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统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优秀课件

一、读一读,连一连。
gǎn wǎng dǎn chuāng
yǒng
胆
敢
往
勇
窗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sè
mén wài
红色
kàn jiàn
门外
zài jiàn
看见 再见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晚上
笑话
免费
吴国
爸爸 黄色
四、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1.这只小猴子很___③___,它救过它妈妈的命。 2.老师___②___着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 3.小山羊比梅花鹿还__①____。
“很小很小”要读的 稍慢,读出“我”的
胆小、害怕。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胆子很小很小” 叠词的运用
强调了我胆子小,写出了我怕 黑的原因。 “不敢往外瞧”具 体写了我胆子小的程度。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瞧”的意思是“看”,表示看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如:盯、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望、鸟
瞰、俯视。
聪明又淘气。
姐姐抱来个小花猫,
“不妙,不妙!
每天爬高又爬低, 拍拍爪子舔舔毛,
太脏太脏我不要!”
满头满脸都是泥。 两眼一眯,“喵,喵,喵,姐姐听见哈哈笑,
妈妈叫他来洗澡, 谁跟我玩,谁把我抱?” 爸爸妈妈皱眉毛,
装没听见他就跑; 弟弟伸出小黑手,
小弟听了真害臊:
爸爸拿镜子把他照,小猫连忙往后跳,
“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
夜色 外面 看见 爸爸 晚上 笑声 再见
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用第一人称写了“我”原本_胆__子__很__小__, 很__怕__黑__,后来在 _爸__爸__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 从此成为__一__个__勇__敢__的__孩__子___的故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夜色》课时训练(含答案)

9 夜色课时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ài miàn bà ba wǎn shang
kàn jian xiào le zài jiàn
二、我能积累。
很小很小:、、。
勇敢的故事:勇敢的、勇敢的。
三、句子总动员。
例:天一.黑我就.不敢往外瞧。
一就。
四、重点段落品析。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超级模仿秀。
在月光下睡觉在月光下()在月光下()
2.爸爸用什么样的办法,帮助我晚上出门再也不害怕了?
3.爸爸拉我去散步,我看到了什么?
五、夏季的夜空,星星开心地眨着眼睛……你还看到了什么?请你画下来吧。
参考答案
一、外面爸爸晚上看见笑了再见
二、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很绿很绿传说传奇
三、她一听到这消息就立即离开了。
四、说话谈心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9《端午粽》课件(2课时)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三、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端午(d✔uān dān) 粽子(z✔òng zhòng)
想念(niàn liàn)
✔ 中间(ji✔ān jān)
十分(fēn fēng)
✔ 牛肉(lòu ròu✔) 总共(z✔ǒng zhǒng) 真相(zēn zhēn✔)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 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美滋滋”常用于形容快乐的心情。
类似美滋滋的词语我还会说: 喜洋洋、笑呵呵……
交流讨论
外婆包了哪些口味的粽子?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你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说一说。
拓展分享
你知道粽子的种类吗?
广东粽 (正三角形)
北京粽子 (斜四角形)
喜爱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和大人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课后实践:回家跟爸爸妈妈学学包粽子。
听录音朗读,用横线画出带“一”的短语。
端午粽
①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②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 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③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 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 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④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 诗人屈原。
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味道?
我还想知道
。
师生归纳 课堂总结
说一说
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包粽子需要什么材料? 外婆包的粽子有多少种味道?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优质课件

wài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外婆 外面 古今中外
笔顺 造句 小红在给外婆捶背。
kàn
第一笔是 平撇,不要写 成横。
结构 半包围结构 组词 看书 看见
刮目相看
笔顺 造句 小华正坐在椅子上看书。
bà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 爸爸 老爸 爸妈
笔顺 造句 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新课导入
你觉得这样的夜色美吗? 在漆黑的夜晚,你会不会 感觉到害怕呢,和大家讲 一讲吧。
走近作者
柯岩:原名冯恺,当代 著名女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周总 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 《 船 长 》《 最 美 的 画 册 》 等 。
初读课文
听朗读,找出文中带有 “一”字的词语,然后自己试 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将 会 写字做上标记!
外面的景色没有我想 想中的可怕,反而景 色迷人。
课堂拓展
原来花朵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同学们,“花朵”会“微笑”吗? 这里是把花朵当作人来写,你是不是觉 得花朵更可爱,夜晚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例 1.早晨,太阳公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2.鸟儿在树上唱着欢快的歌。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爸爸态度坚决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外面的景色没有 我想象中的可怕,反 而景色迷人。
讨论交流
“偏要”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 能不能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来说。
非要 硬要
读出撒 娇而又无奈 的语气。
爸爸拉“我”出去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花草都像 白天一样微笑
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瞧:看。
讨论交流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精读课文)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教学重点积累生字生词,朗读好课文。
课时目标教学过程10 端午粽( 精读课文 )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 等 7 个字。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 等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能描绘粽子的特点,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2 课时第 一 课 时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 重点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
(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教师口述: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端午粽的。
教具准备一 教学目标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相关介绍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龙舟节、端阳节、正阳节、天中节、龙节等。
初读课文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2.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 明确这篇课文共有 4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和第 4 自然段都是一句话,第 2 自然段和第 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 指名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粽子、总会,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 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
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 练习说话。
(3) 指名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9课《三只小板凳》ppt课件1

