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合集下载

《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7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7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7篇火烧云最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教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学课文(一)出示自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

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

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火烧云》教案3篇_3

《火烧云》教案3篇_3

《火烧云》教案3篇《火烧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2、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1、两字一词。

2、,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__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

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如: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课文“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

下面分组讨论。

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

各组要求:(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3、__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

【实用】《火烧云》教案三篇

【实用】《火烧云》教案三篇

【实用】《火烧云》教案三篇【实用】《火烧云》教案三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火烧云》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烧云》教案篇1一、录像引入1、导: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同学们想看吗?(播放录像:火烧云)2、看到这些火烧云,你的心请怎样?3、请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在霞光照射下的地面上的景象。

(第一自然段)二、学习新课1、导:这时你抬头仰望,看到空中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天空着了火。

)(屏幕出示句子)2、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3、这些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4、(出示练习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_______,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

)(学生做天空练习)5、导:这地方的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6、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我们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怎样?(很快)7、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变化之快和多,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8、这景象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9、导: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请同学们小声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10、学生读后讲述上面四方面的内容。

(出示句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1)找出描写变化的词。

(2)指导感情朗读:重读加点的词。

(3)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1、让学生按照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12、小结:从刚才所学的内容可知道,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特点是(快、多)13、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14、请你把以前见过的或根据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画下来。

(放音乐)15、两人小组交流,指名到展示台讲述自己所画的内容。

《火烧云》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6篇)

《火烧云》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6篇)

《火烧云》公开课优秀教案《火烧云》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火烧云》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烧云》公开课优秀教案1《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

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

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

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火烧云教案5篇

火烧云教案5篇

火烧云教案5篇火烧云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掌控1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火烧云的特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

过程与方法:1.领悟的表达方法,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2.在朗读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改变的表达方式。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赞美自然景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外形改变的。

【教学难点】体会和想象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的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景色的漂亮,体会人们快乐的心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火烧云图。

2.你从多媒体课件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火烧云)3.什么是火烧云呢?火烧云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闻名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吧。

4.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朗读状况。

2.在小组内汇报沟通预习状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檀”(前鼻音),“盈、彤”(后鼻音),“揉”(翘舌音)。

(2)同学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4.课件出示“我会写”。

需要胡子绚烂骑马分秒凶狠接着寺庙威猛冷静(1)同学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老师提示书写“必”“威”“武”。

(3)同学写字。

设计意图: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老师指导同学书写生字,引导同学理解词语,为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留意生字的读音。

《火烧云》教案14篇

《火烧云》教案14篇

《火烧云》教案14篇《火烧云》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瑰丽景色,是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的合适教材。

2课文第二部分,先后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快和多。

两层意思叙述的结构十分相似,十分适宜于作"按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落实单元训练目标。

3课文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主要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写火烧云的情景、火烧云消退时天空中的变化和观看火烧云的人们的心情。

作者把多彩多姿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1会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来描写景折的表达方法4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特点的有关段落,把课文有关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平时注决心书观察太阳落山前后的天空景色。

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或投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在理清课文脉络前提下,按火烧运的出现、变化和消退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1.揭题(板书课题:20火烧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所得说说什么是火烧云?(日出或日落,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火烧云的景象如何?答后教师指出,我们学习这课文就要懂得火烧云的特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2.初读课文,提着问题自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的词语及自己不懂的其他词语。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檀(tán)(tòng)恍(huǎng)惚(hū)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

前三个生字,第一个是前鼻音,后两个是后鼻音;②注意字形复杂易写错字。

《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10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10篇

《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10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

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

(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②“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1【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变化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教法】从整体入手,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趣,生动导入1、出示题目:师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火烧云》。

教师板书:火烧云2、解释题目:⑴启发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做“火烧云”?(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红云、彩云等)⑵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描写火烧云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读一读:有什么问题。

②换词训练:“烧”换成“红”,行吗?(引导学生读议,找找理由:①避免重复;②前后照应;③显示出动态的感觉;④巧妙点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讲解:课文按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来写。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采取赛读、选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继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各自大胆交流读书的收获,了解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切入重点,感悟表达1、研读第三自然段:⑴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的特点。

⑵背诵课文:引导想象还有什么颜色,学会积累运用词语。

①按“红通通”、“金灿灿”,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如,红艳艳、红闪闪、黄澄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公开课《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是现代文学作品,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下面,为大家分享公开课《火烧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
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
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tán)色的了。

[①这段话写出了什么?]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
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霞光的?这里用了几个“变”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shòu),您老是金胡子了。

”[③从对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大地上的情景。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的,好像
是天空着了火。

[④“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段导读:这段是从地上转到天上,写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⑤这里连用了四个“一会儿”,突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火烧云的色彩繁多?]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⑥“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又说
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多。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
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miǎo)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⑦写马的姿态不断发生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段导读:这段主要从“马”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
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⑧作
者为什么描写狗?]
段导读:这段是从“狗”的变化,说明火烧云变化快。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
么大,也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句导读:这句话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天上的云的样子。

两个“也那么”的重复,写出了孩子对于像狮子的云的亲近感、熟悉感。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⑨作者对狮子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样突出火烧
云形状的变化又快又多的?]
段导读:这段写“狮子”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火烧云变化多而快。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特点。

一时恍(huǎnɡ)恍惚(hū)惚的。

[⑩“恍恍惚惚”说明了什么?]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火烧云的图片。

一导入
傍晚,火烧云映红了天空。

你欣赏过那美丽的景色吗?(出示火烧云的图片,请学生谈谈感受。

)今天,我们随着作家萧红一起去看一看那变化多端的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新词?
3.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看看能否或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霞紫寿葡萄茄跪秒恍惚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高寿——寿
你还能用它组成哪些词语?
两三秒钟——秒
感受“两三秒”有多长。

你有什么感觉?
恍惚——恍、惚
(出示课文句子)一时恍恍惚惚的。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恍恍惚惚”。

(3)书写指导。

①霞:右下方笔画不是一个扁口,而是横折、横。

②秒:右边是“少”,注意与“抄”的区别。

③惚:注意右边的“勿”,不要写成“匆”。

三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
2.指导分段。

(1)思考:日落时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到了这一点?(课文的第3~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
(2)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1自然段是在讲火烧云上来时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在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楚了。

)
(3)想想课文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时的顺序来写的,可分为三段。

)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射到地面上很美丽。

第二段(第3~6自然段):火烧云五颜六色,变化多端。

第三段(第7自然段):火烧云下去了,人们觉得恍恍惚惚。

四总结
多么漂亮的火烧云哪!那么,火烧云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火烧云》一课主要讲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应该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

首先,让学生充
分利用课外掌握的有关火烧云的知识,去了解火烧云,让学生从表象中识别霞光和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教师在学生读过课文后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画的火烧云,从中挑选出几幅画得较逼真可爱的火烧云上讲台展示,再找个别学生按照课文中作者描绘火烧云的方法来讲一讲这几幅画的内容。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表现欲,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和精确,教师应适时给出“附加题目”。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抛开图画,再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火烧云发展的这一顺序,加以丰富的想象,用其他动物或植物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

有的学生可能说像抓鸡的老鹰,像下山的猛虎,像怒吼的雄狮;有的说像游动的火龙,像啼鸣的公鸡,像飞舞的火凤凰,还有的说像龟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红叶……先不论学生的比喻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精美,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已主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并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展现火烧云变化的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