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三篇文言文检测题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一、基础练习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9.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夜缒.(zhuì)秦军氾.(sì) 南函.(hán)陵B.共.(ɡònɡ)其乏困逢.(pánɡ)孙朝.(zhāo)济而夕设版焉C.失其所与.(yù) 匹夫.(fū)之勇若不阙.(quē)秦D.不知.(zhì) 夫.(fú)战,勇气也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氾”读“fán”;B项“共”通“供”,读“ɡōnɡ”;C项中“与”读“yǔ”。

答案 D2.[对应考点链接]下列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烛之武退.秦师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朝.济而夕设版焉籍.吏民,封府库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侣.鱼虾而友麋鹿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解析A项“退”与“归”都作使动词用。

B项朝:早上,这里作状语用,译为“在早上”;籍:户籍,这里作动词用,译为“登记”。

C项封:疆界;侣:伴侣,都作意动词用。

D项亡:灭亡;固:稳固,都作使动词用。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答案 B6.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同步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同步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同步检测试题文言文的复习更要注重课后练习,这样才能掌握的更牢固。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同步检测试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历史著作,初名______________,经过汉代__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战国策》,全书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国别体《国策》刘向33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樊於期( ) 而右手揕其胸( ) 以药淬之( )人不敢与忤视( ) 为变徵之声( ) 士皆瞋目( )厚遗秦王宠臣(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答案:wū zhèn cuì wǔ zhǐ chēn wèi cù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1/ 11__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5)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7)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泪鼻涕(2)礼品货币(3)走投无路贫困(4)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宫廷的侍卫称中医医生(6)投击拿着(7)大腿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A.秦王还柱而走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予羁縻不得还D.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E.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提示:B、C两项中“还”都是“回来”的意思。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断句与翻译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断句与翻译训练

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练习】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二、句子翻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附:句子翻译参考答案:一、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二、1、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

2、倘使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有答案)《逐之武退秦师》作业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秦伯说(yuè)杞(qǐ)子、逢孙、杨孙戍(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

(被动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

(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达标测试波峰中学高一年级10月份第一次周考试卷语文试题90分钟共100分编制人:张玉英一、基础测评选择题〔每题2分,共74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B那么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侍:侍奉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即使不D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诚:真的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王必说、见臣说:快乐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贫困C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念:想B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好C以试人,血濡、缕濡:沾湿D人不敢与忤、视忤:逆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测:预料B仆、因此留者仆:对自己的谦称C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瞋:发怒时瞪大眼睛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留给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愿举、国为内臣举:全B比、诸侯之列比:比较C以次、进次:次序D至陛、下陛:宫殿的台阶6、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群臣怪、之怪:责怪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C北蛮夷之鄙、人鄙:浅陋D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原谅7、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B剑坚、,故不可立拔坚:紧,牢固.C秦王还、柱而走还:环绕D卒、起不意卒:最终8、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尽失其度、度:常态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D乃欲以生劫、之劫:强迫9、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到——去B今行而无信、信:信物C那么秦未可亲、也亲:接近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意:心意10、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而右手揕、其胸揕:刺B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预:想C乃令秦武阳为副、副:助手D荆轲和、而歌和:应和11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使、使以闻大王使:派遣B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双手捧着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兵:士兵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创:伤12、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夫晋,何厌之、有B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使工以药淬之、C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愿大王少假借之、D 乃欲以生劫之、而右手持匕首揕之、13、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B 吾其、还也疑其、有改悔 C 其、人居远以后剑长,操其、室D 失其、所与,不知虏赵王,尽收其、地 14、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B 乃令秦武阳为、副愿举国为、内臣 C 、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D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卒惶急不知所为、15、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 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 C 仆因此、留者箕踞以、骂曰D 以、次进,至陛下日以、尽矣 16、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B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 今有一言能够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以后,而、为留待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又前而、为歌曰 17、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 然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图穷而匕首见、C 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 D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18、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取武阳所、持图荆轲有所、待B 北蛮夷之鄙、人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待吾客与、俱失其所与、,不知D 仆因此、留者事因此、不成者 19、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偏袒、扼腕而进曰B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 愿足下、更虑之D 以次进,至陛下、20、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秦王必说见臣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1、以下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 .. . . .A 樊於期乃前、曰B 、函、封之C 太子迟、之D 皆白衣冠、以送之 22、以下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发尽上、指冠 A 使使以闻、大王B 乃朝服、,设九宾C 群臣怪、之D 箕、踞以骂曰 23、以下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 然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D 事因此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姓名班级组别说明:本试题满分45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使……增加B.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覆盖,施加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秦王必说见臣日以尽矣B.今日往而不反者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图穷而匕首见卒惶急无以击轲D.秦兵旦暮渡易水持千金之资币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因人之力而敝.之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时人莫之许.也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停数日,辞.去D.又欲肆其西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A.失期,法.皆斩B.夜.缒而出C.其一犬.坐于前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清澈的,。

A.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集中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B.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C.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①。

另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

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时刻里拽出来,接受公众的检视;同时②,所以不断被迫地宣示: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共12分)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

