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写景手法
《桂枝香·金陵怀古》

用典: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 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 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澄江
远
翠峰 征帆
登临送目
近
酒旗
彩舟
远
白鹭
作者通过对这 些意象的描绘, 为我们展示了 一幅秀丽的山 河图。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 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典:杜牧的《台城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 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怀古伤今,寄情遥 远,立意高远。
2、风格豪放。
3、用典自然贴切,笔 力刚劲。
请同学们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 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三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 题材词的特点。
从创作目的、内容、章法结构、 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考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 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 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 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 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 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精美!】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

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 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对比或类比自己的遭遇, 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
赏析方法提示:
(1)找到媒介和连接点:媒介——古迹、古事、古 人 连接点——古事、古人和今事、今人的共通之处。
贰
解题温故
解题
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词的题目。 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题材:咏史怀古诗。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又名建康、江 宁、应天等。有“六朝古都”、“十朝 都会”之称。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 起,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在此建都。它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更替, ▲南京城市徽标 使得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中国文 化史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 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 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 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3.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 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导入
他的文学作品往往与他的政治思想有着千丝万缕 的关系。王安石一生诗歌创作颇丰,在文学上颇有成 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的词仅存20余首。 虽然王安石不以词出名,但也“一洗五代旧习”,不 受前任绮靡风气的影响。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善用 典故;词作不多,风格高峻。有《王临川集》《临川 集拾遗》。
背景介绍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 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 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 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 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 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桂枝香_金陵怀古》公开课解析

提示: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练:白色绸缎,写出江水之纯净。 簇:箭头,写山峰之陡峭。
用典:化 用诗句
远眺之静景
Hale Waihona Puke 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比喻: 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译:你看那平静、澄澈的长 江如同白色的绸缎蜿蜒千里, 远处苍翠的山峰多么像箭头。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帆、棹: 代指船。 西风: 照应上文的“晚秋” 酒旗: 卖酒的招牌。 矗: 竖起来。
近观动景
译:在斜阳的余晖中,江面上 千船万帆来来往往,酒楼上悬 挂着的卖酒的招牌在西风中飘 扬着。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画船、兰舟。船的美称。 星河: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 译:远望那浩浩长江像一条天河,彩舟在天 际的烟雾中隐隐约约、时隐时现,就像在淡 云薄雾中行驶,江中水洲的白鹭鸟也纷纷起 飞。
参考答案:
《西》寓情于景,借“断崖树”、 “夜深月”等意象传达昔盛今衰之慨;大量 用典,凝铸历史的厚重,无限感伤尽在其中; “燕子相对,如说兴亡”则用了拟人的手法, 新颖独到,更使情感内敛,意味深长。《桂》 词亦借景抒情,但《桂》词之景多豪壮之气, 下阕“念”、“叹”、“悲”、“嗟”则为 直接抒情,一唱三叹。结句用典,令人沉思。
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赏析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
“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
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
“酒旗”“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桂枝香金陵怀古最新

感情基调
•苍凉悲壮
品味 品鉴特色
1.上阙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地点:故国 (南京——六朝古都); 时令:晚秋;天气:初肃 。 把全词置 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 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一切景语皆情语,肃杀的气氛 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惶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怀古伤今、伤己
——怀古伤己
品味 品鉴特色
1.上阙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 明确: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 静景 远眺 比喻
•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 • • 动景,近观,白描手法。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动景 远眺 彩绘 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 近交错 给人一种旷远、清新、雄健、壮阔
•
王桂 安枝 石香 金 陵 怀 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 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江似练,翠峰如簇。征 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上阕小结
静
澄江 翠峰 远景 远景 近景 远景动征帆 Fra bibliotek旗 彩舟 白鹭
画图难足
动
品味 品鉴特色
1、下阕共有两个典故分别是?暗示着怎样的 现实?
中学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践离朗诵原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及注释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析上阙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练:白色绸缎 簇:箭头
思考:本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第16页
赏析下阙
炼句类:①翻译句子②手法精 妙+分析+手法效果;用词精
妙+分析+作用(动词:生动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形用象(如)没;有构手思法巧或妙构+思分就析省+作略)
请赏析“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③表达了诗人…情感
①这句意思是“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 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②采用借景抒情的手 法。③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 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作用:这四句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赏析下阙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凭高:站在高处。 漫:徒然、枉然。 荣辱:荣耀和耻辱。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译:千古后人,凭高吊古,纵观千百年的历史,对亡国者的耻辱,只能徒 然慨叹而已。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从六朝的相 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层
过
绿
眼
峨 峨
任务一:找意象
年 华
,
,
纤
动
琼
人
皎
幽
《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 枝 香
王
安金 马
石 陵 致 远
怀 古
感受一段雄壮的旋律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概括上下阕各写什么?
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欣赏一幅壮丽的画卷 词中王安石是怎样概括眼中的金陵的?
画图难足
欣赏一幅壮丽的画卷
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词作上阙, 用散文化的语言还原王安石 所写之景,并赏析词人的写 景技巧,感受其用文字绘景 的高妙之处。
• 张孝详的词多以抗金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痛 快,在南宋初词坛影响较大。也有写景寄怀之作。 留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先生长短句》。
• 张孝详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 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
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 ……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 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白居易
伟大的改革家 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坚持自我的勇士
体悟一种济世的情怀
他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 功名利禄,而是济世大愿。
体悟一种济世的情怀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 绚丽,壮丽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 叙议结合,借古讽今,悲叹六朝统治者因奢侈 荒淫导致国家覆亡的历史,警醒人们勿忘六朝 亡国的教训,流露出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前 途命运的关心。
作者介绍
张孝祥自小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千言。刚16岁,就考了 乡试第一名。23岁时,他参加会试,不巧的是,正与权相秦桧的孙子秦埙 xūn,同时应试。
殿试后,考官本来迎合秦桧之意,定秦埙为状元,张孝祥列第二 。宋高宗亲自阅卷,将张孝祥定为状元,同榜单进士还有范成大、杨万里 、虞允文等人,将秦埙定为探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写景手法
北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运用了动静结合与用典的写作手法描写景物。
此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艺术特色: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
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
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
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
远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
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