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显微鉴别

合集下载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摘要: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药材的形态特征2.药材的显微特征3.药材的理化性质4.药材的活性成分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1.外观观察2.显微镜检查3.粉末鉴定2.现代鉴定方法1.光谱法2.色谱法3.指纹图谱法4.基因测序法四、中药鉴定实例五、提高中药鉴定准确性的措施正文: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中药材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中药鉴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药鉴定的依据1.药材的形态特征:中药鉴定首先要观察药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这些特征是鉴别中药材的基础。

2.药材的显微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性细胞器,如纤维、导管、淀粉粒、油滴等,以鉴别中药材。

3.药材的理化性质:对药材进行理化检测,如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色素等含量分析,以及酸碱度、膨胀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的测定。

4.药材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中药材发挥药效的关键,通过对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测定,可以评价药材的质量。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1.外观观察:观察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2.显微镜检查: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和特征性细胞器。

3.粉末鉴定:对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其组织构造和特征性物质。

2.现代鉴定方法1.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中药材的成分。

2.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等分析药材的化学成分。

3.指纹图谱法:建立中药材的指纹图谱,实现对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

4.基因测序法:通过对药材基因序列的分析,实现对中药材的遗传鉴定。

四、中药鉴定实例以人参为例,通过观察其形态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可以对人参进行准确鉴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谱法、色谱法、指纹图谱法和基因测序法等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鉴定准确性。

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显微鉴别操作规程

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显微鉴别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中药材及‎制剂显微鉴定‎方法操作规程‎。

范围:所有购进的中‎药材及正式生‎产的含原药粉‎的制剂品种。

责任者:QC主任、检验员对本S‎OP的实施负‎责。

规程:1.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定法‎是应用动植物‎细胞、组织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

通常是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故称“显微鉴别法”主要适用于:1.1. 药材性状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1.2. 药材破碎不易‎辨别或区分;1.3. 药材呈粉末状‎态或为成方制‎剂;1.4. 用显微方法确‎定药材中有效‎成份在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其特征。

2. 显微标本片的‎分类2.1. 临时性制片操作简单,制作方便,主要用于药材‎检验。

2.1.1. 切制片采用滑走切片‎或徒手切片法‎制片。

适用于植物根‎、茎类药材的鉴‎别。

2.1.2. 表面片采用剪、撕等方法制片‎。

适用于叶类、花类及全草类‎药材的叶片、花冠、萼片、苞片等的鉴别‎。

2.1.3. 解离组织片用适当的组织‎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适度‎解离后装片,适用于观察比‎较坚硬的细胞‎组织,如导管、纤维、石细胞等的形‎态。

2.1.4. 磨制片适用于矿物药‎或有些坚硬的‎动物类药材如‎珍珠、石决明及动物‎骨骼的鉴别。

2.1.5. 粉末片适用于花粉粒‎、孢子等的形态‎特征或构造观‎察。

2.2. 石蜡片亦称永久片制成的石蜡切‎片外形较完整‎,厚薄均匀,且可制得连续‎切片,观察方便,能长期保存。

适用于药材鉴‎定研究工作。

以上各临时装‎片均可按规定‎和制备方法制‎成永久性的石‎蜡切片。

标准操作规程‎3. 仪器和用具3.1. 仪器生物光学显微‎镜、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3.2. 用具3.2.1.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剪、解剖针。

