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各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导师还有研究方向
华科光电导师信息

姓名:刘德明职称: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通信与光网络系主任专业方向:光电测控技术系个人简介:湖北省随州人,1957年1月生。
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84-1994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4-1996年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与慕尼黑国防大学进修学习;1996-1999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工作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修学习; 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曾任光电子工程系主任。
现兼任光纤通信与互联网络研究所所长,是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产业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光电子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863”计划项目组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子专委会常务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国防科技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重大基础前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国家外专局引智计划以及省市多个项目。
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光纤光学》、《光网络器件与技术》国家规划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网络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及半导体照明技术等。
姓名:陈长清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集成光电子器件与微纳制造系个人简介:福建莆田人,1971年12月生。
1992、1995年分别在武汉大学物理系取得学士、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德国大众物理学奖学金赴德留学,2000年在德国University of Erlangen-Nü研究方向: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III族氮化物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与日盲紫外探测器件、非极性面GaN和ZnO材料与器件、新型OLED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等。
华中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

课程复习规划
以真题为中心,三轮复习方案 以真题为中心, 构建基础花费2个月时间( 11月初 月初) 第一轮 构建基础花费2个月时间(9月~11月初) 首先可以先看课本构建基础的知识体系 ; 需要做《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 需要做《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 ; 通过翻看本科生笔记(或者学习辅导机构的专业课) 通过翻看本科生笔记(或者学习辅导机构的专业课)然后 结合真题进行演练 ; 强化,整体把握(11月 12月中旬 月中旬) 第二轮 强化,整体把握(11月~12月中旬) 做奥本海姆的课本附带的课后习题;搭建整体脉络; 做奥本海姆的课本附带的课后习题;搭建整体脉络; 重点击破真题,模拟实战(12月 考试) 第三轮 重点击破真题,模拟实战(12月~考试) 剩余的时候就需要看之前做错题,尤其是07 08、09的题目 07、 剩余的时候就需要看之前做错题,尤其是07、08、09的题目 ,需要反复推敲
科研实力举例: 科研实力举例:
全IP蜂窝移动技术 IP蜂窝移动技术 华科大电信系科 研实力不容小觑 FUTURE项目( 3G的研究) FUTURE项目(后3G的研究) 项目 的研究
电信系学科建设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目前拥有二个一级学科(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目前拥有二个一级学科(信息与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 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 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 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 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 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 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 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8个研究 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8 中心及实验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专业导师信息

办公室电话
027--2140
姓名
金江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高校)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宽带无线通信与多媒体通信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jinjiang@
姓名
王德胜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duxu@
姓名
杜旭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系统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姓名
屈代明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获奖情况
2005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办公室电话
027-
gliu_hust@
姓名
袁巍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网络
成果名称
OBS网络的一种新型的分段环形FDL.一种支持比例区分服务的OBS数据信道调度算法。一种P2P网络分布式新任模型及仿真一种新型的OBS网络单向资源预留方法. OBS网络的TCP性能分析与改进.两种新型的OBS网络数据信道调度算法
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 各院系专业目录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011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012物理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2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学位招生目录(2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2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271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01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03法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07公共管理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08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09历史研究所)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11外国语学院)
学术学位招生目录(450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条例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顺利开展我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校教【2012】37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
第二章成绩计算及名额分配第二条普通班学生(含中英班未出国学生,以下统称为“普通班学生”)的“原始成绩”以第1至第6学期的所有必修课和完整一组专业核心课(12学分)的成绩按学分加权计算,课程成绩以学院教务科提供的为准。
第三条普通班学生符合推荐免试研究生基本资格条件的(基本资格条件以学校教务处公布的标准为准),取原始成绩前200名计算“综合成绩”。
第四条实验班学生以第1至第6学期所有课程的成绩按学分加权计算原始成绩。
对符合实验班推荐免试研究生基本资格条件的学生计算综合成绩。
由实验班退出到普通班的学生不再享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第五条境外所有课程不纳入原始成绩计算。
第六条分档评价课程的成绩按如下对应分数计算:优-95 良-85 中-75 及格-65 不及格-50通过-80 不通过-50第七条非正常考试情况按如下对应分数计算:缓考(在第6学期末尚未取得缓考成绩的课程)-60 旷考-0 作弊-0 第八条原始成绩排名确定后,从第一名起,普通班学生按以下分段方法进行分段:1—10名,11—30名,31—50名,50名以后每30名一段(A、B组分别分段排名)。
实验班学生每5名为一段,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奖励加分细则》(以下简称《学院加分细则》)确定其奖励加分,将原始成绩与奖励加分相加即为“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的排名只在其原始成绩的同一个段内依据综合成绩的高低重新排序(即奖励加分只在其原始成绩的同一个段内对综合成绩的重新排名起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课表

