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D-二聚体和FDP

浅谈D-二聚体和FDP

浅谈D-二聚体和FDP★白展堂★前几堂里我们了解了凝血机制,也就是血液是如何凝固的。

那么,机体血管内的血液为什么能正常流动而不凝固呢?是因为体内不但有凝血系统,还有抗凝和纤溶系统,它们处于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不是形成血栓就是要出血。

今天的题目就跟纤溶系统有关,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秘D-二聚体和FDP。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简称纤溶系统,是指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在特异性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纤溶酶(plasmin,PL),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过程。

纤溶是健康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和间质内的纤维蛋白溶解而保持血管及腺体管道畅通、血管新生、防止血栓形成或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血流复通。

纤溶系统异常表现为纤溶活性增高引起的出血以及活性减低引起的血栓形成。

纤溶系统的核心组成成分是纤溶酶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和2以及a2纤溶酶抑制物。

纤溶过程是一系列蛋白酶催化的连锁反应,纤溶系统被激活的最终产物是纤溶酶,纤溶酶再降解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最后生成FDP。

图1 纤溶酶原激活机制图2 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参考宋鉴清教授课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gDP)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 products,FbDP)这些产物统称为FDP。

D-二聚体只是这些产物中的一小部分,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终产物和特定降解产物,它的存在表明纤溶过程的发生是继发于凝血激活的。

D-二聚体检测原理(免疫比浊法):是用光度计检测含有乳胶颗粒的悬浊液吸光度的变化。

含有共价包被有特异抗体的乳胶颗粒悬浊液与待检样本进行混合。

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导致乳胶颗粒发生凝集,诱导反应介质浊度的增加。

FDP的临床意义

FDP的临床意义

F D P的临床意义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FDP的临床适用性概要: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

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III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

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即为FDP,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

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FDP对肝脏疾病测定的意义:(注3)国外有报道肝脏疾病患者血浆纤溶激活物抑制剂(PNI)活性下降,PNI 主要在肝脏合成,PNI活性下降,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反馈性增多,进一步降解纤维蛋白原,从而使血浆中FDP进一步增高,因此,肝脏疾病对PNI 合成有一定的影响,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加大,肝脏与纤溶关系甚为密切而肝脏疾病致使平衡关系改变较为复杂,但临床发现肝脏疾病伴发纤溶亢进者多见,其原因可能因应激状态或淤血而引起血管内皮释放大量的纤溶激活物,一般在短时间内被肝脏清除,而肝脏疾病患者对纤溶酶类激活物清除障碍,致使纤溶亢进,而纤溶亢进引起FDP在血液中剧增,抑制血小板的集聚和释放。

很早以来就发现肝硬化患者存在纤溶亢进表现在优球蛋白溶介试验(ELT)缩短,血清FDP水平增高,纤溶酶原激活剂,其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增高,原因可能是肝脏对TPA的清除功能降低,而PAI特别是PAI1未能相应增高,这种纤溶系统平衡紊乱纤溶酶原降低,FDP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水平增高以及出现高溶状态。

D-二聚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

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III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

但可被纤溶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

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

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当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降低后,D-二聚体水平逐步降低。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主要由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原激活和溶栓作用下裂解而成。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水平较低。

然而,当身体发生血液凝块形成时,酶解的速率增加,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一些与凝血系统异常相关的疾病。

1.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D二聚体的升高常常是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往往明显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血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

2.癌症的筛查和监测:一些癌症患者由于肿瘤相关的高凝状态,其D二聚体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筛查和监测癌症患者的血凝状态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孕产妇血栓风险评估: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增加,孕妇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孕妇的血栓风险,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在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由于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增强,纤维蛋白降解的速度加快,D二聚体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5.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D二聚体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等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总之,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筛查和监测癌症患者的血凝状态异常、评估孕产妇的血栓风险、辅助诊断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等方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能确定特定疾病的诊断,仅仅是作为一项辅助检查指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D_二聚体与纤维蛋白_原_降解产物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李秀娥