3.2.2. 载玻片、盖玻片。

3.2.3. 吸湿器、培养皿或小烧‎杯、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乳钵、量筒等。

中药显微鉴定

中药显微鉴定

2
仪器与材料
2.1 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应配有目镜测微尺和载物 台测微尺)、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 片器、小型粉碎机、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医用超声仪。
2.2 用具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 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载玻片 、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 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培养皿或小烧杯(放 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 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 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 片用)、铅笔(HB、4H、6H绘图用)、带盖搪瓷盘( 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粉末显微鉴别时,先记录原粉末的色泽、气味。然后边观察、
边记录。注意观察的全面性。观察每张粉末片时,应自上左至 下右,呈“之”字形扫描,逐渐移动装片,全面观察目的物, 描 述其特征,测量其长度,并注意统计最小量值、多见量值、最 大量值。一一记录。
8
记录
通常以先多数后少数的顺序描述特征,并标明“多见”、“少 见” 、“偶见”。注意着重描述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细胞和内含物 ,
7
显微鉴别法注意事项
可借助偏光装置寻找和观察,尤其是淀粉粒、结 晶,纤维、石细胞、导管等显微特征。
鉴别成方制剂前,应了解处方组成和制法,分析处方
中各种饮片的主要鉴别特征及用量的多少。进行显微
鉴别时,应观察3~5张装片,使特征不致遗漏
8
记录
组织特征的记录,应以从外至内的次序进行,对有鉴别意义的 特征需详细地描述;一般应绘制简图。必要时,应利用显微描绘 器或显微摄影装置绘制详图或提供显微照片,并注明放大倍数, 或加比例尺。

管花肉苁蓉显微鉴别要点

管花肉苁蓉显微鉴别要点

管花肉苁蓉显微鉴别要点管花肉苁蓉(学名:Cistanche tubulos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肾阳、强健身体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肉苁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阳虚损、阳痿早泄等病症。

然而,市场上常常出现伪品,因此,显微鉴别成为判别肉苁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个显微鉴别要点,以帮助大家正确识别管花肉苁蓉。

一、外观特征管花肉苁蓉的外观特征是判断其真伪的首要步骤。

通过显微镜观察,管花肉苁蓉的主要特征为:颜色呈淡黄色至黄褐色,质地较硬,表面有明显的纵皱纹。

而伪品往往颜色较深,质地较软,纹理较少。

二、细胞结构细胞结构也是判别管花肉苁蓉真伪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管花肉苁蓉的细胞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表皮细胞较小,呈长方形或多面形,有许多气孔;栅栏组织排列紧密,细胞壁坚硬;导管元素较多,形状多样。

而伪品的细胞结构往往不够规整,细胞壁较薄,气孔较少。

三、细胞内容物细胞内容物也是判别管花肉苁蓉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真品的细胞内容物主要包括淀粉粒、油滴和鞘氨醇晶体。

淀粉粒呈圆形或类似多角形,大小均匀;油滴呈黄色或透明,大小不一;鞘氨醇晶体呈针状或棒状,排列有序。

而伪品的细胞内容物往往不规则,或者缺乏鞘氨醇晶体。

四、解剖结构解剖结构也是鉴别管花肉苁蓉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真品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

皮层细胞排列整齐,韧皮部细胞含量较高,木质部细胞排列紧密,髓部有丰富的细胞内容物。

而伪品的解剖结构往往不够完整,或者各部分的细胞排列松散。

通过对管花肉苁蓉的外观特征、细胞结构、细胞内容物和解剖结构的显微鉴别,可以准确判别其真伪。

在购买肉苁蓉时,消费者应该仔细观察,尽量选择外观特征正常、细胞结构规整、细胞内容物丰富、解剖结构完整的管花肉苁蓉,以保证其药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典中最常用的中药制剂鉴别方法

药典中最常用的中药制剂鉴别方法

中药制剂鉴别方法概述
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配制等处理而制成的药品,其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

然而,由于中药制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

药典是最权威的药品标准之一,其中收录了许多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

以下是药典中最常用的几种中药制剂鉴别方法:
1. 外观鉴别
外观鉴别是通过对中药制剂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优劣的方法。

外观鉴别主要包括形状、色泽、表面纹理、质地等方面。

例如,正品人参外观应为黄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

2.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制剂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优劣的方法。

显微鉴别主要包括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分泌物等方面。

例如,正品黄连显微镜下可见分泌细胞较多,细胞内含黄色分泌物,呈颗粒状或团块状。

3.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是通过对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优劣的方法。

