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7.3图形的平移(一)》学案.doc

合集下载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3图形的平移(1)》导学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3图形的平移(1)》导学案

课题:7.3图形的平移(1)姓名【学习目标】1 知道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2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已知图形的平移后图形【学习重点】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已知图形的平移后图形【问题导学】1 引导学生回忆在商场内乘做扶手电梯,在元旦晚会上进行击鼓传花游戏的经历,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平移现象的存在2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于此的例子吗?【问题探究】问题一1.(1)如右所示,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将此点记为A/(2)连结AA/(3)将线段AA/向右平移三格,将所得的新线段记为BB/问题二:1)将△ABC向右平移6格,即分别将点A、B、C向右平移6格,得点A/、B/、C/,然后依次连结即可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P16做一做中第一题3)定义:在平面内,我们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注:①在第一题中,我们将△ABC向右平移6格,这种操作就称为平移△ABC②平移由两个方面所决定: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例如在问题一中平移的方向是,平移的距离是。

③某图形平移后所得的图形称为此图形的对应图形如问题一中就是线段AA/的对应线段而就是△ABC的对应三角形问题三:第二题△ABC与△A/B/C/各个边,各个角也即平移不改变图形的例如:△A/B/C/是由△ABC平移得到的,而这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均一样又如,线段BB/是由线段AA/平移得到的,两条线段长度相等【问题评价】1 在平面内,将线段AB沿某个方向平移距离为a㎝,那么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此方向移动了㎝,平移不改变线段的长度和的大小2 2格后的图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3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3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3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3 图形的平移》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初步接触图形变换,理解平移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平移规律,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移知识。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将围绕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和应用展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平移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提高他们对平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定义,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图形平移。

3.能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图片。

2.准备平移的动画或视频资料。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平移的概念,例如:“将一个正方形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平移。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平移的定义和特点。

2. 呈现(10分钟)通过动画或视频资料,展示各种平移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

同时,板书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图形,进行实际的平移操作。

学生可以动手剪下图形,尝试不同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观察平移后的图形变化。

4.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移的练习题,巩固对平移的理解。

教师可提供答案,并进行讲解。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七年级数学《平移(1)》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平移(1)》教学设计

《平移(1)》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问题2:你们想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什么现象吗?这些现象是否蕴涵数学知识呢?这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教师活动】(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辨别图片所反映的运动现象。

(2)谈话: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观察问题前面的图片,辨别图片所反映的运动现象【媒体使用】(1)出示图片及问题1【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其求知欲,使“课伊始,趣已生”。

活动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问题3:继续观察问题1中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在运送过程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每一梯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以上这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4)你能发现变化前后两个图形相比较,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问题4:仔细观察上面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请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个图案,并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二).讨论交流概总平移问题5:(1)根据上述分析,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吗?(2)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吗?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

3、出示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活动】1、个别回答,集体评价问题。

在活动一中,应关注:(1)学生能否从形状、大小、位置等加以观察、概总;能否尝试运用选择特殊点的方法进行构图(2)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认识和联想。

【学生活动】1、观察第一组图形,回答问题2。

2、先独立思考,后同桌合作概总问题3图案的共同特点。

3、独立尝试画图,就近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活动进程依次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3《图形的平移》 精品导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3《图形的平移》 精品导学案

7.3 图形的平移 班级: 学号: 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平移的概念2.学会初步应用平移的性质三、【自主学习】1、什么叫平移?2、如右图,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缺少了什么吗?请补上.3、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 )① 在挡秋千的小朋友; ② 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 ④ 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四、【合作探究】1、把图中的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6个格子,再向上平移2格,画出所得的三角形'''C B A 。

