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第3 7 卷第 1 期
2 0 1 4 年 O 1 月


2 贝 0 绘
Vo 1 . 37 , No .1
Mo d e r n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J a n . 2 0 1 4
地 铁 隧道 结 3 ] 。
l 隧 道结构 变 形监测 系统控 制 网 的布 设及 TM3 0 ( 0 . 5 , 0 . 6 mm+ l p p mXD) 测量机 器 人 , 将 测 其 数据处理流程
隧道 内测量 条 件很 差 , 隧 道结 构 变 形 无 法 采 用
常规 的监测 手段 , 智 能 化 的 监 测技 术 如 测 量 机 器 人
自动化 监测 系统 所测 , 该 系统 采用 测 量 机器 人 ( L e i ~
数据处理时 , 如果监测 网内有稳 定 的基准 点,
网平 差 有 足 够 的 起 算 数 据 , 则 采 用 固定 基 准[ ] 。 根据 该工 程 的实 际情 况 采 用 固定基 准 , 即认 为 基 准 点位 置 坐标 已知 , 由基 准 点 观 测 数 据平 差 求 得 工 作
也 带来 了变形 数 据 的分析 难度 [ 1 ] 。如 今地 铁 隧道 变
形监 测 走 向 系统 化 、 自动 化 和 实 时 化 , 将 硬 件 系统
图 1 基 准 点 组 布 设 不 意 图
和 软件 系统 结合 起来 , 提供 实 时 的监 测 数 据 和 变形 量L 2 ] 。本 文所 处 理数据 来 自南京 地铁 隧道 结构 变形
程 实践 有 很大 的指 导意义 。
外, 在该工程中变形区外布设 4 组基准点 , 每个基准 点 组在 变形 区外 8 0 m 处 均匀 布 设 9个 L型棱 镜 ,

三维变形监测处理方案-百度发表文章

三维变形监测处理方案-百度发表文章

三维变形监测-后处理解决方案一. 项目概况测区: 某小型水电站时间: 2014年1月13日海拔高度: 2000米测量仪器: 徕卡TS30技术参数: 0.5〃 1+1ppm季节: 冬季室外温度: 2-8摄氏度(干湿温度计)气压: 846mba (精密气压计)控制点: 3个(TL01 TL02 TL03) TL01为复核点监测点: 4个(TP01 TP03 TP05 TP07)测点局部被损坏/临时遮挡目标:墩+强制型对中盘采用对中螺丝+基座棱镜组,由于基座使用的磨损墩上对中盘的自然侵蚀,所以量取每个目标高都不一样,就很正常采集软件:徕卡机载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本次采用)多测回测角中国版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多测回测角国际版区别极坐标可直接察看坐标值(未精密平差)测回数:一共2个测站每测站9测回数TL02测站09:17:33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2℃湿温1.5℃) TL03测站11:33:32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8℃湿温6.5℃)其它参数:折光系数选取 0.13/0.14 (考虑到山区,冬季本次采用0.13)地球曲率半径标准为6371000米(本次特殊,使用的是6366358)投影面高程本次采用 1996米处理方法:外业数据采集导出原始数据tpt txt tzt文件导入DAM6.0平差处理EDM设置:除棱镜常数-34.4采用外(leica仪器直接选用圆棱镜),其余气象均不改正(PPM=0)。

