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必备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生用书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必备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生用书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课程标准] 高中课程标准没有专门要求,但是本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必备基础知识,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核心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认识区域。

2.综合思维:结合经纬网判读,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区域特征;结合相关图表掌握地图三要素及比例尺的计算。

3.地理实践力:观察北极星仰角,确定地理纬度;借助地图等在野外辨别方向。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3.地球仪的概述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一个________球体。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____________【疑难辨析1】地球上的点是不是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2.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从___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

【疑难辨析2】北半球某地观看北极星仰角度数与纬度数有什么关系,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吗?三、经纬网1.概念:在地球仪上,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1)定位置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绝对位置,主要有经纬度位置、________位置、五带位置等。

(2)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________指示东西方向;依据经度和________的变化,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3)定距离①纬度相差1°,经线长约________千米。

②经度相差1°,赤道上长约________千米。

(4)定范围根据区域所跨经纬度的多少和纬度________,判断经纬网覆盖范围大小。

四、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1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1

地球与地图复习资料(1)本节内容:地球与地球运动(上)提纲:重点为地球的基本知识,难点为时区和区时地方时以及地球运动一定义:地球(初中课本上的定义)●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椭圆形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庐山起义(6371)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都交于南北极,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东经向东越来越大,西经向西越来越大,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能够平分地球。

特征:长短相等是半圆,大家相聚在极点。

条条经线都相同,南北方向它来定。

度数西加字母W,度数东增E就留。

东西半球分界线,二妞六姨分两半。

小小为东大大西,度数符号要牢记。

2:地球上的重要经纬线经线:A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B 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C 180°经线纬线A赤道(穿越那些国家和地区)B南北纬30°(北纬30度行)C 回归线(23°26′)D 极圈(66°34′)F南北纬60°3:经纬度判断(现场画图)东西经,南北纬(判断有什么样的特点)4:经纬度定方位A 一横一竖定地点,B一点在另一点的什么方向(定位)比如45E在哪个半球?165°E在哪个半球?10°在哪个半球?10°W在哪个半球?# 越往北度数增加的是北纬,越往南度数增加的是南纬。

(南北纬判断)# 东西经判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的是东经,从右到左逐渐增大的是西经。

5 时区全球时区划分,划分标准每15°一个时区,以所在区的中央经线为标志。

(多少个时区,划分标准是什么?)(现场画图,掌握技巧)区时就是每个时区的地方时,比如东八区区时是东经120°上的地方时地方时是每个地方所在经线上的时间,但为了计算方便和应用方便而用区时作为评判标准。

地球运动:自转(以地球的中轴线为中心的运动)和公转(以太阳为中心的运动)二者都是自西向东转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共34张PPT)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中国气候(共34张PPT)

俄罗斯的军港摩尔曼斯克全年不冻
2.右图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


3. 读图20一2,回答问题。
(1)C点的气温:
(2)A点气温 (大于或小于)0 ℃ ,
气温的范围:
(3)B点气温 (大于或小于)0℃,
气温的范围:
2
1.判断下列现象中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现象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热带全年高温,华北冬季结冰 夏季的海边是避暑胜地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 山麓红花绿草,山顶白雪皑皑 东京气温年较差小于郑州 俄罗斯的军港摩尔曼斯克全年不冻
13
14
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
1.东西方向的差异主要受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东部距海近并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而西部 正相反。
(1)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 (2)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光照充足 (3)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比热容小,地表升温快 8
划分依据:积温 <1600℃
地图册163页
>1600℃ >3400℃
>4500℃
细节关注:
>8000℃
1.温度带的划分 依据;度数;范围(地形区),尤其是暖温带
2. 跨四个温度带:甘肃省 跨三个温度带:云南省、陕西省、新疆、内蒙古
(2)成都一月均温比同纬度的武汉气温 高 ,主要原因是。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有大巴山、秦岭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的
影响小;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受冬季风的影响大
7
1.B处等温线向 高 纬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气温 高 ,主要形 成原因是 地处黄河谷地,地势低,气温高 。
2.吐鲁番出现我国夏季最高温,原因:
纬度 海陆位置 地形 地形 海陆位置和洋流 洋流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 。 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5
观察课本19页的光照图,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如何?
夏至日
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纬度越 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北 极圈及其以北为 极昼 ;南半
球昼 短 夜 长 ,纬度越高, 昼越 短 ,夜越 长 ,
a c b
11
三、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活动探究】 1.按下列顺序观察课本19页的光照图,该
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说出此 内乡县(33°N)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1)图c 图a 图c
a
1 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内乡县昼长夜短。
c
2 (2)图c 图b 图c
b
3
分布规律:
12
三、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2.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20,°N 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 高,昼越短。70°N及其以北为极昼, 70°S及其以南为极夜。
3.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 最低纬度互余
10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求: 1. 小组在5分钟内完成导纲上的合作探究部分。 2. 组长组织组员积极参与,组内选出发言代表。
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说明了什么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3.理解生活中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关的现象。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 会 南北移动。 2.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昼弧 和夜弧。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 致 昼夜长短 的变化。 3.同一条 纬线 上,昼长相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必记必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必记必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必记必背一、高考必记的11组地理基本概念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看太阳的仰角。

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最高时的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

具有季节变化规律。

2.地方时、时区与区时(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

注意: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2)时区:时间区域,即使用相同时间的区域。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共同的标准时,即区时。

3.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冷热不均。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地球上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都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三圈环流是极地与赤道间的热力环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的,在地球表面表现为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替分布。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向相反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环流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南亚季风环流则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子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大气平均状态是用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气温和降水就是气候要素。

气候因子是指形成气候的因子,即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球上的风向和降水与大气环流有关,地面状况的差异也会导致气候差异,加上人类活动的作用,气候因子共有四个: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

5.地形与地势(1)地形: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又称地貌。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亢洁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亢洁

三、畜牧业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载畜量最多)(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
西藏牧区(牦牛)
新疆牧区(细毛羊) 滩羊——宁夏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比较
地 位 牧区 畜牧 业 生产 方式 主要产品 生产对象 饲料来源

放牧
皮、毛及 肉、奶 肉、蛋、 奶、禽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
珠江三角洲
蚕桑生 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商品出口基地
二、林业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横断山区(第二大天然林区)
东南部台湾、福建、江西等山区(人工林)
除森林外,还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暖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 辽宁等省) 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 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 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主要特色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坝子农业
立体农业 基塘农业
历年高考试题回顾
(2003春季)11.右表是2001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 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 b 156.7 42.3 18.2 分别是( B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2003年上海)12.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 述,正确的是( D )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笔记全总结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笔记全总结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笔记全总结第一单元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03 气温和等温线 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03 气温和等温线 含解析

气温和等温线★★★★○○○○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1)日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3)年变化: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

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①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②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本文将提供一些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1.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呈椭球体。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地球的扁率。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地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是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自然环境的分类和特点,以及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1. 自然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可以分为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两大类。

陆地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要素,而海洋环境则包括海洋的形成和特点。

2. 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匀,我们将学习资源的分类和分
布规律,以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城市则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这一
部分,我们将学习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1.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人口不仅分布在陆地上,还分布在海洋和高山等特殊环
境中。

我们将学习人口的分布规律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们具有密集的人口、发达的
经济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我们将学习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四部分:区域发展与全球化
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球化则是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
部分,我们将学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全球化的特点。

1.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我们将学习不同区
域的发展模式和原因。

2. 全球化的特点:全球化是国际社会交往与合作的深入发展,它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全球化的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高考做好准备。

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希望同学
们能够通过地理学的学习,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