注:13和20周为考试周。
注:13和20周为考试周。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注:13和20周为考试周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注:13和20周为考试周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注:13和20周为考试周。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种子班08级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注
注2:《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双师教学方式,安排在第五周集中上课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外国留学生本科课程第一学期课表Class schedule for foreig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EI The First Term of year 2010-2011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外国留学生本科课程第一学期课表Class schedule for foreig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EI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外国留学生本科课程第一学期课表
Class schedule for foreig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EI
节
次
电信系2010-2011学年度外国留学生本科课程第一学期课表Class schedule for foreig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EI
12—21。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
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
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
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待录取信息公示_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3 李志杰 是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 学硕 92
术
4 何叶 是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 学硕 90
术
5 冯驰茗 是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 学硕 91
术
6 汤佩雯 是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 学硕 92
术
7 章心怡 是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 学硕 91
术
8 叶琛 是0809Leabharlann 4电磁场与微波技 学硕 91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硕 86
116 王丽华 是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硕 85
117 戚博 是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硕 90
118 张容容 是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硕 85
119 陈文林 是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直博生 88
文章来源:华中科大考研网(),更多华中科大考研相关信息和资料请关注文彦考研论坛。
59 周松 是 60 黄广舟 是 61 文星雨 是 62 王娟 是 63 朱林果 是 64 邹梦 是 65 顾晓华 是 66 李忠财 是 67 苏子博 是 68 文菁 是 69 高泽锋 是 70 刘海珍 是 71 彭艳蓉 是 72 熊峰 是 73 熊纪海 是 74 王文凯 是 75 李翩 是 76 薛唐立 是 77 王浴昊 是 78 赵心怡 是 79 周涛 是 80 夏北浩 是 81 涂明明 是 82 贺鹏飞 是 83 易旭 是 84 谢存煌 是 85 徐匡逸 是 86 欧阳熹 是 87 巨荣辉 是 88 陈文娴 是 89 阿蓉 是 90 汪鹏程 是 91 袁文静 是 92 颜学超 是 93 汪玥 是 94 李雁翎 是 95 程红伟 是 96 黄美栋 是 97 潘凌卉 是 98 贾皓明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
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
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 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
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
此外,与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合作建立了Intel嵌入式系统实验室、TI DSP和模拟器件实验室、Xilinx FPGA实验室、安捷伦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等基地与平台。
本系共有教授29人、副教授51人、讲师62人。
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重大课题负责人、国家未来移动通信FuTURE论坛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A VS专利池管理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等在内的优秀教师队伍。
本系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智能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安全与防伪工程,空间通信、探测与导航、非协作目标信息获取与处理,以及图像信息处理等。
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RFID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安全、先进传感、空间信息与目标获取、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与图像识别、微波/毫米波阵列成像与探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近5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在国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80余篇。
获得发明专利23项。
参加多项国家标准的规划与制定,包括国家视音频标准A VS、国家无线通信系统标准CCSA、国家网络教育标准和国家电子商务标准。
一、重点学科方向
1)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该方向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主要研究内容为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光电融合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是我国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的创始理事单位之一,是国家承担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7所院校之一,是唯一获得国家无线电委员会批准3G试验频谱的学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试验场,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PDMA宽带无线IP通信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智能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本方向依托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分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络教育与知识服务、网络信息处理与分析、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等。
作为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 VS组织成员、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组织CELTSC委员和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组织ISO/IEC JTC1SC36工作组成员,是国内少数几个在信息技术领域能够进入ISO相关分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并负责具体标准研制推进工作的单位。
近年来完成十余项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十余项省部级奖励和发明专利。
3)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本研究方向依托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检索、信息融合、信息安全、防伪工程、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等方面内容,是我国防伪技术创新的一个源头,也是我国防伪技术产业化的一个示范基地。
该方向重点针对多媒体内容检索、生物特征识别、隐通道通信、DMD数字组合全息技术、媒体水印等关键技术,在图像形状的局部匹配、物体特征提取等方面取得国际一流成果。
该学科在信息安全防伪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综合防伪技术上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被动微波遥感及无源阵列探测
本研究方向依托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包括电磁理论、微波/毫米波/亚毫米等多波段的辐射机理、辐射特性、天线、阵列成像理论与技术、辐射测量技术、非协作目标信息获取、电磁兼容等方面,并在地球遥感、月球探测、反隐身探测和制导等领域获得应用,已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我校建有全国唯一的微波辐射特性测试场。
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二、招生计划和学制
全系2011年拟接受推荐免试生大约占硕士招生总数的40%(包括外校推免生)。
我系所有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2.5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2年。
三、研究生资助
1、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学费。
学业奖学金由学生向导师申请,分全额奖学金和半额奖学金两种,全额奖学金资助全额学费,半额奖学金资助学费的一半,全系学术型硕士生全额学业奖学金资助比例为90%。
2、学业助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生活费。
系设置研究生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岗位。
对委托培养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不设置研究生助理岗位。
硕士生学业助学金全岗每月500元,每学年按10个月发放,全校学术型硕士生学业助学金全岗加半岗资助比例为90%。
3、单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等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均可申请单项奖学金。
单项奖学金分为2000元、1000元和500元三种。
4、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和资助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属于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学习研究生。
被录取为我校的非定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在学期内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为6000元/年,并可以享受以下资助:(1)可参与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单项奖学金评定。
(2)我系将设立一定的助学金给与资助,每位导师根据研究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资助。
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欢迎各位有志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学生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