所有改正在软件内部完成过程描述:第一站全站仪架站TL02-以TL03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第二站全站仪架站TL03-以TL02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本次采用软件:格式转换+中铁一院地面通用控制处理包 /科傻/四院/二院相关软件控制网点位图:控制点已知坐标TL02,153.4613,188.2105,2018.1597 TL03,81.2320,22.4400,1991.5280 TL01,68.1052,199.1692,2016.0374外业记录信息检定证书相关值二. 仪器设置 (leica为例) 输出文件格式设置为TXT三. 后处理过程 (转换后)测量机器人TPT TXT TZT 原始数据后处理平差作业流程➢利用转换工具(该软件支持仪器高目标高棱镜常数的事后录入 ), 整理出每一个测站SUC格式文件的数据,以待备用。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2
0 000 0 000
0 94618 - 0 8186
1 982 10 1 982 11
0 000 0 000
2 398 0 23980 74
0 000 0 000
0 73926 1 37736
198212 0 000 23982 12 0 000 - 0 7365
第 27卷 第 8期 2011年 4月
甘肃科技 G ansu Sc ience and T echnology
Vol 27 N o 8 A pr 2011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杨林
(甘肃省测绘工程 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无论是在测量 工程的实践上主要用于检查 各种工 程建筑 物和地 质构造 的稳定 性, 及 时发现 问题, 以便采 取 措施; 还是在科学研究 活动上用于包括更好理解变 形的机 理, 验证有 关工程设 计的理 论和地 壳运动 的假说, 以及 建 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其变形观测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 云南地区 跨断层形变 过去 20 多年观测 数据 (从 1982年 2月 ~ 2005年 7月 )进行处理与分析, 得出了相应地形区 域的跨 断层地 应力积累 情况, 并与 过去二十 多 年云南当地地震情况联系在一起分析, 得出了其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变形观测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地应力 中图分类号: TD 842
1 变形观测
1 1 变形观测的概念及目的 在测量工程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 变形观
测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在测量工程的实践上主要用 于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 及时 发现问题, 以便采取措施; 在科学研究活动上用于包 括更好理解变形的机理, 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 和地壳运动的假说, 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 论和方法。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造型和难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变形监测技术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工程建筑物的倒塌与沉降等各个生产、生活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变形监测也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

基于此,本文对变形监测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了变形监测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望对未来变形监测数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引言变形监测是测量工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很多方面的学科(比如地球物理、岩土力学、土木工程等)有着紧密的关联。

近年来,人们除了对发展新的监测方法、手段以及仪器重视外,对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也愈加重视。

而变形监测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变形监测技术得到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研究,根据变形数据分析发生变形的原因,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变形监测主要是利用各种设备以及先进检测技术对变形体的变形趋势进行持续监测,并不断对变形体的动态形变数据进行记录,再根据对观测数据的智能分析,对变形体的变形趋势建立直观的数学预测模型,当变形超过特定的数值时,则认为是可能发生事故灾害的前兆。

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变形体的形变做好监测,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对变形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做出判断,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减少国民经济的损失、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能够更好地解释变形的机理,为研究灾害预报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工程设计规范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2、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2.1数据模型单一现有变形监测数据模型不能做到真实体现变形体的实际变形机理,且变形体还存在力学参数模糊的问题,因此,当变形体处于环境复杂、变形因素不稳定的情况时,如果使用单一的数据模型进行预报,展现效果比较差。

2.2数据准确度低在变形监测数据资料中,经常会出现数据缺失或是粗差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继续变形趋势进行预测,得出的结果会因数据缺失或是粗差的影响而使得数据的准确度比较低。

测绘数据处理-变形监测分析

测绘数据处理-变形监测分析

(5-6-5) 当一个点的两个坐标差均满足式(5-6-4)时,才能认为是稳定 点,或者应认为该点存在位移。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3
例8: 设有水准网如图所示。第一期观测数据为 第二期的观测数据为。
试用限差法判断点位的稳定性。 解:先进行第一期观测自由网平差。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4

