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专业导师信息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及科研方向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210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219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和技术 0751谢长生1030周功业 1738陈进才 2312缪向水 2485刘 波02 多媒体技术 0131冯 丹0365林 安 0449鲁宏伟 1499黄 浩 1502郭红星 1636张爱华 1738陈进才 1739孙伟平 1903陈加忠 1904蒋文斌 2372李春花 2769涂旭平 2770余 辰 2941肖 亮 2942姚 杰 3130李 榕03 集群和网格计算 0255金 海1733吴 松 1734袁平鹏 1736曹 强 1904蒋文斌 2184华 宇2683陈左宁 (兼) 院 士 2769涂旭平 2770余 辰04 计算机存储及网络存储系统 0131冯 丹0255金 海 0365林 安0751谢长生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1030周功业1498刘景宁1499黄浩1500王芳1501夏涛1502郭红星1639卢萍1732周可1733吴松1736曹强1738陈进才1739孙伟平1865秦磊华2184华宇2186曾令仿2187陈俭喜2372李春花2487万继光2517黄建忠2640谭志虎2674杨庆(兼)2683陈左宁(兼)院士2767谭支鹏2940王桦2941肖亮2942姚杰2950田磊3130李榕05 计算机高速接口和通道、嵌入式系统及VLSI设计技术0131冯丹1030周功业1498刘景宁1499黄浩1500王芳1502郭红星1638王海卫1732周可1737胡迪青1738陈进才1905陈涛2185吴非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2186曾令仿 2187陈俭喜 2487万继光 2640谭志虎3130李 榕 06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0131冯 丹 0255金 海 0449鲁宏伟 1030周功业 1132肖道举 1501夏 涛 1639卢 萍 1732周 可 1739孙伟平 1865秦磊华 2517黄建忠2674杨 庆 (兼)2768赵贻竹 2769涂旭平 2770余 辰 2951陈汉华081202▲计算机软件和理论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 1503石 柯 2076廖小飞 2189邵志远 2190郑 然 2191石宣化 2307谢 夏 2516胡 侃02 高性能软件关键技术 1641许如初 2307谢 夏 2491黄 志 2771何 琨 3185李初民(兼)03 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 0446卢炎生 1278李国徽 1279徐丽萍 2308陈基雄 2309张晓芳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2310瞿彬彬 2373谢晓东 2772袁 凌2952江 胜 04 现代数据库理论和技术 0020曹忠升 0446卢炎生 1276朱 虹 1277周英飚 1278李国徽 1279徐丽萍 1642许贵平 2188李晨阳 2309张晓芳 2310瞿彬彬 2374潘 鹏 2515李 专 2772袁 凌 2943谢美意 2953刘 波2954左 琼 05 移动实时计算 0446卢炎生 1278李国徽 1279徐丽萍 1503石 柯 1642许贵平081203▲计算机使用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及使用 0142甘早斌0612童 敏 0666王同洋 0739向 文 0971张新访 0989章 勤 1070朱建新 1418吴俊军1508黄晓涛 1558刘 辉 1740于俊清 1741李玉华 1867陆 枫 1908王多强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1909李瑞轩2049韩建军2193赵峰2376辜希武2461高光荣(兼)2844喻之斌3129李开02 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0207胡迎松1644刘芳1645王天江1740于俊清1867陆枫2050凌贺飞2116刘宏2192邹复好2311陶文兵2313李国宽2377文坤梅2461高光荣(兼)2773李丹2774金良海2944李平2955马丙鹏3127管涛03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0809许向阳0989章勤1640金人超1644刘芳1645王天江1646徐海银1740于俊清1897宋恩民2050凌贺飞2116刘宏2311陶文兵2313李国宽2461高光荣(兼)2773李丹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2774金良海2844喻之斌2845胡卫军2945吕新桥2946张杰2955马丙鹏3127管涛04 计算机网络及其使用0015曹计昌0142甘早斌0207胡迎松0475马光志0989章勤1506路松峰1508黄晓涛1645王天江1867陆枫1908王多强1909李瑞轩2049韩建军2116刘宏2377文坤梅2845胡卫军2945吕新桥3129李开05 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0142甘早斌0207胡迎松0475马光志0809许向阳1506路松峰1508黄晓涛1640金人超1644刘芳1645王天江1646徐海银1741李玉华1897宋恩民1909李瑞轩2193赵峰2376辜希武2377文坤梅2955马丙鹏06 智能控制和嵌入式系统0015曹计昌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0612童 敏 0666王同洋 0739向 文 0817阳富民 0971张新访 1070朱建新 1418吴俊军 1509胡贯荣 1558刘 辉 1741李玉华 1897宋恩民 1907涂 刚 2050凌贺飞 2192邹复好 2313李国宽 2945吕新桥 2946张 杰★081220▲信息安全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鉴别和授权管理 1928邹德清 2194羌卫中 2380祝建华 2637崔永泉3128骆 婷 02 密码理论和技术 2380祝建华2381汤学明 03 网络安全 0141付小青 0350李芝棠 2073徐永兵 2378李伟明 2379李战春 2488付 才 2489韩兰胜 2636龙 涛 2638梅 松 2639张爱芳 2846涂 浩 2847李 东 2848柳 斌 2849周丽娟 2947张云鹤2948高翠霞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2949陈琳2956肖凌2957王美珍2958刘铭3197黄庆凤04 信息对抗0350李芝棠2051彭冰2378李伟明2379李战春2488付才2489韩兰胜2636龙涛2638梅松2639张爱芳2846涂浩2847李东2848柳斌2849周丽娟2949陈琳2956肖凌2958刘铭05 信息系统安全0141付小青1928邹德清2051彭冰2381汤学明2637崔永泉2947张云鹤2948高翠霞2957王美珍3128骆婷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使用技术和信息安全四个专业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
考研保研联系导师及自我介绍模板

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her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n interview. To be frank, I would like to answer whatever you may raise and I hope I would give everyone here a good impression. Firstly,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Lijiustc, I’m 21 years old. I come from Sichuan Province. Now, I am a senior student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 And I will receive my bachelor degree after my graduation in June, 2011.I am open-minded, quick in thought and very fond of FPD, the flat plane display.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to broad interests like many other youngsters. I like reading books, especially those about FPD. I have a comparative good command of network application and I am able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well. Besides,I am skillful i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the net. I know how to get a balance among study, entertainment and work.In the past 3 years,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on study and have passed CET4 and CET6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I’ve passed th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NCRE Band II and III with ease. At present, I have acquired a basic knowledge of my major, which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Besides, I have also joi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and won some prizes. Taking the National Mathematical Contest and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as examples, I have won The First Class Prize of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of our school and The Second Class Prize of Sichuan Province. In Modeling Contest, I presented my University with other two classmates, and in the end, our team got The Third Class Prize of Sichuan Province.