理化鉴别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浸出物、有效成分等方面。

例如,正品当归挥发油成分应检测到丁香酚、香草醛等成分。

4. 色谱鉴别
色谱鉴别是通过使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优劣的方法。

色谱鉴别可以对复杂中药制剂进行高效、准确的鉴别。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检验通则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检验通则

目的建立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的检验通则,保证检验人员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公司的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的检验责任化验员、中心化验室主任内容1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2 标准内容2.1 定义:显微鉴别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2.2 鉴别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品种鉴别项的规定制片。

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片。

2.3 药材显微制片2.3.1 横切片或纵切片制片2.3.1.1 仪器:生物显微镜(XSP-2CA型)2.3.1.2 器具:刀片、测量尺2.3.1.3 试药:甘油、醋酸、水合氯醛2.3.1.4 试液配制甘油醋酸试液:见“常用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水合氯醛试液:见“常用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2.3.1.5 操作法选取药材适当部位,软化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um的薄片,必要时可包埋后切片。

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根据观察对象不同,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1-2滴,盖上盖玻片。

必要时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甘油乙醇试液或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3.2 粉末制片2.3.2.1 仪器:生物显微镜(XSP-2CA型)2.3.2.2 试药:甘油、醋酸、水合氯醛2.3.2.3 试液配制甘油醋酸试液:见“常用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水合氯醛试液:见“常用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2.3.2.4 操作法供试品粉末过4号筛,挑取少量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宜的试液,盖上盖玻片。

必要时,按上法透化。

2.3.3 表面制片2.3.3.1 仪器:生物显微镜(奥林巴斯CHK型)、百分之一天平(DT2200A/0.01g)2.3.3.2 器具:剪刀2.3.3.3 试药:水合氯醛2.3.3.4 试液配制水合氯醛试液:见“常用试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2.3.3.5 操作法将供试品湿润软化后,剪取欲观察部位约4mm2,一正一反置载玻片上,或撕取表皮,加适宜的试液或加热透化后,盖上盖玻片,一部分或撕取其表皮,加水合氯醛试液观察。

2024中药显微鉴定1

2024中药显微鉴定1

中药显微鉴定1•绪论•中药显微鉴定的基本原理•中药显微鉴定的常用方法•中药显微鉴定的实践应用•中药显微鉴定的注意事项与误区•中药显微鉴定的未来发展与展望绪论01中药显微鉴定定义:利用显微镜对中药进行微观形态、组织构造、细胞内含物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以达到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目的。

中药显微鉴定的意义鉴别中药真伪,保障用药安全;评估中药质量,指导合理用药;发掘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中药显微鉴定的定义和意义古代中药显微鉴定的萌芽01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尝试通过观察中药的微观特征来鉴别其真伪。

《本草纲目》等古代医籍中就有一些关于中药微观特征的描述。

近代中药显微鉴定的形成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逐渐应用于中药鉴定领域。

20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中药的微观特征,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药显微鉴定方法。

现代中药显微鉴定的发展0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显微鉴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的显微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不断应用于中药显微鉴定领域,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药显微鉴定方法的研究目前,中药显微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切片法、粉末制片法、表面制片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中药鉴定。

中药显微鉴定标准的研究为了规范中药显微鉴定工作,保障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和完善中药显微鉴定的标准和规范。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的应用目前,中药显微鉴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各类中药产品的鉴别和质量评估中。

同时,该技术也在中药资源调查、新药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显微鉴定的基本原理02显微镜的种类和原理光学显微镜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适用于一般中药显微观察。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分辨率更高,可达纳米级别,适用于更细微的中药结构观察。

通过观察中药表面的微观特征,如细胞形状、纹理等,判断其真伪和品质。

中药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切片或粉末,了解其组织结构特征,如细胞排列、细胞内含物等,辅助鉴别不同中药。

