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滑坡土方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测量,了解滑坡的几何形态、体积和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学生对地形测量、土方计算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滑坡土方测量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滑坡边界点间的距离和角度,绘制滑坡边界线。
2. 体积计算法:根据滑坡边界线的几何形态,计算滑坡体积。
3. 坐标测量法:利用全站仪等仪器,测量滑坡边界点坐标,绘制滑坡平面图。
三、实验器材1. 全站仪2. 罗盘3. 水准仪4. 皮尺5. 记录本6.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实地勘察: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滑坡的形态、规模和周边环境。
2. 布设测站:根据滑坡边界线的走向,在滑坡两侧布设测站,确保测站间距适中。
3. 测量边界点:使用全站仪、罗盘等仪器,测量滑坡边界点的坐标和角度。
4. 绘制滑坡边界线: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滑坡边界线。
5. 计算滑坡体积:根据滑坡边界线的几何形态,计算滑坡体积。
6. 绘制滑坡平面图:利用测量数据,绘制滑坡平面图。
五、实验数据1. 滑坡边界点坐标:- 点A:(X1, Y1)- 点B:(X2, Y2)- 点C:(X3, Y3)- ...2. 滑坡边界线长度:- AB长度:L1- BC长度:L2- ...3. 滑坡体积:V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滑坡形态: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滑坡呈近似梯形,底部较宽,顶部较窄。
2. 滑坡体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滑坡体积为V立方米。
3. 滑坡范围: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滑坡范围约为X平方米。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滑坡的形态、体积和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滑坡形态呈近似梯形,体积约为V立方米,范围约为X平方米。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验数据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效果。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滑坡土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滑坡勘察报告(七)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指地表或地下岩体、土壤等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体发生不稳定而发生的地质灾害。
滑坡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滑坡进行勘察是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质、地形、地下水位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滑坡的发生机理和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具体的工作原理包括:1.地质调查: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断层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
2.地形测量:通过现场测量和遥感技术获取滑坡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等,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了解滑坡区域的地下水情况,判断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
4.大气降水监测:通过对滑坡区域的降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5.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地质、地形、地下水位、降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滑坡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
三、实施计划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滑坡勘察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调查计划和工作方案。
2.地质调查: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断层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
3.地形测量:采用现场测量和遥感技术获取滑坡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等。
4.地下水位监测:在滑坡区域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对地下水位进行定期监测。
5.大气降水监测:在滑坡区域设置降雨监测点,对降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6.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地质、地形、地下水位、降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滑坡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
7.编写报告:根据实施的勘察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山区、丘陵地区、河岸地区等。
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在滑坡勘察中,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地形数据,提高勘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进行地下水位和降雨的监测,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XX滑坡勘察报告

