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镜头控制协议的分析与转换
网络摄像机通用协议

网络摄像机通用协议篇一:网络摄像机传输协议概述网络摄像机传输协议概述1、传输协议网络摄像机提供很多基于IP网络的传输协议,以尽可能地保证音视频数据,PTZ控制数据网络传输质量。
实时视频流经过IP网络传输,通过多种协议组合,适应各种复杂的网络传输环境。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其专门针对实时流媒体而设计, RTP的基本功能是将几个实时数据流复用到一个UDP分组流中,这个UDP流可以被发送给一台主机(单播模式),也可以被传送给多台目标主机(多播模式)。
因为RTP仅仅封装成常规的UDP,理论上路由器不会对分组有任何特殊对待,但现在高级的路由设备都有针对RTP协议优化选项。
RTP协议的时间戳机制,不仅减少了抖动的影响,而且也允许多个数据流相互之间的同步,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基于I/O事件对视频图像进行字幕添加,网络摄像机往往将音视频编码数据封装成RTP分组。
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其是RTP的姊妹协议,它处理反馈、同步和用户界面等,但是不传输任何数据。
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向源端提供有关延迟、抖动、带宽、拥塞和其它网络特性的反馈信息,编码进程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因此当网络状况较好时,可以提高数据速率(从而达到更好的质量),而当网络状况不好时,它可以减少数据速率。
通过连续的反馈信息,编码算法可以持续地作相应的调整,从而在当前条件下尽可能地提供最佳的质量。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协议,RTSP协议利用推式服务器(push server)方法,让音视频浏览端,发出一个请求,网络摄像机只是不停地向浏览端推送封装成RTP分组的音视频编码数据,网络摄像机可以用很小的系统开销实现流媒体传输。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网络摄像机通过HTTP协议提供Web访问功能,很方便地将音视频数据经过复杂网络传输,但实时音视频支持很不理想。
工业相机 控制协议

工业相机控制协议工业相机控制协议是指用于工业相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范和协议。
工业相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应用的高性能相机,具有高分辨率、高速度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自动化生产、工业检测等领域。
工业相机控制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传输协议:工业相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通过以太网进行。
常见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GigE Vision协议、USB3 Vision协议和Camera Link协议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和错误处理等规范,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2. 控制命令协议:工业相机可以通过控制命令实现对图像采集、曝光时间、增益、白平衡等参数的控制。
不同的相机厂商可能采用不同的控制命令协议,但常见的包括Camera Control Protocol (CCP)、GenICam和Camera Control Library (CCL)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控制命令的格式和功能,使得不同厂商的相机可以与各种设备兼容。
3. 设备发现协议:在工业相机的应用中,通常需要能够自动发现相机设备并与其建立通信。
设备发现协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局域网中的相机设备,常见的协议包括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Bonjour和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SSDP)等。
4. 图像数据格式:工业相机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传输和存储。
常见的图像数据格式包括RAW格式、Bayer格式、YUV格式和RGB格式等。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设备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图像数据格式,因此工业相机控制协议需要支持多种图像数据格式。
工业相机控制协议的实现需要相机厂商和设备厂商共同努力,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互相兼容,提高设备的易用性和互操作性。
同时,工业相机控制协议的标准化也促进了工业相机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应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摄像头 协议

摄像头协议一、摄像头的基本原理摄像头是一种用于捕捉图像和视频的设备,它通过光学和电子技术将物体的光学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存储、传输和处理。
摄像头由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处理芯片和接口等组成。
光学镜头负责聚焦光线,图像传感器负责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处理芯片负责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接口负责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二、摄像头协议的作用摄像头协议是用于定义摄像头与其他设备之间通信和控制的规范。
