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学案
学案: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课题: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审阅人:2.1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够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知道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提出防止空气污染的基本措施。
3.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重点】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回忆空气的成分。
3.应知应会: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是由物质组成的,如。
②混合物是由物质组成的,如。
③混合物各成分间(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它们都各自保持原来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不变。
5.应知应会:(1)人类的活动往往造成空气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源有、、等。
(2)空气污染物中主要的有害气体有、、等。
(3)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和三项内容。
(4)根据我国当前空气污染的特点,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和。
空气质量级别则划分为。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食醋④镁条⑤氧化铜⑥冰水共存物⑦苹果汁⑧水银⑨碘盐,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探究二人的呼吸作用根据下图实验过程完成下列填空结论:实验1.在呼出的气体和空气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据现象,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实验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根据现象,证明空气中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高。
实验3.对着玻璃片呼气,观察到的现象是,证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探究三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怎样?【跟踪练习】2.下列各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C.氮气、氧气、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氮3.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兰州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
18《我的白鸽》第二课时(共22张)+学案(含答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8 《我的白鸽》第二课时(共22张)+学案(含答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的白鸽》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鸽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尊重和追求,懂得欣赏美、追求美。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白鸽特点的方法。
4.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增强关爱动物的意识。
5.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和白鸽相处的经历,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融注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描写白鸽的细节,分析其作用。
【学习难点】1、理解文中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2、如何将作者的情感和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习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进程】【复习】听写读读写写词语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我那时正在远离城市的乡下故园里住着读书写作,大约七八年了,对那种纯粹的乡村情调和质朴到近乎平庸的生活,早已生出寂寞,尤其是陷入那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以来的三年。
这三年里我似乎在穿越一条漫长的历史隧道,仍然看不到出口处的亮光,一种劳动过程之中尤其是每一次劳动中止之后的寂寞围裹着我,常常难以诉述难以排解。
(“寂寞"一词在这一段两次出现,你能体会这种“寂寞”吗?)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
这幢已无人居住的破落的老屋似乎从此获得了生气,我总是抑制不住对后墙上的那一对活泼泼的白鸽的关切之情,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
(“获得了生气"的仅仅是破败的“老屋”吗?)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
(“终于"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新课学习】白鸽易于喂养,依恋故巢,爱护后代,小时候十分丑陋,长成后却尽显纯洁、本真之美。
那么,在作者与白鸽的相处过程中,白鸽对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在文中勾画出作者看幼鸽的心情的句子并朗读: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二课时)(新教材配套学案)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二课时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能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数或式的大小比较或不等式的证明.【自主学习】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 请你先梳理等式的基本性质,再观察它们的共性,你能归纳一下发现等式基本性质的方法吗?等式有下面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a b =,那么b a =;性质2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性质3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4 如果a b =,那么ac bc =;性质5 如果a b =,0c ≠,那么a b c c=.二、学生探索、尝试解决问题2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加以证明吗? 性质1 对称性 a b >⇔性质2 传递性 a b >,b c >⇒性质3 可加性 如果a b >,c R ∈⇔,性质4 可乘性 如果a b >,0c >⇒如果a b >,0c <⇒性质5 同向可加性 如果a b >,c d >⇒性质6 同向同正可乘性 如果0a b >>,0c d >>⇒性质7 乘方性 如果0a b >>⇒ .(条件2n N n ∈≥,)问题3 从不同角度表述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加深理解,对不等式的性质,你能用文字语言来表述吗?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1 对于实数a ,b ,c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 .若a b >,则22ac bc >B .若0a b >>,则11a b> C .若0a b <<,则b a a b> D .若a b >,11a b >,则0a >,0b <例2 已知0a b >>,0c <,求证c c a b>.四、变练演练,深化提高问题4 小明同学做题时进行如下变形对吗?请说明理由.23b <<∵,11132b <<∴. 又68a -<<∵,4a b<∴-2<.问题5 由68a -<<,42b -<<,两边分别相减得26a b -<-<,你认为正确吗?问题6 你知道下面的推理、变形错在哪儿吗?24a b <-<∵,42b a -<-<-∴.又-22a b <+<∵,03a <<∴,30b -<<.33a b -<+<∴.这怎么与22a b -<+<矛盾了呢?例3 已知22αβ-≤<≤ππ,求+2αβ,-2αβ的取值范围.五、信息交流,教学相长问题7 不等式的哪些性质具有双向性,哪些性质是只有单向性的呢?当堂检测1. 用不等号>“”或“”<填空: (1)如果b a >,c d <,那么c a -____b d -;(2) 如果0a b >>,0c d <<,那么ac ____bd ;(3) 如果0a b >>,那么21a _____21b ; (4) 如果0a b c >>>,那么c a _____c b . >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若0a b >>,则22ac bc >B .若0a b >>,则22a b >C .若0a b <<,则22a ab b <<D .若0a b <<,则11a b <3. 已知23a <<,21b -<<-,求2a b +的取值范围.4. 已知0a b >>,0c d <<,0e <,求证e e a c b d >--.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九)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P175必做题1-14选做题15。
