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合集下载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

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

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

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

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

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

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

东坡老人。

注释:[1]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3] 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4]汤池:即汤泉。

[5]殆:(daì)大概,差不多。

[6]循:沿着。

[7]少北:稍向北。

[8]悬水:瀑布。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辄(zhé)为:就是。

辄,就。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游白水[1]书付过[宋]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游白水书付过

游白水书付过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东坡记。

右溪记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的枝叶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孔子断粮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一百丈。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

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苏东坡记。

【赏析一】《游白水书付过》是苏轼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二】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赏析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游白水翻译和赏析

游白水翻译和赏析

游白水翻译和赏析游白水翻译和赏析《游白水》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

店铺收集了游白水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宋]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赏析】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下载全文。

《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绍圣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④为潭,深者缒石⑤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⑥,观山烧⑦,火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

③殆:大概。

④辄(zhé):就。

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

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

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

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

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苏东坡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循山而东.向东②暮.归倒行傍晚③掬.弄珠璧(用双手)捧着④不复甚寐.睡觉(睡着)【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沿着山路向东走。

东:向东;②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

暮:傍晚。

③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赞美。

其中,《游白水书付过》是他的一篇游记,记录了他游览白水的所见所感。

本文将对这篇游记进行翻译和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如下:看白水和游白水,白水水在高山之间流淌,山青水绿,景色如画。

这里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我虽已有许多岁月,依然对这片山水感到惊叹和赞美。

我刚到达白水那一天,心情正愉快,正想要一窥白水的壮丽景色。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位农夫在田地里采摘,在阳光下,他的脸庞洋溢着红润的笑容。

我走近他,询问他是不是这里的居民。

他朴素地回答我说:“是的,我已在这里生活了一生。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它给了我无尽的福祉。

”这位农夫的话让我感受到了白水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有着美丽的山水,还有慈爱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我沿着白水的岸边漫步,感受着清风拂面,听着波浪拍击岩石的声音。

这些自然的声音让我内心深处平静安宁。

我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古人们的身影,在这片天地之间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白水的水质清澈见底,我看着水中的倒影,心中也不禁映起了自身的种种情感和思考。

我想到了许多过往的事情,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这片山水仿佛与我共鸣,倾听着我的内心世界。

我继续往前行,来到了一座古老的桥上。

这座桥已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

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这座桥的构造和形态。

它雄伟坚固,展现出古人智慧与工艺的结晶。

站在桥上,我可以看到水面上的鱼儿畅快地游动,它们似乎在欢迎我,也在告诉我这片土地的生机和活力。

继续向前,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前。

这座庙宇依山而建,宏伟壮丽,透露着宗教的神圣和信仰的力量。

我进入庙宇,点燃一柱香,虔诚地祈祷。

我祈祷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祈祷着人民的幸福安康,也祈祷着我自己能有勇气和智慧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在白水的山水之间,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这里的山水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互融合,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思考。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译文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译文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每以小句1分)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意思相近即可。

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二: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循[22]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9],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10]止。

雪溅雷怒[11],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12]也。

暮归倒行[13],观山烧火,甚[14]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15]中流,掬[16]弄珠璧[17]。

到家二鼓[18],复与过饮酒,食馀甘[19]煮菜,顾[20]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21]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辄:就
[8]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2]水崖:水边。

[13]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4]甚:厉害。

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5]击汰(tài):击水。

汰,水波。

[16]掬(jū):用双手捧取。

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7]珠壁: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18]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9]馀甘:即橄榄。

[20]顾:回头。

[21]书:写下。

[22]循:沿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殆:大概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

你觉得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

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