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have broaden my horizons and formed good studying habits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but also improved my physical handling and innovating ability. Due to my excellent performance I had won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for two times.If luckily I get the chance to 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and have a further study at Physical college, which I have desired for a long time, I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optical field. First I will spare no effort to lear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olid base for my future work; second I would like to do some practical work with the help of the supervisor and classmates. And through this, I can get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acquired from the textbooks. I believe after 3 years of learning, my dream will finally come true. And if possible, I want to go on with my study for doctorate degree,I am longing for my postgraduate studies and life. I will soon prove that your decision of choosing me is the wisest. En```that’s all,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uch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hanks for your time!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be her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n interview. To be frank, I would like to answer whatever you may raise and I hope I would give everyone here a good impression. Firstly,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Lijiustc, I’m 21 years old. I come from Sichuan Province. Now, I am a senior student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 And I will receive my bachelor degree after my graduation in June, 2011.I am open-minded, quick in thought and very fond of FPD, the flat plane display. In my spare time, I like to broad interests like many other youngsters. I like reading books, especially those about FPD. I have a comparative good command of network application and I am able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well. Besides,I am skillful i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the net. I know how to get a balance among study, entertainment and work.In the past 3 years,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on study and have passed CET4 and CET6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I’ve passed th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NCRE Band II and III with ease. At present, I have acquired a basic knowledge of my major, which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Besides, I have also joi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and won some prizes. Taking the National Mathematical Contest and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as examples, I have won The First Class Prize of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of our school and The Second Class Prize of Sichuan Province. In Modeling Contest, I presented my University with other two classmates, and in the end, our team got The Third Class Prize of Sichuan Province.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have broaden my horizons and formed good studying habits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but also improved my physical handling and innovating ability. Due to my excellent performance I had won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for two times.If luckily I get the chance to 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and have a further study at Physical college, which I have desired for a long time, I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optical field. First I will spare no effort to lear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olid base for my future work; second I would like to do some practical work with the help of the supervisor and classmates. And through this, I can get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acquired from the textbooks. I believe after 3 years of learning, my dream will finally come true. And if possible, I want to go on with my study for doctorate degree,I am longing for my postgraduate studies and life. I will soon prove that your decision of choosing me is the wisest. En```that’s all,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uch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hanks for your time!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xx大学2013级xx系的xxx,很抱歉再次打扰您,上次给您发的邮件没有收到回复,自己觉得是简历没有准备充分或是语言上有所不妥,所以悉心修改了一番,希望老师能再看一下,给我一次向上攀登的机会。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保研如何联系导师