《台阶(第二课时)》学案

《台阶(第二课时)》学案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3.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4.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
什么是“细节”?——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情感的细小的地方。
【课前学习、课中交流】一、导入:都说风/能把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结合工具书,掌握本课字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门槛()尴尬()戏谑()烟瘾()蹿上()瞬间()胯骨()2、解释下列词语。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班级:姓名:一、导:导出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感悟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二、学:自主学习1.自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诵读节奏。
2.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4.文体简介。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句有五个字,叫五言。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5.借助注释,自行疏通诗歌内容。
三、议: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内容。
(二)深入探讨课文《次北固山下》1.这首诗中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 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
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天净沙·秋思》1.曲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哪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元曲的内容吗?2.文中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它给人怎样一种感受?“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怎样一种感受?这与“断肠人”的愁思是否一致?3.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1.2.1.2 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1.2.1 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1.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中学,函数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函数的描述性概念,接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了解了它们的图象、性质等.本节学习的函数概念与后续将要学习的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Ⅰ)和基本初等函数(Ⅱ)是学习函数的第二阶段,这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第三阶段是在选修系列的导数及其应用的学习,这是函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2.通过学生的回顾,再现初中变量观点描述函数的概念,为后面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来定义函数奠定基础。
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使学生对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有进一步认识,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交流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①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含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用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三、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四、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不容易认识到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而将函数单一地理解成对应关系,甚至认为函数就是函数值.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出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数学概念中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导学(预习)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教师根据课堂需要,提出问题,合理引入新课(内容):问题1:y=x 与y=xx 2是同一个函数吗? 两个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主要是定义域不同.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2:指出函数y=x+1的构成要素有几部分?并思考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有几部分? ①函数y=x+1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R ,对应关系x →x+1,值域是R.②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简称为函数的三要素.其中定义域是函数的灵魂,对应关系是函数的核心.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三要素都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相同.问题3:分别写出函数y=x+1和函数y=t+1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并比较异同.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分别为R ,x →x+1,不同点是变量所用字母不同. 问题4:函数y=x+1和函数y=t+1的值域相同吗?两个函数的值域相同,都是R.问题5:根据问题3和问题4的研究,分析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值域一定相同吗?由此你对函数的三要素有什么新的认识?值域一定相同.提示学生并一起分析总结得出新的认识:两个函数只要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则这两个函数就相同(等).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函数相等的条件: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它们的值域一定相等.因此只要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就相等. (二)、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例1】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 相等?⑴2y = ⑵y =⑶y = ⑷2x y x=解:⑴2y =(0x ≥)与函数y x =(x R ∈)定义域不同,所以两个函数不相等.⑵y =(x R ∈)与y x =(x R ∈)不仅定义域相同,而且对应关系也相同,所以两个函数相等.⑶y =(x R ∈)与函数y x =(x R ∈)定义域相同,但是对应关系不同,所以两个函数不相等. ⑷2x y x=定义域是{x|x ≠0},与函数y x =(x R ∈)定义域不同,所以两个函数不相等.【例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f(2x-1)的定义域是________. 分析:要使函数f(2x-1)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需满足-1≤2x -1≤1,∴0≤x≤1.