它规定了摄像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格式、数据包的组成以及通信的流程等。
通过遵循摄像头协议,不同厂商生产的摄像头可以与不同品牌的监控设备、电脑等进行兼容性通信。
三、常见的摄像头协议1.RTSP协议: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实时流传输的协议,常用于视频监控系统中。
它可以标识和控制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支持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RTSP协议使用URL来标识和定位媒体资源,并使用请求和响应消息进行控制和传输。
2.ONVIF协议: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视频接口论坛,致力于推动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
ONVIF协议定义了一系列视频监控设备的通信接口和网络服务,使得不同品牌的摄像头和监控设备可以进行互联互通。
3.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常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可以通过HTTP协议提供图像和视频的实时传输和访问。
4.私有协议:某些摄像头厂商也会自行定义私有协议,用于实现特定功能或增加独有的扩展性。
这些私有协议通常只适用于特定品牌的摄像头和设备。
四、摄像头协议的应用场景摄像头协议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家居、交通管理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视频监控系统:摄像头通过协议与监控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和监控画面的显示。
DSLR镜头使用常识焦距转换系数详解

DSLR镜头使用常识焦距转换系数详解DSLR(数字单反相机)镜头焦距转换系数是指使用全画幅相机的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的等效焦距。
由于APS-C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比全画幅相机小,因此使用相同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拍摄同一场景所得的视角大小不同。
焦距转换系数是通过将全画幅相机和APS-C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常见的DSLR相机感光元件尺寸有两种:全画幅尺寸为36mm x 24mm,APS-C尺寸为约22.5mm x 15mm。
常见的焦距转换系数一般为1.5或1.6、具体的计算公式是将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除以APS-C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
例如,如果一个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的焦距为50mm,在APS-C画幅相机上的等效焦距就是50mm乘以转换系数。
如果转换系数为1.5,那么等效焦距即为75mm(50 x 1.5)。
意思是在APS-C画幅相机上,使用这个镜头拍摄出的画面视角与使用一个75mm焦距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拍摄出的画面视角相同。
DSLR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的作用是用于衡量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所拍摄画面的视角大小。
相同焦距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拍摄的画面视角要比在APS-C画幅相机上拍摄的画面视角更广阔。
因此,具有更大转换系数的相机在使用相同焦距的镜头时,会产生更大的“视角缩小效果”,即将拍摄对象拉近并突出背景。
除了计算焦距转换系数,还有一种更常见的称呼是“35mm等效焦距”。
在这个概念中,会直接以35mm焦距的视角来描述相机的视角大小,而不再涉及具体的转换系数。
这样更容易为普通用户理解。
焦距转换系数对于选择镜头和理解各类镜头的特性非常重要。
APS-C 画幅相机上的镜头通常比相同等效焦距的全画幅镜头更便携,更便宜。
同时,更大的焦距转换系数也使得APS-C画幅相机更适合于远距离摄影,如野生动物、体育比赛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转换系数计算等效焦距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
虽然等效焦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画面的视角大小,但并不能改变镜头的实际性能和光学特性。
PELCO协议解析

PELCO-D与PELCO-P协议介绍PELCO-D与PELCO-P协议介绍一般控制协议都由硬件或软件商编制在程序里面,我们只需要通过相关的控制设备来进行操作。
但是作为一个从事监控行业的技术人员,往往会遇到除了电脑和协议转换器以外根本没有任何控制设备的情况,此时,协议原代码就成了救命的稻草了。
PELCO-D:数据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1位停止位,无效验位。
