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通过多棵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群。
这样做可以增加植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群植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空间间隔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2.疏密搭配原则:园林绿化植物的疏密搭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效果的要求,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大面积绿地可选择密植,以增加绿意;而道路、广场等区域则选择疏植,以增加视觉通透感。
3.高低错落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变化,使观者在欣赏园林绿化时能够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高低错落可以通过在空间上合理组织植物种植的高度和布局来实现。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高大乔木可以用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而中型植物和矮型植物可以用来填补空白和绿化底层。
4.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园林绿化中的颜色搭配应注重整体的和谐,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相近色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柔和、舒适的氛围,而互补色系的植物则可以创造明快、活泼的效果。
5.功能搭配原则: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必须与其功能相匹配。
不同的园林绿化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庭院可以选择花卉乔木,公园可以选择草坪、湖泊等,街头绿化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空间的树木和灌木。
在功能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通过遵循上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可以保证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艺术性。
公园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

公园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三级)、主题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五个类型。
公园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绿地景观的质量、资源利用及建设成本等问题。
《城市绿地设汁规范》(GB 50420-2007)和《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关于植物选择和配置的原则性规定和要求,对于指导和搞好公同绿地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作用。
本章对两个规范进行剖析,并结合实际,提供了许多应用案例。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城市绿地设计应以植物为主要元素,应以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明确绿地的范围和性质,根据其定性、定位作出总体设计;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一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的关系。
所以,公园绿地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应在这个大框架下来考虑。
一、功能性原则公园绿地是城市极为重要的公共绿地之一,发挥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游憩场所、防灾避难等多种功能。
公园有多种类型,同类公同也有不同的功能特点或功能分区,植物配置应满足其相应的功能需求。
综合性公园、文化娱乐区人流量大,节日活动多,四季人流不断,要求绿化能达到遮阴、美化、季相明显等效果。
停车场宜配植庇荫乔木、绿化隔离带,并铺设植草地坪。
城市绿地兼有防灾、避灾的功能,绿地内水体、广场、草坪等在遇灾时均可供防灾避难使用。
因此,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难时的有效利用,公园绿地亦如此。
二、人性化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
植物配置要体现人性化,尤其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要创造老人相互交流的空间。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1.1 总体规定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
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
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
古树不得移栽,种植小乔木其胸径要求在6-10cm以上。
凡采用的乔木应有饱满的树冠,严禁种植无树冠光杆乔木,选用植物材料均应健康,无病虫害。
(3)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注重季相变化,常绿和落叶树种配比得当,色叶和香花植物点缀其中,植物种植要疏密有致,以达到步移景异、四季有景的效果。
植物配置4大原则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比与和谐原则、均衡与稳重原则、韵律和节奏原则以及比例与尺度原则。
这些原则要求在设计中注重植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平衡性以及适当的比例和尺度。
符合园林绿化性质和功能要求:植物种植设计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
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特色,处理好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季景色的变化:考虑四季的变化,使绿化种植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色,为城市或居民带来持续的美感享受。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香味等特性,合理配置,使植物的观赏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搭配方式,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并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绿化种植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创造出具有美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私人住宅的庭院,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提供自然的氛围。
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大小、颜色等因素,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植物的种类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的植物,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阴的植物。
此外,可以根据植物的花期、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其次,植物的大小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大型植物可以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给人带来遮荫和私密感。
小型植物可以用于填补空白区域,增加层次感和细节之美。
在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点,避免过度生长而导致拥挤和遮挡景观的问题。
此外,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红色和黄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和紫色的植物则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冷静的感觉。
植物的颜色也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搭配,增强整体的美感。
最后,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植物应该与建筑物、地面铺装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可以选择简洁大方的植物,而在传统园林中可以选择古朴典雅的植物。
