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的调查论文
中国陶瓷文化的调查论文

中国陶瓷文化的调查论文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1.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
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
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1.2夏至两晋时期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
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
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到商代青铜器并用的青铜彩陶,再到汉代的瓷器制作和创作高度发展,中国陶瓷的历史可谓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包括陶瓷的起源、制作工艺、纹饰图案以及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陶瓷的起源中国是陶瓷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人民率先掌握了釉陶技术,开创了陶瓷文化的辉煌。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已经出现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地区。
彩陶制作技术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其特点是表面各种花纹和装饰。
这些古代的陶器不仅仅被用于生活,还充当了宗教和礼仪中重要的角色。
制作工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的手工塑造,采用胎土,至少烧制三次才能成型的环炉,再到商代的青铜彩陶器,每一代陶瓷工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而制作陶瓷的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制泥(挖土、揉泥、醋浆)、筑胎(推拿、拉坯、修坯)、施彩(刷涂、划花、描线)、烧制(晒干、烘干、烧成)、装饰(上彩、执彩、烧上饰)和上釉(浸釉、满釉、挂草)等。
这些繁琐而复杂的过程确保了陶瓷制品的质量以及其与众不同的外观。
纹饰图案的独特之处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以其独特的纹饰图案而闻名于世。
这些纹饰图案多样而精美,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例如,商代的青铜彩陶器上镶嵌有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纹饰,以及人物、动物等吉祥纹样。
这些图案既是对自然界万物的崇拜和尊敬,也是人们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和欣喜。
此外,中国陶瓷的纹饰图案还包括植物纹样,如莲花、葡萄、梅花等,以及几何构图和抽象纹样。
这些图案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艺术形式,为后代的陶瓷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对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陶瓷制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陶器的问世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储存和烹饪食物,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论陶瓷装饰艺术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14论陶瓷装饰艺术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杨 冰 彭 娟(景德镇陶瓷学院)天下器物,多有装饰。
中国陶瓷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一种带有独特风格的陶瓷装饰艺术。
在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曾有“秦砖汉瓦”的佳话,有“千峰翠色”的青瓷艺术高峰的美谈,有“玉的精神”的美学境界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孕育和派生的。
由此可见,陶瓷装饰与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它在传统文化的这一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我国历史文明演化进程中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人物的创造、汇集,并传承下来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也可以归纳是指我国先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包含着许多方面,如孔孟所提倡的道家、儒家等学说;如陶瓷、青铜器、金银器、书法、绘画、玉器等;学术资料,如古典名著、天文算术、农业医学等等。
一、儒道思想在陶瓷装饰中的传递在历代陶瓷装饰艺术中,人们习惯运用儒家典故表达装饰主题,借以孟母三迁表达望子成才,借以闻鸡起舞表达努力奋进的思想,借以岳飞抗金表达精忠报国的热情。
再如把儒家思想寄于陶瓷装饰事物中借以龙表现皇帝权威,通过鸳鸯表达夫妻恩爱。
道家思想在陶瓷装饰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比如一些神仙主题--八仙过海、群仙祝寿、和合二仙等。
还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青松、白鹤表达长寿,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鱼表示连年有余等。
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儒道思想历经千年能够在陶瓷装饰中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人们内心的对于生活和未来的美好追求。
二、民间艺术(剪纸)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最富有传统色彩,各民族艺术家往往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年画、泥塑、木雕、蜡染等等。
剪纸有着非常浓厚的装饰意味,虽然不像绘画那样可以细微地描绘事物,却都带有一种朴素和夸张的美。
它所独有的刀剪味是画笔所不易做到的。
陶艺论文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李照宇工科试验班(工学) 3130104748摘要: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
本篇论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的陶瓷艺术。
关键词:中国陶艺文化;发展历程;现代陶艺。
正文: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
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仰韶文化的彩陶。
仰韶文化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
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曾出土了像人面鱼纹盆这种艺术珍品。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龙山文化采用快轮制陶技术,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自身的黑色取胜,表面光亮如漆,器体薄如蛋壳,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
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中国陶瓷文化范文

中国陶瓷文化范文中国陶瓷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充分发展期,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开始,中国人就开始进行陶器的制作。
中国陶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研究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品种。
中国陶瓷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其制作工艺的精湛。
中国陶瓷制作工艺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无论是精致的瓷器还是朴实的陶器,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陶瓷制作技术的卓越掌握。
