变/秒比度(浓度):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与其质量之比。
二、岩石的放射性核素1.主要放射性核素起决定作用的是铀系,铀系和钾。
2.伽马能谱不同的核衰变放出的γ能量不同,一般谱成分太多,只选择代表性的伽马射线来识别:铀系选 92U 238钍系选 90Th232钾 19K 40三、岩石的自然放射性与岩石性质的关系1.总放射性(1)沉积岩的放射性低于岩浆岩和变质岩;(2)沉积岩中自然伽马放射性随泥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粘土中: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降低)2.沉积岩中铀,钍,钾的含量(1)粘土中:钾约含2%,钍约12ppm ,铀约6ppm 。
但与沉积环境有关,不同的粘土矿物,铀钍钾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
(2)砂岩及碳酸岩盐中,随粘土矿物增加,铀、钍、钾含量增加,水流作用可造成铀含量很高。
(3)钍化合物难溶于水,故岩石中钍含量增加,离物源区近 。
(4)四价铀难溶于水,六价铀溶于水,铀含量与沉积环境及成岩后水流作用有关,四价铀氧化成六价铀,六价铀在还原条件下变成四价铀而沉淀。
四、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子对效应γ在能量大于1.022Mev 时,它在物质的原子核附近与核的库仑场相互作用,可以转化为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而光子本身被全部吸收。
吸收系数(衰减系数):伽马射线通过单位厚度的吸收介质,因此效应而导致γ射线强度的减弱,用吸收系数ае表示:)022.1(2-=∂λρE Z A N K A ,K 为常数,E γ为入射γ的能量,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6.02486 X 1023mol -1,A 为克原子量,Z 原子序数,ρ为密度。
2.康普顿效应伽马光子与物质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部分能量传给电子,使电子从某方向射出,而损失了部分能量的伽马光子向另一方向散射出去,该伽马光子被成为散射伽马光子。
康普顿减弱系数:A ZN A e ρσ=Ξ,由康普顿效应引起的伽马射线通过单位距离物质减弱程度。
Σe —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为常数;Z/A —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看成常数,因此利用Σ与ρ的关系,可确定介质的密度,是密度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3.光电效应当一个低能量的伽马光子与原子发生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一个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光电子,而光子本身被完全吸收,这种效应称为光电效应。
线性光电吸收系数:当γ的能量大于原子核外电子的结合能时,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
n A Z λρτ1.40089.0=此式说明: 光电吸收系数主要取决于原子序数,由此发展了岩性密度测井。
4.伽马射线的吸收线性吸收系数:Ξ++∂=τμ ,ρμ∞为了消除质量的影响,常用质量吸收系数ρμμ/=m 。
若入射伽马的强度为I 0,穿过厚度为L 的吸收介质后的强度为:L e I Iμ-=0。
三种效应发生的比例随Er 而变,一般有:Er<0.1Mev ,主要为光电效应0.1Mev<Er<2Mev ,主要为康普顿效应Er>2Mev ,主要为电子对效应第二节 自然伽马测井一、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是因岩石含有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射出发射性射线。
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放射性强度也不同,根据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在岩石中的丰度可知,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水平主要决定于铀、钍、钾的含量。
二、GR 测井原理1、仪器地面仪器:控制面板;井下仪器: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强度,转化成电脉冲数;放大器—将探测器的电信号放大并传至地面;高压电源—给探测器提供高压。
2、原理给下井仪供电,探测器工作—提升下井仪经不同地层,当伽马射线照射探测器—探测器输出相应数目的电脉冲—脉冲信号放大,传至地面—单位时间的脉冲数被转化成相应电位差值—记录仪记录。
得到是一条随深度变化的计数率曲线(脉冲/分),现常用API单位(是美国石油学会采用的单位,两倍于北美泥岩平均放射性的模拟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的1/200定义为1API自然伽马测井单位)。