D_二聚体与纤维蛋白_原_降解产物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_李秀娥

。 心 绞 痛、 心肌梗死
是 冠 心 病常 见 的临 床 类 型 , 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而纤溶—凝血系统 异 常 是 引 起 血 栓 形 成 的 重 要 因素, 在 CHD 的 发 生 、 发展 中 起着 重 要 作 用 。 文 献 显 ) 、 示, 在 急 性心 肌 梗 死 ( 不稳定性心绞痛( AM I UA P) 发生 时 D 和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D-D) -二 聚 体 ( ( 均升高, 说 明 D-D 和 F F D P) D P 与 CHD 密 切 相 关 ;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也 发 现 D-D 和 F D P 是 CHD 的 危 险 因 子
·1 7 9 4·
, 西部医学 2 0 1 2年9月 第2 4卷第9期 M e d J W e s t C h i n a S e t e m b e r 2 0 1 2, V o l . 2 4, N o . 9 p
原) 降 解 产 物在 冠 心 病 D- 二聚 体与 纤 维蛋白 ( 诊断 中的应用 价 值
r o t e i n r o d u c t s T h e a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D d i m e r a n d f i b e r d e r a d a t i o n i n - p p p p g d i a n o s i s o f c o r o n a r h e a r t d 疾 病 , 其发病 CHD) 冠 心 病 ( 率和 死 亡 率 相 当 高, 近 年 来 有 增 加 趋 势, 严重威胁人 类的健康, 倍受医疗界的关注
[ 1]
的临床 价 值 。 本文 主要 探 讨 D-D 和 F D P 含量的变化 在 CHD 诊 断 中的临床 意义 。 1 对 象 与 方法 1. 1 研究对 象 冠 心 病 各 组 和 正 常 对 照 组 均 来 自 西 安 市 第一医 院 心 内 科 住 院 部 患 者 , 符合2 0 0 0年美国 心 脏 病 学 会( 及美国心脏病协会( 诊断标 A C C) AHA) 准, 本文 AM 男 性3 女 性1 平均 I患者 5 2例, 6例, 6例, 年龄 6 男性2 女性1 3 . 5 岁; UA P 患者4 8 例, 8 例, 8 例, 平均年龄5 男性2 女 8. 4岁; S A P患者4 0 例, 5 例, 性1 平 均 年 龄5 对 照 组4 男 性2 5例, 6 . 9岁; 0例, 6例, 女 性1 平 均 年 龄5 均 为 我 院 检 查 证实 的 健 4例, 5 . 6岁,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一种用作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的程度。

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和监测血栓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反应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1.免疫测定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抗体捕获和免疫测定法。

这些方法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捕获D二聚体,并通过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法来量化D二聚体的水平。

这些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凝血法:经典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之一是凝血法(如拉塞尔凝血法或D-dimer凝集试验)。

这些方法利用D二聚体在凝血酶原活化期间形成的血栓结构来检测其水平。

然而,这些方法的时间较长,并且在一些其他疾病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3.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FIAT):这是一种近年来开发的新型D二聚体检测方法。

它结合了免疫捕获和荧光信号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结果可迅速得到。

1.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消耗相关,因此它在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临床怀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2.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和血栓消除的进程。

例如,在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随着治疗的进行,D二聚体水平应该逐渐降低。

如果D二聚体水平无法降低或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血栓复发。

3.癌症相关血栓风险评估:癌症患者患血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

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癌症患者的血栓风险,并指导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使用。

4.慢性炎症疾病的监测:一些慢性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临床监测疾病的活动性和疾病的进展。

DD,PDF临床意义

DD,PDF临床意义

一,D-二聚体:概要: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

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 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III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

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注1)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

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

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DD,PDF临床意义

DD,PDF临床意义

一,D-二聚体:概要: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

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 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III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

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注1)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

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

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关系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在人体内被分泌的蛋白质前体,它在血液凝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受伤时,纤维蛋白原会被激活成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来止血。

然而,纤维蛋白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异常降解,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副产物,它们是由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多肽链。

这些产物中包含了纤维蛋白原的部分序列,但缺乏活性结构域,因此它们不具有血凝作用。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

在炎症反应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促进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在修复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另一种产物。

它是由两个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分子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二聚体结构。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最终产物,也是血液中纤维蛋白降解的标志物之一。

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程度,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中间产物,而D二聚体则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最终产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成是纤维蛋白原降解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们的生成需要一系列的酶的参与。

而D 二聚体的形成则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最后一步,它们是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

因此,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成是D二聚体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浓度可以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程度,它们的增加常常与炎症反应、凝血异常和疾病的进展有关。

而D二聚体的浓度则可以用来评估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程度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

例如,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中,D二聚体的浓度常常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进展情况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在纤维蛋白原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参与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而D二聚体则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最终产物。

它们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程度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因此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