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诗词之远公龛【唐】王维

合集下载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目“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之作。

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和心中郁闷。

B. 词中的李广,实则词人的自我写照。

为其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南宋统治集团。

C. 下阕四句,作者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

D. 此篇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与众不同,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话说的极其风趣,实则带泪的微笑。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1. C2.①用典,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③反语,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错误。

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

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

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历代庐山诗词欣赏

历代庐山诗词欣赏

关于庐山的诗词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诗意

古诗诗意

1、《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旧:以前、过去曾:曾经谙:熟悉日出江花红胜火,胜:胜过、超过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回忆诗人在此诗中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春天时江边火红的野花和碧绿的江水。

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喜爱和回忆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反问的写法,更把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推向极致。

2、《江畔独步寻花》江畔:江边独步:独自散步【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蹊: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流连,留连而不愿离开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叫声悦耳动听此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写出了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色,是一首赏春的著名小诗。

诗中有两句话,后世的人们往往在形容天真烂漫的童话境界和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色时使用到,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3、《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鸣:鸣唱、鸣叫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含:包含、容纳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停靠此诗为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晚年所写。

诗歌描绘了江苏一带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好:及时知:知道节:节令、节气当春乃发生。

当:正当、正值乃:于是、就随风潜入夜,潜:静悄悄地润物细无声。

润物:滋润万物细:默默的野径云俱黑,野:野外的径:小路俱:全部、都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晓:天明、早晨花重锦官城。

重:沉甸甸的此诗是描写春天和春雨的诗。

诗人从各个方面对雨的特征进行描写,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诗中处处透露出了作者因春雨到来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5、《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倾斜,意为曲曲折折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生腾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红于:比……红此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是一幅形象鲜明、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6、《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九州:全中国生气:生机勃勃的兴旺气象恃:依靠万马齐喑究可哀。

庐山远公话(精校)

庐山远公话(精校)

庐山远公话盖闻法王荡荡,佛教巍巍,王法无私,佛行平等。

王留玫(政)教,佛演真宗。

皆是十二部尊经,总是释迦梁津。

如来灭度之后,众圣潜形於像法中。

有一和尚,号曰旃檀。

有一弟子,名曰惠远。

说这惠远,家住雁门,兄弟二人,更无外族。

兄名惠远,舍俗出家;弟名惠持,侍养於母。

惠远於旃檀和尚处,常念正法,每睹直(真)经,知三禅定如(而)乐,便委世之不远。

遂於一日,合掌启和尚曰:“弟子伏事和尚,积载年深,学艺荒芜,自为愚钝,今拟访一名山,寻溪渡水,访道参僧,隐遁於嵒谷之边,以畅平生可矣。

”师曰:“汝今既去,拟往何山?”惠远曰:“但弟子东西不辩(辨),南北岂知,只有去心,未知去处。

”师曰:“汝今既去,但往江佐(左),作意巡礼,逢庐山即住,便是汝修行之处。

”惠远闻语,喜不自胜,既蒙师处分,而已丁宁,岂敢有违。

遂即进步向前,合掌鞠穷(躬),再礼辞於和尚,便登长路。

远公迤逦而行,将一部涅盘之经,来往庐山修道。

是时也,春光扬艳,薰色芳菲,渌(绿)柳随风而尾婀娜,望云山而迢递,睹寒雁之归忙。

自为学道心坚,意愿早达真理。

远公行经数日,便至江州。

巡诸巷陌,歇息数朝,又乃进发。

向西行经五十馀里,整行之次,路逢一山。

间(问)人曰:“此是甚山?”乡人对曰:“此是庐山。

”远公曰:“我当初辞师之日,处分交代,逢庐即住,只此便是我山修道之处。

”且见其山非常,异境何似生?嵯峨万岫,叠掌千层,崒岏高峰,崎岖峻岭。

猿啼幽谷,虎啸深溪。

枯松□万岁之藤萝,桃花弄千春之色。

远公贪玩此山,日将西遇,遂入深山,觅一居止之处。

便於香庐(炉)峰顶北边,权时结一草菴。

腰间取其火石,叩其火石,遂焚无价宝香,结跏敷座,便念涅盘(槃)经,约有数卷。

是经声朗朗,远近皆闻,法韵珊珊,梵音远振。

敢(感)得大石摇动,百草亚身,瑞鸟灵禽,皆来赞叹。

是时也,山神於庙中忽见有此祥瑞,惊怪非常,山神曰:“今日是阿谁当直?”时有坚牢树神,走至殿前唱喏,状如豹雷相似,一头三面,眼如悬镜,手中执一等身铁棒,言云:“是晻乙当直。

