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合集下载

丧礼必备

丧礼必备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四代人以下孝帽:
1四代人戴黄帽
2五代人戴红帽
3六代人戴蓝帽
4 七代人戴绿帽
能和七世人同堂者实是罕见。但个别家户也确实真有。
二、新孝式 当前按移风移俗而定,在城市的工作人员,将许多旧礼俗全免了,出殡时只带个小白花,出殡后在左臂上带个现成的(孝)字或黑纱。
棺 木 质 量
明灯:采购丧葬物 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 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三、棺木纸扎 以往穷家用柳木棺的多。人、阴宅、金山银山、摇钱树、轿车、红、白马、(一对)一对人算两样。女性加糊个牛。
四、响器班一般用八人以上,派专人联系。
五、待客、档次、客人多少。烟酒,饭菜等。均按事主身份、想法而定。有的情愿多花些钱让客人满意,不计破费。
破 孝
破孝即为撕孝布。撕孝布是按孝子多少而定的,一般是到布铺先予交一部分定金,可拿回一两匹布先用,如用不完可以退回去,最后结清。
撕孝人请本族懂规矩的人,如婶、伯母来撕孝。撕孝前家里人先撕一块对方布,再给人家叩头作为酬谢。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丧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

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

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

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制作。

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做寿材。

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

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

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

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

而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

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临时赶做,做时,不能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

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

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

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丧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

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炕上咽气。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沐浴更衣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超详细】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超详细】

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超详细】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比起其它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

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

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小的变化。

一、临终之处理为死者沐浴、容颜、括发(头发梳理后挽成鬓)、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

俗称小殓。

1、客家人重伦理,亲人感情甚笃。

有疾,必延医救治。

如已病入膏肓,药石罔效,即随时观察其气色五官,急召子孙亲人,随侍在侧。

若脸色苍白,眼耳鼻舌缩小变形,饮食少进,即移寝于厅堂,放上门板,铺上草席或篾席,让病人卧其上,男左女右,头在里,脚在外。

将原穿衣服剪开脱下,最外一件换上寿衣。

(寿衣,色蓝,六十大寿时,一般由女儿出资购买),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

然后挂上帐。

子孙守其旁,以尽最后之孝道。

2、客家风俗重视送终。

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前见最后一面,显得孝顺。

当病人气绝时,点上香烛,在死者脚尾米把远,放上一个大钱炉或一口烂锅,孝子贤孙双脚跪下,烧一定数量的纸钱,称之“烧倒头纸” 或“烧升天钱”,让死者到了阴间不缺钱用。

然后香烛一直要燃到安葬为止。

有“香火不断”之意。

3、烧纸钱时,子孙大哭。

述其死者的苦楚和对子孙的厚爱,以示死者不该离去之意。

4当病人气绝时,以红布或红纸包一块玉或金或银元或硬币,塞于死者口中,称之“含玉”,以示吉祥。

5、当病人气绝时,马上杀一个公鸡,称之“洗脚鸡”。

并煮成八分熟,置于为死者摆放的香桌下用箩筐照好。

并烤七个小麦面饼,用柳条穿上放于死者手上,称之“打狗板”。

6、死者足尾置一盏清油灯,称之“长明灯”,为死者照明,不迷路,顺利到达阴间。

并倒摆一板凳,凳面朝里,触脚。

凳后放一碗饭,上置熟鸭蛋一个,插上筷子,称之“脚尾饭”。

饭后置一香筒,点香拜之,香不可间断,并烧脚尾纸(用银纸)。

另置盏清油灯在死者头侧,不能超过头顶,一天三次即早中晚慢慢向脚下移动,到安葬时移至脚部旁。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知识讲解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知识讲解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1、所谓礼生对外族做礼生《即代表妹家公礼生》
对内族做礼生《即代表宗族讲话行礼》
2、仪事即双方讲话对死人提个谥法
3、提好谥法后,将谥法献到死人炉中去,《礼生唱》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之良辰,阳间弟子谥曰勤慈万古流芳。