(1)度量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C B A 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可知平移的特征:(2)画出连接对应点的线段AA ′、BB ′、CC ′.你能发现线段AA ′、BB ′、CC ′之间的关系吗?由此可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2、如图,平移三角形ABC ,使顶点A 移到点D 的位置,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BC A五、【达标巩固】1、如图,三角形DEF 是由ABC 平移得到的.如果AB=4cm ,AC=3cm ,EF=5cm ,那么三角形DEF 的周长是 .第1题 第2题2、先将方格纸中的图形向左平移5格,然后再向下平移3格.3、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AB=10,DH=4,平移距离为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板书设计:7.3 图形的平移HFE D C B A FE DA B C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教学后记: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图形的平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图形的平移

7.3 图形的平移教学目标:1.认识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的性质;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能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新课引入——情景导入:请你判断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接触平移现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根据上述一些现象,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辨一辨、议一议: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①在荡秋千的小朋友;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例1 如图,4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 1.3cm .你能通过平移△ABC 得到其他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活动探究:把图中的三角形ABC (可记为△ABC )向右平移6个格子,画出所得的△A ′B ′C ′.度量△ABC 与△A ′B ′C ′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什么了呢? 你认为图形平移具有什么特征呢?例2 将A 图案剪成若干小块,再分别平移后能够得到B 、C 、D 中的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做一做:在所示的方格纸上,将线段AB 向左平移4格.得到线段A ′B ′,再将线段A ′B ′向上平移3格,得到线段A ″B ″,连接对应点的线段AA ′与BB ′,A ′A ″与B ′B ″,AA ″与BB ″.在连接对应点的线段AA ′与BB ′,A ′A ″与B ′B ″,AA ″与BB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议一议:(1)下图中的四边形A ′B ′C ′D ′是怎样由四边形ABCD 平移得到的; (2)线段AA ′、BB ′、CC ′、DD ′之间有什么关系?FEDCBACBABA(3)取线段AD 的中点M ,画出点M 平移后对应的点M ′,连接MM ′.线段MM ′与线段AA ′有什么关系?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关系?例3 已知△ABC 和点D ,平移△ABC ,使△ABC 的顶点A 移动到了点D 的位置.课堂反馈:1.在下面的六幅图案中,(2)、(3)、(4)、(5)、(6)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2.如图,四边形EFGH 是由四边形ABCD 平移得到的,已知AD =5,∠B =70°,则 ( ) A .FG =5,∠G =70° B .EH =5,∠F =70° C .EF =5,∠F =70° D .EF =5,∠E =70° 3.楼梯的高度3米,水平宽度8米,现要在楼梯的表面铺地毯,地毯每米16元,求购买地毯至少需花多少钱?4.如图,将△ABC 沿着从A 到D 的方向平移后得到△DEF ,若AB =4cm ,BE =3cm ,CE =1cm . (1)指出平移的距离是多少? (2)求线段BF 的长.A'B'D'C'DCBADCBAHGFED CBA8m3mFEDCBA5.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所示),使A点平移到A′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课后作业:1.课本P21习题7.3第1、2、3题.2.(选做题)如图所示,一块蓝色正方形板,边长18cm,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面积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并能够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传送带上的物品、窗户的开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入平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平移的基本操作,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概念。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和平移操作的方法。

探究活动可以包括平移一个简单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等。

4.应用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等。

5.总结与提升:总结平移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测试与反馈:组织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旋转的概念和应用。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漂亮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与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平移的定义与基本性质难点:平移概念的理解;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突破策略: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教辅工具:多媒体学习用具: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透明纸、平移教具五、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景感受平移以楼房也会走让学生感觉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自主观察探究新知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对平移有了认识,在此基础上,由小组合作归纳出平移概念。

1、(探究1)平移的概念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的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三)师生互动深探平移本节课重点除平移的概念外,还有对平移性质的探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平移的性质。

1、对应点的概念新图形中的没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图中A和A1、B和B1、C和C1)。

2、动画演示探究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归纳总结。

(四)动画演示,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五)训练达标拓展探究为更好的巩固新知,设计了由浅入深的练习题,对教学评价进行反馈,部分练习题如下:1、下面变换中哪些属于平移?2、下列汽车标志哪些是利用平移设计的?3、由△ABC平移而得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4、求下列三个图形的周长?5、如图,在一块长为20m,宽为8m的长方形的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0.5m)。

