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火烧云》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部编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导入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二、新课1、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2、学习第一段:⑴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板书:霞光)⑵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⑶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⑷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⑸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⑹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第1篇】今天上《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如下:1. 范读课文。

学生轻声读课文2. 学习生词3. 简介作者,解释火烧云4.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火烧云?(学生说颜色和形状)提炼颜色和形状的特点(变化极多,变化极快)5. 指导朗读颜色部分。

指导理解:梨黄茄子紫的词语结构(学生提出“葡萄灰”不好理解)简单讲述作者的语言特点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今天继续讲《火烧云》,教学流程如下:1. 齐读课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颜色变化极多,形状变化极快)2. 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齐读归类描写颜色的词语背诵3. 指导朗读4至6自然段4. 圈出描写时间的词,感受变化极快。

5. 圈出“马、狗、狮子”,讨论:为什么作者会把火烧云想象成这些动物?(小杨说,这些动物是作者印象深的。

小于说,这些动物是作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能说出这样的答案非常不容易了。

)6. 完成分段7. 猜猜作者为什么“恍恍惚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感受。

)8. 理解“烧”字的好处9. 完成课后习题【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第2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还应致力于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设计力图将文本以立体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在充分的读中让学生领悟到写颜色的不同的表达方法,体验到文本的语言美及大自然的美,从而享受到语文的快乐,语文的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多彩与多变。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事物的兴趣。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在不断地欣赏语言及所描绘的自然美的过程中感悟抓住美句体会意境的读书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3、情感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享受文本的语言美及语言所描绘的自然的壮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第1篇】一、导语激情,复习引入师:天空中的彩虹是美丽的,大自然这位大魔术师带来的火烧云这一景象又使多少人陶醉其中。

这节课我们跟着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那火烧云的瑰丽情景。

(板书:火烧云)1.什么叫“火烧云”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生: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

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学生朗读这句话。

师:评价小结: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2.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什么是恍恍惚惚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烧”让学生想象景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为展现火烧云美丽的景色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感悟,积累运用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看火烧云的人们会恍恍惚惚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的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学生自由朗读三~六自然段。

2.学生交流。

(板书:颜色、形状多快)3.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师:请你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都有哪些颜色?(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___色。

”这句话描述一下?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颜色进行归类?(三类)师: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师:真会用词。

《火烧云》教案6篇

《火烧云》教案6篇

《火烧云》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火烧云》教案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火烧云》教案设计篇一《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佚名教学要求: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片一套(共计八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

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

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板书:颜色形状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板书:五彩缤纷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

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火烧云奇异的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3、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霞、紫、寿、葡、萄、茄、跪、秒、恍、惚;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霞光、紫色、高寿、葡萄‘茄子、跪着、恍恍惚惚。

4、背诵课文。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1、字词教学;2、理解火烧云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新课。

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

三、自由读文,思考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2、给课文分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四、学生读文,讨论。

五、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1、按时间的顺序。

(板书)2、段意。

3、朗读。

六、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写下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

是一篇自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设计理念】《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课《火烧云》(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课《火烧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火烧云》,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火烧云》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课《火烧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炼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火烧云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重要句子,并说明理由。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共同交流,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烧云的美丽和神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火烧云》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炼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火烧云的美丽景象,并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难点没有得到有效突破,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弱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4《火烧云》(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4《火烧云》(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火烧云的变化规律时,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不太熟悉,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加深理解。此外,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火烧云的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他们对大自然的美景产生了敬畏之心,更加珍惜自然资源,关爱环境。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火烧云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火烧云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火烧云的传说或展示火烧云的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火烧云的变化规律和成语“火烧云”的运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火烧云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火烧云的知识点。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火烧云的知识点,掌握成语“火烧云”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火烧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向我们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作者介绍】
萧红(19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着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列入“奴隶丛书”出版。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是萧红。

萧红的中篇,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
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

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

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其他资料】
有关火烧云的古诗
《霞》
[唐] 韩琮
应是行云未拟归,
变成春态媚晴晖。

深如绮色斜分阁,
碎似花光散满衣。

天际欲销重惨淡,
镜中闲照正依稀。

晓来何处低临水,
无限鸳鸯妒不飞。

《霞》
[唐] 王周
拂拂生残晖,
层层如裂绯。

天风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霞》
[唐] 徐夤
天际何人濯锦归,
偏宜残照与晨晖。

流为洞府千年酒,
化作灵山几袭衣。

野烧焰连殊赫奕,
愁云阴隔乍依稀。

劳生愿学长生术,
餐尽红桃上汉飞。

《早望海霞边》
[唐] 李白
四明三千里,
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
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青龙白虎车。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càn làn fēn miǎo shēn tuǐ xiōnɡ měnɡ wēi wǔ
二、比一比,再组词。

彤()庙()凶()妙()
丹()宙()区()吵()
三、读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
..是天空着了火。

……好像……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 ___→__ _ ___→___ 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 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

五、阅读重点段落。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个自然段共有()句话?用“”画出段中的中心句。

2.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写句子。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葡萄灰:
参考答案
一、
灿烂分秒伸腿凶猛威武
二、
彤(红彤彤)庙(庙宇)凶(凶恶)妙(美妙)
丹(牡丹)宙(宇宙)区(山区)吵(争吵)
三、
……好像……:今年夏天太热了,中午时柏油路好像都要晒化了。

四、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火烧云
五、
1.3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天上的云真是多变,一会儿变成了调皮的小狗,一会儿变成了馋嘴的小猫,一会儿变成了可爱的绵羊,一会儿又变成了凶恶的老狼。

3.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六、
红彤彤:金灿灿绿茵茵绿油油
葡萄灰:茄子紫苹果绿橙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