联系导师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
现在导师的选择都是双向选择,老师可以选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选老师。
同学可能会说联系导师越早越好,其实导师的联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在初期一定要确定一下自己以后想从事哪儿方面的工作,其次查询一下导师的发表论文,对导师以前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有就是对导师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解。
再有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特长展现在导师面前!一、详细了解自己喜欢的导师主要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大致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便正面接触时能找到共同话题,使交流变得流畅,并较快获取导师好感。
切忌在对导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尤其是不懂装懂,不着边际地山聊海侃,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想跟他人空耗。
二、及时掌握导师的联系方式导师的办公室、住址、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都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在校园网、院校招生办公室、相关熟人处获得。
导师往往是学校方面乃至学界公众人物,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信息不可能是封闭的,他对你掌握他的联系方式也不会太吃惊。
三、在联系时间上要错落有致初试之前可以有少量联系,复试之际应增加联系,入学后分配导师那段时间要加强联系。
虽然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己预定了某某导师,但是前期接触是大有必要的,早期的零星交往既可以让导师认识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具体地了解导师。
四、旁敲侧击比单刀直入要好导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一诺千金,在导师对学生不甚了解之际是不可能向其做出承诺的;直来直去的做法效果不会太好,这绝对不是货物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种精神的掂量和人性的推敲,曲径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
五、要说动听的话,但要注意场合和措辞比如在面试时独赞某一导师的直接后果是分数上的不小损失,此外好话不要说得太露骨、太肉麻。
差不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同样是好话,露骨的谄媚和恰到好处的赞美在效果上有天壤之别,而同一件事情同一种措辞也许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区别而摇摆于谄媚和赞美之间。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
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
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
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及科研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与技术
谢长生
周功业
陈进才
缪向水
刘波
多媒体技术
冯丹
林安
鲁宏伟
黄浩
郭红星
张爱华
陈进才
孙伟平
陈加忠
蒋文斌
李春花
涂旭平
余辰
肖亮
姚杰
李榕
集群与网格计算
金海
吴松
袁平鹏
甘早斌
童敏
王同洋
向文
张新访
章勤
朱建新
吴俊军
黄晓涛
刘辉
于俊清
李玉华
陆枫
王多强
李瑞轩
韩建军
赵峰
辜希武
高光荣
(兼)
喻之斌
李开
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
胡迎松
刘芳
王天江
于俊清
陆枫
凌贺飞
刘宏
邹复好
陶文兵
李国宽
文坤梅
高光荣
(兼)
李丹
金良海
李平
马丙鹏管涛计算机图形来自像处理许向阳章勤
金人超
刘芳
王天江
徐海银
于俊清
本学科近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余项,其中包括“”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是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单位。
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篇被、、三大索引收录。
华中师大教育技术牛人收集

瞿少成(不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吧?)来源:华中师大 日期:2011-04-12 发布单位:华中师大 浏览次数:676 男,1971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湖北省自动化学会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通信系统与控制系统嵌入式产品开发。
教学情况信息科学导论;电路与测试技术;信息技术专业英语;智能控制;数值分析与计算;嵌入式技术;通信系统的仿真;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
科研项目1.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不确定复杂耦合动态系统的分层滑模牵制控制与协调同步机制研究》(2.2008年,主持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嵌入式智能窗口网络管理平台的开发》(200810321132);3.2010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CDB04002);4.2007年,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70511017);5.2010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专项项目。
出版著作1.专著 《不确定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2.参与编写大型百科全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 (15卷第二篇 电气自动控制策略:非线性系统控制与先进控制技3.瞿少成 编著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期刊论文1.Shaocheng Qu, Yongji Wang. Robust control of uncertain time delay system: a novel sliding mode co2.Shaocheng Qu Shengzhong Xiao. Robust fuzzy stabilization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with inpu3.Qu Shao-cheng, Gong Mei-jing, Wang Yong-ji.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uncertain neutral sys4.Shaocheng Qu, Wenhui Tian, Meijing Gong, Shenzhong Xiao and Li Sha. Secure Communication b5.Shaocheng Qu, Zhiqiu Lei, Quanming Zhu and Hassan Nouri, Stabilization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M6.龚美静,瞿少成, 王晓燕,一种通过异结构同步实现混沌保密通信新方法.《电子信息学报》,31(6), pp:1447.王晓燕,瞿少成,龚美静. 异结构混沌系统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研究》,26(5), pp:18.瞿少成,王晓燕,龚美静. 参数切换统一混沌系统的自适应保密通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30(12), pp: 29.瞿少成,龚美静, 王晓燕,基于自适应同步的混沌调制保密通信.《计算机工程》,35(13), pp:120-122, 20010.瞿少成,艾宁,刘海洋,基于噪声检测的自适应音量控制系统的研制.《电子测量技术》, 32(4), pp:94-97,11.瞿少成,艾宁,赵桥. 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无线语音控制智能小车的研制. 《电子测量技术》,31(12), pp12.瞿少成,刘海洋,李文通. 一种基于ARM的排队系统设计,电子测量技术,23(6)pp: 62-65, 201013.李文通, 瞿少成,刘海洋. 基于峰值法的磁通门磁探仪的研制, 电子测量技术,23(4), pp:98-10214.瞿少成 刘娣 陈婵. 基于超混沌Lorenz系统同步控制的保密通信. 计算机工程 2011.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协调同步机制研究》(61074046/F030107);10321132);性系统控制与先进控制技术),pp:183-209,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室电话
027--2140
姓名