古诗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赏析

古诗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赏析

古诗晚泊浔阳望庐山翻译赏析《晚泊浔阳望庐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前言】《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

此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

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

【注释】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翻译】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傍晚的钟声听到也徒然。

【鉴赏】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

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

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在那千里烟波江上,诗人扬帆而下,心境十分悠然。

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他眼前突兀而起。

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十分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

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

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

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描写庐山的古诗大全

描写庐山的古诗大全

1、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寄黄刘二尊师》2、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

——《游含鄱口》3、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4、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湖上望庐山》5、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瀑布》6、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别东林寺僧》7、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

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登庐山》8、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别草堂三绝句》9、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0、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瀑布》11、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

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

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题西林壁》13、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14、归白阁,山远晚晴看。

——《寄白阁默公》15、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6、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瀑布》17、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

——《庐山》18、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江上送客游庐山》19、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瀑布》20、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庐山桂》21、佛手灵崖作道场,仙人洞里祭纯阳;华胥梦里十年相,簪笏门中百味伤;漫步蓬莱羡美境,常游庐岭爱风光;千年苦守不离去,只为清醇一滴香。

——《清醇一滴香》22、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庐山桂》23、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古诗接龙1至50原文加解释

古诗接龙1至50原文加解释
11、书窗即事【宋】朱淑贞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鸣。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译文】这首诗写春去夏来的景色,后两句借蜜蜂蝴蝶飞来飞去,烘托出一种生机活跃、令人欢悦的气氛。
12、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岸边微风低拂细草,旅夜孤舟桅杆高耸。广阔的原野上空星辰低垂,翻滚的江潮里月轮奔涌。名声难道要凭文章流播,官位只该因为年老多病断送。我漂泊一生,究竟象什么?就如同那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孤飞的沙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原文】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注释:1、净慈寺:西湖南北山著名佛寺。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3、无穷碧:无穷的碧绿。4、别样红:红的特别出色。
诗意:毕竟是最美的西湖六月中,绮丽风光与其它季节不同,莲叶连接天边展无穷碧绿,荷花辉映着朝阳特别鲜红。
30、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9、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远公在庐山

远公在庐山

远公在庐山远公在庐山中,[1]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2]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3]”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4]皆肃然增敬。

【注释】[1]远公:即慧远(334—416),东晋高僧。

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

幼好学,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后从道安出家,精研般若性空之学。

孝武帝太元六年(381)立东林精舍于庐山,与宗炳、慧永等十八人结白莲社,同修西方净土之业。

卜居三十余年,足不出山。

有《匡山集》。

庐山:据慧远《庐山记》说,殷、周之际,有匡俗先生隐居于此山中,后成仙而去。

时人谓其居处为神仙之庐,即名山为庐山,又称匡庐。

山在今江西九江附近,为我国名山之一。

[2]“桑榆之光”二句:意思说人既到晚年,来日已无多,在学问上的造诣也就有限了。

桑榆之光:日暮时,夕阳照在桑树和榆树上,余光不会长远,故用来比喻人的老年。

南朝宋·刘铄《拟古诗》:“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唐·李善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将老。

”[3]“朝阳之晖”二句:早晨的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得越来越高,变得愈发明亮。

用以比喻年轻人的学业也应与日俱增,渐趋于成熟境地。

[4]高足:汉代驿传中设高足、中足、下足三等马,高足为上等快马。

后用以喻指高才出众者。

【译文】远公住在庐山中,年纪虽然老了,仍在讲解经典矻矻不止。

弟子里有懒散不努力的人,远公便说:“老年人像落日余光,按理说不会照得久远;只愿你们年轻人是初升的太阳,随着时间推移那光辉越来越明亮!”拿着经书登上座位,背诵朗读声音响亮流畅,言词神色十分恳切。

那些卓异出色的弟子,都肃然倾听,更增加了对他的敬意。

【总案】慧远好学不倦、老而犹然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他对年轻弟子的期望与勉励更感人。

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活现出一位学问精深、诲人不倦又循循善诱的慈祥长者形象。

桑榆1.桑树与榆树。

2.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