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老子B.庄子C.孔子D.韩非子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3.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说明“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起着重要的教化和示范作用。
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5.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A.《尚书》B.《论语》C.《道德经》D.《左传》6.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8.《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统一思想10.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训练题及答案基础训练1.(2013山东泰安中考)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
此名句出自( )2.(2012山东淄博中考)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3.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
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A.以“礼”治国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能力提升训练1.下边漫画体现了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2.学习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明确尊卑等级,实行“礼治”,颇有道家风范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孔子对弟子们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观点是谁提出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本书中?战国时期,谁继承并发扬了他的学说?模拟训练1.(2018湖南岳阳平江钟洞学区期中)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C.频繁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2.(2017福建莆田八中期中)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孔子学院几百所。
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老子(共5题;)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 老子B. 庄子C. 孔子D. 韩非子2.下图人物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政治上主张()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C. 要选贤能之人治理国家D. 以法治阿,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道德经》中()A. 辩证法的思想B. “兼爱”“非攻”的思想C. “仁”的思想D. 以“法”治国的思想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 尚贤节能B. 中央集权C. 无为而治D. 小国寡民5.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
老师引用了哪家思想来开导学生?()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共5题;)6.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主张()A. “自然无为”B. “仁者”“爱人”C. “以法治国”D. “兼爱”“非攻”7.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①9.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上观点与下列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相吻合?A.B.C.D.2. 学生无论贵贱、品行高低、国别地域,都可以接受教育。
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A.温故知新B.有教无类C.谦虚好学D.创办私学3. 小白同学在刚结束的月考中考砸了。
回家后,他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他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总结经验,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小白爸爸、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法家、儒家B.道家、墨家C.法家、道家D.兵家、儒家4. 某校学生要研究老子的思想,下列图书你应推荐的是()B.A.C.D.5. 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帝国时期D.宋元时期6. 下列思想主张属于战国时期儒家的一项是A.“兼爱”“非攻”B.“仁政”“礼治”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D.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7. 习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这一主张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8. 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B.贵贱有序C.因材施教D.加强刑罚9. 西汉时期的著作《淮南子》中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反映了()A.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孔子的儒家思想C.韩非子的法家思想D.墨子的墨家思想10. 据史书记载:“(郑玄)门生相与撰元答弟子,依《论语》作《郑志》八篇”“郑弟子追论师说及应答,谓之《郑志》。
”这不能说明A.郑玄为传播经学做出了巨大贡献B.郑玄的弟子为纪念恩师而作《郑志》C.《郑志》是郑玄对《论语》的注释D.郑玄的弟子受到了《论语》的启发11.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8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
他是()A.孔子B.墨子C.孙子D.老子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体会的思想核心为()A.法不阿贵B.重农抑商C.仁者爱人D.无为而治3.当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4.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A.无为而治B.仁C.仁政D.兼爱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记录孔子这段话的儒家典籍是()A.《道德经》B.《论语》C.《墨子》D.《韩非子》6.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统一思想7.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
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
这一学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8.仔细观察下列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学说()图一图二图三A.道家、兵家、墨家B.法家、兵家、儒家C.墨家、法家、兵家D.道家、法家、儒家9.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诲人不倦D.温故知新10.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孟子——民贵君轻B.韩非子——“兼爱”“非攻”C.墨子——无为而治D.庄子——以“法”治国1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8课 百家争鸣》(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练一、选择题1.《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秦朝统一后实施的政策承继的是()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3.“方百里而可以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含答案)第8课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题1、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A.XXXB.XXXC.XXXD.XXX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出“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和主张以“德”去教化人民的伟大思想家是A.XXXB.老子C.XXXD.XXX3、诸子百家都提出了如何治理国家的方法,其中强调“无为而治”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法家学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5、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XXXB.老子C.XXXD.孙子6、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场面的基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C.频仍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华和思想的活跃7、下列吻合XXX观点的有①主张“兼爱”、“非攻”②支持正义的战争③希望人们互助互爱④主张“无为而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9、研究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肯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场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XXX“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XXX虐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10、下列哪些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①私学的兴盛②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③社会大变革④士人的束缚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11、在XXX《探究·发现》栏目近来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了XXX轻的观点,假如你想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上面哪部书籍A.《论语》B.《孟子》C.《韩非子》D.《孙子兵法》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很多问题亟待办理,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构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华场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练习题

《百家争鸣》第一课时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
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后练习题第8课百家争鸣1.下列能够反映战国时期文化方面最大特点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道教产生D.佛教传入中国2.《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5.《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6.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7. 我国法治的鼻祖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8.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下列学派的说法与此比较相似的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9.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乙B.丙C.甲、乙D.甲、丙11.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12.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A.庄子 B.孙武 C.墨子 D.韩非13.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14. 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E.韩非(1)(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及答案第8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B )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2.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C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
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A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4.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 B )A. 老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5.历史学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B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的使用D.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B )A.“兼爱”“非攻”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D.“无为而治”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8.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所著《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当时出现(C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9.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乙B.丙C.甲、乙D.甲、丙10.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C.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D.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二、非选择题1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3)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答案】(1)孔子;“仁”。
(2)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压制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
(4)既要强调依法治国,也要提倡以德治国。
(5)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等。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以《论语》、《中国历史众生相》、《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本题以《论语》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
(2)本题以焚书坑儒和《中国历史众生相》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3)本题以焚书坑儒和《中国历史众生相》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
(4)本题以《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现代化治国的方略的知识。
(5)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知识点复习及巩固训练)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复习及巩固训练知识点复习一、老子1、原名及国家: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2、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3、思想主张: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4、政治主张: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5、论著:《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所属国家:春秋时期鲁国人2、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3、孔子经历:1、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2、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3、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4、核心思想:“仁”5“仁”的含义: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6、政治主张: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7、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的学生,先后培养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3)、孔子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4)、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5)、思想论著: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8、孔子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三、百家争鸣1、形成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2、墨家:(1)创始人:墨子(2)主张:“兼爱”“非攻”。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3、儒家:(1)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4、道家:(1)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2)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5、法家主张: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1)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2)韩非子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6、百家争鸣的含义: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观点解决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