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目录索引

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目录索引

马鞭草
96
灯盏细辛 (灯盏花)
205
南沙参
302
绵萆薢
407
王不留行
97
防己
206
南板蓝根
303
葛根
408
天山雪莲
98
防风
207
南鹤虱
304
葶苈子
409
天仙藤
99
红大戟
209
枳壳
305
萹蓄
410
天冬
100
红花
210
枳实
306
褚实子
411
天花粉
101
红芪
211
栀子
307 紫花地丁 412
天南星
102
品名
丁香 八角茴香
人参 人参叶 九里香 刀豆 三七 三百草 三棱 干姜 炮姜 土木香 土荆皮 土茯苓 土鳖虫 大血藤 大青叶 大黄 大蓟 大腹皮 山麦冬 山豆根 山茱萸 山药 山奈 山楂叶
山慈菇
千年健 千金子 川木香 川贝母 川牛膝 川乌 川穹 川射干
川楝子
广枣 广藿香 小茴香 小通草 小蓟 马勃 马钱子
蒲公英
420
木蝴蝶
111
芫花
220
鸦胆子
318
蒲黄
422
木鳖子
112
芥子
221
香加皮
319
椿皮
423
五加皮
113
苍术
222
香附
320
槐花
424
五味子
115
苍耳子
223
香薷
321
雷丸
425
太子参
117
芡实
224
香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物集一一丁香:药材鉴别(显微鉴别)显微鉴别花托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气孔少见;其内为薄壁组织,细胞多边形;外侧有多数卵圆形油室2〜3列排成环状;内侧为一轮周韧型维管束,其周围伴生少数纤维;维管束环的内方为多数类圆形的薄壁细胞,形较小,排列疏松,间隙很大,形成通气组织;再内为轴柱,其中央为薄壁组织。

外侧由15〜25个小型周韧型维管束排列成不整齐的环状(轴柱外围有时能见到成椎纤维,均木化)。

薄壁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

<华慧医学教育频道搜集整理>•周臥绩背束通气组织簇晶丁香花托横切面详图(X129 )粉末:深棕色,具香气。

油室多,大多已破碎,完整者椭圆形,长径140〜200 ^m , 短径80〜100叩;纤维梭状,两端钝圆,壁厚木化,长160〜600叩,宽16〜40艸;花粉略呈三角形(在高倍镜下观察大致呈非正多边形);直径约20 ym,药室壁细胞木化,横切面观呈栅状增厚。

表面观壁呈念珠状增厚。

切面观可见增厚的次生壁呈菊花瓣状。

草酸钙簇晶直径16〜20 y m.(一)丁香花纵切面(X3.6)(二)丁香花托中部横切面简图(X17)(三)丁香花粉末图(X343 )1.纤维2.油室3.药室壁横切面观4.药室内壁表面观5.花室壁次生壁切面观6.花粉粒7.簇晶天然药物集一一番红花:药材鉴别(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本品粉末橙红色。

表皮细胞长条状,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突出呈乳头状,内聚集有细小的圆形、方形多角形草酸钙结晶。

柱头上缘细胞分化成绒毛状突起。

花粉粒圆球形,表面不光滑。

导管小,多为螺纹形,有时可见孔纹导管。

<华慧医学教育频道搜集整理>番红花花柱粉末图(X276 )1.表皮细胞2.柱头顶端表皮细胞3.花粉粒4.导管天然药物集关木通:药材鉴别(显微鉴别)显微鉴别藤茎(直径1.3cm )的横切面:残余木栓层为数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稍径向排列。

栓内层为30〜40列扁平的薄壁细胞。

中柱鞘部位有微木化的纤维群,断续环列,有时可见石细胞存在。

韧皮部常有裂隙;初生韧皮部扁压的筛管与韧皮薄壁细胞相间呈层排列,次生韧皮部细胞类圆形,排列紧密。

形成层明显,连成环状。

木质部宽广,约占横切面半径的3/5〜4/5 ,大形导管与小形导管相间形成明显的轮层。

髓部常压缩成条状。

初生射线较宽而长,宽10〜20列细胞,次生射线较窄而短,宽5〜10列细胞。

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均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柱箱纤维射线关木通横切面简图(拓.4 )粉末:淡黄色或灰黄色。