从最早的手工制作到后来的轮盘制作,再到如今的成型制作,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制作工艺,使得中国陶瓷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中国陶瓷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丰富多样的品种。
中国的陶瓷品种繁多,从最著名的瓷器到各式各样的陶器,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
中国的瓷器种类广泛,包括青瓷、白瓷、黑瓷、斗彩瓷等等;而各地的陶器也各具特色,如陕西的彩陶、广东的陶塑等。
每一种陶瓷作品都有其特有的材质、形态和装饰技法,展示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陶瓷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中国陶瓷作品以其简约而又精致的风格而著名。
无论是青花瓷器的细腻纹饰、汝窑的天然釉色、官窑的独特质地,还是刻花、堆花等各种装饰技法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陶瓷的独特艺术风格。
中国陶瓷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
中国陶瓷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陶瓷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正在逐渐被机器替代,而艺术家们则试图探索现代陶瓷与科技的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现代感的陶瓷作品。
这使得中国陶瓷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制作工艺,而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品种。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

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分析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积淀。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就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从唐宋时期的青瓷、汝窑、官窑,到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和粉彩瓷,再到当代的景泰蓝、龙泉宜兴等,中国陶瓷文化一直是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从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和艺术魅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所在。
一、历史渊源中国陶瓷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陶器为主的生产方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陶器的种类和工艺日益丰富,陶瓷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
到了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逐渐被陶瓷器所替代,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活用品。
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发达,不仅出现了青铜器纹饰的仿制品,还出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品种。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陶瓷工艺达到了巅峰。
秦代的刻划青铜器纹饰的陶器,汉代的绿釉陶器和灰釉陶器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陶瓷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出现了许多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艺术品。
唐宋时期更是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众多的名窑和名品,如唐代的三彩、宋代的青瓷、官窑等,这些陶瓷作品在烧制工艺和艺术造诣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中心,景德镇瓷器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商品之一。
而后,中国的陶瓷文化在清代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瓷器,如雍正粉彩、乾隆釉里红等,这些瓷器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到了近现代,中国的陶瓷文化也一直在不断发展,景泰蓝、龙泉宜兴等新的瓷器种类出现,为中国陶瓷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工艺特色中国陶瓷工艺有着独特的特色,它主要体现在瓷土的选择、造型设计、烧制工艺和装饰技法等方面。
在瓷土的选择上,中国陶瓷讲究选料用料,精选优质的瓷土,采用特定的配方,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和精心的调配,才能制成高质量的陶瓷器。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几篇中国陶瓷论文,来探讨了解一下中国的陶瓷。
中国陶瓷论文范文第一篇: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者:姚翊姁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摘要:陶瓷雕塑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载体与最早的人造材料,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传统雕塑材料艺术当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地位。
在陶瓷雕塑当中,所使用的材料与石头、木头等大自然当中所可以获取的一些天然材料,其使用也就意味着一种人造材料在历史的发展和推动之下产生,也意味着我国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
由此可见,陶瓷雕塑材料其自身不仅仅需要将泥与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塑造不同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融入火的锤炼,才能够促使坯体在捶打过程当中产生质的变化,从原有的一种物质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在世界当中没有的全新物质。
由此,文章以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陶瓷雕塑材料和艺术表现,也为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历史维度;中国陶瓷雕塑;材料表现;作者简介:姚翊姁(1989.10-),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单位:长沙师范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工艺设计创新。
;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内涵。
在陶瓷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实现可持续,就必须要针对其创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延伸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一、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况(一)现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陶瓷雕塑工艺而言,其可以说是现当代陶艺术当中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类型,并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也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拥有者每一个阶段当中不同的发展和艺术特点。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导言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从古代至今,人类通过陶瓷艺术表达着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欣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一、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陶器通常用于生活用具,如盘、碗、罐等。