(三)、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各组的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①y=x -1,x∈R 与y=x-1,x∈N ; ②y=4-x 2与y=2-x ·2x +; ③y=1+x 1与u=1+x1; ④y=x 2与y=x 2x ;⑤y=2|x|与y=⎩⎨⎧<-≥;0,2,0,2x x x x⑥y=f(x)与y=f(u).是同一个函数的是________(把是同一个函数的序号填上即可).解:只需判断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均相同即可.①前者的定义域是R ,后者的定义域是N ,由于它们的定义域不同,故不是同一个函数;②前者的定义域是{x|x≥2或x≤-2},后者的定义域是{x|x≥2},它们的定义域不同,故不是同一个函数;③定义域相同均为非零实数,对应法则相同都是自变量取倒数后加1,那么值域必相同,故是同一个函数;④定义域是相同的,但对应法则不同,故不是同一个函数;⑤函数y=2|x|=⎩⎨⎧<-≥,0,2,0,2x x x x 则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均相同,那么值域必相同,故是同一个函数;⑥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那么值域必相同,故是同一个函数.故填③⑤⑥.2.求函数y=x x x --++11)1(2的定义域. 答案:{x|x ≤1,且x ≠-1}.3.函数y=x 2与S=t 2是同一函数吗?(四)、课堂小结提问并让学生回忆和总结,最后师生一起得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及注意事项:(1)主要内容:初步介绍了①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②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基本方法,同时引出了区间的概念。
《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智取生辰纲》第二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玉环【学习目标】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2.从“智变行辰、智藏行踪、智选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
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
归纳其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变理,机在其中。
”三十六计有:(1)胜战计:①瞒天过海②围魏救赵③借刀杀人④以逸待劳⑤趁火打劫⑥声东击西(2)敌战计:①无中生有②暗度陈仓③隔岸观火④笑里藏刀⑤李代桃僵⑥顺手牵羊(3)攻战计:①打草惊蛇②借尸还魂③调虎离山④欲擒故纵⑤抛砖引玉⑥擒贼擒王(4)混战计:①釜底抽薪②浑水摸鱼③金蝉脱壳④关门捉贼⑤远交近攻⑥假道伐虢(5)并战计:①偷梁换柱②指桑骂槐③假痴不癫④上屋抽梯⑤树上开花⑥反客为主(6)败战计:①美人计②空城计③反间计④苦肉计⑤连环计⑥走为上计3.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侯晓旭。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案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离子反应的条件;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揭示反应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透过问题看问题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知识链接】:1. 什么叫做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合作学习】1.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4②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NaCl 溶液与CuSO4溶液两种体系中在混合前各含有哪些离子?③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原因是什么?④BaCl2、CuSO4、NaCl都是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什么基本类型的反应?⑤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叫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书的一般步骤(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为例):1)写:2)拆:3)删:4)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要注意的问题:I 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II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号)III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号)。
IV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4、浓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V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表示,而且还可以表示。
3)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黄微、单钟辉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3月
Section A 2a-Grammar Focus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并能够运用下列单词短语:
one cup of yogurt(一杯酸奶),watermelon(西瓜),teaspoon(茶匙),honey(蜂蜜)
2.能熟练运用how many和how much来提问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力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5 minutes
1. Warming up.
2. Review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banana milk shake.
3. Show the learning aims.(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 写出下列单词或短语:5 minutes
1.多少(接不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
2.多少(接可数名词复数)_____________
3.酸奶_____________
4.西瓜____________
5.蜂蜜__________
6.一杯酸奶_____________
(二)Students wri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others check the answer.
(三)教师领读单词
(四)重点句型:5 minutes
1.--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
--We need three bananas.
2.--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
--We need one cup of yogurt.
三.合作探究: 5 minutes
1.How many 和How much 的区别是什么?
四.学生展示。
10 minutes
1. Make a dialogue. 2c.
五.扩展提升10 minutes
(一)听力:
1.Listening 1a and 2b.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your classmates. (二)教师精讲点拨:
1.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多少
how much+不可数名词多少
how much 多少钱
2. one cup of yogurt 一杯酸奶
3.可数名词:banana, apple, oranges, watermelon, teaspoon
不可数名词:yogurt, honey,
六.反馈交流,随堂检测:minutes
1. --__________ yogurt do we need?
--One cup.
A.How much B. How many C. How long
2.--_________ bananas do you want to buy?
--Three.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What
3. Please ___________ some water into my milk.
A. cut
B. pour
C. peel
D. Make
3.--________ do you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First peel an apple.
A.When
B.What
C.How
七.家庭作业:
turn on 打开turn off 关闭,turn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有哪些用法,请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