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多篇
描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4篇)

描写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精选4篇〕描写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精选4篇〕描写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络在一起的。
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
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殊只是表达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
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
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时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
我推测,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欢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时吃的也少,因为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经常吃到咸鸭蛋,假设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
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小时候,早饭吃好就是过端午了,因为午饭又和平时一样了,能吃的起饺子的人家很少。
如今不一样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鸭蛋越来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饺子到渐渐变成了主要的过节吃食,一到做午饭的时间,家家厨房里都传出“笃笃笃”剁饺子馅儿的声音。
描写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2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非常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颖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
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等材料。
传统端午节节日作文11篇

传统端午节节日作文1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传统端午节节日作文11篇有关传统端午节节日作文11篇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家乡端午节作文范文(精选6篇)

家乡端午节作文家乡端午节作文范文(精选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端午节作文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端午节作文1清晨到菜市场买菜,惊喜地发现一处菜摊上摆放着几缕艾草,一股艾草香扑鼻而来。
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到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童年时代,每到端午节这天,父母就会早早地唤醒我,沿着乡间小路,到河边去采艾草。
初夏清晨的微风,手中艾草淡淡的清香,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上学后,在课堂上朗诵《诗经》中的句子,“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了河边艾草的影子,我的鼻尖也会飘动着艾草的香气。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依然在我的家乡沿袭着。
那时,采完艾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插在家中的门上。
爱好中医的父亲就告诉我,家里插艾草,就是要用艾草的香气祛病驱邪,端午节这天插艾草,全家人一年都不会生病。
记得那时母亲还特意挑选嫩一点的艾草,编成环形,然后挂在我的耳朵上,希望我健康平安。
端午节吃艾叶粽子,是童年时最难得的记忆。
母亲先是把采来的艾叶洗净,放进锅里用水煮透。
然后捞出来把水挤干,用刀剁碎,放进泡发好了的糯米里一起拌匀。
最后用芦苇叶把他们包好,放进锅里煮。
这种艾叶粽子从早晨下锅直到中午才能煮熟煮透。
出锅后,早已等不及的我,立即打开一个,顾不得烫嘴就大吃起来。
艾叶的清香,糯米的甜润,母亲忙碌的身影,给我留下的记忆是一生中无法抹去的。
以至于后来吃过各种地方的粽子,但是都没有母亲亲手包的艾叶粽子香甜。
每年端午节这天采的艾草,都会被父亲细心地收藏一部分。
父亲说这艾草不仅能吃,还能治病,对腰腿疼痛、四肢不灵等风寒性疾病效果十分显著。
记得有一年我慢性腰肌劳损的毛病又犯了,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效果后。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6篇

我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每年到了端午节,整个村子都会沸腾起来,因为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端午节风俗。
首先,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因为这时候是包粽子的时候。
包粽子是我们村子的传统习俗之一,大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糯米、粽叶和各种馅料,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有的揉糯米,有的包馅料,场面热闹而温馨。
其次,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村里的小孩子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艾草和香包,然后将它们系在自己的手腕上。
据说这样可以驱走瘟疫和邪气,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我也会和朋友们一起做这些准备工作,感觉非常有意思。
最后,就是端午节当天的龙舟比赛了。
我们村子附近有一条宽阔的河流,龙舟比赛就在这条河上举行。
各家各户都会组织自己的队伍参加比赛,队伍里有的是小孩子,有的是大人,大家都拼尽全力划桨,争夺龙舟比赛的冠军。
比赛现场人山人海,欢呼声、助威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端午节对我们家乡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次民间文化的盛会。
在这一天,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进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家乡都会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人们过着热闹而充满仪式感的日子。
在家乡,端午节的准备工作通常会提前数天就开始了。
人们会忙着准备食材,包粽子,挂艾叶和菖蒲,准备艾草酒等,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我家也不例外,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糯米、猪肉、豆子等材料,然后和我一起包粽子。
包粽子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自己包的粽子是不是好吃。
到了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艾叶和菖蒲,这是一种驱邪避灾的习俗。
我家的门口也挂满了这些绿色的植物,看起来格外神秘庄重。
另外,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喝艾草酒,这是一种由艾草和酒精酿制而成的饮品,据说可以驱邪祛病,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就是赛龙舟。
家乡端午节作文(精选10篇)

