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论《说文解字》立部与归部的问题

陕西 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Jun.2018 Vo1.36 NO.3
论 《说 文解 字 》立 部 与 归部 的 问题
刘 忠 华 ,李 艳 辉
· 1 2 ·
字 )相对 ,独 体字 的结 构特 点 如石 定 果所 言 :“象 形 字 与指 事 字 是 一元 结 构 ;在 篆 文体 系 内 ,它们 不 可 再 切分 ,只能视 为 浑然 的整 体 ,或称 单项 元 素 (指事 字 的指 事 记 号 是 不 能独 立 表 义 的 )。”[318汉 字 体 系 中 , 独体字数量不多,却是汉字构形的基础 。数量 占绝对优势的合体字主要由独体字复合而成 ,尤其是象形 字 “相叠 加则 为 会 意 字 ;加 注 指 点 符 号 则 为 后 起 指 事 字 ;两 个 独 体 文 分 别 充 当 形 符 和声 符 则 为 形 声 字 ”[41261。独 体字 在结 构 上 的整体 性 和单一 性及 强 大 的构字 功 能为汉 字 的类 聚和群 分奠 定 了 良好 基 础 ,
(陕 西 理 工 大 学 文 学 院 ,陕 西 汉 中 723000)
[摘 要 ] 《说 文》部 首 是一 个严 必 归 某部 。 独
体 字作部 首 ,是 由其 结构特 点 和构 字功 能所 决定 的 ,合 体 字 立部与 否 ,取 决于是 否 另有属 字 。空部 首 、异
[收稿 日期 ]2017—11—20 [作者 简介 ]刘忠华 (1964一),男 ,陕西洋 县人 ,陕 西理 工大 学文学 院教 授 ,硕 士生导 师 ,主要 从事汉 语 言文字 学研 究 ;李艳辉 (1992一),女 ,内蒙古通辽人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 院汉 语 言文字学专业硕 士研究 生。 基金项 目]陕西理工大学研究 生创 新基金项 目‘ 说文解字》部 首与归字问题研究 ”(SLGYCX170,i.)
部首编排法

第二节部首编排法部首编排法是汉语字典、词典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利用它的偏旁同一性来编排词条的一种方法。
同一偏旁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那个偏旁列在开头作为部首,所以叫部首编排法。
这种方法最早由许慎发明。
他在《说文解字》里把收列的九千多个单字分排在五百四—卜个独体字之下,这五百四十个独体字就称作部首。
部首字和它所统辖的字不只在字形上有联系,而且在字义上也有联系,所谓“凡某之属皆从某”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说文解字》定的部首太多,并且部首与部首之间以及一个部首内部的所属字之间的排次依然不太清楚。
明代梅鹰柞编纂《字汇》,钻“对这两个缺点作了重大的改进,首先简化部首数量,从五百四十部变为二百一十四部,把可以合并为一部的字都合在一起;其次规定部首之间以及一个部首内部的所属字之间一律依据笔画多少排次,使编排条理更加完善清楚。
《字汇》这套方法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采用,就完全定型下来,成为晚近我国一般汉语字、词典的最主要的编排方法。
《中华大喀典》、旧《辞源》、旧《辞海》等用的都是这套方法。
部首编排法的最大优点是运用字形标准,使能据形查字;而且同部首的字在字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乌”部多为鸟名,“龟”部多为鱼名,“广”部多与疾病有关,“手”部多与手的动作有关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分类编排法的优点。
总的来说,大多数汉字在查检上并无困难,因此容易为一般人接受,经久不衰。
但是,它也有几个带根本性的缺点:第一,部首的位置不固定。
有的在上,如“下”属“一”部、“今”属“人”部;有的在下,如“六”属“八”部、“天”届“大”部;有的在左,如“扶”届“手”部、“明”属“日”部;有的在右,如“助”属“心”部、“献”属“犬”部;有的在左上角,如“荆”属“帅”部、“嗣”属“口”部;有的在左下角,如“献”属“田”部、“颖”属“禾”部;有的在右上角,如“整”属“文”部、“望”属“月”部;有的在右下角,如“疑”属“正”部、“赖”属“贝”部;有的在内,如“匠”属“口”部、“风”届“夕”部;有的在外,如“四”属“口”部、“间”属呵1”部;有的插在中间,如“中”属“[”部、“承”属“手”部;有的分为上下,如“衰”属“衣”部、“五”属“二”部;有的分为左右,如“街”属“行”部等等,碰到一个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部首资格的字,一般读者很不容易确定它究竟属于哪个部首。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第一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工具书:把所选定的领域里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使用。
工具书能够解答疑难问题,指引治学门径,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并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提供研究资料。
但工具书中存在错误和时代局限性。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一)编排方式:1.部首法: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
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
另外,要注意两点:(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
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
《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2.笔画法: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
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
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
这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
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
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
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
4.号码法:按照四角号码(或者三角号码等其他号码)的顺序进行编排。
《说文解字》

