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1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1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性别歧视者常犯的错误是以偏盖全,过分强调()oA.生理性差别B.心理性差别C.社会性差别D.环境差别2.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在()A.胎儿期Bo婴儿期C.幼儿期D.儿童期3.赋权理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流派,认为案主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的制度性障碍B.案主的个体性错误C.案主的社会地位低Do案主的无意识4.社会政策研究的正式渊源始自于1837年()学者组织的“社会政策研究会”。
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5.-般而言,幼儿期指的是()这段发育和生长时期。
A.从母体分娩出直到第四周B.从。
岁到2岁C.从。
岁到6岁D.从3岁到6岁6.()主要是指,对于那些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本人又自愿终止生命的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他们无痛苦地死去。
A.成功的死亡B.安乐死C.临终关怀D.接受死亡7.()理论认为择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婚姻本身就是一个交易的过程。
A.互补需要B.交换C.角色D.价值8.()的形成是儿童时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A.弱势群体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D.同龄群体9.在对正式结构组织的研究中,()是一种核心研究对象。
A.公司制B.科层制C.首长负责制D.非政府组织10.青春期的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或者说是缺陷在于()。
A.心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社会的成熟度Bo社会的成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Co生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D.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同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llo中年人失业的影响主要有()oAo家庭收入的减少B.失业者家庭地位的下降C.割断了失业者与社会的联系D.失业人员人格出现偏差12.男性歧视的主要表现有()。
A.成功的压力B.责任的重负C.情感的压抑D.语言歧视13.幼儿游戏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题库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题库版)1、多选科尔伯格理论将习俗水平分为()等阶段。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E.社会(江南博哥)契约定向阶段正确答案:C, D参考解析: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习俗水平阶段主要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A项是前习俗水平阶段。
BE两项是后习俗水平阶段。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考生要抓住几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记忆。
2、单选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A.青年人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B.抽象逻辑思维是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C.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D.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青年阶段心理发展特征。
3、单选()认为,行动与环境是不断地处于相互建构之中的。
A.常人方法学B.行为主义理论C.符号互动论D.社会学习理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常人方法学认为,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行动、说明和场景构成了复杂的整体,它们互为条件使实践行动具有反思性,即行动与环境是不断地处于相互建构之中的。
所以A项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是对常人方法学进行考查。
对于常人方法学,考生需要注意它强调人的行动具有权宜性,并且根据环境调整。
4、单选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而人的动机又是由于某种需要引起的,以下关于需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了解人类的行为首先要了解人类的需要B.人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C.需要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D.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人类需要的含义。
5、单选婴儿的吮吸、爬行属于人类行为中的()类型。
A.习得行为B.本能行为C.正常行为D.自然行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人类行为的类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埃里克森认为( )的个体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A 1.5岁~3岁B 3岁~6岁C 6岁~12岁D 12岁~18岁E 18岁~40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提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儿童中期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这个年龄阶段为6岁~12岁。
第2题可能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自身条件不包括( )。
A 体重B 身高C 年龄D 容貌E 疾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提示] 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的自身条件包括体重、身高、年龄、疾病、孕史、RH因素、营养等,而母亲的容貌不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
第3题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老年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 )的美德。
A 关怀B 博爱C 智慧D 勤奋E 创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提示]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该时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智慧”的美德。
第4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需要B 恋父情结C 恋母情结D 性驱力E 潜意识【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提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人的一生中,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5题对潜意识的研究和重视童年经验是( )的主要贡献。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罗杰斯D 埃里克森E 科尔伯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提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潜意识的研究和童年经验。
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答案

行为与社会环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价值观和行为准则B. 社会地位和角色C. 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改变自己的行为?A. 通过模仿B. 通过内化C. 通过反向学习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通常通过哪种形式体现?A. 从众B. 顺从C. 领导力D. 合作答案:A4.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因素?A. 文化背景B. 社会经济地位C. 个人生理特征D. 教育水平答案:C5. 在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变化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A. 获得社会认同B. 维持社会秩序C. 满足个人需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1. 描述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具体影响机制。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社会环境提供了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这些规范,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其次,社会环境中的角色分配和期望对个体行为产生指导作用,个体往往会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角色期望。
再者,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动态,如从众、顺从和合作等,也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压力也会促使个体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
2. 举例说明社会学习理论在个体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个孩子观察到同伴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以期望获得类似的正面反馈。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讨论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后果。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从众现象上。
个体在群体中往往会受到群体意见和行为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获得群体的接受和认同。
这可能导致积极的后果,如增强团队合作和凝聚力;但也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比如个体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甚至参与到群体的不良行为中。
鄂尔多斯市电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形考任务一-100分

鄂尔多斯市电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形考任务一- 100 分
题1:社会性别一是纳入决策主流包含了一个非常根本的概念:()。
A.生理性别
B.功能性别
C.社会性别
D.心理性别
C
题2: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工作行政
D
题3: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人类成长可以影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影响人类的成长
B.人类成长只影响自然环境
C.人类成长只影响社会环境
D.社会环境对人类成长没有影响
A
题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根基是发现了()。
A.无意识
B.心理结构
C.心理情欲发展阶段
D. 自我
A。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A.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B.马斯洛(Abraham H.Maslow)C.勒温(Kurt Lewin)D.弗洛伊德(S.Freud)正确答案:B解析: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论。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珂尔德弗尔(C.P.A1derfer)于1969年又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团体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最早从系统论出发,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表达为:B=f(P·E)。
弗洛伊德(S.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模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人的任何需要指向一定的对象,具有自己的内容,既包含物质方面,也包含精神方面;既指向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也指向活动的结果。
这是“需要”的()。
A.对象性B.动力性C.独特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A解析:B.动力性。
需要具有动力性,它不会因为暂时满足而终止。
它们或者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或者在每次需要满足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如求知的需要等。
C.独特性。
个人的需要与其个性密切相关,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基本上可以断言,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需要系统是完全相同的。
D.社会性。
人类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具有本质区别,人类不但发展出了各类社会性需要,在满足生理性需要方面同样受到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存在超越社会生活与环境影响的生理性需要。
知识模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位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顶峰的人类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尊重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求正确答案:D解析: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社会工作者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测试题(强化练习)

