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以下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很多人)6、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欤?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7、以下分析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比照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3.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图:(1)唯君图之(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4)不图子自归( )5.以:(1)以其无礼于晋 (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9)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________( )2.与郑人盟.________( )3.夜.缒而出____( )4.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 )6.越国以鄙.远________( )7.既东封.郑________(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 )9.若不阙.秦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 )11.越国以鄙远.____( )1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 )14.因人之力而敝.之__ _( )15.且贰.于楚也__ 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yán)尔卜尔筮(shì)B 乘彼垝垣(guǐ)淇水汤汤(shāng)自我徂尔(cú)渐车帷裳(jiān)C 夙兴夜寐(sù)靡有朝矣(zhāo)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pàn)D 无与士耽(dān)躬自悼矣(diào)言既遂矣(suì)静女其姝(shū)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B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C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内疚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夙兴夜寐B 三岁食贫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 雨雪霏霏6、下列句子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为仲卿母所遣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 开荒南野际D 狗吠深巷中7、下列对《氓》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氓》是一首叙事诗,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

B 诗中的女主人公善良、勤劳、坚强,在婚姻破裂后能果断地离开负心的男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精神。

C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女子婚前的幸福与婚后的痛苦进行对比,突出了男子的变心和女子的悲惨命运。

D 全诗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生动,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8、下列对《离骚》(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自叙身世,表明自己出生高贵,具有非凡的才能和美好的品德,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必修一三篇文言文检测题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必修一三篇文言文检测题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必修一三篇文言文检测题《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学习指导语:知识必须勤复习,尤其是文言文。

有了熟悉的课文环境, 才能很好的记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本试卷分必做题和附加题,共12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 1、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夫晋,何厌之有?D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A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一一假如没有。

B 、 夫今樊将军,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C 、 樊将军以 穷困来归丹。

穷困一一贫穷困难。

D 、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一一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

8、与例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9、与例句中划线“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樊於期偏袒扼腕 而进曰。

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 而善见臣。

C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

D 、今日往 血不反者,竖子也!2分,共100分)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 、焉用亡郑以陪邻?C 、夫晋,何厌之有?D 、失其所与,不知。

E 、秦伯说,与郑人盟。

F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下列各句,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

C 、阙秦以利晋,唯君旦之。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 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例句: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A 、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

C 、夜缒而出。

见秦伯。

E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 与例句中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断句(13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阶段测试班级:小组:姓名:分数: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20分)1.失其所与,不知.。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图穷而匕首见.。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并写出意义及用法。

(10分)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太子迟之。

4.项伯杀人,臣活之。

5.常以身翼蔽沛公。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20分)1.夫晋,何厌之有?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具告以事。

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四、分别写出“鄙”“亡”两字在各个句子中的具体含义。

(18分)1.鄙①越国以鄙远②食肉者鄙③蜀之鄙有二僧2.亡①郑既知亡矣②广故数言欲亡③亡羊补牢五、文言阅读(32分)[文段一]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含义: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文段二]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邻之厚,君之薄也。

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C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夫晋,何厌之有?
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C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困难。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

8.与例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C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与例句中划线“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C
例句: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0.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A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又前而为歌曰。

11.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D
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B.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C.樊於期乃前曰。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2.与例句中“请”意义相同的一项 A
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A.丹请先遣秦武阳!
B.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C.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13.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的一项 C
B.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C.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21.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
A.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D.得复见将军于此。

22.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D
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B.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E.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F.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2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C.厚遗秦王宠臣蒙嘉。

遗——赠送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照。

24.下列各句中,划线“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C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为之奈何?
25.下列各句中,划线“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D
A.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拔剑,剑长,操其室。

D.吾其还也。

26.下列各句中,划线“微”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A
A.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微斯人,吾谁与归?
27.找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B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