XX坝滑坡勘察报告1、前言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为整个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具体任务有:(1)查明滑坡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假基岩、滞带土)、水文地质特征(冲沟)、变形破坏特征,拉裂缝(横张、纵张);(2)查明勘察区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提供各地层岩性及滑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类型,分析滑坡空间分布特征;(4)综合分析滑坡形成条件,产生机理及运动模式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6)对滑坡防治提出经济技术合理的建议措施。
2、自然地理概况XX坝滑坡位于四川省XXX市黄湾地区,由于XXX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近年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受暴雨或峨眉河的影响,滑坡区的稳定性将变差,局部将失稳,对上游河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危机数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实施滑坡与塌岸灾害治理工程。
滑坡体横向宽约800米,纵向长约500米,后缘紧靠通往XXX 景区的盘山公路。
滑坡所在地区有一条3级公路通往景区方向,此公路路况良好。
在滑坡堆积区有一条乡村路从滑坡体上游边界通往下游边界,路面较窄,但可供一辆小汽车通行。
整个滑坡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有几条小路可供人从滑坡前缘通向滑坡后缘。
滑坡后缘常年受峨眉河侵蚀、冲涮。
3、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滑坡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貌,山势低缓,侵蚀切割程度中等,地势为阶梯状斜坡,总体上是东部(滑坡后缘)高西部(滑坡前缘)低,海拔高程468~551m,相对高差为83m。
滑坡前缘紧挨的峨眉河,河浅水缓,由北东走向转90 º弯呈北西走向,在滑坡前缘形成大拐弯,对滑坡前缘形成侧向侵蚀,与峨眉河隔河相对的是黄湾五级阶地,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地貌形态单一。
滑坡勘察报告(四)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提高灾害防治能力,需要进行滑坡勘察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勘察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岩性、构造、断裂、节理等地质情况,确定滑坡发生的基础条件。
2.地形调查:通过地形测量和地貌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地形特征、坡度、坡面形态等,确定滑坡的发生位置和范围。
3.水文调查:通过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确定滑坡的水文条件。
4.气象调查: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强度、风力等,确定滑坡的气象条件。
三、实施计划步骤滑坡勘察的实施计划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准备:明确勘察目标和任务,编制勘察计划,确定勘察人员和装备,进行必要的文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2.现场勘察:按照勘察计划,组织勘察人员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现场勘察工作,采集必要的样品和数据。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室内分析,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
4.报告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包括滑坡的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危险性评价、防治建议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区、河谷区等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发生频繁的地区。
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滑坡的预测、预警、防治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滑坡勘察的创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调查:将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滑坡的危险性和防治措施。
滑坡岩土勘察报告

滑坡岩土勘察报告1. 引言本文是关于滑坡岩土勘察的报告。
滑坡是指地表或地下岩土体由于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造成部分或全部岩土体沿一定面积发生运动的现象。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进行细致的岩土勘察是至关重要的。
2. 勘察目的本次滑坡岩土勘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滑坡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可能的滑坡形态。
通过勘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勘察范围与方法本次岩土勘察的范围包括滑坡区域及周围地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地形地貌的调查与测量 - 岩石和土壤的采样与实验室测试 - 滑坡发展演化历史的研究 - 滑坡影响范围的划定勘察的方法主要采用现场实地勘察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滑坡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测量,并采取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4. 勘察结果4.1 地质情况滑坡区域主要由层状岩石和土壤构成,其中岩石层呈倾斜状分布,土壤层较薄。
岩石主要由片麻岩和页岩组成,具有较强的断裂和节理特征。
土壤主要由黏土和砂粒组成,含水量较高。
地下水位较浅,对滑坡的发生和演化起到重要影响。
4.2 滑坡形态与发展根据勘察结果,滑坡表面呈现出明显的剪切带和滑坡体。
滑坡体从上到下可以划分为滑裂带、滑动带和动力平衡带。
滑裂带是滑坡表面的最上层,剪切破坏较明显,土质较松散。
滑动带是滑坡表面的中间层,存在滑动面。
动力平衡带位于滑坡体的下部,土质较紧密。
4.3 勘察成果与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分析,滑坡的发生与岩石断裂和土壤含水量较高有关。
