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康复指导内容
精神病人的康复及治疗

省残联康复部
• 第一章 精防康复管理基本常识 • 第二章 精神病的基本常识 • 第三章 精神病人的治疗、康复原则 • 第四章 精神病人的治疗 • 第五章 精神病人的康复与护理
第一章 精防康复管理基本常识
• “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 复工作模式自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 经过十年的努力,已从一个摸索、总结经验 的阶段逐步发展到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工作模 式、有较为完善工作方法的稳步发展阶段, 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精神病 防治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 五”发展纲要》,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 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十 一五”实施方案》,使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受 益。 在《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 案》实施办法中提到:
• 2.分型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四)老年痴呆与老年期精神障碍
• 1.概述
老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退行 性改变,常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思 维迟缓、理解力下降、行动缓慢等 心理、生理变化,并可出现孤独、 空虚、性情改变等心理卫生问题。 老年期精神障碍,是威胁老人健康 的突出问题之一。
• 2.幻觉 如病人在没有任何人和他说 话时,却听到有人在谈论他;在没有 任何不良气味时,却嗅出一股恶臭 味……对于这些客观上并不存在的虚 幻知觉,病人往往信以为真。(举例)
• 3.焦虑 病人显得烦躁不安、坐卧 不宁,甚至似有大祸将临之感,惶 惶不可终日。
• 4.淡漠 病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没有相应的反应, 往往表情呆板,毫无激情。
脾切除术后状态、长期嗜酒或营养不 良。 (二)体佂 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120次/分 ;血压 <90/60m mHg; 体温≥40℃或≤35℃;意识障碍;存在肺 外感染 病灶如 脑膜炎 ,甚至 败血症 (感染 中毒症 )。 (三)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 血白细胞计数>20X109/L;呼吸空气时 动脉血 氧分压 (PaCO2)>50m mHg; 血肌酐>106umol/L或血尿素氮>7.1mmol /L;血 红蛋白 <90g/L或血
新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精神科制目录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得措施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6、精神疾病得康复指导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8、康复治疗告知书精神障碍康复原则康复精神医学服务得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与精神障碍得残疾者,其中大部分就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就是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就是指利用各种康复得方法与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得训练、(2)全面康复、就是指康复得准则与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实现全面得、整体得康复。
(3)回归社会。
这一条就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得最终目标与方向。
康复得准则就是使患者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实现全面得、整体得康复、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得最终目标与方向。
精神病人得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一)生活行为得康复训练生活行为得康复训练就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得水平方面,较低得就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得能力,较高得就是“文体娱乐活动"得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得能力。
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就是针对病期较长得慢性衰退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与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
但这种能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她未出现衰退得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与引导、(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与促进身心健康。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docx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精神科制目录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8、康复治疗告知书精神障碍康复原则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
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
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
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 一3 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
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资料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精神科制目录1、精神阻截康复原则2、精神阻截康复训练的措施3、院内精神阻截康复流程4、工娱治疗评估、推行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8、康复治疗见告书精神阻截康复原则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种精神病和精神阻截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若是慢性精神病患者。
精神阻截康复有三项基根源则:(1)功能训练。
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阻截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平时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
是指康复的准则和目标,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
这一条就是精神阻截者康复的最后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阻截者康复的最后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渐掌握生活技术,生活技术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保持平时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致使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平时生活活动训练:主若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落患者。
这些患者经常行为退缩,感情冷淡,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圆满不能够自理平时生活。
详尽措施可重视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育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除了严重衰落者缺乏奏效外,大多在 2 一 3 周内即明显改进。
但这种力训练必定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
至于其他未出现衰落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阻截,也可影响平时生活活动。
平时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感情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娱乐体育活动训练:重视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味和促进身心健康。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资料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精神科制目录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8、康复治疗告知书精神障碍康复原则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
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
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
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
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
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重型精神病患者健康指导