不成立 不成立
成立 因此,点3是稳定点,而点1和点2是移动点。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7
2.平均间隙法
平均间隙法是检验网点整体稳定性的一种方法。设任意两 期坐标 和 ,其逆矩阵为 和 ,计算网内各点两期坐标 差(即间隙或位移量)
(5-6-6)
(5-6-7)
相应权阵为
(5-6-8)
(注:为矩阵的伪逆,且
;反之,应认为不稳定。 例 : 对某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了两期观测,其平差结果 见下表。请用变形误差椭圆法对所有点作点位位移显著性判断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19
点号 水平位移 坐标权逆阵
/mm
坐标权逆阵
极限椭圆元素(t=2)
E
F
1
0.0 +0.2 0.046 0.012 0.041 0.094 0.042 0.072 0.80 0.50 37°58'
,则认为位移是
显著的。对于一个点来说,仅X、Y坐标的检验都认为不显著时,
才能认为是稳定的。
为了证实两期观测精度相同,往往在作检验前,先作F检验以
判断两期精度是否相同。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13
例:同上。试用检验法作单点稳定性检验。
于是
统计量F为
取a=0.05,查得
,显然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变形监测: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支护和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称为监控量测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向上的垂直位移叫做上升,而向下的垂直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垂直轴线偏离其设计位置时,叫做建筑物的倾斜。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叫做平面监测网也叫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叫做高程监测网也叫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叫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原则针对性、完整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内容变形监测方案有哪些内容:1监测内容2监测方法和仪器3监测精度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4监测期限和频度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6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沉降产生的原因1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2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3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4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1.2 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本节重点为:
➢ 变形信息获取的手段 ➢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问题 ➢ 地表变形监测方法 ➢ GPS周期性和连续性变形监测问题 ➢ GPS动态监测 ➢ 变形监测技术的未来
GPS在工程中的应用
厦 门 的 高 层 建 筑
GPS在高层建筑动态监测中
的应用
厦 门 建 设 银 行 大 厦
2)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起步较早,但是 由于摄影距离不能过远,绝对精度较低,使得其应用受到局 限,仅大量应用于高塔、烟囱、古建筑、船闸、边坡体等的 变形监测.后来发展起来的数字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为地 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深入应用开拓了非常广泛的 前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将是变形监测领域的一种重要 技术。
3)光、机、电技术的发展,研制了一些特殊和专用的监 测仪器可用于变形的自动监测,它包括应变测量、准直测量 和倾斜测量。采用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将信号测量与信号传 输合二为一,具有强的抗雷击、抗电磁场干扰和抗恶劣环境 的能力,便于组成遥测系统,实现在线分布式监测。
1.2 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4)GNSS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已逐渐在许 多领域取代常规光学和电子测量仪器,在变形监测领域也不 例外.
变形分析的内涵就是从错综复杂的变形现象中找出其 内在规律性。
1.3 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变形分析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变形数据处理与分析、变形 物理解释和变形预报的各个方面,通常将其划为两部分:
1)变形的几何分析; 2)变形物理解释. 变形的几何分析是对变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形作几何 描述,其任务在于描述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 变形物理解释的任务是确定变形体的变形和变形原因之 间的关系,解释变形的原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5-2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5-2