因此,对滑坡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应首先加固岩石层和土壤层的稳定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对断裂和节理进行修复和固结 - 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 加强地下水的排除与治理此外,加强对滑坡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定期对滑坡进行调查和勘察,以及制定灾害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减少滑坡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滑坡勘察报告

工程项目名称(宋体,加粗,小二号)滑坡勘查报告(宋体,加粗,小初号,一个字间距)(勘查阶段)(宋体,二号)承担单位名称(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勘查单位名称(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XXXX年XX月XX日(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附件1-2工程项目名称(宋体,小二号字)滑坡勘查报告(宋体,小初号,一个字间距)(勘查阶段)(宋体,二号)项目负责:(宋体,三号)报告编写:(宋体,三号)审核: (宋体,三号)总工程师: (宋体,三号)单位负责人: (宋体,三号)提交单位:(宋体,三号)提交日期:(宋体,三号)附件1-3单位资质(为彩色扫描件)3附件1-4工程项目名称(宋体,加粗,三号字)xxx勘查报告审查意见(宋体,加粗,二号字)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名:年月日附件1-5《工程项目名称xxx勘查报告》(宋体,加粗,二号字)评审专家组名单(宋体,加粗,小一字)5附件1-6目录(宋体,加粗,三号字)0.前言(宋体,加粗,四号字)…………………………………页码0.1××××××(宋体,小四号字)……………………………………页码0.2××××××……………………………………………………………页码1.××××××………………………………………………………………页码1.1××××××……………………………………………………………页码1.2××××××……………………………………………………………页码(目录中行距和正文行距均为1.5倍行距)附件(宋体,小四号字)1.委托书共页2.××××××土工试验成果报告共页3.××××××钻孔记录照片共页附图(宋体,小四号字)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页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页3.××××××钻孔柱状图共页4.××××××探井(探槽)柱状图共页附件1-70.前言(宋体,加粗,三号字)0.1×××××(宋体,加粗,小三号字)正文内容采用四号字,节标题采用三号字,加粗,均为宋体,出现次节标题与正文内容字体一致,采用1.5倍行距。
山体滑坡勘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山体滑坡勘察报告篇一:滑坡勘察报告第一章概述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K120+085-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
设计路面标高393.11~391.152米,线路最大纵坡2%。
20XX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
20XX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XX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80.0m,形成错落台高约12.0m,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
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υ值;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定分析;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滑坡勘察报告(三)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大规模移动现象,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滑坡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工作主要通过采集地质资料、地形地貌、水文水质等数据,结合工程地质学理论,分析滑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评估滑坡的稳定性,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计划步骤1.确定勘察范围:根据滑坡的规模和地理位置,确定勘察的范围。
2.采集地质资料: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震勘测等手段,获取地质资料。
3.地形地貌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遥感技术,获取地形地貌特征信息。
4.水文水质调查:对滑坡附近的水文水质进行调查和分析。
5.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滑坡稳定性评估。
6.编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地质环境下的滑坡灾害,包括山区、丘陵地带、河岸、高边坡等。
五、创新要点1.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设备,提高勘察效率。
2.结合遥感技术,获取更全面的地形地貌信息。
3.运用地质力学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六、预期效果通过滑坡勘察,可以深入了解滑坡的成因和机制,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七、达到收益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
2.提高滑坡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八、优缺点优点:滑坡勘察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缺点:滑坡勘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九、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1.提高勘察技术水平,提高勘察效率。
