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概论第一讲绪论共40页
《文学概论》讲义课程资料

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是暗示性、说理性、待解性。
三、文学文本的多元呈现。(p63自学)
再现与表现的互渗;再现与象征的互渗;表现与象征的互渗。
四、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1、高雅文化文本。(例子p66)
它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和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特征是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如果我有翅膀,我要从天堂飞下来看你。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很遗憾。我从此无法再看到你。
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 。
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可以。
所以,是的。我爱你...
“如果”模式是虚拟的逻辑,不符合现实逻辑,但是却很感人至深。
第二节文学媒介的作用(自学)
第四讲文学语言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二、媒介优先
1、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竹简、帛、纸)
2、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毛笔、钢笔、宣纸、电脑)
3、文学媒介凸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形态(P79口头文学,网络文学”打酱油、粉丝”)
三、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1、口语媒介:简便快捷、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结合、真切生动、不易保存。
例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做弹弓,飞土是弹丸,打猎物”
文学概论(绪论)

预习下一章 1、文学的概念(定义)。(查阅) 2、历史上有哪些文学观念。 3、文学起源与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 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 依据是什么?
“虚静”说
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 极,守静笃” 。 庄子《庄子· 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 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 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 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 静。”
“物感”说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 荡性情,形诸舞咏。”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
“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 “心理距离”说、“直觉”说
“比兴”说
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 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 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 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 兴其实是暗喻。
孟子
文学概论讲义1

绪论“文学概论”是阐述文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教材体系,也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几乎涉及了文艺学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要在根本上理解“文学概论”这个理论体系,要了解在这个体系之中的各个细节及其相互关系,就必须关注其本体,说明它自身的学科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等。
一、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是一门具有文学理论性质的课程体系。
从学科界限来说,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简言之,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这个名称是建国以来从俄文翻译过来的。
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是文学学,大概是“文学学”不太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人们也就普遍地接受文艺学这个名称了。
一般认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这三个分支既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
他们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密切的关系。
有的认为,文艺学的分支不是三个,而是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如下图所示:先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
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则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一般地说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再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
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观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概论绪论(课堂PPT)

❖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 ❖ 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8
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 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
评家的评论
9
➢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10
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 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 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 自己的力量。
治的关系》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等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
学》、《诗论》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梁启超
31
外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理论
➢ 古典传统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贺拉斯的《诗艺》
莱辛的《拉奥孔》
莱辛
歌德的《歌德谈话录》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
3
看到写月亮的诗句,你能想到什 么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25
二、本书的指导思想和逻辑结构
26
(一)本书指导思想
本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 程文学组所编写的中文专业本科“文学概 论”课程的教材,所阐述的是文学理论基 本的观点和知识系统。
➢ 本教材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发展 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 时又能致力寻求深厚的学理逻辑支持,保 持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系统。
《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绪论一、文学概论的性质、特点和体系构成1.文学概论的性质和特点(1)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也叫文学引论,文学导论,文学理论基础,或者文学基本原理,等等。
就性质而论,它是一种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着重研究文学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
它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全部文学现象的综合研究,力图概括出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学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2).文学概论的特点(逻辑性严密、概括度深广、现实感强烈)①逻辑性严密:文学概论作为理论,应具有逻辑性严密的特点;(文学理论主要是思想活动和概念活动,而思想要想前后贯穿,概念要想上下衔接,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②概括度深广:作为纯理论,又具有概括度深广的特点;(文学概论概括的是对于所有作品、所有作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都适用的文学的普遍规律)③现实感强烈:作为面对实践注重应用的纯理论,还应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
(文学概论从文学实践中取材,到文学实践中验证,在文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显然是一种直接的理论研究)2 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文学五论: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仅关乎文学的外部规律,而且关乎文学的内部规律,这是文学的基本问题。
整个文学概论,都应是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都应是对这一基本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所作的回答。
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线索,可以把文学概论的全部内容,有机地串连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包括文学的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五个部分:(1)本体论:首先要研究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是怎样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态的,这是文学本体论的内容;(2)功用论:其次,要研究文学在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文学功用论的内容;(3)创作论:再次,要研究社会生活是怎样经由作家的创作而进入文学的,这是文学创作论的内容;(4)鉴赏论:再其次,要研究文学是怎样经由读者的鉴赏而回到社会生活的,这是文学鉴赏论的内容;(5)发展论:最后,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文学向前发展的,这是文学发展论的内容。
文学概论课件(1)

2、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与经济基础 的关系
间接关系: (1)、内容上对文学作品制约 (2)、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变化 (3)、文学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a、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b、对经济基础其破坏和瓦解作用 c、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
(4)、有相对的独立性
a、先看人物的民族性格 b、民族性格比较内在,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则比较显露
2、在形式上的表现
a、语言是文学中的第一要素 b、文学的民族性也表现在结构方面
(三)、文学民族性的意义
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
的读者喜闻乐见。
其次,文学具有民族性,才会获得世界
性。
四、文学的人民性
(一)、文学人民性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的特性
一、文学的真实性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 活真是的基础上再线和表现人生所达到的情 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真实性具有虚拟性的特点 真实性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二、文学的倾向性
含义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 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 发生双向交流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 即审美主体对审美课题的具体的爱情、褒贬、 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显露或流露 出来。
a、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完全 同步 b、文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 平衡现象
3、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
(1)、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文学既不从属于政治,又无法脱离政治,归根到底, 两者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都应为社会进步服务 (2)、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3)、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4)、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5)、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大学文学概论第一讲绪论共42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60、生活的道路一旦源自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大学文学概论第一讲绪论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文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