行成服礼
《礼生唱》今有吉日之良辰,兹当成服敢告尊灵,向灵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祖,《礼生唱》今有堂下裔孙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祖先,向祖宗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天《礼生唱》今有阳明信士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苍天《向天神三拜》起身《开始祭麻》《礼生唱》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有服者各服其服,成服礼完。

礼生穿服衫准备行孝子礼。

行孝子礼
1、《礼生唱》孝子就位,孝孙等各就位,举衰章,迎灵鞠躬拜,兴、拜、兴、拜、兴。

执事者焚香,省食,孝子孝孙拜、兴。

《礼生唱》行初献礼,奏初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
献爵献禄拜兴。

读衰章《即礼生读》读完后,《礼生唱》行亚献礼奏亚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孝子孝孙荣身,孝媳孝女进汤饭,孝媳孝女退位,孝子孝孙复位,《礼生唱》行三献礼奏三献乐,执事者办财帛,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财帛化财帛,焚衰章,礼毕撤馔,孝子孝孙高身,礼生脱服衫,再向灵前三鞠躬,礼完。

丧事礼节习俗

丧事礼节习俗

丧事礼节习俗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

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忽。

寿终正寝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切早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称寿终正寝。

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

同时撤去病榻卧具,古称易箦。

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停尸堂屋。

乡下多平房有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俗.城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灯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

中国古代丧葬礼程序

中国古代丧葬礼程序

中国古代丧葬礼程序
中国古代的丧葬礼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丧期、告别仪式和后丧期。

1.丧期(丧葬期):
o丧家悬挂孝幡:在亲人过世后,丧家会悬挂孝幡,以示家中有人丧失。

o丧服穿戴:丧家成员会穿戴孝服,孝服的颜色和款式有规定,并且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有所不同。

o守灵:去世后,会在家中或者丧志所设守灵。

o停工停业:丧家在亲人丧期内停止工作、停止经营生意。

o禁忌:丧家遵循一些禁忌,如禁止娱乐活动、禁止往来访客等。

2.告别仪式:
o备办灵柩:将亡者遗体安置于棺木中,并准备灵车。

o祭祀仪式:进行祭祀、烧纸扫墓等仪式,以祭奠亡者和祈愿亡者安宁。

o守夜:在告别仪式前,丧家成员会在亡者灵柩前守夜。

3.后丧期:
o安葬:将灵柩运往墓地或者火化,进行安葬或火葬。

o居丧:丧家在亲人告别仪式后继续居丧,时间相对
短暂,期间维持一定的丧制。

o解丧:后丧期结束后,丧家解除丧制,重归正常生活。

这些丧葬礼程序在古代中国常见于封建社会时期,具体的细节和规定会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办丧事接亲礼仪

办丧事接亲礼仪

办丧事接亲礼仪办理丧事和接亲是两个不同的场合,涉及到不同的礼仪和传统。

以下是关于这两种场合的基本礼仪:丧事礼仪:1. 哀悼服饰:在参加丧事时,通常要穿着适合的哀悼服饰,如黑色或深色的衣服。

要避免穿着过于鲜艳或华丽的服装。

2. 吊唁和致哀:在吊唁时,通常会按照先辈文化传统,向逝者的家属致以沉痛的哀悼。

可以向家属表达慰问之意,称赞逝者的品德和贡献,并向家属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3. 纪念仪式:在丧事期间,根据家庭传统和宗教信仰,可能会进行一些纪念仪式,如祭拜祖先、各类宗教仪式或葬礼仪式。

要遵循相应的仪式规定和礼仪要求。

4. 礼物和捐赠:可以考虑向逝者的家庭送上一些适当的慰问礼物,如花圈、花篮或纪念品。

另外,可以捐赠一些善款或慈善机构,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接亲礼仪:1. 迎亲队伍:在接亲时,通常会组织一支队伍,由亲友、朋友或近亲组成,迎接新郎或新娘。

