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整理
必修三四文学常识

必修三:1、《陈情表》:李密,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陈述己见的文书。
李密,字令伯,又名虔,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2、《项脊轩志》:出自《震川先生集》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3、《屈原列传》: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130)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
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4、《纪念刘和珍君》出自《华盖集续集》《祝福》出自《彷徨》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5、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性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
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
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
高中语文三、四册文学常识

第三册文学常识复习要点(一)作家:1、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
2、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恶论。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3、贾谊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与屈原合称“屈贾”。
代表作品有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等,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过秦论》出自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4、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评其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代表作有《望岳》《兵车行》《春望》《登高》《登岳阳楼》“三吏”“三别”等。
6、韩愈字退之,有“韩吏部”“韩昌黎”“韩文公”等称谓。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
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7、白居易是中唐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
晚年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
曾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浅近,相传老妪能解。
著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作:一是政治讽喻诗《卖炭翁》等;一是《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
8、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必修3—必修4基础知识:字义及文学常识

必修3—必修4基础知识:字义及文学常识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黼黻: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
左迁:贬官,降职。
长句: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缠头:古代送给歌妓舞女的锦帛。
四纪:古代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
庠序:周代的学校叫庠,商代的学校叫序。
庠序,泛指学校。
孝悌:尊敬父母叫孝;敬爱兄长叫悌。
句读:古人指文章休止停歇处。
文辞语义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派头。
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观:宫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两靥: 两颊上的酒窝不更.事:经历沸反盈天: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
盈,满。
尔来:那,指开国之初。
胁息:屏住呼吸。
坐长叹:徒,空。
扪参历井:扪,摸。
参,井,星宿名。
咨嗟:叹息。
秋兴:借秋天的景物抒怀。
省识:曾经。
朔漠:北方。
渚清:水中小块陆地。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出官:(京官)外调。
翻作:写作。
翻,按曲改编歌词。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却,后退。
宵柝:夜间巡逻用的梆子。
数罟:密的网。
洿池:深的池塘。
负戴: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
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饿莩:饿死的人。
槁暴:槁,枯干;暴,晒。
参省:参,检查;省,反思,反省。
闻者彰:清楚。
跬步:半步。
十驾:驾,马来车一天走的路程。
约纵离衡:约,结;离,使;离散。
百家之言:各派的著作。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名城:高大的城墙。
度长絜大:絜,衡量。
不齿:齿,并列,排列。
常师:固定的老师。
畏葸:畏惧。
当垆:坐在垆前买酒。
垆,古代酒店前放土瓮的土台。
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好人和坏人。
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
经年;年复一年。
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详细.doc

【一词多义】 盛:呜呼,亦盛也哉!(盛大) 请其矢,盛之锦囊(装cheng ) 发:又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类人)苏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文言文梳理《五人墓碑记》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fd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仅仅,只有)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私见张良(暗地里) 【词类活用】为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缓骑按剑而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地方)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名词,大义)【古今异义】:慷慨得志之徒(意气激昂的;大方)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动作为;动作)吴之民方痛心焉(哀痛)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指代生命;带头的人) 视五人之死(比较;看)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虚词整理】 于:士大夫请于当道(向)且立石于其室之门(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于) 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代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代词)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以:以旌其所为(用来,表目的)于是乘其厉声以呵(相当于而,表修饰) 敛资财以送其行(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因为)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地方的人所容纳。
) 谁为哀者?(为谁悲哀呢?)《廉蔺列传》【一词多义】 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反)顾: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莫我肯顾(顾惜)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词类活用】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动词做名词,规章制度)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动词,在朝廷上)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先) 【古今异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动词,指给…看) 【虚词整理】 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相如前进缶(上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拜访)顾野有麦场(回头)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扯) 君子引而不发(拉)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 大王必欲急臣(使…急)相如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词作动词,祝寿)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作动词,侍奉)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扬 扬言)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凭借)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表目的,来)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因拔刀前奏案(就)使不辱于诸侯(出使不被诸侯侮辱)【一词多举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举起)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 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 谢 樊哙拜谢,起(道谢)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驻扎)《鸿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 杀人如不能举(完,尽)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谢罪)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名词作动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我得以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剑项王(使…跟从,率领) 古今异义 山东(11#山以东;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出入(偏义词,指入;有偏差)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 常意身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张开翅膀那样)婚姻(儿女亲家;因为结婚而产生的关系) 非常(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均之二策,宁赋以负秦曲(使…背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蜀之鄙有二僧(边缘地区)越国以鄙远(见上)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受损失)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远门时带的【一词多义】及战守迁皆不及施(赶上)使会使辙交驰(使者)辞于是辞相印不受(推辞)间得间奔真州(机会)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如使北营(出间以诗记所遭(有予之及于死者,不知道其几矣(到达,至,动词)使来者读之(让)抗辞慷慨(言语)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扁鹊立有间(一会)河北(黄河以北;现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虚词整理】为: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想)约为婚姻(作为)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形式)何辞为?(语气词)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承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表修饰)樊哙拜谢,立而饮之(表修饰)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转折)【特殊句式】解释下列句子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暗地里取见张良,把事情全部都告诉了他)客何为者(你失做什么的?)沛公安在?(沛公在哪儿呢?)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了)《烛之武退秦师》【一词多义】:鄙: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肉食者鄙(目光浅薄)词类活用: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既东封郑(名词作动词,以…为边境)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主方)虚词整理解释下列虚词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表语气,商量,还是)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将焉取之(哪里)【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夫晋,何厌之有?(晋,有什么可以满足他的呢?)以其无礼于晋(因为他(曾经)对晋无礼)《指南录后序》如扬州(去,到)固不如也(比得上)词类活用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表面上)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在露水中)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名曰《指南录》(名词作动词,命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古今异义】是年夏(这;表示判断)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依无靠;表示没什么可做)【虚词整理】,为将以有为也(做)为巡船所物色(表示被动)【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劳苦功高如此(像)杀人如不能举(恐怕)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道理)日与北骑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作状语,每天)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则前诟虏帅失信(名词作动词,上前)以至于永嘉(到达了;表语意上的转折)抗辞慷慨(意气激昂;大方)为一卷(作为)予羁縻不得还(我被软禁不能够意北亦可以以口舌动也(猜想元也可以用言语来《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让)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追信信者效其忠(诚实)安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安定)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词类活用】必固其根本(使…稳固)【古今异义】承天景命(大,风景)【重要词语】人君当神器之重(承担)虽董之以严刑(监督,督促)【虚词整理】以无以怒而滥刑(因为)【特殊句式】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处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乐盘游(以…为乐)必固其根本(树根,最基本的)能克终者盖寡(能够)简能而任之(挑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忌不自信(相信)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不效则治臣之罪(治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来,表翻译下列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法来督促他们,用威风和怒气震吓他们)《秋水》《非攻》一词多义野语有言曰(谚语)穷今我睹子之无穷也(穷尽,尽头)殆则殆矣(危险)见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照时节)轻伯夷之义者(以…为轻)古今异义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在这个时候;表示承接)野语有言曰(俗;不受约束的)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多学识的;和小气相对)河伯始旋其面目(面部,脸;脸面或者面貌)从而誉之(跟从并且;表示顺承或者引出结果)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为什么,表疑问)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且焉置土石(哪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日暮途穷(处境困窘)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思而不学则殆(迷惘)殆例送死(几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看见)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以…为少)以其亏人愈多(形容词作动词,亏损)【虚词整理】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语气词)以以亏人自利也(因为)【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非…则,如果不是到达你的门口,那么我就危险了)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的被有学识的人耻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听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文言文必修四梳理季氏将伐颛臾一、实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且尔言过矣(错)虎兒出于柯,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过错)3、是社稷之臣也。
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四文学常识整理必修三一、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
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偏向、独特的观点、丰硕的功效而享誉国内外。
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会?,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二、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今世超卓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超级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
1946年7月15日在吊唁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痛训斥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间谍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
今世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期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普遍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绩的诗歌流派。
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
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硕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毅然不同的特色。
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超卓代表。
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
初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红尘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心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先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成良莠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成立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开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苏教版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非常完善)

