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白浪河水库大坝变形观测分析研究

白浪河水库大坝变形观测分析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白浪河水库大坝变形观测分析研究引言白浪河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境内。
大坝是水库重要的控制工程,承担着防洪、蓄水等重要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可能会出现变形,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坝变形观测技术也日益成熟。
通过对大坝变形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开展白浪河水库大坝变形观测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水库大坝的基本情况、变形观测方法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变形原因探讨以及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可以为水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白浪河水库大坝变形进行观测分析研究,探讨大坝变形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白浪河水库大坝的基本情况,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 探讨大坝变形观测方法与数据采集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对大坝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变形的规律和趋势。
4. 探讨大坝变形可能的原因,包括地质因素、工程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5. 对大坝变形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大坝运行安全稳定。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白浪河水库大坝的变形情况,为该水库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白浪河水库大坝的基本情况白浪河水库位于山西省,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承担着灌溉、供水和防洪等功能。
水库的大坝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关键部分,起着固定水流、蓄水和排洪的作用。
白浪河水库大坝是一座拱坝,由混凝土和钢筋构成,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大坝的主要参数包括高度、长距、围堰容量等。
白浪河水库大坝的高度约为60米,长距约为200米,围堰容量在正常水位下为1000万立方米。
大坝的水工结构包括顶梁、坝台、坝基等部分,各部分设计合理,整体结构较为稳固。
大坝变形监测布网与数据分析

大坝变形监测布网与数据分析摘要:大坝的外部变形监测是整个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基准点网、工作基点网、监测网三级观测组成。
目前主要采用大地测量方法,遵循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进行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设计。
本文对黑河大坝安全监测网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坝体视准线平面和高程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关键词:变形监测;监测网;数据处理与分析abstract: the dam extern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dam safety monitoring,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reference point network, basic network, monitoring network composed of class observation. at present mainly by geodetic methods, follow the grading network step by step control principle of plane control network and elevation control network design.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o the hei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network, monitoring data and collimation plane and elevation of the dam are analyzed.keyword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onitoring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黑河金盆水库,是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统的主水源,是一项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灌、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以蜀河水电站为例

第51卷增刊(2)2020年1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1,Supplement (Ⅱ)Dec.,2020收稿日期:2019-09-21作者简介:贾飞,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水工监测。
E -mail :1468676477@qq.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20)S2-0334-03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以蜀河水电站为例贾飞,雷栋,付晓敏(大唐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6)摘要:为了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了解大坝运行情况,对大坝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考虑气温及库水位影响,运用现代化先进监测技术监测蜀河水电站大坝垂直位移量、水平位移量及坝顶位移年变幅量,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2月为起点,大坝垂直位移量和水平位移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年份的推移,最大抬升高度在减少,最大沉降量在增加,大坝整体在逐年下降;库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大坝水平位移的变化;坝顶垂直位移年变幅量最大位于大坝中部顶端位置,坝顶垂直位移年变幅量最小位于大坝两侧顶端位置。
关键词:大坝变形;气温;库水位;垂直位移量;水平位移量;蜀河水电站中图法分类号:TV698文献标志码:A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S2.084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坝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2],大坝在灌溉、防洪及发电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年水力发电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3-4]。
随着大坝的持续运行,坝体自身裂缝也随之增加,导致溃坝现象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大坝安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大坝变形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大坝运行安全的重要指标[5-6],通过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大坝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7-8]。
测绘工程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

测绘工程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在现代工程建设领域中,测绘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更是保障工程安全、质量和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工程变形可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程变形是指工程建筑物在施工、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其形状、位置、尺寸等发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缓慢的、渐进的,也可能是突发的、剧烈的。
常见的工程变形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水平位移、裂缝开展等。
而引起工程变形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的变化、荷载的作用、施工工艺的影响、环境因素的改变等。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变形情况,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其中,水准测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工程建筑物周围建立水准测量网,定期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变化,从而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全站仪测量则能够同时测量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GPS 测量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不受通视条件限制,能够实现对大范围工程变形的实时监测。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监测技术,如激光扫描测量、摄影测量等,为工程变形监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进行工程变形监测时,监测点的布设是一个关键环节。
监测点应能够反映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同时要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监测点应分布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梁等。
监测的频率则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变形的速度以及监测的目的来确定。
在施工期间,由于施工活动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监测频率通常较高;而在运营期间,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
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误差消除、数据平差等。
而数据分析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回归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变形的规律和趋势,判断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变形超过了允许值,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加固建筑物、调整施工工艺等。
变形观测和数据处理

回归分析法
利用数学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拟 合,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
高级数据处理技术
小波分析法
利用小波变换对观测数据进行多尺度分析,提取 有用信息,适用于非平稳信号处理。
神经网络法
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对观测数据进行学习 和预测,适用于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支持向量机法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构建分类或回归模型,对观 测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
数据处理技术的选择与优化
1
根据观测数据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 技术。
2
对多种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和评估,选择最优 方案。
3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和改 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04
变形分析与预测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将与多个学科融合,如地理信息系统、遥 感技术等,为更多领域提供服务。
对行业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的 研发和创新,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布设导线网,测量 各导线边长和角度变化,
确定整体变形。
利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坐 标测量,可实现高精度
变形监测。
现代变形观测方法
01
02
03
04
GPS监测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大范围 、高精度变形监测。
InSAR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干涉测量技术, 实现大面积地表形变监测。
光纤应变监测
通过光纤传感器监测结构内部 应变变化,适用于桥梁、大坝
根据观测数据的特性和应用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大坝安全监测变形观测

