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梳理2021 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归纳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二、赏析简答: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请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5、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
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7、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8、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二、赏析简答: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答:地点—故国,季节—晚秋,气候—初肃。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内容。
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鲁人版-语文-高二-3.9《桂枝香》课文精讲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3.9《桂枝香·金陵怀古》课文精讲一、知识概述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写法。
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怀古词的风格特点。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词的写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般认为系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作江宁知府时所作。
这首词摆脱了唐、五代及宋初词委靡艳俗的习气,实现了词体与词人融而为一,词人能够畅达地表现个性的转变。
这首词显示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和诗人的襟怀立意高远,体气刚健浑厚,眼界开阔,俯仰古今,笔力雄奇。
2、鉴赏要点词的上片写登临所见,以雄迈的笔调,描绘了金陵的壮丽的景色。
首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并透露出肃杀之气,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四五句写山水之美。
接下去的三句,从江上往来的船只,写到江畔西风中飘拂的酒旗,表现出金陵的繁华。
结末的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飞起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并用“画图难足”作总的概括。
下片转入怀古、抒情。
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领下片词义。
六朝统治者凭借金陵险要的地势和江南一带丰富的物产,穷奢极欲,博采声色,国破家残。
“繁华竞逐”四字道出更替的根本原因。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中,“门外”指隋将韩擒虎,“楼头”指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意思是说,隋军已兵临城下,陈朝君王还在和宠妃寻欢作乐。
这是用艺术夸张手法勾画出的一幅历史画面。
实际是隋军攻入宫城以后,陈后主命人把自己和张丽华、孔贵嫔用绳子连在一起系于井中以避难,隋军出之而被俘。
“悲恨相续”,是从陈后主事泛化开去,联想到金陵在三百年里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王朝,经历了一代代兴亡史。
“千古凭高”两句,意为任何时代的人来此登高临远,都会对那段历史感慨万千。
但是作者指出,只是停留在怀古伤情上还是不够的,“漫嗟荣辱”一个“漫”字,指出这些只是空叹兴亡而已,表述了作者不能苟同于前人的见解。
最后五句是余波。
“六朝旧事随流水”,历史已成陈迹,“寒烟、芳草凝绿”,金陵景色如故,繁华如故,达官贵人追逐声色如故,醉生梦死如故。
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知识讲解

写作背景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 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 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 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 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 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 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 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 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 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朗读:音——意
1、音读: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澄chéng )江 征帆去(棹zhào ) 斜(矗
chù )
(鹭lù )起
漫(嗟jiē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 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儒者之为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道家之为在于人与自然,或者人与自己的沟通。两 者并不是二元论的关系,不是说有其一,就没有其 二的简单的选择的关系。中国的思想体系里自古就 有外儒内道的关系。缺了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儒者, 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谄媚的小人而已;而缺了儒家 思想的道者只是一群偏安于自己的社会蠹虫而已, 两者的结合才是真的儒者,真的为道之人。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俯仰结合 色彩鲜明
《桂枝香 金陵怀古》必备知识清单

古诗词诵读必备知识清单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基础知识(一)字音簇(cù)谩(màn)嗟(jiē)(二)词语释义〔桂枝香〕词牌名。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放眼远眺。
〔故国〕指金陵。
〔肃〕肃爽,天高气爽。
〔簇〕聚集成的团或堆。
〔星河〕天河。
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
〔繁华竞逐〕即竞逐繁华,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
〔门外楼头〕出自唐代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隋军大将韩擒虎率兵从朱雀门攻入金陵,俘获了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等人。
门,指朱雀门。
楼,指结绮阁,是陈后主特意为张丽华建造的。
〔悲恨相续〕指各个王朝接连覆亡。
〔凭高〕登临高处。
〔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谩,同“漫”,徒然。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出自唐代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商女:歌女。
(三)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整理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爽,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各个王朝接连覆亡)。
千古凭高(登临高处)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
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手法1、比喻、由近而远、动静结合。
“似练”“如簇”“星河”是比喻。
“归帆”“酒旗”“鹭起”等是动态。
整体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
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2、用典。
“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的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度,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
“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
结句化用杜牧的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3、虚实相生。
上片写眼前景,下片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情感“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对陈后主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嘲讽和叹惋。
桂枝香 金陵怀古

文本研读
4、下阕共有两个典故分别是?第一个典故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怎样的现实? 明确: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商女犹唱后庭遗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明“繁华竞逐”。 ➢暗示王安石所在朝廷的荒淫。 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统治者的奢靡生活
文本研读
5、“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 高者态度如何?暗含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 明确:“漫嗟”批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本研读
2、上片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明确:
(1)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 (2)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文本研读
3、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明确:“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
“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 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问题2:下面这首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都运用了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 同,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金陵怀古(其一)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释: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 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素养积累——王安石诗文名句
1、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2、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3、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 4、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5、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6、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7、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8、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9、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10、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11、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桂枝香·金陵怀古》高考复习课件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 “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 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 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典
念往昔: 回忆过去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 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 简净有力。诗人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 态度如何?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凭高:站在高处 漫:徒然、枉然 荣辱:偏义副词,耻辱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 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 翠峰
征帆
登临送目
近
酒旗
彩舟
远 白鹭
疏密相间 浓淡相宜 有远有近 构图精巧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 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点出时下是黄昏 西时风节:照,应具上有文典的型“晚秋” 江的中秋的日船景帆物在夕特阳点里往来如梭,西风
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 迎风飘扬。(动态)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分享

高中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分享原文欣赏《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简介:《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背景: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字词:⑴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今江苏南京。
⑵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送目:远目,望远。
⑶故国:即故都,旧时的都城。
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⑷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
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⑸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⑹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⑺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⑻斜矗:斜插。
矗,直立。
⑼“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梳理2021 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
归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爽,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各个王朝接连覆亡)。
千古凭高(登临高处)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
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手法
1、比喻、由近而远、动静结合。
“似练”“如簇”“星河”是比喻。
“归帆”“酒旗”“鹭起”等是动态。
整体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
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2、用典。
“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的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
意。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度,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
“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
结句化用杜牧的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3、虚实相生。
上片写眼前景,下片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情感
“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对陈后主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嘲讽和叹惋。
“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
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