社会工作者考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测试题(强化练习)1、单选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
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
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江南博哥)小明的()。
A.成长需要B.关系需要C.求知需要D.认知需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ERG理论中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
2、单选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A. 出现害羞情绪B.出现愤怒情绪C.母婴依恋的形成D.表现出兴趣情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1周岁左右时孩子可能出现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3、多选小明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对小明管教较少。
小明高中住宿后认识了一伙爱玩网络游戏的朋友,整日沉迷于网络,经常逃学,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退学回家。
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小明的成长过程中,()因素导致了现存问题。
A.家庭管理B.学校教育C.朋辈群体D.社区邻里E.社会状态正确答案:A, B, C参考解析: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小明的家庭所形成的家庭教养模式为放任型,在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做事权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
此外,小明的朋辈群体及其学校教育都对其生活和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4、问答题人类需要层次正确答案: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尔(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5、多选下列属于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的有()。
A.种族B.单位C.群体D.家庭E.文化正确答案:B, C, D, E参考解析: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南开24年秋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业参考二

24秋学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业参考1.()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
选项A:皮亚杰选项B:弗洛伊德选项C:斯腾伯格选项D:加德纳参考答案:C2.关于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A:行为可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选项B:心理学要忽视环境因素选项C:心理学应将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选项D:心理学研究应采用内省报告的方法参考答案:A3.认知包括()。
选项A:感觉、注意、记忆选项B:意识、人格、动机选项C:强化、学习、反射选项D:成就、乐观、自我参考答案:A4.儿童中期的个体一直在努力对自己进行理解,“我跑步快”属于()。
选项A:学业自我概念选项B:社会自我概念选项C:身体自我概念选项D:情绪自我概念参考答案:C5.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一般在婴儿()时开始出现。
选项A:1个月选项B:6个月选项C:12个月选项D:18个月参考答案:A6.对中年人而言,影响智力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括()。
选项A:社会历史因素选项B:遗传因素选项C:职业选项D:身体健康水平参考答案:A7.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选项A:华生与斯金纳选项B:冯特与铁钦纳选项C:詹姆斯与杜威选项D:魏特曼与苛勒参考答案:A8.人类生存的环境可以划分为()。
选项A: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选项B: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选项C:自然环境和物理环境选项D: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参考答案:A9.成年早期的心理社会危机是()。
选项A: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选项B:信任与不信任选项C:亲密与孤独选项D:勤奋与自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50小题.每题1.0分,共50.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
第1题
小明今年16岁,是某中学初二的学生。
近两个月来他迷上网络游戏,经常请病假不去学校,甚至逃学。
请问,小明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异常行为,其评判标准是什么?( )
A 不是;社会规范与价值
B 是;社会规范与价值
C 不是;行为适应性标准
D 是;行为适应性标准
E 不是;统计规律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小文的母亲许女士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因为小文现在几乎都不怎么和她讲话,即使她写信留言给小文,小文也爱理不理的。
小文今年17岁,是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在文艺方面很有天赋。
小文近半年来经常因肚子痛请病假,母亲每次都让她在家休息。
据许女士说,小文很像他父亲,因为小文的父亲在家也很少和她说话,她感觉自己在家都像面对两个木头人一样。
后据社会工作者了解分析发现,其实是许女士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些问题,沟通模式也基本上是由许女士留言而其丈夫不做任何回应。
女儿小文则比较敏感,发现了父母之问这种微妙而紧张的关系,而她认为很多时候是由母亲的错引起的,所以也就学习了父母之间的这种沟通方式。
以下这个案例分析中错误的观点是( )。
A 目前对于小文的影响主要来自家庭
B 家庭对于小文的影响,包含了家庭教养模式的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C 纵向影响主要来自父母在原来家庭中的成长模式
D 横向影响主要来自父母的互动模式对于小文成长的影响
E 在这里,纵向与横向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颜先生,61岁,退休干部,大学文化程度。
一年前从某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
颜先生在副校长及校长职位上一干便是20年,临近退休时便开始出现失眠,退休手续一办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总是烦躁不安,特别喜欢找人发牢骚。
今天对“李老师”说现任领导哪件事做得不对,明天又对“张老师”讲学校里哪件事应该怎样处理,有时甚至越说越激动,竟然粗言频出,牢骚一发便是一两个小时,弄得老师们不胜其烦,一见他就躲避。
对此案例分析的错误的观点是( )。
A 颜先生得了“离退休综合征”
B 颜先生离退休后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了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
C 退出就业领域让颜先生产生了无用感、无力感
D 退休使得颜先生的社会地位下降,导致了他的失落感
E 颜先生并不需要接受辅导,过段时间就会变好了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以下有关ERG 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B 当较高级需要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C 它主要包括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发展需要三种
D 当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就会逐渐减弱
E 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马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