波特率:2400B/S命令格式:字节1字节2字节3字节4字节5字节6字节7同步字节地址码指令码1指令码2数据码1数据码2校验码1.该协议中所有数值都为十六进制数2.同步字节始终为FFH3.地址码为摄像机的逻辑地址号,地址范围:00H–FFH4.指令码表示不同的动作5.数据码1、2分别表示水平、垂直方向速度(00-3FH),FFH表示“turbo”速度6.校验码 = MOD[(字节2 + 字节3 + 字节4 + 字节5 + 字节6)/100H] 以地址码0x01为例:{0xff,0x01,0x00,0x08,0x00,0xff,0x08,}//上{0xff,0x01,0x00,0x10,0x00,0xff,0x10,}//下{0xff,0x01,0x00,0x04,0xff,0x00,0x04,}//左{0xff,0x01,0x00,0x02,0xff,0x00,0x02,}//右{0xff,0x01,0x00,0x20,0x00,0x00,0x21,}//变倍短{0xff,0x01,0x00,0x40,0x00,0x00,0x41,}//变倍长{0xff,0x01,0x00,0x80,0x00,0x00,0x81,}//聚焦近{0xff,0x01,0x01,0x00,0x00,0x00,0x02,}//聚焦远{0xff,0x01,0x02,0x00,0x00,0x00,0x03,}//光圈小{0xff,0x01,0x04,0x00,0x00,0x00,0x05,}//光圈大{0xff,0x01,0x00,0x0b,0x00,0x01,0x0d,}//灯光关{0xff,0x01,0x00,0x09,0x00,0x01,0x0b,}//灯光开{0xff,0x01,0x00,0x07,0x00,0x01,0x09,}//转至预置点001{0xff,0x01,0x00,0x03,0x00,0x01,0x05,}//设置预置点001{0xff,0x01,0x00,0x05,0x00,0x01,0x07,}//删除预置点001以上对应的停命令均是:{0xff,0x01,0x00,0x00,0x00,0x00,0x01,}//停命令PELCO-P:数据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1位停止位,无效验位。
镜头控制协议说明

镜头控制协议说明
该协议中所有数据都为十六进制数。
同步码始终为FFo
地址码为摄像机的逻辑地址号,地址范围OO-FFo
指令码表示不同的动作。
数据码1、数据码2表示水平、垂直向移动速度(00~3F), FF表示“TURBO”速度。
命令1、命令2设置如下:
Sence Bit4Bit3Bit4Bit31Sence1,
令就是自动扫描和摄像机打开;如果SenCe码为0,则命令就是手动扫描和摄像机关闭。
当然如果Bit4或Bit3为0的话那命令就无效了。
数据1表示镜头左右移动的速度,数值从∞ (停止)到3F (高速),另外还有一个值是FF,表示最高速。
数据2表示镜头上下移动的速度,数值从∞ (停止)到3F (高速)。
校验码是Byte2到Byte6这5个字节
上下左右这四个控制命令的校验码为:地址位+命令位+数据位的和(若超过255 则除以256然后取余),其他命令的校验码为:命令码A命令码人数据位。
8位拔码开关工作方式定义
1∙2 位为波特率:19200 V 38400V 57600、115200
00 19200
01 38400
10 57600
11115200
3位拔码开关为控制协议切换开关(OFF时为私有协议ON为Pelco_D)
4 ON=有电位器OFF二无电位器
5-8位拔码开关为地址位
例如:拨38为ON ,即为波特率19200地址位1 PELCOD协议。
【2019年整理】镜头转换之间的技巧

镜头转换之间的技巧(来自网络)镜头的合理连接是以镜头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前提的,只有这样镜头连接才会呈现出有目的的连贯性。
这种内在关联就是镜头连接的逻辑性要求,具体而言,镜头连接要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符合观众观赏时思维的逻辑。
从镜头连接关系的角度,连续构成和对列构成是镜头连接的两种基本形态。
从镜头连接技术的角度,特技连接和直接切换是连接镜头、也是段落转场的两类方式,分别被称为技巧性转场和无技巧性转场。
技巧性转场主要利用特技技巧和光学技巧连接镜头,常见手段有:渐隐渐显、叠化、定格、翻转、划像、多画屏分割、甩、变焦点等;无技巧转场利用镜头内外在内容、造型上的关联和自然过渡来连接段落,常见手段有:利用相似体、承接性镜头、遮挡镜头、景物镜头、运动动势、两极镜头、主观镜头、特写镜头等。
景别、运动方式、元素匹配等从形式因素上加强了人们感受镜头运动和意义表述的效果,也为剪辑者提供了选择恰当的剪接点的判断依据。
但是,在实际剪辑过程中,在选择和组合镜头时,首先考虑的是并不是这些形式因素,而是镜头的内容意义,或者说,是后续镜头与前一镜头之间的关系,只有存在着能够让观众明白的逻辑关联,镜头之间的分解组合才可能有意义。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具体研究镜头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连接技巧。
第一节镜头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电视创作者来说,连接镜头是创作性的工作,就象是在摆弄万花筒,同样的镜头可以有不同的剪接方法,不同的后续镜头会有千差万别的效果。
然而,无论怎样变化,镜头之间的关系都应有可究的依据,符合为人理解的表意规范,如果离开这一点,内容的解读很牵强,那么,镜头形式再好,作品也是失败的。
正如电影理论家雷纳逊在谈及剪辑工作时指出的:"任何两个画面都是可以接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当两个镜头的内在性质连在一起而出现一种实际的或哲学上的关系时,它们之间才会有一种有目的的连贯性。
"这种内在性质的连接实际上就是镜头转换的逻辑关系。
一、镜头转换的逻辑性要求二、技巧性转场方式(特技连接)三、无技巧转场方式(直接切换)一、镜头转换的逻辑性要求1、镜头转换应该符合生活的逻辑所谓生活的逻辑,就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事物的生成与发展都有其自身逻辑。
宝利通第四代镜头控制协议(一)

宝利通第四代镜头控制协议(一)宝利通第四代镜头控制协议介绍本协议旨在规范宝利通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的使用和交流,确保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顺畅合作。
以下是协议的详细规定。
参与方本协议由以下各方参与:•宝利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开发者(以下简称“开发者”)协议内容1. 定义本协议中,以下术语的定义如下:•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指宝利通公司生产的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用户:指购买和使用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的个人或实体。
•开发者:指获得宝利通公司授权并能开发与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兼容的应用程序、软件或系统的个人或实体。
2. 授权•公司授权开发者在遵守本协议的前提下,使用公司提供的API、SDK以及其他开发工具,开发与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兼容的应用程序、软件或系统。
