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修订稿
公选课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北宋官窑小论提要: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n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
其中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为专门为宫廷用瓷而制造的,所以产量很少,因而流传至今的瓷款也极少。
关键词:北宋官窑五大名窑特点造型釉色烧制支钉位置一.揭秘北宋官窑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
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
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二.北宋官窑瓷款的特点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以这张图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
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上图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
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
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论文宋代汝瓷赏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11-6班段文娅(311101010201)2014年10月24日汝瓷赏析摘要:在选定进行汝瓷赏析之前曾在网络上查了很多关于各个朝代瓷器的资料,直到一首酷我里一曲随机播放的《青花瓷》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在搜索里输入了“青花瓷”三字,相信歌曲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动人心魄的歌词一定会令听过的人赞不绝口,然而旋律听来觉得美,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歌词后深切的含义,在了解之后,我决定写下这美轮美奂的歌词背后的瓷器——宋代汝窑天青花色瓷器。
关键词:汝瓷鉴赏、青花瓷、烧制工艺、特点、汝瓷鉴定前言: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有“似玉非玉”之美誉。
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而在之前提的青花瓷就是汝瓷中的极品。
当时方文山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
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
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的词句,触发其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
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钧瓷赏析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宋代钧瓷鉴赏摘要:我之前就很喜欢看瓷器类的鉴赏栏目,当看到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心中由衷的为我国古人创造并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对于中国来说瓷器出现的意义并不亚于四大发明。
自己一直很想了解瓷器的知识,对它的所吸引。
正好学校开了《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这门课程,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让我对中国的历代瓷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喜欢瓷器了。
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代表性釉彩品种。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宋代的钧瓷,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关键字:钧瓷、烧制工艺、特点。
瓷器是指以黏土配适量长石,石英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度到1300度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
它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者不吸水,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独特审美意趣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于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驾齐驱,然钧瓷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
陶瓷鉴赏论文

陶瓷鉴赏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青花瓷鉴赏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电气12-09姓名:田福粮学号:3摘要:瓷器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的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瓷器,并赋予它生命,让它高雅而又朴素,全身都焕发着美得光芒。
出于对瓷器的喜爱,我选择了中国历代名瓷识鉴选修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国古瓷器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我最喜爱的是青花瓷,我觉得它是最美的。
我通过对青花瓷的工艺制作,历史发展,艺术价值的了解,对青花瓷进行初步的鉴赏。
关键词:青花瓷寓意、制作及其特点、发展演变、鉴赏1、青花瓷寓意青花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品种之一。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器里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是体态圆润的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粹的文人气质。
2、青花瓷的制作及特点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
青花瓷是应用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
唐代青花:大多以中锋用笔,少有侧锋,运笔速度较缓,提按有力,线条厚重、不浮,有些图案似以秃笔所为。
画面安排突出装饰性,多用连续纹样,目前尚未见人物、花乌、山水纹样出现,一般为较简单的花叶图。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商代陶瓷:穿越时光的土与火之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商代陶瓷,是在一次偶然的博物馆之行。
那是一个看起来有点普普通通的展柜,要是没有认真看旁边的说明牌,我可能就错过了这些神奇的商代陶瓷。
我凑近一看,哇,那些商代陶瓷虽然看起来没有现在的瓷器那么精致,但它们却有一种独特的古朴韵味。
就拿那只小小的陶尊来说吧,它的颜色可不怎么鲜艳,就是那种土里土气的褐色。
可这褐色吧,在展柜灯光的映照下,却好像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光芒。
我仔细端详着这陶尊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像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岁月的磨砺。
上面的纹饰呢,就像是小孩子信手涂鸦似的,歪歪扭扭的线条。
不过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笨拙美。
再看那造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圆嘟嘟的肚子,微微张开的口子,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可是却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
我心里就在想啊,几千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个巧手匠人大费周章地把这泥巴捏成这样。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精密的工具,做这个陶器肯定全靠一双手和一股子耐心。
也许这个陶匠和我一样,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就面对着一堆陶土,想着怎么能把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捏出来。
商代陶瓷的烧制更是个谜。
没有现代的电炉啥的,完全就是靠着简陋的窑炉和一堆柴火。
可能火候控制得也不是很好,烧出来的陶器颜色不够均匀,有的地方深一点,有的地方浅一点。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之处,才让商代陶瓷有了那种真实、淳朴的魅力。
从那以后,我再看商代陶瓷,就像看到了一位老熟人。
每次在博物馆看到,我都会想起我第一次站在那个展柜前,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把鼻子都快贴到玻璃上看的情景。
商代陶瓷就像是一本古老的故事书,尽管书页已经有些破旧磨损,但是上面的每个字每个画,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前的生活气息呢。
《商代陶瓷: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艺术瑰宝》我们家有个亲戚,是个古玩爱好者。
有一次去他家做客,他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块碎掉的商代陶瓷片给我看。
我当时还想呢,这破瓷片有啥好看的啊,可他那一脸骄傲的样子,好像这瓷片是稀世珍宝似的。
中国古代工艺赏析(艺术类选修课论文)