为大坝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监测大坝变形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为大坝维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确保大坝安全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提高大坝使用寿命,节约维护成本
03 大坝变形观测的方法
数据分析:对观 测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及时发 现异常变形,为 大坝安全监测提 供科学依据。
渗流渗压观测
观测方法:设置渗压计,测 量大坝内部渗压变化
观测目的:监测大坝渗流情 况,判断大坝稳定性
观测数据:记录渗压数据, 分析大坝渗流规律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 处理,评估大坝安全性
04
大坝变形观测的仪器和 设备
观测时间和频率
观测时间:在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等不同阶段进行观测 观测频率:根据大坝安全等级、结构类型、环境因素等确定观测频次 观测周期:一般按月、季、年进行观测,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进行观测
观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观测数据的记录方 式:采用手工或自 动化方式进行记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渗压计
定义:渗压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坝体或坝基渗压的仪器 工作原理:通过测量坝体或坝基中的水压力来推断渗流情况 类型:分为振弦式和差动式两种 应用:主要用于大坝变形观测,帮助判断大坝的安全状况
05
大坝变形观测的数据处 理和分析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 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或模型 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单位的影响 数据平滑: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减少噪声和波动
表面变形观测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大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它的安全稳定对于周围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大坝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导致大坝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对大坝的变形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来源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传统的物理观测手段获取的数据,例如使用变形观测仪器、水准仪等对大坝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二是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例如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坝进行高精度的变形监测。
二、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方式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目前,针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数据预处理在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工作,包括数据清洗和校正。
数据清洗是指对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校正是指对观测数据进行误差修正,消除由于仪器精度和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误差,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2. 变形分析变形分析是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变形监测和变形分析两个方面。
变形监测是指对大坝的实时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以及对长期变形趋势进行分析;变形分析是指对变形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拟合,以获取大坝变形的规律性和特征。
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针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进行数值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建立大坝的变形模型和数值仿真模型,对大坝的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大坝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依据。
4.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对处理后的大坝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图像展示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变形曲线、变形图像和变形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大坝的变形情况和变形趋势,为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三、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的研究现状与挑战目前,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就,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大坝的安全稳定是与国家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而大坝的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则直接关系到对大坝结构安全性的评估与预警。
本文将就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 传统手工处理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是由专业的工程师利用测量仪器对大坝进行定期观测,然后将观测数据进行手工处理分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灵活掌握数据处理的过程,但缺点是效率低下、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数据处理质量不易保障。
2. 自动化处理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处理方式已经成为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主流方式。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大坝变形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效率高、数据处理质量较高,但缺点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投入。
3. 云平台处理方式。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平台处理方式逐渐成为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的新趋势。
利用云平台的弹性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为大坝的安全评估和预警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1. 传统手工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数据处理的过程,但受限于人为因素,效率低下且数据质量不易保障;传统手工处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数据质量问题,自动化处理方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投入,而云平台处理方式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和运营成本,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权衡。
针对上述分析,可以进行如下研究:1. 传统手工处理方式的改进。
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 自动化处理方式的优化。
可以通过研发更加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降低技术水平和设备投入成本,提高自动化处理方式的适用性和普适性。
3. 云平台处理方式的拓展。
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云计算技术和应用,降低技术支持和运营成本,促进云平台处理方式在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
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它在水资源利用、防洪抗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
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工程自身的老化等原因,大坝的变形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及时监测和分析大坝的变形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观测数据处理方式,以加强对
大坝结构安全的预警和监测。
本文将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
为大坝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地基测斜法
地基测斜法是通过安装倾斜仪或者测斜仪等设备,对大坝地基或者坝体重要部位进行
定点观测。
通过观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可以分析大坝地基或者坝体的倾斜变形情况,以及
变形的速度和趋势。
地基测斜法在大坝变形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轴等设备,对大坝的高程进行定点测量,以反映大坝
的变形情况。
通过水准测量法可以获得大坝各个部位的高程数据,并可以分析大坝的整体
变形情况。
水准测量法还可以结合GPS等技术,提高大坝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3.应变测量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在大坝结构中安装应变片或者应变计等设备,对大坝的应变情况进
行实时监测。
通过应变测量法可以获得大坝结构内部不同部位的应变数据,从而分析大坝
的变形情况和变形的原因。
应变测量法在大坝结构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的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都可以通过传感器设备获取数据,然后通过
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最终得到大坝变形的监测结果。
这些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很好地
实现大坝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大坝的安全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前,针对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
针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处理,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数据处理算法,例如线性回归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模型等。
这些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大坝变形观测数据,提高数据
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变形监测模型的建立
针对大坝变形监测的需求,研究者们建立了许多变形监测模型,用于对大坝变形情况
的预测和分析。
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理解大坝的变形规律,提高大
坝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针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处理,研究者们还研究了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数据
可视化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数据可视化处理,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大坝的变形情况,为
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三、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有望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
1. 多元化观测数据处理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将不断涌现。
无人机技术、激光雷达技
术等,都可以为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处理算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
优化和提升,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
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和方便。
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更好地处理大量观测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
性。
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大坝结构的安全监测具有重
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坝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式将会迎来更好
的发展和应用,为大坝结构的安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