必修一文学常识梳理1.“沁园春”,词牌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2.食指,本名郭路生。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评。
他的诗作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3.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致橡树》。
4.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寀,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代表作有《雨巷》,(读本选用)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卷,(作者包括他的学生)共32篇。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8.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思想上尊儒排佛。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
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文以载道”。
9.“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10.“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必修3-4文学常识、梳理探究

高中语文必修3-4文学常识、梳理探究1:》《红楼梦》原名《》,它通过描述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
它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是,名,字,号。
2:《红楼梦》前八十回是写的,而后四十回是续写的;《红楼梦》中“四春”指的是、、、;《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礼教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鲁迅,原名,字,是中国现代的文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中的作品,故事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4:鲁迅的小说集共有两部《》,《》;散文集一部《》,原名《》,是中国现代文中的经典作品。
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
表现了鲁迅对敌斗争。
对弱者关爱的精神。
5:《蜀道难》作者李白,字,号,有“诗仙”之称。
他是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风是,《蜀道难》是一首诗。
6:杜甫诗三首的作者是、字、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世称杜少陵;杜甫生活在由盛转变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代表性的“、和”,并有《》传世,其中“三吏”为《》,《》,《》,“三别”《》《》,《》。
他的诗是流传数量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7:《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代诗人,字,号,他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
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琵琶行》是他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下大量的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一些权臣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途中偶遇“琵琶女”,以“琵琶女”的命运来衬托出自己的愤怨之情。
8: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部分,即、、、,著有《白氏长庆集》。
必修三四文学常识

1.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二是古代文人分别各以诗文相赠,是为赠序,如《滕王阁序》。
2.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如《谏太宗十思疏》。
3.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如《五人墓碑记》4.楚辞体:又称“骚体”,为战国屈原首创,多用“兮”字,句式可长可短,抒情自由,多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
5.赋:古代一种介于韵文(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赤壁赋》(宋·苏轼)、《阿房宫赋》(唐·杜牧)、《秋声赋》(宋·欧阳修)6.骈文,起于汉魏,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以四字与六字相间定句,故又称“四六文”。
7.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
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8.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9.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与课文有关的中国古代作家作品】课文体裁、时代、作者等重要情况介绍《烛之武退秦师》历史散文,作者是春秋左丘明,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第一部叙事简略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孔子编订的《春秋》,左丘明另著有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文学常识整理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孟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向以长于譬喻和雄辩著称。
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5.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6.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7.唐诗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诗的表现范围。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诗歌风格“豪逸浪漫”。
他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高峰。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
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高峰。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越中览古》,杜甫的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登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
1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本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1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
13.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扩为流行,被称为诗余,后改称词。
又称长短句。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还有秦观(北宋),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
14.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创新者,有《乐章
集》。
15.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16.李煜,史称南唐后主。
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
后人将与其父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17.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
有《珠玉词》。
1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1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投汨罗江而死。
20.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全诗共373句。
2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共305篇。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
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二首诗作均出自“风”;“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文学体裁知识】
1.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
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2. 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3. .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与课文有关的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与课文有关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与课文有关的外国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