1 0 1 0 0 1 0 1 T H 0 0 0 0 y1 x1 y 2 x2 0 0 0 0 x1 y1 x2 y 2

1
0 0 ym x
0 m
0 1 0 xm 0 y m 42 m
第 五 章
监 测 网 的 参 考 系 和 稳 定 性 分 析
可见,采用固定基准的经典平差、重心基准的伪逆平差和相 对稳定基准的拟稳平差所得各点的沉降数值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变形分析中应选择何种平差方法,应从所计算的变形 值是否接近实际变形值来考虑。当网中没有稳定或相对稳定 点时,可考虑用自由网伪逆平差;当网中存在相对稳定点时 ,可考虑用拟稳平差。
0 P0 1 1 0 0 1 0 0 0 0 1 0 0 1 0
T
第 五 章
监 测 网 的 参 考 系 和 稳 定 性 分 析
三、基准方程 GT x 0 中系数矩阵 G T 的确定
AH 0
这个H就是附加约束条件的矩阵G:
H G
第 五 章
监 测 网 的 参 考 系 和 稳 定 性 分 析
一、监测网平差的参考系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自由网平差只是解决法方 程式
Nx W
中系数阵N奇异问题的一种方法,不能误解成解决 没有起算数据的平差问题的方法。 在变形分析中,笼统地说那种平差方法最好是 不合适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差方法中所定义的 参考系是否与实际变形情况相符合。因此,实际 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变形参考系。
T
G H P 0
T 0 T
其中,
I 0 0 P0 0 0 I 0 为单位矩阵,下标0表示拟稳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回归分析模型:除了做变形的物理解释外,也可用于变形预报。目前多 元线性回归仍是变形分析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尤其在大坝的变形观测数据 处理方面。 (2)时序分析模型:其理论依据是当观测序列之间存在相关性时。 (3)灰色预测(GM)模型:1982 年,邓聚龙教授首次提出灰色系统理论是解 决灰色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灰色 GM(1,1)预测模型,对原始数据采用累加生成法生成数列,有减弱随机性、增 加规律性的作用。 (4)卡尔曼滤波模型:将变形体视为一个动态系统,用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 来描述动态系统,以监测点的位置、速率和加速率参数为状态向量,求解时不 需保留用过的观测值序列,按照一套递推算法,把参数估计和预测有机地结合 起来,特别适合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动态处理。 (5)小波分析:小波分析具有良好的时频域局部化分析功能。复杂的形变 测量信号包含各种频率成分,且有效信息集中在低频段,干扰分布在高频段, 利用小波变换对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提取低频段有效信息,可有效 地消除干扰,提高变形分析的精度。 随着各种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思想的引入,变形预报模型变得 更加丰富。单一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不再适合于复杂的变形分析与预报,针对不 同模型的优缺点,根据各工程实际情况,将多种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综合使 用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变形监测网参考系的选择 参考系即平差的基准,合理地选择参考系是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的基本问 题,参考系不同,平差方法就不同。平差基准分为固定基准、重心基准和拟稳 基准,与此相对应的平差方法分为经典平差、秩亏平差和拟稳平差。通过分析 对比一沉降监测网不同平差方法得到的结果的差异,研究实际应用中选择参考 系的原则。 1.3.2 变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变形监测点的位移量是相对于参考基准的,只有保证所选基准点稳定,所 求的位移才是真实位移。同时点位差异是由观测误差所引起,还是点位真正的 变形,必须对它们进行区分。因此点位稳定性分析也是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重 要内容。文中研究了对监测网稳定性进行整体检验的平均间隙法,以及对单点 位移显著性进行判定的 t 检验法,并应用此理论对一沉降监测网数据进行了计
3

2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
2.1 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变形监测网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控制网,如同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一 样, 优化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内容。其含义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布设控制网时,希望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产条件下,使控制网具 备最高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 (2) 控制网在满足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使控制网的成本 (费用)最低。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可以归纳成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类。 (1)解析法 解析法是通过建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将设计问题表达为含待求 设计变量(如观测权、点位坐标 )的线性或非线性方程组,选择一种恰当的寻优 算法,求出问题的严格最优解。解析法可适用于各类的设计问题,特别是零类 设计,具有计算机时较少、理论上较严密等优点,但其数学模型难于构造,最 优解有时不符合实际或可行性差,权的离散化和程序设计较费时。 (2)模拟法 模拟法是对经验设计的初步网形和观测精度,模拟一组起始数据与观测值 输入计算机,按参数平差,组成误差方程、法方程、求逆进而得到未知参数的 协因数阵,计算未知参数及其精度,估算成本,或进一步计算可靠性数值等信 息;与预定的精度要求、成本和可靠性要求等相比较,根据计算所提供的信息 及设计者的经验,对控制网的基准、网形、观测精度等进行修正。然后重复上 述计算,必要时再进行修正,直至获得符合各项设计要求的较理想的设计方 案。 2.2 监测网的质量分析 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确定变形体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并解释发生 变化的机理,以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营。变形观测具有精度高,重复观测等特 点,其精度需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变形体的特征,根据变形的大小及允许值 等来确定,同时还应保证其它指标的满足,诸如必要的可靠性及建网的费用 等。此外,监测网还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质量准则——灵敏度。
I
3.1 外业观测成果检核 ................................ 7 3.1.1 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 ........................ 7 3.1.2 同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 8 3.1.3 异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 8 3.2 GPS 监测网平差的基本模型 ........................ 9 3.2.1 GPS 基线向量网平差的方法分类 ................ 9 3.2.2 GPS 网空间无约束平差模型 .................... 9 3.2.3 自由网平差成果的转换 ........................ 9 3.3 GPS 监测网多期数据的基准统一 .................... 9 3.3.1 各期基线解算的基准分析 ..................... 10 3.3.2 分期平差时基准的统一 ....................... 10 4 总结与展望 ........................................ 11 4.1 结论 .......................................... 11 4.2 进一步工作的研究方向 ........................... 11 参考文献 .......................................... 13
目 录
1 绪论 ............................................... 1 1.1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1 1.2 GPS 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1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1.3.1 变形监测网参考系的选择 ...................... 2 1.3.2 变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 2 1.3.3 GPS 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 2 2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 ....................... 4 2.1 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 4 2.2 监测网的质量分析 ................................ 4 2.2.1 精度........................................ 4 2.2.2 可靠性 ...................................... 5 2.2.3 经济性 ...................................... 5 2.2.4 灵敏度 ...................................... 5 2.3 监测网的参考系.................................. 5 2.3.1 监测网的分类 ................................ 5 2.3.2 监测网的平差方法 ............................ 6 3 GPS 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 7
II