队伍通常会打扮得整齐、统一,并持有花束或礼品。

2. 拜见长辈:新郎或新娘在到达新家后,通常要拜见双方父母或长辈,以示尊敬和孝顺。

可以向长辈行大礼或鞠躬,表示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3. 敬茶仪式:接亲后,新人通常会向双方父母或长辈敬茶,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敬茶仪式是一种尊敬长辈的传统方式,要遵循相应的仪式步骤和礼仪规定。

4. 宴席和庆祝:接亲后,通常会有一场宴席和庆祝活动,邀请亲友和嘉宾一同参加。

在宴席上,进行祝福、庆贺和欢乐的活动,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需要注意的是,丧事和接亲的礼仪会因地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具体情况下,最好咨询相关的传统和习俗,以确保遵循恰当的礼仪和仪式。

祭奠礼仪-农村丧事文化-三献礼-宾祭礼

祭奠礼仪-农村丧事文化-三献礼-宾祭礼

祭奠礼仪-农村丧事文化-三献礼-宾祭礼宾祭礼湖南省邵东县范家山镇井冲村灵官庙谢秉直周志军整理通:行xx礼,陈设备,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鸣炮(或加喊:升炮)。

引:升三炮。

通:击鼓(或:发鼓)。

引:击鼓三通。

通:鸣金(大锣)。

引:鸣金三匝。

通:大乐。

引:大乐三吹。

(有的中间还有“大筒三发)通:细乐。

引:细乐三奏。

通:金鼓。

(或:合奏)引:金鼓齐鸣。

通:更细乐。

引:更细乐长奏。

通:就位。

引:主祭者(身份尊者称“主祭宾”),皆整冠扬尘出帏就位。

通:参神。

(或:参灵)。

引:皆参神(作一个揖)。

通:盥洗。

引:行盥洗礼,主祭者,诣盥洗所,就位,授巾,盥洗,巾落,盥洗毕。

通:复位。

引:主祭者降复初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兴平身 (身份尊者喊“'起立)。

引:皆兴平身通:上香。

引:行上香礼,主祭者诣香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上香。

引:执事者举壶酌酒,献酌,祼地,翻酌,,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俯伏。

通: 乐止引读文。

------ -读文毕,复乐。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上香礼成(或'毕”)。

通:复位。

引:主祭者降复初位,就位。

通跪引皆跪通叩首引皆叩首通叩首引皆叩首通叩首引皆叩首通兴平身引皆兴平身通:初献(或“奠”)。

引:行初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引:执事者,酌酒,初献酌,祼地(或“酹酒),献膞,呈箸,初献毕。

通叩首引皆叩首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初献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亚献。

引:行亚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引:执事者,酌酒,献酌,祼地,翻酌,献禽,呈箸,亚献毕。

通叩首引皆叩首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亚献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终献(或:三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1、所谓礼生对外族做礼生《即代表妹家公礼生》
对内族做礼生《即代表宗族讲话行礼》
2、仪事即双方讲话对死人提个谥法
3、提好谥法后,将谥法献到死人炉中去,《礼生唱》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之良辰,阳间弟子谥曰勤慈万古流芳。

行成服礼
《礼生唱》今有吉日之良辰,兹当成服敢告尊灵,向灵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祖,《礼生唱》今有堂下裔孙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祖先,向祖宗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天《礼生唱》今有阳明信士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苍天《向天神三拜》起身《开始祭麻》《礼生唱》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有服者各服其服,成服礼完。

礼生穿服衫准备行孝子礼。

行孝子礼
1、《礼生唱》孝子就位,孝孙等各就位,举衰章,迎灵鞠躬拜,兴、拜、兴、拜、兴。

执事者焚香,省
食,孝子孝孙拜、兴。

《礼生唱》行初献礼,奏初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

读衰章《即礼生读》读完后,《礼生唱》行亚献礼奏亚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孝子孝孙荣身,孝媳孝女进汤饭,孝媳孝女退位,孝子孝孙复位,《礼生唱》行三献礼奏三献乐,执事者办财帛,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财帛化财帛,焚衰章,礼毕撤馔,孝子孝孙高身,礼生脱服衫,再向灵前三鞠躬,礼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