随着文明的进步,陶瓷逐渐从实用品演变为艺术品。
中国、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中国的陶瓷艺术尤为著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汉唐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达到了巅峰,著名的青铜器、瓷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向世界传播,对世界陶瓷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陶瓷艺术的艺术风格陶瓷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1.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陶瓷注重形式的优美和线条的流畅,追求简约而高雅的美感。
著名的汝窑、青瓷、粉彩瓷等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它们的装饰、釉色以及形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2.日本陶瓷艺术的风格日本陶瓷艺术秉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陶瓷作品注重自然、朴素和质朴的美感,常常以简约而富有禅意的形式展现出来。
著名的日本瓷器有黑釉陶瓷、琉璃釉陶瓷等,它们的特点是色彩素雅、线条流畅。
3.西方陶瓷艺术的风格西方陶瓷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的变革。
从古代希腊的陶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画,再到现代派的陶瓷艺术,西方陶瓷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不同的西方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陶瓷、法国的塞維斯陶瓷等。
三、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欣赏陶瓷艺术作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1.视觉欣赏首先,我们需要从外观上进行视觉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瓷文化的调查论文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
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
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
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
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陶,手工精细。
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有关遗址分布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到战国时期,陶瓷的造型变得十分优美和活泼,线条也变得更圆润和流畅,显示了当时人的思想解放。
这与当时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的社会大环境有是一致的。
陶窑的结构和规模较以前扩大,制品的数量增加。
有了北方的暗纹陶、铝釉陶,南方的印纹陶、原始青瓷。
此外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已成习俗。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对加工技巧的掌握,随之出现了图案及造型生动活泼的陶器装饰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其面貌、衣袍、甲骨、发髻等无不精雕细刻。
可以看出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窑场有了成倍增加。
从胎色上,比三国时略深,造型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制。
东晋的越瓷走向低落。
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分裂的政治形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下降趋势都非常明显,只有南朝一些小规模的窑场和北朝青瓷窑场(山东)。
五代陶瓷成就这主要的是越窑“秘色瓷”,以青瓷为主,做为宫延贡品,极尽装饰之能事,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1.3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
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
隋代政权统一,使陶瓷业游乐较大发展,最重要的是出现了白瓷。
隋代烧制白釉瓷器技术的提高,为唐代著名的邢窑、定窑白瓷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也为“南青北白”制瓷格局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唐代白瓷中的精品以白瓷龙柄双莲瓶和龙柄鸡首壶为代表。
除了瓶、壶、碗、碟等日常使用的器皿,白瓷广泛使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
唐代个制陶中心地区,经长期发展,形成明显的地区特征和固定的窑名,如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以刑窑为代表的白瓷。
彩瓷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它为后来的彩釉和彩绘开辟了新天地。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1.4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
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
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
哥窑,又称章窑。
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
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
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
1.5 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这时全国制瓷业一景德镇为中心,最盛时有官窑50,民窑900,“工匠来四方,器成走天下”,“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是对当时盛况的写照。
明代,瓷器造型极为丰富,以青花瓷为主。
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前期敦厚凝重,中期轻巧俊秀,以碗、盘、瓶、高足把杯、僧帽壶为主。
明代后期,青花文具、宗教用瓷中的花觚、烛台、香炉大量生产,满足了人们在文化生活、宗教习俗活动的需要。
在釉里红瓷器的基础上,明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
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
五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彩色之意。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最有特色,如现存万历白釉餮饕纹瓶,色泽白中闪青,釉质凝厚而滋润,是仿西周青铜器餮饕纹的典型作品。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清代彩瓷在明代基础上也有很大发展,工艺有创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蓝彩及金彩也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并创造了粉彩、珐琅彩、紫砂、织金、黑瓷、石湾塑等一些新的装饰品种,色彩淡雅是它的特点,从而丰富了清代的瓷器装饰,使中国陶瓷走向了辉煌。
后期的瓷器烧造,主要是同治,光绪和宣统窑。
比起前中期,所烧作品都缺乏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的。
仅仅能维持低档商品瓷的烧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