重型精神病患者健康指导精神病的定义精神疾病是指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以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精神神活动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定时定量服药,不擅自停药和减药。
2、服药后出现嗜睡、动作呆板、便秘、流延等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经治疗后很快会好转。
3、服药后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应平卧,切不可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情况严重必须由医生处理。
4、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与日常的休息睡眠规律相配合。
服药后应适当地小睡。
5、饮食宜清谈,营养合理,吞咽困难时可进软食或流质。
6、平时应多饮水,禁饮咖啡、浓茶,少饮酒。
7、服氯氮平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
治疗原则在急性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康复期及慢性阶段可辅以康复或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为代表;另一类为新的、非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以氯氮平、利培酮和奥氮平为代表。
1、急性期系统治疗:首次发病或复发病人的治疗,应力求系统和充分,即足量、足疗程。
一般疗程为3个月左右。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10天左右缓慢增加至治疗量。
特别兴奋躁动的患者,可给予针剂。
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等。
2、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继续治疗,在急性期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后,宜继续用治疗剂量治疗2~3个月,以期继续获得进步;维持治疗,对减少复发非常重要,药物剂量宜逐渐减小,3~6个月后减至治疗量的1/2左右,一般在第一次发作后,应持续治疗至少2年。
第二次发作后,需维持治疗更长时间。
•改善环境支持性心理治疗,并协助患者解决家庭和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刺激。
社区康复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康复,有助于病人获得持久的疗效,减少复发,真正回归社会。
婚育指导意见(1)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均支持为多基因遗传。
新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新精神康复治疗指南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精神康复治疗指南精神科制目录1、精神障碍康复原则2、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3、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4、工娱治疗评估、实施方案表5、精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6、精神疾病的康复指导7、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8、康复治疗告知书精神障碍康复原则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神病患者。
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1)功能训练。
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
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
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
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
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
但这种能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
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资料

精神康复治疗指南 精神科 制 录目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1 、精神障碍康复训练的措施 2 、院 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 3 4、工娱治疗评估、 实施方案表 5、精 神康复者各项社会功能能力评定评分细则 、精神疾病的康 复指导 6 、住院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登记本 7 、康复治疗告 知书 8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康复精神医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病和精神障碍 的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 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
(1)功能训练。是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 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 言交流、日常生活、 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2)全面康复。是指康复的准则和方针,使患者心理、生 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3)回归社会。这一条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和 方向。 康复的准则是使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实现全面的、整 体的康复。而让患者回归社会就是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最终目 标和方向。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 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 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 (1) 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 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 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 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 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 2一 3周内即明显改善 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 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 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 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 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 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 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 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 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 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 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 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适 当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习行为的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 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性活动和家庭生活 技能两部分。 (1)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 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 免过份脱离社会现实。 (2)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在社区康复中,应训练精神病残 疾者重新掌握家庭生活技能, 包括家庭清洁卫生、 家庭布置、 物品采购、食物烹该、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三)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 工作行为训练指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 (1)简单劳动作业:又称“工疗” ,一般集体进行,工种较 简单易做的,如贴信封、糊纸袋、拆纱团、参加病房卫生工 作,帮助开饭等。 (2)工艺制作活动:内容包括 ① 各种编织:织毛衣、织网袋、编篮筐等; ② 各种美术品: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 ③ 布制或木制玩具, 各种模型制作, 书籍装订、 园艺种植等。 上述活动根据不同病程及病人要求指导参加训练。参加训练 的病人,可按其完成任务多少,给予适当的物质金钱奖励, 以提高其参加操作的积极性。 )回归社会前职业训练:这是回归社会就业前对口的 职业训练活动。院内精神障碍康复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康复指导
概述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常见的精神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精神病康复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康复目标
精神病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心理和社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并促进社会融入。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2.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3.促进患者与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良好沟通与互动。
4.帮助患者逐渐重新参与到社会工作和学习中。
康复指导内容
1. 心理教育
精神病患者和其家属应该接受相关的心理教育,了解精神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心理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个别咨询:医生或心理专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提供相关资料。
•康复讲座:定期举办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康复讲座,介绍精神病知识、康复技巧等。
•在线资源:提供在线心理教育平台,发布相关文章、视频等。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精神病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增
强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认知行为治疗(CBT):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思维习惯,并通过改变这些习惯来减轻或消除症状。
•支持性心理治疗: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帮助患者面对困难和挑战,增强应对能力。
3. 社交技能训练
精神病患者常常面临社交障碍,缺乏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互动能力。
因此,社交技能训练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沟通技巧:教授患者积极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适度表达情感等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人际关系建立:培养患者主动参与社交活动、结识新朋友的能力,并指导他们如何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
4. 康复活动组织
康复活动是促进精神病康复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组织各种康复活动,患者可以与其他患者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康复小组:组织患者参加康复小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患者交流、分享康复心得。
•社区活动:组织患者参加社区的康复活动,如户外拓展、志愿者活动等,以促进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总结
精神病康复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和康复活动组织等方面。
通过这些指导内容的实施,可以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或改善其心理和社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