2.加强数据分析和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强滑坡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总结:滑坡勘察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通过采集地质资料、地形地貌、水文水质等数据,分析滑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评估滑坡的稳定性,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五年四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勘察证书等级:综合甲级勘察证书编号:180018-kj院长:总工程师:审定:审核: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五年四月一、前言受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委托,我院承担了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蔡家冲路为长沙市城市主干道,为长沙市重点项目.其西接湖南省人民政府及天心区人民政府,东接长沙南北大动脉万家丽路,路幅宽86米,滑坡前已基本建成。
蔡家冲路K1+520~K1+720段现路面标高在55.00-56.25m,其右侧为湖南省森林植物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公园,右侧全为挖方区,边坡坡度为1:1.5,切深14.00~26.00m。
2005年3月上旬雨后,K1+580~K1+660段出现山体滑坡,大量土体及树木随雨水冲刷至道路上,严重影响交通。
且滑坡体上方为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且有二个电力铁塔,勘察时,一个电力铁塔已受滑坡影响正准备搬迁。
而时正值雨季,山体滑坡仍在继续发育,已严重威胁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及电力铁塔的安全,情况十分紧急,破坏后果将很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次勘察技术要求详见《蔡家冲路边坡塌方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我院于2005年3月20日组织设备进场勘察,于2005年3月31日结束全部外业工作。
本次勘察我院采用了现场调查、位移测量监测、综合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常规的岩、土、水试样的室内试验,特别对滑动带取原状土样进行重复剪切试验,以求得滑动带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
钻探时,对第四系地层采用冲击钻探,套管护壁,对基岩采用回转钻进。
采用薄壁敞口取土器重锤少击法进行原状土样采取,土样质量达到Ⅰ级。
本次共完成工作量如下表(表一)。
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一本次勘察原由设计单位布置钻孔11个,后由于勘察时滑坡范围扩大,长已为K1+540~K1+660段,纵深已接近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
根据滑坡处理需要经建设方同意增加钻孔11个,本次勘察实际施工钻孔22个,勘察范围也调整为K1+540~K1+660。
钻孔定位由我院测量技术人员采用全站仪测定。
坐标采用长沙市直角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各钻孔坐标及孔口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和《勘探点一览表》。
本次勘察依据为:1、设计单位提出的《蔡家冲路边坡塌方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该滑坡场地位于长沙市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东南侧,湖南省森林植物公园西北侧,原始地貌为低山剥蚀丘陵。
地形上呈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侧山顶标高为102.70米,该段蔡家冲路标高为55.00-56.00米左右。
山坡植被发育,山坡上部较陡;下部较缓,地形坡度15°~25°(原地形见《道路平面图》)。
在下部由于蔡家冲路修建,形成一个高达14~26米的高边坡,边坡坡度为1:1.50。
勘察期间,由于山体已出现滑动,K1+540~K1+660段护坡已破坏,护坡上部出现一个长约120多米,宽100多米的滑坡体,详见《边坡治理勘察场地平面图》和附照。
(二)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从上往下依次为(其地层序号为①~⑦): ①素填土(Q4ml): 褐黄色、灰黄色、灰黑色、松散,很湿,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砂砾组成,回填年限一年左右。
该层主要分布于电力铁塔附近,即ZK4、ZK20、ZK22,厚度:0.40-4.10m,平均1.83m;层底标高:71.95-85.97m,平均78.61m;层底埋深:0.40-4.10m,平均1.83m。
②耕土(Q4pd): 褐灰色、灰色,可塑,湿,内含植物根茎,稍有光滑,中等~低干强度,中等~低韧性。
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内,厚度:0.20-0.50m,平均0.38m;层底标高:70.14-85.57m,平均78.94m;层底埋深:0.20-1.40m,平均0.49m。
③含砾粉质粘土(Qdl):灰黄色、黄褐色,滑坡体内为松散状态,滑坡周界外为稍密~松散,湿,内含15~30%的砂砾石。
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3.60m,平均 1.45m;层底标高:68.31-83.87m,平均75.37m;层底埋深:0.70-4.10m,平均1.67m。
④残积粘土(Qel):深红色,可塑~软塑,很湿~饱和,无摇震反应,光滑,高干强度,高韧性,系下伏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遇水易软化。
该层主要分布于滑坡体内,为滑动面,厚度:0.40-0.80m,平均0.59m;层底标高:67.71-80.05m,平均72.78m;层底埋深:1.40-2.60m,平均1.81m。
⑤残积粘土(Qel):褐红色,硬塑~可塑,很湿,无摇震反应,无摇震反应,光滑,高干强度,高韧性,系下伏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遇水易软化。
为潜在滑动面,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2.10m,平均0.78m;层底标高:68.30-80.76m,平均74.62m;层底埋深:2.00-4.60m,平均2.72m。
⑥残积粉质粘土(Qel):褐红色,硬塑,湿,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系下伏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遇水易软化。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4.30m,平均2.15m;层底标高:65.91-79.57m,平均72.34m;层底埋深:1.10-8.30m,平均4.71m。