•开发者应遵守公司的开发规范和标准,保证所开发的应用程序、软件或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公司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开发者进行授权和合作的调整和修改。
3. 使用限制•用户只能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协议的前提下,使用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
•用户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使用或传播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的相关技术和信息。
•用户不得向未经授权的第三方出租、转售、分享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
4. 隐私保护•公司将严格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会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用户在使用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将严格按照相关隐私政策进行处理和保护。
5. 责任限制•公司不对用户和开发者使用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利润损失等。
•开发者应在使用公司提供的API、SDK和其他开发工具时谨慎操作,确保所开发的应用程序、软件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协议的解除•公司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解除本协议,并终止用户和开发者对第四代镜头控制设备的使用和开发。
•用户和开发者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公司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2 控制实现系统 ................................................. 31
III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1 控制系统实现 .......................................... 31 3.2.2 数据采集程序实现 ...................................... 32 3.3 控制协议分析 ................................................. 36 3.3.1 信号格式 .............................................. 36 3.3.2 串行数据控制协议 ...................................... 37
2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美能达 110 变焦型等等。APS 胶卷发表之后,相应的单反相机不断涌 现,其体积小型化程度基本上也可以归类到微型单反相机中。 2. 数码单反, (1)一体化数字单反。主要指使用专业 135 单反相机构建的数字化产品,如尼康 D1、柯达 DC620、佳能 EOS·DCS1 等等。 (2)数字背。主要指用在哈苏、玛米亚、勃朗尼卡等相机上面的数字影像记录装 置,如我国生产的超意系列即属该类产品。 1.1.3 研究意义
从技术上看,萨顿全景相机的反光镜由手动提升,聚焦玻璃须从较高位置观察, 操作者身体会处于不稳定姿态。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萨顿的 设计感兴趣,很久都没有人购买他的专利,直到后来也仅有极少数的产品问世,甚至 连实物照片也不曾留下。很显然,最早的单反相机生不逢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 它在无声无息中结束了使命。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单反相机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手段被大众所接受,但 是由于多种不同接口标准与系统存在,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便。
而控制协议作为商家的重要秘密,资料缺少。所以本课题针对佳能与奥林巴斯 4/3 系统提出相应的转换办法并分析了两种系统的协议与命令字标准,为人们生活学习带 来了积极意义。
本毕设论文所依托的项目背景是分析多种单反相机镜头与其机身之间的通讯协 议并开发一个转换平台与器件,实现不同品牌单反相机与镜头之间通用,从而达到无 需手动变焦,而在 AF 模式下混合使用镜头机身来摄影。
由于转换平台需要知道多种单反相机品牌的控制协议,才能实现多品牌之间镜头 与机身无缝使用,因此需要分析多种品牌控制协议,建立统一控制命令字转换函数库, 方便后期开发者进行复用。并需要设计采集硬件电路与设计转换器电路,同时编写采 集程序与设计测试接口,以及需要结合光学成像的知识来设计转换器的光学信息,以 便不破坏成像效果。
第 3 章 佳能EF镜头通讯协议分析 .............................. 25
3.1 数据采集系统 ................................................. 26 3.1.1 并行接口与数据采集 .................................... 29 3.1.2 采集系统与数据分析 .................................... 30
早在 1685 年,德国一所修道院里一名叫约翰·图恩的修道士就公开发表了他设
1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计的各种各样暗箱,其中有一款便是单镜头反光式暗箱,且可以携带。18 世纪中叶, 构造简单、操作便捷的单镜头反光式暗箱就已被画家们作为写生工具而广为使用了。 比起目测,反光式暗箱。它最突 出的优点就是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描绘时手臂的疲劳。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3 1.3 本文的组织和结构 .............................................. 4