主要特征:①导管碎片较多,巨大的导管直径可至370卩爼,以具缘纹孔导管居多,稀变网纹;小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25卩m具缘纹孔类圆形或椭圆形,径长7〜13^m,互列或并列,排列紧密,孔口常超出孔缘,有时2个孔口相连成线状。

②木薄壁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木化,有具缘纹孔和单纹孔。

③木纤维主要为纤维管胞,多成束,常与导管或木薄壁细胞连接,呈长梭状,一般直径10〜20 ^m,末端钝尖或稍圆,具缘纹孔较小,圆形,纹孔对呈十字形交叉或孔口呈斜缝状。

④草酸钙簇晶,直径15〜26〜50卩m⑤中柱鞘纤维成束或散离,长梭形,末端稍尖,直径15〜35^m,壁较厚,木化,孔沟疏密不一。

⑥石细胞稀少,单个或数个连接,类方形、类三角形或类多角形,壁厚,孔沟明显。

⑦管胞较少,梭形,端壁常斜尖,直径至40 ym,具缘纹孔疏列。

⑧木栓层碎片较少,表面观木栓细胞多角形,壁薄。

⑨淀粉粒细小,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3〜13ym,层纹及脐点不明显;稀由2个分粒组成复粒。

关木通粉末图(X200 )1.导管碎片2.木薄壁细胞3.木纤维4•草酸钙簇晶5•中柱鞘纤维6.石细胞7.管胞8.木栓细胞9.淀粉粒天然药物集一一胡颓子叶:药材鉴别(显微鉴别:粉末)粉末:黄绿色。

黄棕色盾状鳞片,直径300〜500ym,由无数一端尖锐的细长细胞放射排列组成,其另一端集中于中心,各细胞的侧壁全部相连;柄部由数枚细胞组成,所有细胞壁全部木质化。

透明的星状非腺毛,头部直径115〜300ym,由数十枚细长细胞组成,其一端略膨大,集中于中心,另一端渐尖,游离放射状伸出,侧壁仅在近中央的一端部分相连,柄部的组成与盾状鳞片相似,细胞壁全部木质化。

草酸钙柱晶,长2〜4 y m纤维木质化,直径6〜11卩m叶的上表皮细胞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多角形。

胡颓子叶粉末(X240)天然药物集一一丁公藤:药材鉴别(显微鉴别)显微鉴别1•光叶丁公藤茎(直径约2cm)横切面:木栓层由3〜5层近长方形细胞组成,多数细胞呈石细胞状,壁极度增厚,木化,排列紧密。

木栓形成层为一层扁长方形细胞。

栓内层由3〜4长椭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皮层薄壁组织中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散在。

纤维束由5〜15〜25个纤维组成。

中央维管束双韧型,被射线与木薄壁组织分隔成三段,外侧皮层部位分布有多数小形的外韧型维管束,形成异型的维管系统。

维管束韧皮部有大形纤维,直径80〜128^m,壁极厚,木化,层纹明显。

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组成,壁均木化。

导管较稀疏,孔径42〜230〜378卩m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壁稍增厚,微木化,胞间隙较大。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棱晶、簇晶及淀粉粒。

光叶丁公藤横切面简图(总.5)粉末:黄绿色。

⑴木栓细胞多角形,壁增厚,呈石细胞状。

⑵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长梭形, 壁孔斜裂隙状。

⑶石细胞类卵形,方形或分枝状,壁厚,强木化,层纹及孔沟明显。

⑷导管网纹或具缘纹孔。

⑸可见草酸钙棱晶和簇晶。

光叶丁公藤粉末图(>83)1.木纤维2•纤维管胞3•纤维4•导管5•石细胞6•木栓细胞7•射线细胞8•方晶和簇晶 薄壁细胞 2•丁公藤茎(直径约 2 cm )横切面:主要鉴别点为:⑴木栓层由5〜8层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内平周壁明显增厚,外平周壁及垂周壁稍增厚或 不增厚。