一、作者许慎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河南郾城),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文经学。主要著述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说文解字》等。只有《说文解字》通行于今。因他博通经典,当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四、“从某从某,某亦声”:“禮,履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亦声字
亦声字:《说文解字》中有一部分字,许慎分析为“从某从某,某亦声”,先指明会意关系,再附带指明“亦声”,强调某些偏旁在会意字中兼有表意记音的双重功能。学者们称之为“亦声字”。
对于“亦声字”,学术界看法不一致。
会意
《说文》标明会意字的体例:
一、从某从某。如:及(P64下),逮也。从又从人。,取(P64下),捕取也。从又从耳。
二、从某某。如:是,直也。从日正。
三、从某,……。秉(P64下),禾束也。从又持禾。莫(P27下),日且冥夜。从日在茻中。丈(P50下),十尺也。从又持十。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说文》释义的方法:
一、形训:通过分析字形说明字义。理论依据:汉字的形义统一。
《穴部》:“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
《宀部》:“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宰,本族的人犯罪后沦为奴隶,在主人家里干活,是奴隶的头子。进入封建社会后,宰变为官员。)
形训中一定要区分造意和实意。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5000汉字―10万汉字,都是是由这470个基础汉字组合出来的。
甲骨文形声字占27%,《说文解字》占80%以上。
一、汉字数量汉字数量有多少呢?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能教古文的高中语文老师认5000字。
《新华字典》收__字。
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
南朝顾野王《玉篇》收__字。
宋代《集韵》收__字除去异体实收__字。
清代《康熙字典》收__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参与编撰的《汉语大字典》收__多字,而今天电脑内能搜集到的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字形在10万以上。
二、《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
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括与反映。
据研究者统计,540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说文解字》收字

《说文解字》收字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收字 9353 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 个,共 10516 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2、甲骨文3、王懿荣4、刘鹗5、孙诒让6、罗振玉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王国维卜辞通纂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二章殷周金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二、解释词语:1、金文2、吉金3、《三代吉金文存》4、《两周金文辞大系》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第三章战国文字习题解析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2、秦文字3、六国文字4、大篆5、石鼓文6、简帛文字7、小篆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习题解析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
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辞源》、《辞海》
《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於 1915年;1958年起修订,1979年后陆续出 版。新《辞源》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 着重考察语词起源,精选书证,是专门为 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也用214个部首排列(修订本改为208), 修订后收字12890个,复合词语84134条。 其体例是: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 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一般是在 词条之下先释意义,然后引例证明。
古汉语通论(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
1.按音序排列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如杨树达 《词诠》(注音字母的形体是利用汉 字的偏旁改造而成,1913年由读音统 一会制定,1918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 布推行.)
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经 籍纂诂》。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 按笔画多少排列,同一部首的字也按 笔画由少到多排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 慎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是中国 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共分540部首,收 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 共10516字。
《说文解字》的体例:先列出小篆,然 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 或1975年。山东、江苏、安徽、 浙江、福建、上海五省一市的1000多名专 家学者参与编写,罗竹风主编。1986年11 月第一卷出版,至1993年11月全书出齐。 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全书正文12 卷,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 单字 字头也按部首排列,部首与《汉语大字典》 200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部首排列
