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以下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很多人)6、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欤?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7、以下分析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比照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D.邻之厚,君之薄也。

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C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夫晋,何厌之有?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C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困难。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

8.与例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C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与例句中划线“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C例句: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0.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A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又前而为歌曰。

11.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D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B.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C.樊於期乃前曰。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2.与例句中“请”意义相同的一项 A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A.丹请先遣秦武阳!B.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C.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13.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的一项 CB.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C.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21.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A.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D.得复见将军于此。

22.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D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断句(13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高三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

高三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敢以烦执事..3.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6.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

(被动句)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D.失其所与,不知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沛公军.霸上军:驻扎B.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C.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胜:尽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急切D.项王按剑而跽曰跽: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1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令将军与臣有郤1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箕踞以.骂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将军岂.有意乎C.唯.大王命之/唯.见江心秋月白D.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1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同“避”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损失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第1页共4页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第2页共4页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第3页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第4页 共4页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去,往) 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B .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 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C .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亡.去不义(逃跑) D .度.我至军中(估计) 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 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19.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 .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2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勿内诸侯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 .令将军与臣有郤D .杀人如不能举 21.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复见将军于此 B .吾属今为之虏矣 C .竖子不足与谋 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2.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B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 .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D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哙覆其盾于.地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 .客何为.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或师焉 ,或不.焉 D .寿毕,请以.剑舞 籍何以.至此 24.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请以剑舞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对文言文加强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训练。

1.所谓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愤。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2.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

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3.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1)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

则是可为也。

”译文:(1)(2)4.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5.子曰:“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6.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7.子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曰:“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9、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1)“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1)(2)10.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1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译文:12.子张问仁于孔子。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 (1)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 (1)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一)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教授。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何必。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吾从而..师之。

D.古之学者..必有师。

4.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A.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亦不下万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 B、师者,所以C、非吾所谓..师之..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吾从而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舟遥遥以.轻扬②问征夫以.前路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农人告余以.春及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乘.化以归尽乘:顺应B.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C.奚惆怅而独悲奚:为什么D.策扶老以流憩策:拐杖9. 下面句子中“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皆出於此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况石乎.D、汝识之乎.生乎.吾后10.下列句子中,加点“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75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萦青缭白。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自余为僇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顺流而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萦青缭白”中“青”和“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故为之文.以志。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故为之.文以志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而登..师之。

B.攀援C.然后..不如师。

..知是山之特立。

D.是故弟子不必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则凡数州之土壤..生于吾乎。

..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觉而起,起而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北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题(一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教授。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何必。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吾从而..师之。

D.古之学者..必有师。

4.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A.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亦不下万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 B、师者,所以C、非吾所谓..师之..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吾从而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舟遥遥以.轻扬②问征夫以.前路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农人告余以.春及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乘.化以归尽乘:顺应B.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C.奚惆怅而独悲奚:为什么D.策扶老以流憩策:拐杖9. 下面句子中“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皆出於此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况石乎.D、汝识之乎.生乎.吾后10.下列句子中,加点“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耻学於师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吾从而师之12.选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做代词的一项(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其皆出于此乎?1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舟遥遥以轻扬14.选出与“子亦有不利焉”中的“焉”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B.将焉取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dòu,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yú,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16、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B、乘犊车,从吏卒诸人持议,甚失孤望C、可烧而走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D、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操悉浮以沿江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裹以.帷幕,上建旌旗②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③乃.取蒙冲斗舰十艘④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

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

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

‟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此导之使言也。

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

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

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

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

‟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

罪不合死,不可酷滥。

‟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

‟此则悦以从谏也。

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

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

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

”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

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比:近来,最近B.应由德义所加.加:施与C.旋以德内无虞.虞:忧患D.我已与其断.当讫断:推断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旋以.海内无虞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B.见人谏,悦而.从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于.何事如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此导之.使言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

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三、(10分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4分②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2分③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

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4分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白(7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6、,。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吾其还也。

9.,;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1.古之学者必有师。

,。

1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1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附:美文赏析凝视崇高微风阵阵,独倚窗前,看着繁星点缀的天空,看着窗外一道道参差斑驳的黑影,生出些许凉意。

正待回首,却猛然瞥见一株不知名的小花,在路灯淡淡的光晕下,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我却确信,她是仰着头的。

我凝视着她,带着崇高的敬意。

已是秋季,已到黑夜。

万物归于沉寂,在阳光下昂扬挺立的树已隐去它的身姿,灵动的鸟儿也开始沉睡。

然而,你却如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子,飘飘然降临此刻寂静的大地,在层层微弱的光晕下,静静地伫立。

你微扬着头,小小的柔弱的身躯却透出一股坚韧,你以令世人崇敬的姿态存活于世,骨子里的清丽与不同流俗注定让人无法忽视。

忽而想起了林徽因,那个如白莲般温婉又柔美的女子,以仙女般的姿态行走于红尘。

她淡然,似乎一切都入不了她的眼,进不了她的心;她冷静,似乎没有什么事能使她皱眉,使她丢掉微笑;她洒脱,在任何凄苦的环境中都能活出一种优雅,一种高贵。

有人认为她清丽、纯净,认定她是梦中期许的白莲;有人认为她自恃高贵,虚伪无情。

但于我而言,我赞许她崇高的人生,我视她为一杯清茶,清新淡雅,韵味十足。

我的眼光深深地把玩着那株骄傲的小花,此刻,花还是原本的花,却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她的周围,是无边无际的黑,周遭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但她没有与他们同流,她坚守着光亮,明媚而温暖。

偌大的贾府,汇聚了整个金陵城的优秀女子,其中有的可人,有的豪放,有的精明……可是,打动我最深的竟是那个体弱多病、生性敏感的黛玉。

提到她,想到的不仅是她的悲惨命运,而是真实。

真实的她并不完美,但却可贵,在在日渐没落的贾府,如泥淖般的社会,唯有她肆意地哭笑,唯有她绽放着最美的自己。

她是一块不小心坠落红尘的美玉,带着属于自己的瑕疵行走于世。

可正是这份天然的斑点,她才更加可贵。

黛玉是崇高的,是一种真实的崇高,崇高的真实。

所谓崇高,不是徒有伟岸的外形,也并非空有学识。

在我看来,崇高就是林徽因淡然洒脱的宁静,也是黛玉敢于展现自我的难能可贵,真实如一。

灯光下的小花在地上形成一道花影,她似乎又低下了头,凝视自己的影子。

她是否也和我一样,想起了那两个不同流俗的崇高女子呢?凝视崇高自古以来,南方以江南的秀美,犹如小家碧玉的形象深深烙进了人们的心里。

若不是南方的秋天,我也会认为南方的美,就是一种柔情、清丽的美。

鲁迅先生就在《朔国的雪》中写道:朔国的雪如沙,具有刚烈的性子,而南方的雪如土,具有黏性和柔性。

这南方似乎就用温婉二字定格在了世人的心中。

遥看窗外,秋天的脚步已经来临。

青翠的树叶走过了它人生中的春与夏,带着泛黄的色彩步入生命之秋。

就连不久前炙烤大地的太阳也变得温和起来。

忽而想起2010年的秋天,在离家两个月后,再回到家时,发现家门前的小树被秋天染成了红色而并非是往年的黄色。

红色的树叶冲淡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悲凉气息,相反地带给人们一丝祥和的欢庆之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