直径2cm 以上茎的木栓组织中石细胞成断续环层存在。

⑵韧皮部无纤维。

⑶木质部导 管密集,导管孔径 42〜84〜188卩m ⑷髓部有众多石细胞散在,胞壁极厚,孔沟辐射状,层纹明 显。

粉末的主要鉴别点为:可见少数长柱形的石细胞(髓部石细胞),两端平截或一端斜尖。

9.木皮层丁公藤横切面简图(>4.5)丁公藤粉末图(X75)1•木纤维2•纤维管胞3•纤维4•导管5•髓部石细胞6•木栓细胞7•射线细胞8.木薄壁细胞9.石细胞10.方晶和簇晶11.淀粉粒天然药物集一一地骨皮:药材鉴别(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横切面(厚2.8mm ):外侧有2〜3条木栓组织带,其间为被交错连接的木栓组织分隔 的颓废韧皮部,形成落皮层,可见射线及颓废筛管。

最内侧的木栓组织发生在韧皮部的深 处,呈完整的环带,由 4〜10列木栓细胞组成,细胞壁微木化。

韧皮部占根皮的主要部分, 由类圆形薄壁细胞、射线细胞、筛管、韧皮纤维石细胞组成。

石细胞较少,散在于韧皮部 外侧,多单个存在,呈类圆形,直径 45〜72^m,壁木化或微木化。

射线多为 1列细胞,类长方形。

纤维单个或成束存在,壁木化或微木化。

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 砂晶。

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5〜8〜20叩,层纹不明显,可见点状或飞鸟状脐点,复粒由2〜4〜8分粒组成。

<华慧医学教育频道搜集整理 >地骨皮横切面简图(X16.7)地骨皮的部分详图(>240)解离组织及粉末特征:①纤维梭形或纺缍形,末端钝圆,长110〜230^m,直径24〜48^m, 壁中等厚,木化或微木化,可见稀疏斜纹孔。

②石细胞稀少,类圆形或类长圆形, 直径45〜 75 ym,长可达110 ym,壁薄,木化或微木化,具少数类圆形纹孔。

③木栓细胞棕色,多角 形,垂周壁平直,有的微木化。

④草酸钙砂晶很多,随处可见,常充满于薄壁细胞中。

⑤ 淀粉粒很多,球形或类球形,直径 5〜8〜20ym,大粒者可见点状或飞鸟状脐点,常可见复粒存在,复粒由2〜8粒复合而成。

韧皮肘线■木栓■地骨皮粉末图(X240)1.纤维2•石细胞3.木栓细胞4•草酸钙砂晶5•淀粉粒天然药物集一一地枫皮:药材鉴别(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树皮横切面:木栓层有数列细胞,木栓细胞壁较厚,含红棕色物。

皮层薄壁组织中散有石细胞群和分泌细胞,石细胞群中嵌有少数纤维束。

韧皮部窄小,韧皮射线甚短,宽一列细胞。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华慧医学教育频道搜集整理>殍o --------- 分羽细鰹地枫皮横切面简图(>20)粉末:棕红色,有芳香气,味微涩。

石细胞较多,大小不一,类圆形、近方形、长柱形、分枝状或多角形,长72〜650^m,直径40〜340^m,胞腔大小不一,常含黄棕色内含物,孔沟及层纹明显。

分泌细胞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0〜140卩m纤维长梭形,木化,长50〜48 ym,胞腔窄小,可见孔沟。

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较厚,有众多细小纹孔。

淀粉粒圆形、椭圆形,直径8〜22ym,有的具线状脐点,复粒少见,由2〜3粒复合而成。

地枫皮粉末图(X176)1•纤维2•石细胞3•木栓细胞4•淀粉粒(>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