摘要:《说文解字叙》中“其建首也,立一为耑。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同牵条属,共理相贯。
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这段话是理解《说文》540部首排列系联方式的重要钤键。
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排列的表层规则,而在540部首的排列次序的深层结构中意联起主导作用;同时,部首的排列次序还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而《说文》中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部首;每部之字;排列
一、《说文》部首排列体例
(一)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后世学者多认为5说文6部首主要是“据形系联”,但很多部首排列又无规律可循。
现代者周祖谟先生认
为“主要是据形系联,也有按意义系联的”,但同时认为,《说文》的有些部次排列并非完善[2]。
许慎《说文》540部首的“据形系联”中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一个部首系联一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这后一个部首又系联一个和它自己箱体相似的部首,这样一直往下系联。
比如说:《说文》第一篇“士”部系联的脉络是
第二种方式是,一个部首以它为中心,同时系联几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例如:以“口”部为中心,同时系联了12个和它形体相似的部首:。
540部首就是以这两种方式为基础,综合交叉在一起的。
许慎《说文解字》“据形系联”对于“形”的表针有一下几种情况:
1、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笔形中的一部分。
例如:
2、后一个部首包含了前一个部首的全部或部分笔形。
例如:
3、后一个部首是前一个部首的倒体或反形。
例如:
4、后一个部首的顾问和前一个部首的笔形相似。
故系于后。
5、后一个部首和前一个部首部分笔形相似。
例如:第四篇
之后。
(二)同条相属,共理相贯:部首排列次序深层结构的意联主导
同条相属,共理相贯,指同一枝条的牵连在一块,共一义理的联接在一起。
段注云:“同条共理,谓五百四十部相联缀也。
”540部首在排列次序中所反映出
来的表层现象是“据形系联”,而深层机理中“同条共理”则起着主导作用。
我
们不妨简称为“意联”。
一般情况下,据形系联的同时,意联暗贯其中,形联所形成的部首群也往往是相关意义部首群。
同时,意联还是形联的补充,当形联收到局限是,意联的原
则就凸现出来,甚至有时是意联起作用。
第一,形联的部首中,大都意义相连。
上述五种形似部首系联中,前四种方式基本上都是有意义的联系,这是因为540部首皆为象形、指示、会意字,它们的形体都含
有一定意义,形联是一环套一环,因此,形联的同时往往就是一个意义群。
比如,
口部的并列式系联中,意义都和“口”有关,只有第五种情况,只是笔形的相同
或相似,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第二,一个部首又几个相似部首可系联是,以意联为准则。
也就是说一个部首往往有多个和它类似的别部首,那么,就是在形联的基础上贯之以意联。
比如,第六篇部首,和“口”部首形体相似,但是它没有系联于“口”后,而是系联在“束”后,虽然和“口”相似,但意义上并没有什么联系。
第三,部首形体奇特、无形可联时,以意联之。
第四,《说文》第十四篇是典型的意联。
(三)立一位端,以究万原;必终于亥,知化穷冥;部首排列的哲学思想
按照据形系联对部首进行分析后,还有个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以“一”开始,终于“亥”,中间的538个部首怎样排列?
540个部首的排列系联首先是立体式的以形系联,穿插以据意系联,但是,这两种系联方式并不是许慎的全部的系联原则,它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或曰哲学思想,即
“立一为端,以究万原;必终于亥,知化穷冥。
《说文》云:“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
分天地,化成万物”;“亥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
二,古文上字。
一人,男,二首,
六身。
”中国的哲学传统是以周易为代表的宇宙哲学观,认为“一”生万物,故许慎
将“一”列为部首之首,统领其他539个部首。
《易》系辞下云:“亥而生子,复从
一起。
”始一终亥说明了宇宙的来源及其无穷生化。
二、《说文》每部之字排列体例
《说文》每部之字排列的体例主要是按照意义来排列和按照类属来排列(一)按照意义来排列,即把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段玉裁指出:“凡部之先后,以形之相近为此。
凡每部之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此。
《颜氏家训》所谓‘隐括有条例’也。
《说文》每部自首自尾,次第
井井,如一篇文字,如“一”而“元”,元,始也;始而后有‘天’,天莫大焉,
故此以‘丕’,而‘吏’之从‘一’终焉,是也。
”
(二)按照类属来排列,即把表同类事物的字排列在一起
黄侃先生指出:“许君列字之次第,大氏先明后事。
如玉部自燎以下皆玉名也;
自壁以下皆玉器也;自瑳以下皆玉事也。
自玼以下皆赋于玉者也;殿之以灵,用
玉者也。
”
(三)其他
除了把意义相近类属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之外,《说文》每部之字的排列顺序
还有一些体例,段玉裁和王筠分别进行了揭示。
例如;“人曰肌,鸟兽曰肉。
此
其分别也。
《说文》之列,先人后物。
”
“至于每部列文自有条理。
与部首反对者,必在部末。
叠部首位文字者,必在
部末。
至于部中字之先后,则先实后虚,先近后远。
诸大部无不然者。
其或无虚
是远近之可言,则以训义美者列于前,恶者列于后。
如言、心等部是也。
……凡
上讳皆在首,以尊君也,故部复解其义。
”
“既竭愚才,惜道之味”。
《说文》的540部首的排列以及每部之字的排列,的确是颇费了许慎一片苦心。
整个《说文》历时20多年才完成。
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与追随的。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陈平,“据形系联”、“杂而不越”,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黄侃,《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