金江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高校)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宽带无线通信与多媒体通信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jinjiang@
姓名
王德胜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duxu@
姓名
杜旭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系统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姓名
屈代明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获奖情况
2005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办公室电话
027-
gliu_hust@
姓名
袁巍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网络
成果名称
OBS网络的一种新型的分段环形FDL.一种支持比例区分服务的OBS数据信道调度算法。一种P2P网络分布式新任模型及仿真一种新型的OBS网络单向资源预留方法. OBS网络的TCP性能分析与改进.两种新型的OBS网络数据信道调度算法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姓名
喻莉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宽带中心主任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AVS标准专利池管理委员会理事,IEEE Member,IEEE武汉分会秘书长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处理、无线通信
成果名称
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数据压缩编码等方面的科研和开发工作,已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有关课题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九五”“十五与”重点科技攻关,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和一些企业合作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AVS视频编码标准关键支撑技术"被评为2007年“信息产业十大重大技术发明”,同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现有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标志性成果“基于IP的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新技术”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无线多媒体通信与智能网络
成果名称
相关衰落信道MIMO STBC空间分集增益与多用户自适应OFDMA研究等等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406
姓名
苏钢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高校)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获奖情况
开发的系统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军、民各领域。
办公室电话
hantao@
姓名
杜旭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缓存技术、多媒体技术、主动网络技术、高速路由器
成果名称
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mesh网流媒体分发研究”国家“十一五”重点预研项目“高速网络数据流分析”国际合作项目“数字家庭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企业合作项目“大规模网络视频交互系统”结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Internet的交互式流媒体分发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时间质量二维属性的流媒体缓存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智能移动物流终端”国际合作项目“MoIP媒体网关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国际合作项目“无线VOIP协议模块研发”企业合作项目“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国际合作项目“高速宽带IP路由器平台”企业合作项目“无线多媒体终端”重大攻关项目“车载通信综合控制系统”
曹汉强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及其应用、网络信息安全、激光全息防伪
成果名称
分形理论用于分形准全息图像生成及其应用,全息综合防伪信息加密和识别技术
获奖情况
分形理论用于分形准全息图像生成及其应用,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全息综合防伪信息加密和识别技术,湖北省科技进步叁等奖,2004年;
获奖情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办公室电话
xiaoyanw_hust@
姓名
王芙蓉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系统
成果名称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HCR系统研制
获奖情况
1993年~1996年,参与EIM-601大容量局用程控交换系统的研发,为主要研发人员,该项成果获1995年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办公室电话
liuyu@
姓名
刘应状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副所长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BNL/RHIC/PHENIX合作组成员,欧洲核子中心CERN/LHC/ALICE合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多媒体系统,
办公室电话
-603
lyuyxt@
姓名
刘玉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副系主任、启明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湖北省通信专家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量子通信
成果名称
舰操仪高速随机检索光盘系统
获奖情况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7月
办公室电话
itdnet@
姓名
陈建文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系统
成果名称
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光电工程2004,挥发性的1(9)P14-17蓝绿激光束在海水中光斑扩散规律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vol34(2)P20-22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停招
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高级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三维计算机视觉、遥感技术及应用
成果名称
XY-20航迹规划系统
获奖情况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办公室电话
bliu@
姓名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hans2006@
姓名
陈京文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高校)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高速通信网络、多媒体通信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姓名
程文青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互联网中心副主任,电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理论和系统设计
成果名称
一种部分信道状态下提高频谱效率的方法等等
成果名称
获2001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027-
姓名
汪小燕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现代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
成果名称
HLR数据库操作与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程控交换教学实验系统无线测向系统
办公室电话
wangfurong@
姓名
王殊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副系主任、DSP实验室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湖北省通信学会理事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智能信号处理
成果名称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收入SCI、EI等重要索引,出版专著1本,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