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三).共53页文档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解读

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 地理课程设置
选修(选修Ⅰ)模块:选修Ⅰ学分分解为选修 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三部分:选修ⅠA是 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 ⅠB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 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2个选修ⅠB学分; 选修ⅠC是由各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 模块所对应的学分。
一、什么是课程
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
二、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 的几次大改变
自建国以来,我国正式颁发并实行的有关普通 高中的课程计划主要有1 6个 基本可以体现历史演变的有5个,分别颁发于 1952年、1981年、1990年、1996年和2000年
二、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
(四)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 2.评价主体 3.评价内容 4.评价方法 5.学分认定
四、新课程高考方案(2007年) 新课程高考方案(2007年广东省 宁夏自治区 Nhomakorabea谢谢
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 地理课程设置
选修ⅠA:选修ⅠA4(地理选修模块4《城乡 规划》 );选修ⅠA6(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 保护》 ) 选修ⅠB:选修ⅠB3 (地理选修模块3《旅游 地理》 );选修ⅠB5 (地理选修模块5《自 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ⅠC:选修ⅠC1 (地理选修模块1《宇宙 与地球》);选修ⅠC2 (地理选修模块2《海 洋地理》 );选修ⅠC7 (地理选修模块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 解读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陆秀良
2006.8.21
一、什么是课程
(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即社会改造。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模板】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加强和改进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______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
地理素养的培养通过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
而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运用,通过对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重点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总之,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合作的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二)课程结构上体现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了__个必修模块和__个选修模块,这些国家课程不仅体现基础性,而且也体现了多样性与选择性。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有利于健康有序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分课按照“课标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课直接从《课程标准》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时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列出。
“基本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知道”、“了解”、“明确”、“懂得”等;理解层次的“把握”、“理解”、“解释”等;应用层次的“探讨”、“比较”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我们在这一维度的具体要求。
“发展要求”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提出的需要适度拓展的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调整学习负担而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分别列出了“不作拓展的内容”和“不作要求的内容”,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不受此限。
“教学建议”是按课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分配、基于什么途径或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哪些学习要求等。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本“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的,力图对关键问题作出简要说明,教师在使用上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
经济常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
浅谈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中区域地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 词 : 区域地 理 知 识 ; 区域 地 理 教 学 ; 区域 地 理 学 习 模 式
一
、
区域 地 理 知 识 的重 要地 位
念 下的区域地理教学 , 首先要求教师构建 区域地理认 知结构 , 然后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引导 学 生 自主构 建 。 2重 视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学 习 和 研 究 区 域 地 理 的基 本 方 法 .
1 . 在地理学科 中的地位
在《 普通 高 中地理课 程标 准》 第一 部分 前言 中 的课 程性质 的 描述 为 : 中地理课 程是 与 九年义务 教育 阶段课 程相 衔接 , 高 高 是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 目标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中的 突出
中阶段学 生学 习地球 科学 知识 、认识 人类 活动 与地理 环境 的关 特点 。 普通高 中地理课程标准》 《 明确提出 :通过探究性学 习, “ 使学 系 , 一步 掌握地 理学 习和地 理研究 方法 , 立 可持续 发展观 念 生初步掌握学 习和研究不 同尺度 区域地理 的基本方法 。 地理 新课 进 树 ” 的一 门教材课 程 。 2在浙江省新课程 实验 的相关文 件中的地位 .
量也有所不 同的现象 。所 以新课程理念下具体 的“ 大洲 ” 国家” 和“ 只是 “ 案例” 是学习 的载体 , , 是要通过深入学 习所学 区域 的 自然 和 人文地理 的基本特征 , 并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 区域 的学习上 。 2区域地理教学 的基点是 区域地理要素和学 习能力 .
甚至是负效的。 构和认 识方 法 、 思路 。 比如 , 分析 区域气候形 成 的主要 因素包括 : 效 的 , ( )k 1 2 阳辐射 ;2 大气环流 ;3 地 面状况 ;4 人类活 动。 () () () 新课 程理
(完整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与2012比较)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注----黑色:2012版和2014版相同;蓝色:2012版,红色:2014版改变)地理学科必修学分学习序列安排(括号内数字表示教学课时数):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91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必修《地理II》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地理III》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亚洲第二节认识地区第三节认识地区第四节区域差异第五节 区域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为例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不作考试要求。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不作考试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三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引导】 聚落数量与地形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形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分布或在开阔的低地分布。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 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三
主要内容
●必修Ⅰ第三章“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必修Ⅰ“活动”的分析与教学处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必修Ⅰ第三章“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一、本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环 境中的 物质运 动和能 量交换
总结 升华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与差 异性
四、 “活动”的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活动”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①阅读式活动 ②观察式活动 ③实验式活动 ④案例探究式活动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四、 “活动”的教学设计
案例:
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活动目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活动内容:出示《中国大城市与地形分布关系图》、 《世界地形与城市分布图》、《巴西主要城市分布 图》、《兰州地形与城市发展图》。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二、对“活动”类型的再分类
4、实践型
如P69“活动”:“调查当地的一家工矿企业,分析 其工业‘三废’的排放情况,讨论该企业对环境的 影响程度。”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三
二、对“活动”类型的再分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意见

附件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规范学校课程设置与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稳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学校课程与教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要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融合贯通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每学期必须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每门必修课程的教学时间总量不得少于课程标准的规定。
要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8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考察、党团活动、军训等)2学分。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不少于40小时;劳动实践4学分,修习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三、开齐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
学校要努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不得制造借口停开某门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得按高考选考要求实行“套餐”制。
要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至少修习4学分。
四、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要求,按照分类办学、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为轴心,进行横向拓展与纵向发掘,大力推进特色化、精品化校本课程建设,高一、高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至少开设4课时选修课程。
五、统筹安排高中3年教学计划。
注意课程设置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可持续性,要严格控制并开科目。
在高一年级,并开学考科目不得超过9门,不得增课时、赶进度提前结束所有科目的必修课程。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上)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
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内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