家乡端午节作文(优选10 篇)家乡端午节作文1“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船下水乐融融。
”每年到了阴历五月初五,我们都拍着手、跺着脚,唱起这首熟习的儿歌。
端午节这日清晨,奶奶老是在厨房里忙着包粽子。
我问过爸爸,为何端午节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诉我:“相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跑进厨房看见奶奶忙得满头大汗,我一边帮奶奶升火,一边问奶奶:我们为何要过端午节啊?奶奶浅笑着说:“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从前我们南方少量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此刻端午节已经成为我公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坐在火炉旁,仿佛懂得了什么,又仿佛什么也不懂。
只能呆呆地望着火炉。
到了夜晚,奶奶把厨房打扫得干洁净净,并洒上雄黄酒,嘴里一边念着:“雄黄大蒜洒团转,老蛇蚂蚁远远走。
”我有点思疑,这雄黄酒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大人们忙了一天,到了夜晚还不忘掉用雄黄酒在孩子们的头上画个“王”字,我想这“王”大体是表示:希望我们像快乐王子同样快快乐乐的度过每天吧!家乡端午节作文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听闻为屈原。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的家乡在安徽,家乡可喧闹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人们从四周八方赶回家过节。
端午节的前夜,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上艾叶,是为了避邪保安全,还有驱蚊的功能。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人们早早准备好糯米、箬叶、腊肉等资料。
只见他们先把箬叶叠成漏斗状;接着舀一勺浸泡好的糯米铺在上边,压一压;再放一片腊肉在糯米上;而后又把糯米铺在腊肉上并压一压;最后用绳索扎实,一个肉嘟嘟的粽子就出生了!煮好的粽子香气批扑鼻,吃起来黏乎乎的,滋味美味极了。
下午,新安江畔,早已挤满了人,呐叫声此起彼落!走近一看,本来他们在赛龙舟!一条龙舟上有 13 人,此中一人,敲鼓助威,12 人划船。
只见“砰”地一声,发令枪响了, 8 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同样,直奔终点,最后 8 号船不负众望,夺得冠军。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3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3篇】六班级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3篇】一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和五月节。
当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用来赛龙舟的船也已预备就绪时,那端他们问来了。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的木舟,上刻鳞甲,船头装饰成龙头,船尾装饰成龙尾。
只要裁判一声“开头”,双方的人都努力划龙舟,这边一下,那边一下,场面特别壮丽。
端午节不仅要划龙舟,还要包粽子,有的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包“中山芦兜粽”: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奇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别有两种口味。
甜粽子有莲蓉、豆沙……咸的有蛋黄、绿豆……包好的粽子放到一个锅里去煮,等粽子煮好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芳香四溢,充满整个厨房……解开外在的包装,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棕肉,轻轻咬一口,那味道肯定让你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有的人把“简棕”投入河中,让鱼不伤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佩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
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
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节那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以及香药,外包以丝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为线索,作各种不同外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琳琅满夺目。
老年人一般喜爱佩菊花、梅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外形的,象征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万事如意。
古时候,人们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端午节的习俗特别之多,赛龙舟、包粽子都是其中之一。
我觉得端午节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我特别喜爱端午节。
六班级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3篇】二记得小的时候,由于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每逢将近节日的时候,恨不得一天吃几顿都是粽子,这也是我爱上糯米的缘由。
描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3篇)

描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描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由的,有这样一个典故——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不已,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
人们怕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
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爱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
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
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裹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
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
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
端午节家乡风俗作文500字10篇

端午节家乡风俗作文500字10篇端午节家乡风俗作文500字(精选篇1)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
“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
”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
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
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
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
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
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
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
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
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
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
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
”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看,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家乡风俗作文500字(精选篇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名称不同,但各地方人们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插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精选多篇
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今年端午节正值上海世博会举办,又逢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赛。
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妈妈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
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
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
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
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
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
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篇二:
端午节有许多的民风民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
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民风民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
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
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
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
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民风民俗之一-插茱萸。
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民风民俗把古老又悠久的民风民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篇三: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当唱起这首歌,便想起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传说,这一天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为了纪念他,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
据说,那是的老百姓十分爱戴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把屈原的遗体吃掉,就把裹的粽子投入河中。
这也就是粽子的由来了。
每逢端午,人们把房子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者防止毒虫滋生。
又是还把雄黄酒带在身上,这样外出遇到蛇就不怕了。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练习在一起。
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还要插“无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的花环、配饰,美丽芬芳,妇女们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些神秘。
作为每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继承传统,爱护传统节日,因为只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
篇四: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
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
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篇五: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填入汩罗江的日子。
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
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入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
首先是包粽子,要把竹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在准备好绿豆、鸡蛋黄、肉等材料做馅。
再把长长的竹叶折叠,围拢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
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后把竹叶包着的粽子做四个角的形状。
包粽子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棉线绳包好粽子,不然粽子在煮的过程中就会松开。
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水要漫过粽子,用猛火煮,大约一个小时后,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钟。
等粽子熟了以后,就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
然后是划龙舟,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有的舒展着优
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有的神采奕奕。
当划龙舟比赛开始时,各色各样造型的“蛟龙”如箭里弦,欲争群龙之首。
此时,健儿们狠劲猛划,奋力冲刺,两岸滚起阵阵“加油”的声浪。
端午节不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还是一种古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