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但如果变形超过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因 此,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自然物及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变形监测首先要确定监测对象的相对或绝对位移量,即变形的几何分析,本文主要针 对变形几何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1、系统归纳了变形监测网的经典平差、秩亏平差以及拟稳平差的理论和计算过程,以 某一沉降监测网数据为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平差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平 差基准,得到的变形量也不同,应根据所选基准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原则进行平差。 2、详细探讨了变形监测网中点位稳定性分析的各种方法。主要研究采用平均间隙法对 监测网稳定性进行整体检验的方法,以及采用 t 检验法对单点位移显著性进行判定的方 法,并应用此理论对某一沉降监测网进行点位稳定性分析。 3、研究 GPS 周期性重复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分析单期监测基线向量网的三维 无约束平差模型,推导将基线网的经典平差成果分别转换为拟稳平差成果和秩亏自由网平 差成果的转换模型,研究统一 GPS 监测网多期观测数据位置、尺度和方位基准的方法。 4、重点研究 GPS 基线向量网中粗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抗差估计的基本原 理,讨论现有抗差估计的几种等价权函数的优缺点,从观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出发, 利用服从于 t 分布的学生化残差构造等价权函数,以此建立 GPS 基线向量网的抗差估计模 型。选取一实测 GPS 网数据,通过人为加入模拟粗差,采用所建立的抗差估计模型进行计 算。结果分析表明,所构造的基于学生化残差的等价权函数能够削弱观测粗差对参数估计 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抗差性能。 关键词:平差基准,点位稳定性,三维无约束平差,等价权函数
2
算分析。 1.3.3 GPS 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给出平差前 GPS 监测网外业观测质量检核的内容;研究单期监测基线向量 网无约束平差模型,导出将经典自由网平差成果分别转换为拟稳平差成果和秩 亏自由网平差成果的转换模型,以适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GPS 变形监测的数据 处理需要;从精度、可靠性和置信度三方面对平差后 GPS 网的质量进行评价; 研究统一 GPS 监测网多期观测数据位置、方位和尺度基准的方法。
III
1
绪论
1.1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 域中发生变化。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 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 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根据变形体的范围,可将 变形监测对象划分为 3 类:全球性变形研究、区域性变化研究和工程和局部性 变形研究 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但如果变形超过允许值,则可能引发 灾害。自然界中许多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地震、泥石 流、滑坡、岩崩、地表沉陷、火山爆发等等,都是典型的变形破坏现象。工程 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变形如果超 出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 全,引起坍塌、滑坡、沉陷、倾斜、裂缝等灾难性后果,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 巨大损失。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建设的进程和速度上,更多 的是表现在建筑物的规模、造型、难度等方面。因此,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就 显得更为重要。 变形监测的意义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 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 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其次是科学上的 意义,主要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公 式,以及建立正确有效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1.2 GPS 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GPS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空间定位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高度自动 化、全天候作业、操作简单方便等诸多优点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 在航空中,GPS 技术用于获取信息采样点的位置坐标、飞行时准确的导航定位 等;在气象学研究中,利用地面 GPS 来探测大气,进行天气预报。与常规测量 方法相比,GPS 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变形监测工作的精度要求,而且有助于监测 工作的自动化与实时化。 变形监测除了反映监测物体当前的变形信息外,对未来变形量做出准确的 预报也是及其重要的内容。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变形预报模型也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