必修一三课文言文检测题及答案

必修一三课文言文检测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检测题一、字音1.秦军氾南:氾2.佚之狐:佚3.夜缒而出:缒4.君之薄也:薄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6.共其乏困:共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8.夫晋:夫9. 阙秦:阙10.秦伯说:…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13.失其所与,不知:知二、解释虚词的不同含义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敢以烦执事⑤越国以鄙远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夜缒而出④因人之力而敝之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5、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因人之力而敝之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5越国以鄙远6朝济而夕设版焉7与郑人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9共其乏困10阙秦以利晋11且贰于楚也12夜缒而出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4君亦无所害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6若不阙秦)四、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5.夫晋,何厌之有五、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④亦去之古义今义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六、指出下列各句都是什么句式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敢以(之)烦执事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4.阙秦以利(于)晋5.是寡人之过也6.以乱易整,不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之所与,不知7.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8.佚之狐言于郑伯曰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10.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一、字音翦樊於期髓揕拊盛谒袒扼淬忤濡叱徵瞋陛慑发惶卒提眩遗创且筑箕二、通假字秦王必说.: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日以.尽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燕王诚振.怖燕王拜送于庭.设九宾.: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色变振.恐少.假借之图穷而匕首见.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丹不忍以己之私.: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其人居远.未来: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皆白衣冠...以送之:士皆垂泪涕.泣:发尽上.指冠:非有诏不得上.: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秦王)乃朝服..: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群臣怪.之: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其左股:箕.踞以骂曰:乃欲以生.劫之:三、固定短语1.臣乃得有以..将军之仇报3.荆轲有所..待..报太子2.然则4.仆所以..击轲..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三篇文言文检测题《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学习指导语:知识必须勤复习,尤其是文言文。

有了熟悉的课文环境, 才能很好的记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本试卷分必做题和附加题,共12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 1、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夫晋,何厌之有?D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A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一一假如没有。

B 、 夫今樊将军,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C 、 樊将军以 穷困来归丹。

穷困一一贫穷困难。

D 、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一一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

8、与例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9、与例句中划线“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樊於期偏袒扼腕 而进曰。

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 而善见臣。

C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而歌。

D 、今日往 血不反者,竖子也!2分,共100分)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 、焉用亡郑以陪邻?C 、夫晋,何厌之有?D 、失其所与,不知。

E 、秦伯说,与郑人盟。

F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下列各句,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

C 、阙秦以利晋,唯君旦之。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 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例句: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A 、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

C 、夜缒而出。

见秦伯。

E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 与例句中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E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5、 与例句中划线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君之所知也。

B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

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F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 以乱易整不武 F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 、夫晋,何厌之有?D 、邻之厚,君之薄也。

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父母宗族,皆为戮10、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皆白衣冠以送之。

B、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又前而为歌曰。

11、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今太子 迟之,请辞决矣!” A 、丹请先遣秦武阳!B 、太子丹恐惧,乃 请荆卿曰C 、疑其有改悔,乃复 请之。

13、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的一项 A 、 臣左手 把其袖,而右手 揕其胸. 把一一握,抓住 揕――刺B 、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所以――提示原因,译成“之所以”。

C 、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顾――只是,不过。

谢一一道歉。

D 、 发图,图穷而匕首 见。

见――通“现‘出现。

14、 下列句中划线“以”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A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以次进。

B 、(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C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 、取之百金,使工 以药淬之。

15、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B 、左右既前,斩荆轲。

D 、其人居 远未来,而为留待。

21、 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 于前。

C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D 、得复见将军 于此。

22、 找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C 、樊於期乃前曰。

12、与例句中“请”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 B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A 、使使以闻大王。

C 、箕踞以骂曰。

16、 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C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7、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愿大王少 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荆轲废,乃 引其匕首提秦王。

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秦王复击轲,被八A 、 B 、 C 、 D、18、 A 、B 、C 郎中-――宫廷侍卫。

假借――借助于。

引一一指身子向上起。

引——举起。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

废一一放弃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还一一通“环”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 股。

以 ――来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复一一又 乃 — ,饶。

股一 被- 提——掷击。

通“”猝,突—于是 卒 大腿。

一受。

仓L —伤。

下列各句中,“闻”字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秦王 闻之,大喜。

B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C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D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2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词性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乃令秦武阳为副。

A 、乃为装遣荆轲。

B 、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C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D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C 、厚遗秦王宠臣蒙嘉。

遗一一赠送D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照。

24、下列各句中,划线“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C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25、 下列各句中,划线“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卒起不意,尽失 其度。

B 、侍医夏无且以 其所奉药囊提轲。

C 、拔剑,剑长,操其室。

D 、吾其还也。

26、 下列各句中,划线“微”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A 、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C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7、找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8、下列各句中,戈懺“顾”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A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B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 顾笑武阳。

D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29、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 、 轲自知事不 就,倚柱而笑。

於是荆轲遂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 、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 、 秦王必喜而善 见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 秦王惊,自 引而起。

荆轲废,乃 引其匕首提秦王。

3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A 、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怪之。

左右既前,斩荆轲。

B 、 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C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 白衣冠以送之。

秦兵旦暮渡易水。

D 、 樊於期乃 前曰:“为之奈何?”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31、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 、 诸郎中执 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尽收其地,进 兵北略地C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D 、 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提轲。

32、 下列各句中,不都含通假字的一项A 、 距关,毋内诸侯。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B 、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3、 下列各句中,戈懺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A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E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D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B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一一对待B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D 、为之奈何?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微斯人,吾谁与归?B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

D 、为之奈何?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欲王关中。

B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范增数目项王。

C 、 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

于是项伯复夜去D 、 沛公旦日 丛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杀人,臣 活之。

3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A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 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 、 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 破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D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5、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不都是古今意义词的一项A 、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

B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C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范增数目项王。

D 、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

36、 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 、客何为者?B 、沛公安在?C 、为之奈何?D 、何辞为?37、 找出下列各项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38、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A 、 沛公欲 王关中。

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

B 、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王也。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 翼蔽沛公。

瞋目视项王,头发 上指。

D 、 沛公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3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 、 公 为我献之。

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B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今者出,未辞也。

4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 、我为鱼肉,何辞 为? B 、为之奈何?C 、窃为大王不取也!D 、如今人方 为刀俎,我 为鱼肉4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君安与项伯有 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