中国古代工艺赏析之古代陶瓷赏析中国陶瓷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艺术特色浓郁,技艺精湛而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瓷器的发明也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瓷原料硅酸盐无毒的特性,特别是瓷器造型的典雅适用、釉面光滑,便于拭洗等优点,现在已成为世界使用得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生活用具。
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
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宗巨大的财富,吸引着各国的历史、考古学家、陶瓷学家、工艺美术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以下就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及艺术成就,作一个介绍:一、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广泛地使用了陶器。
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多种陶系,如分为灰陶、红陶、彩陶、彩绘陶、黑陶以及印纹硬陶等等。
陶器本身有一定的颜色,是由于原料中含有呈色金属元素的关系,也是由于人们掌握了在烧成后期控制各种火焰的技术所取得的结果。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碗、钵、勺、杯、小盒、瓶、罐、盆、瓮等类。
二、奴隶社会的制陶成就和瓷器的发明(1)夏代的陶器(2)商周时代的陶器:最突出的是在结构上运用弧线灵活自如,富于弹性美,所以器物多用圜底、圈足或袋状足。
其装饰纹样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圆圈纹、双钩纹、云雷纹、四瓣纹、轮焰纹、曲折纹、方圈四瓣纹、回纹、涡纹、附加堆纹、夔龙纹、饕餮纹等。
(3)战国秦汉的陶瓷:多生产大量制作各种雕塑品,有鱼、飞鸟、鸭、鸡、马、虎、舞蹈人物等作品。
(4)东汉青瓷:青釉色泽较正,透明而有光泽,没有流釉。
青瓷的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
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瓷技艺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5)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白瓷的烧制成功,为瓷器的美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反映了北朝制瓷工艺已达到先进的水平,同时黑瓷工艺开始成熟。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结课论文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中国古代瓷器论文

浅谈唐三彩【摘要】唐三彩是中国陶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所需原料和技术并不复杂昂贵,但是达到的艺术效果和产生的文化价值之高,却与投入之低不成比例。
可以说,唐三彩是把中国陶文化的全部潜能、优势都充分展现出来,是中国陶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艺术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
【关键词】唐三彩釉陶器釉色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下面让我来浅谈一下唐三彩。
一、唐三彩的由来与渊源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釉色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其中黄、绿、褐三种釉彩为基本釉色,因儿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三彩。
所谓三彩,并不是每件器物都具有三色釉彩。
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二彩;带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
唐三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由单色釉到三彩釉的演变过程,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
根据考古材料发现,这种陶器在在陕西关中地区首先出现,但在汉武帝时期的墓葬中任很少发现,大约自汉宣帝以后,铅釉技术开始获得比较快的发展,此时关东的河南等地也有了较多发现。
到了东汉时期,铅釉陶流行地域十分广阔,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地区,南抵湖南、江西等地均有出土。
这种低温铅釉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枝瑰丽的花朵。
它不仅有着翡翠般美丽的绿色,而且釉层清澈透亮,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光彩照人。
汉代的铅釉陶与唐三彩在釉料里掺入大量的铅这一点是相同的,它是唐三彩的渊源。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汉铅釉陶和唐三彩中间,或者说在北齐釉陶出现之后,应有彩绘釉陶这一过渡阶段。
彩绘釉陶是在釉陶器表面施彩,用来美化器物,满足了人们对雕塑和绘画艺术的要求,但彩容易脱落,为克服这一缺陷,工匠们在这方面不断实践,始改进为加彩以后再用火烧,使其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自动化姓名:** 学号:***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
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
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
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
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5、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6、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绘世界。
7、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
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它是辉煌的,璀璨的。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三:陶瓷业的发展前景(解困之路)
1:从陶瓷本身而言
为使陶瓷艺术在现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且获得多姿多彩,首先要实现传统陶瓷向现代陶瓷的转变。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可谓至关重要,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力度及内在结构的审美空间。
从传统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粉彩、古彩等传统装饰,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特有的面貌,决定了其题材风格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自身的语言范式带给世人长久的喜爱与眷顾。
现代陶艺创作,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个性。
陶瓷艺术个性的培养与形成,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有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和才能的积累,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以及娴熟而全面的技艺的积累。
着眼于陶瓷的辉煌发展史,我们可以坚信它的前景是乐观的。
对于陶瓷文化,我们要尊重,在此基础上施以保护。
相信陶瓷,相信中国,相信china。
参考文献
(1)刘玮林,现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内涵,中国陶瓷,1994
(2)冯林、孙晓兰,论当代审美需求下的陶瓷艺术,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
(3)舒惠学,关于陶瓷艺术及市场的思考,景德镇陶瓷,1994
(4)百度百科陶瓷的含义
(5)中国知识资源总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