是我第一次做的。”他又举起右手
3 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
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
它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
强一些。
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界 上不会有比这更丑的板凳了。”爱因斯坦回 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 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 是我第一次做的。”他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 次做的。虽然他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总比这 两只强一些。”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 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他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 的。虽然它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 些。
1 2
3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
2
1
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
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
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 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丑的板凳了。”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 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他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 的。虽然它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 些。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 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他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 “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 的。虽然它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 些。
爱因斯坦
同学们
制作
作品
泥鸭 布娃娃 小板凳
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 上劳技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制作 的泥鸭、布娃娃等作品,只有爱因斯 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交上一 只样子很丑的小板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夜色》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写“我”从前胆子很小,怕黑,后来和爸爸出去散步后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
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夜色》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从文中可感觉童年的纯真,可爱,体会成长的快乐。
作者介绍:柯岩,女,满族,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女诗人。
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
我会写:色sè(山色)(天色)(红色)(白色)外wài(外地)(外公)(外人)(门外)看kàn(看见)(好看)(看书)(看台)晚wǎn(晚上)(早晚)(晚会)(晚安)笑xiào(大笑)(可笑)(玩笑)(好笑)再zài(再见)(再会)(再三)(再来)我会认:胆dǎn胆子敢gǎn勇敢往wǎng来往外wài外面勇yǒng勇敢窗chuāng窗外乱luàn乱来偏piān偏远散sàn分散原yuán原来像xiàng 好像微wēi微笑易错的字:外:左边是“夕”,不要写成“夂”。
看: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晚:右面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下面是“夭”,不要写成“天”。
“胆子”、"晚上"应读轻声。
“一”的读法:“天一黑”中念第四声,“一样”“一看”中念第二声。
部首:原的偏旁:厂字头。
带厂字头的字有:厅、压、厘多音字:散sàn散步sǎn散文觉jué感觉jiào睡觉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从前——以前原来——本来从此——此后勇敢——英勇反义词:从前——今后勇敢——懦弱积累:讲了又讲说了又说看了又看问了又问一课一练:用“一……就……”写句子。
一……就……——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一……就……——他一回到家就睡觉。
课后习题:2、读一读,记一记。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一粒种子》课文及教案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一粒种子》课文及教案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
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
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边亮得很。
”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
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教案】教学要求:1、理解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准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3、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重点:1、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准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教学难点: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媒体录音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题: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春天)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二、检查自学的生字词语:1、游戏一:点泡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2、游戏二:照镜子(书空“泥、粒、渴、喝”)三、学习课文:1、: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
(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学生交流: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组内朗读第一节(2)做动作,演一演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3.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他就在第9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请大家把书打开102页,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分析生字“想”。
1.指名说、齐读词语:天安门;指名说,齐读词: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2.指名读,学生评议。
3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预测:认识生字, 读好长句。
教学准备:
活 动 流 程
第1课时 (总 课时)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与教法
学生活动与学法
设计意图
一、揭 题
2.想
3.齐读课题两遍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师领读,学生跟读
3.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指名读,出现错误其他同学纠正。
1.认真听,并勾画生字
2.学生跟读
3.学生再次自由读并圈出我会认得字。读完以后给我会认得字注音。
三、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2.请同学介绍这些生字怎样记住?
3.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一口咬掉牛尾巴,宝盖头下一个女
4、再读课文,弄清文意,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1.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2.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教学反思: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谁能用课文里边一个词来形容呢?(壮观)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质疑,为什么要重复“我多想去看看呢?”(非常非常想去,很想很想去)。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大家把书打开103页,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生么?(人很多,人们很严肃,立正,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