2019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1

2019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移》导学案1

生活中的平移 导学案课 移题:生活中的平 课型 : 新授 通 过 具 体 实 例 认识 平 移 , 理 解 平移 的 基 本 内 涵 ,理 解平 学 习 移 前 后 两 个 图 形对 应 点 连 线 平 行且 相 等 、 对 应 线段 和对 目 标 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重 难点 : 重点:探究平移变换的基本要素,画简单图形的平移图;难点: 决定平移的两个主要因素。

课 堂流 程及设 计: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学 生自学,独立完成“课前自学”;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 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

1、 课件展示平移现象, 学生自学课本 P68 , 教 师复 备栏 并将答案写在书上。

课前 2、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 形状和大小没有改 自学 变,位置发生了改变。

1 、根据自学,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 称为平移? 平 移 定 义: 在 平面 内 , 将一 个 图形 沿 某个 方 向 移 动一 定 的距 离 , 这样 的 图形 运 动称 为 平移 。

平移 不改 变图 形的形 状和 大小 。

注 意 : 平 移 的两个 条 件 : 运 动方向 —— 运 动距离 2 、 探究平移的性质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 总结出一个结论, 课堂 即 : “ 图 形的 位置 改 变 了 ,但 形状 和 大 小 互动 没 有 改 变 ”。

现在 我 们 一 起来 探索 : 平 移 前后对 应 点 、 对 应 线 段 以 及 对 应角 之间在 做怎样的变化。

想一想: ( 1 )在课本图 3-2 中,线段 AE , BF , CG , DH 有怎样的关系(位置、大小)? ( 2) 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 关系? ( 3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共同探讨平移的性质。

讨论分析: ① 变 换 前 后对 应点 的 连 线 平行 且相 等 : 平 移 变 换 是 图形 的每 一 个 点 的变 换, 一 个 图 形 沿 某 个 方向 移动 一 定 距 离, 那么 每 一 个 点 也 沿 着 这个 放向 移 动 一 定距 离, 所 以 对 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A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7.3图形的平移(一)》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认识平移及其不变性,按要求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难点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已知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活动一 把图中的三角形ABC (可记为△ABC )向右平移6个格子,画出所得的△'''C B A 。

度量△ABC 与△'''C B A 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什么呢?
解:1、经过平移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 ,对应角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 。

2、平移的对应点所连线段 。

3、如图,将△ABC 经过平移得到△A ′B ′C ′平移的方向是 或 或 平移的距离是 或 或 ;
△A ′B ′C ′的形状与此△ABC 的形状大小都 。

其中BC 与B ′C ′的关系是 (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线段AB 与A ′B ′的关系是 (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若AC=5,则A ′C ′= ,若∠ABC=60°,则∠A ′B ′C ′= 。

若△ABC 周长为30,则△A ′B ′C ′周长为 。

若△ABC 面积为S ,则△A ′B ′C ′面积为 。

4、找到平移距离的方法是: 。

5、平移线段AB ,使端点A 移到点C ,作出线段AB 平移后的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图形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小组合作探究:
例1、1 将下列方格纸中的△ABC 向右平
B
C
A
A
C B
移10格,再向上平移2格,得到△
1
1
1
C
B
A.
(1)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若BC=3cm,则
1
1
C
A= cm.
(3)如果AC⊥BC,则∠C
1
= °.
2写出你的发现. .
3、有以下现象:①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其中属于平移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D)②④
4、如图,如果把图中任一条线段沿方格线平移1格称为“1步”,那么要通过
平移使图中的3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A.4步 B.5步 C.6步 D.7步
三:当堂达标
1、先将方格纸中的图形向左平移5格,然后再向下平移3格.
2、已知:在△ABC中,AB=5cm,∠B= 72°,若将△ABC向下平移7cm得到△A′B′C′,则A′B′=_______cm ,AA′=_______cm,∠B′=________°.
3、如右图,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
你发现缺少了什么吗?请补上.
4、如图,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四: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