第 2 章 数据采集、虚拟仪器与PIC MCU简介 ...................... 7
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本毕业设计特选定佳能与 Olympus 这两个品牌进行研究 与实现转换,同时使用虚拟仪器来模拟转换过程。 1.1.1 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导师与企业合作项目,该项目需要分析并且掌握现市面上多种单反 相机的控制协议同时设计一整套转换程序,而本论文选题正是其中一部分——佳能与 奥林巴斯相机与镜头协议分析与转换。 1.1.2 单反相机发展史
近自古以来视觉在人类认识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人 类文明史上,我们用视觉观察与分析世界,例如,外形、实验现象、星象等。相机的 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可以记忆逝去的年华、记载历史时刻以及知识传承。 而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摆脱胶片机时代容量的限制,由于存在不同的需求, 数码相机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和长焦相机。单反数码相机就是指单镜头反光数码 相机,即 digital 数码、single 单独、lens 镜头、reflex 反光的英文缩写 dslr。市场中的 代表机型常见于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此类相机一般体积较大,比较重。单反 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 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2.1 数据采集 ...................................................... 7 2.2 虚拟仪器的简介 ................................................ 8
2.2.1 虚拟仪器概念与发展过程 ................................. 8 2.2.2 虚拟仪器系统 ........................................... 9 2.2.3 虚拟仪器技术 .......................................... 13 2.3 MCU与PIC的MCU ................................................ 15 2.3.1 RISC技术 .............................................. 16 2.3.2 PIC的MCU .............................................. 17 2.3.3 PIC系列单片机的种类与特点 ............................. 17 2.3.4 PIC12F509 与其编程工具简介............................. 19
最早的单反相机是由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设计发明的。他采用 被称之为水珠镜头的透镜设计(一种球面突出的广角镜头)来获得拍摄宽视角的全景 照片,这就是著名的“萨顿全景相机”,1861 年 8 月 10 日获得英国专利。当时正值湿 板照相时期,摄影还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劳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最后按下快门 一瞬间之前,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准备工作要做。萨顿发明的是用于摄影室的照相机, 其出发点可能就是想观察到拍摄瞬间之前被摄对象的活动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案:分析佳能 EF 系统与奥林巴斯 4/3 系统的控 制协议,设计一种转换系统,实现佳能 EF 系统与奥林巴斯 4/3 系统互相控制,并在 AF 模式下实现拍摄功能。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三个方面:一是 Canon Lens 的通讯协议以及命令字;二 是 Olympus 4/3 系统的引脚电气特性、通讯协议以及命令字;三是设计合适的协议转 换器,包括命令字转化查找算法、时序转化以及消除中间件对光学成像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 1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1.1 课题来源 ............................................... 1 1.1.2 单反相机发展史 ......................................... 1 1.1.3 研究意义 ............................................... 3
且大部分产品集中在 20 世界 60 年代以后,除 24×36 毫米标准画幅外,还 有 135 半幅产品。如有名的奥林巴斯-潘(Olympus-Pen)F 型相机以及后来 的京兹·塞姆瑞爱(Kyocera Samurai)X3.0 等。 (3)中幅单反相机。主要是指使用 120 一类胶卷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如哈苏 系列、玛米亚系列、勃朗尼卡系列(图 30)、宾得 67 系列等等。 (4)微型单反相机。最早的微型单反相机使用特殊胶卷,如前苏联的 Narciss, 该机使用 16 毫米无孔胶卷,一个活动式取景器,画幅尺寸 14×21 毫米。1972 年,柯达公司新型专用暗盒的 110 胶卷问世,随后,使用 110 胶卷的微 型单反相机出现。较有名的如潘泰康·欧脱(Asahi Pentax Auto)110、
第 6 章 结束语 .............................................. 53
6.1 工作总结 ..................................................... 53 6.2 展望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