⑦强风化泥质粉砂岩(E):紫红色,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风化强烈,节理裂隙不甚发育,节理面见铁锰质氧化物,岩芯破碎呈坚硬土状、块状,柱状,手拆易断,遇水易崩解,暴露在空气中易进一步风化,采取率70~85%,RQD为65~75%,岩体较完整,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下部,已控制厚度3.10-5.00m。
⑧中风化泥质粉砂岩(E):紫红色,浅红色,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风化较强烈,节理裂隙不发育,节裂面较光滑,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少量碎块状,锤击声较脆,不易碎,回转进尺稍慢,采取率为85~95%,RQD为80~90%,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下部,已控制厚度3.60-4.70m。
根据探井揭露和场地现场调查,场地内岩层走向275°,倾向95°,倾角15°,为单斜结构,与滑坡呈斜交,对边坡稳定有利。
以上各岩土层的分布埋藏状况详见《钻孔地质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三)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1、土壤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原位测试成果本次勘察共采取含砾粉质粘土③原状土样9组、残积粘土④原状土样7组、残积粘土⑤原状土样9组、残积粉质粘土⑥原状土样10组、进行室内试验,其结果见《土壤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汇总表》。
含砾粉质粘土③、残积粘土④、残积粘土⑤、残积粉质粘土⑥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见下表二、表三、表四、表五。
含砾粉质粘土③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二残积粘土④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三残积粘土⑤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四残积粉质粘土⑥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五本次勘察对场地内各主要岩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其统计结果见表《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件4)。
修正后统计结果见下表六。
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 表六2、岩石的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⑦中取岩样7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⑧中取岩样6组进行试验,结果见《岩石室内试验成果报告》,统计结果见下表七。
岩石抗压强度统计表 表七2、数据异常者未参与数理统计。
(四)区域地质构造根据《长沙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湖南省地质矿产局1989年)及野外勘察结果分析:本线路位于长沙洼陷中。
长沙洼陷属永安地洼的南西端,在不断的拱断作用下,由地洼沉积层组成褶皱平缓的红色盆地,以及多期活动直至挽近时期仍在活动的三条主干断裂组成的活动断裂带为期特色。
但在本场地勘察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有大的断裂存在。
(五)地震效应本区属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的麻城—岳阳—定远地震带。
长沙市区据历史记载共发生过28次地震,无大于5级地震的记录,主要以小震形式释放能量,烈度在六度或六度以下。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长沙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场区气候水文条件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年降水量1562mm,年日照1695小时,无霜期272天,春夏之交多暴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0%。
2、地下水埋藏状态本次勘察对钻孔进行了地下水观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埋藏于耕土②和含砾粉质粘土③中,初见水位埋深0.30~3.20m,即标高70.48~76.76m;稳定水位埋深0.10~2.70m,即标高69.24~84.37m。
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3、各岩土层渗透性素填土①因堆积年限仅1年左右,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耕土②、含砾粉质粘土③、残积粘土④、残积粘土⑤、残积粘土⑥为粘性土或含粘粒较多,故透水性较差,致雨后滑坡体内或其表面低洼处有积水。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⑦、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⑧为泥质岩,且节理裂隙不发育,为不透水层。
4、水的腐蚀性本次勘察经在ZK5、ZK8取上层滞水2件进行简易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
根据场地各地层的渗透性和规范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第12.2.5条关于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标准,进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表八至表十一。
评价结果表明:本场地上层滞水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八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九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十备注:该场地环境为干湿交替环境。
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十一三、滑坡稳定性评价(一) 滑坡体划分及滑坡要素的确定1、滑坡体划分根据地表调查、钻探、探井等资料,按滑坡发育程度划分为Ⅰ#、Ⅱ#两个滑坡体。
其位置见《滑坡范围平面图》,现将其特征描述如下:Ⅰ#滑坡体:位于K1+580侧,根据地表调查结果,该滑坡地面变形强烈,西南侧剪切裂缝发育,滑坡体中下部扇形张裂缝发育,滑坡下部滑动时已破坏了原有边坡,滑坡后缘清楚,拉张裂呈弧形,最大错落高度达2.50米,勘察期间由于3月26日暴雨,滑坡后缘仍在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