3、探测范围岩石放射的γ射线能到达探测器的一个以探测器为球心的球体,半径为30~45cm(与地层的吸收系数有关)。
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1、自然伽马测井的标准化为什么要标准化?标准化的基本方法----建立标准刻度井,再刻度井中对每支仪器进行标定。
2.自然咖马测井曲线特点.1)上下围岩相同时,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并在地层中点取得极值;2)地层厚度小于纵向探测范围时,地层厚度减小,曲线幅度降低;3)地层厚度大于探测范围时,半幅点对应地层界面。
三、影响因素1、υτ的影响(υ—测井速度,仪器提升速度;τ—记录仪中电路的积分时间常数,υτ越大,曲线幅度越小,对称性越差,极值向提升方向偏移越远(图7-8,p123),因此测井速度受到限制。
2、放射性涨落误差(统计误差)涨落现象:多次测量,各次读数与全部读数的平均值之差大部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
由于涨落现象,使GR曲线呈现“锯齿状”,由于放射性涨落引起的误差,称为涨落误差,记为σ。
±的几率为68.3%,因此,只有当曲物理意义:同一地层各点的读数落在σ线幅度变化超过上述范围,且超过(2.5~3)σ时,曲线才做分层或地层解释。
3、厚度的影响薄层,曲线受上下围岩而反变化。
4、井的影响因泥浆、套管和水泥吸收伽马射线,使曲线幅度降低,裸眼井,主要受井径和泥浆的影响;套管井则要考虑到套管和水泥环的影响,做必要的校正。
四、应用1.划分岩性和地层对比I.主要依据:Vsh不同,GR读数不同。
砂泥岩剖面:泥岩层GR幅度最高,纯地层,GR最低;碳酸盐岩剖面:泥岩、页岩的GR 幅度最高,纯的石灰岩、白云岩GR 幅度最低,而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GR 界于中间;膏盐剖面:盐岩、石膏层的GR 较低,泥岩层GR 幅度最高。
II.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
砂泥岩剖面:低GR 的为砂岩储集层.在厚层状态可用半幅点分层。
碳酸盐岩剖面:低GR 说明含泥质少的纯岩石,结合高孔隙度低电阻率可划出储集层。
3.计算泥质含量(1)地质基础(计算条件):地层除粘土矿物外,不含其它放射性矿物(此时伽马为计算Vsh 的最好方法。
(2)方法:I. 相对值法:minmax min GR GR GR GR Ish --= 1212--=⋅GCUR Ish GUCR Vsh II. 经验法:用统计发得到Vsh —GR 经验公式。
第三节、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一、测井基础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放射的γ能量不同,因此分析谱曲线,可得岩层中所含各种放射性元素及其含量,铀、钍、钾的射线能谱见图7-17(p131)特征值(用以识别铀、钍、钾的特征能量):K 40—1.46Mev U —1.76Mev Th —2.62Mev 。
二、NGS 与GR 测井的区别GR 测井记录的是能量大于100Kev 的所有γ造成的总的计数率,反映的是岩层中所有放射性核数的总效应。
NGS 分别对应别铀、钍、钾三种主要放射性核素辐射的γ造成的计数率进行记录,反映的是不同放射性核素的效应。
测井得到的曲线分别是反映钍含量(ppm),铀含量(ppm)和K 40含量及总的计数率(API )。
三、NGS 的应用(略)1、研究生油层岩石中有机物对铀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用于追踪生油层和评价生油能力。
U 或U/K 越高,说明有机碳越多,则泥岩为生油岩,且生油能力强(图7-19)。
实例参照132页图7-20。
2、寻找页岩储集层富含有机物的高放射性黑色页岩,在局部地段有裂缝、粉砂或碳酸盐岩夹层,可能成为产油层,其特点是钾、钍含量低,而铀含量高。
3、寻找高放射性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
储集层岩石中含有高放射性矿物时,放射性也会较强。
4、用Th/U 研究沉积环境统计研究表明:陆相沉积、氧化环境、风化层,Th/U>7;海相沉积、灰色或灰绿色页岩, Th/U<7;海相黑色页岩、磷酸盐岩,Th/U<2。
5、求泥质含量地层中泥质含量与钍或钾的含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而与地层中铀的含量关系较小。
一般不用铀含量而用总的计数率、钍含量和钾含量测井值计算泥质含量。
(1)总计数率求泥质含量 minmax min CTS CTS CTS CTS SVCT --= 1212--=⋅SVCT GCUR SVCT SVCE 式中:SVCT —用总的计数率求出的泥质含量指数;CTS —总的计数率;CTS min —纯地层计数率;CTS max —泥岩总计数率;SVCE —用总的计数率求出的泥质体积含量;GCUR —区域参数;(2)由钍含量求泥质含量 minmax min Th Th Th Th SVTH --= 1212--=⋅SVTH GCUR SVTH SVTE (3)由钾含量求泥质含量minmax min 4040404040K K K K SVK --= 12124040--=⋅SVK GCUR SVK SVKE 6、区分泥质砂岩和云母利用钍和钾的含量交会图(图7-13),可以给出石英、云母和泥质的百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