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22页) --统编新教材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第二课时
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课时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朗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5、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标画出相关的词句来。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tell告诉toldtold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sit坐satsat
mislead误导misledmisled
beat击打beatbeaten
小组交流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展示交流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板书、反思)

4*藏戏
13*金色的鱼钩
习作:家乡的风俗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语文园地一
习作:心愿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四
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第五单元
6*骑鹅旅行记(节选)
14.文言文二则
7*汤姆·索亚历险记
15.表里的生物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习作:写作品梗概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语文园地二
五一放假
第十四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2. 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3. 重点词语:生字、词语4. 主题思想:生活中的美好、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阅读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20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XXX语文单元备课设计学校:实验年级:六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备课时间:2.14单元第二单元主题:外国名著1.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外国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并交流感受,学会写作品梗概。
2.研究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通过自学和小组互助研究,学生能够写出15个生字和24个词语。
并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阅读:通过单元交流研究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口语交际:学生能够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并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作:学生学会写作品梗概,理清作品的写作脉络,把握要点,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关系建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在此主题下,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快乐读书吧,各项教学任务都和“整本书阅读”密切相关。
在阅读活动中“通过作品梗概了解主要内容”,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并在单元作中学写“作品梗概”。
通过“快乐读书吧”落实单元统整教学,链接课内与课外阅读,开展“整本书阅读”主题读书活动,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资源拓展:通过“快乐读书吧”落实单元统整教学,链接课内与课外阅读,开展“整本书阅读”主题读书活动。
一)识字与写字1.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学生能够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1.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并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020春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鲁滨孙漂流记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匆匆》、《那个星期天》、《古诗两首》、《文言文两则》四篇课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学会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式进行阅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分享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珍惜时间,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1. 《匆匆》中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情感的理解。
2. 《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及对生活的热爱。
3. 《古诗两首》及《文言文两则》中古典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匆匆》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引发学生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逝的无奈与惋惜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那个星期天》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及对生活的热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古诗两首》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及文化内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尔斯看到了什么?他会有什么变化呢?
交流小结:懂得爱护动物,懂得犯罪是要受到严厉的惩办的。
懂得人要善良,不该由复仇之心。
懂得犯了罪就丧失公民权。
4.好,同学们,读了刚才两段话,是不是觉得这部童话故事更加神奇,更加有趣了。
课后让我们都捧起这本书吧。
如果你以前读过,这一次可以特别关注尼尔斯如何慢慢变成一个好孩子的?当然走进书,你还能领略瑞典的美好风光、风俗人情,感受植物、动物的神奇世界呢!
【板书设计】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材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选取了这部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片段从讲述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东返回家后的故事。
故事先讲述了萨契尔太太和汤姆姨妈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奇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的剧情对比充满戏剧气氛。
接着,汤姆自己的描述他和贝奇在山洞中的历险经历,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法官口中意外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后面的情节怎样,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小说语言轻松、幽默而略带讽刺夸张;故事有趣,引人入胜。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汤姆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关照生活中的自己,以获得共鸣;二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22页) --统编新教材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的,是在五年级上册“我爱读书”、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的视野,从中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3篇文章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节选的片段的编排方式。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主要记叙了小男孩尼尔斯变成拇指般大小后,遭到了院子里昔日被他欺负的禽畜们的嘲笑和起哄等情节,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以强欺弱的道理。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主要写了汤姆·索亚和贝琪从山洞中脱险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引人关注。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
其中“交流平台”讨论的是在阅读名著时怎样评价人物;“词句段运用”则列举文中一些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列举了不同译者对同一句子的不同翻译,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日积月累”部分则要求我们积累一些关于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
“快乐读书吧”一方面意在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们认识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引导我们阅读更多的名著。
1.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国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片段欣赏)、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注人物命运;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篇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2课时
《骑鹅旅行记(节选)》1课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