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进行植物的调整,保持景观的变化和新鲜感。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植物的选择、大小、颜色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考虑,以达到丰富景观、营造宜人环境的效果。
只有合理配置植物,才能让人们享受到自然之美,融入到和谐的园林环境中。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合理的 处理好植物个体和个体之间, 个体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 之间以及个体、群体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植物 的作用,维持稳定的植物景观。
因地制宜,适地适物。考虑 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使其 正常发展。
种类多样,季相变化。大多 数的景观随着季节的更替而 变化。应使用教多的植物种 类,使每个季节都有代表性 或者特色景观。
任务一植物种植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01
理论讲解
02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 满足功能要求 2. 同环境条件协调 3. 满足艺术要求 4. 经济原则
种植设计的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在保 护和利用自然植被与地形生 境的条件下,创造自然,和 谐,优美的园林。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从绿 地的性质和功能出发,对不 同植物合理布局。如综合性 公园因观赏,活动,休息等 功能不同,而相应的该设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花坛,草坪,丛林而不同。
树列设计的株距取决于树 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 要求,一般乔木间距3-8 米,灌木间距1-5米。
树种选择:具有整齐、严 谨、韵律、动势等景观效 果,所以要选择树冠较整 齐、耐修剪的树种。混合 树种宜少不宜多,一般不 超过三种,数列延伸线较 短时,多选一种,若两种 就采用乔灌间植,一高一 地
行道树的设计
通常分三种情况:
自然式为主,结合规则式。 规则式为主点缀自然式。 规则与自然并重。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类型
应用类型分:
树木种植设计: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以及木 质藤本植物等的景观进行设计。 ○ 按景观形态和组合方式分为: ○ 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
花草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总观一些单位的绿化状况,有一个通病,即只知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树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关注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植物的概念及分类(一)大家知道,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低等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一群古老植物,大部分生活存水中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低等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
高等植物是由某些低等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来,由于长期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在体形结构上以及生理特性上,都较低等植物复杂。
属于高等植物的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
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而且多为乔木,多数为常绿树种。
我国有苏铁、银杏、松、柏、麻黄等。
其中银杏、水杉、水松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科学家把它们当作活化石看待,世界各国都在引种栽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等的类型,被子植物发展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适应类型最多的一群植物,约有20万种以上,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二)那么什么是园林植物呢?1、概念: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
2、分类:(1)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体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我们按照树木的生长类型将园林树木分为以下三类。
乔木类树木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米),是有明显的主干,如国槐、杨树、柳树等。
灌木类树木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如黄栌、米兰、紫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科学型设计、艺术性选择以及园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鸿恩寺,桂花,园林,公园绿地,植物造景,配置原则鸿恩寺公园秉持“自然、生态、野趣”建园理念,遵照建设兼具“人性生态、运动休闲、巴渝文化”功能特色名园之要求,择优选用专家设计方案,广泛吸纳民众建议,精雕细琢,打造“十二圣景”,计有:滚雪听桂、喊天堡、翠涌云涯、金桂溢香、鸿恩春晓、琴台结缘、鸿雁留影、清风幽篁、桂憩绿野、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
园内广植桂花、银杏、紫薇等观赏乔木3万余棵,香艳四季。
其中桂花逾万株,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集桂之众,品类之全,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
公园50余万平方米绿地打造都市氧吧,鸟语花香,。
公园文化内涵丰厚,“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蕴含“桂花文化”;“天恩”、“国恩”、“民恩”、“师恩”、“亲恩”、“友恩”,尽显“感恩文化”。
鸿恩寺建成前山坡上原本就长有一些零散的桂花,而桂花性喜日光,在全日照条件下,枝叶葱翠,树形优美,着花繁密;亦稍耐荫,但在疏林中或大树下,枝叶稀疏,着花亦少。
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可抽梢三次,一般春秋抽梢两次。
较耐寒,曾有经历短期-18℃低温,成年树无明显冻害;亦较耐高温,气温达40℃时,枝叶无灼伤现象。
并且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喜好湿润而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较粘重土壤生长亦佳,但切忌渍水。
嗜肥,施用各种完全肥料后,植株生长迅速、茂盛,但亦较耐瘠薄土壤。
在45度左右的山坡岩岭间亦生长正常,其萌发力和再生能力均较强,移植大树时经截干修剪,2~3年即可恢复树冠。
而桂花的生长特性也就为鸿恩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桂花园,打造“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一系列内涵丰厚的“桂花文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园内“琴台结缘”中170岁树龄的两棵金桂树,成为园中的“镇园之宝”,以缘造景,以缘迎客,共筑佳境,将见证情侣恋人的甜蜜爱情。
1 引言公园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公园就是一幅艺术品,这一艺术品中植物是主体因素。
植物在公园中发挥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结合。
植物造景与配置专业性很强,是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栽培学、园艺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又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
本文主要就园林中的公园绿地中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科学性设计与配置植物是有生命的,而且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非常复杂。
从事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工作,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2]:(1)植物的形态特征:形态是植物的外观,是对植物的第一感觉。
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整体形态,枝、叶、花、果(或种子)的特征,分清在植物界属于哪一个系统,哪一个类型,科学上叫什么名字,然后分析其观赏价值。
如植物外部形态中的树冠形状就有多种多样,其中乔木有主干直立的尖塔形(雪松等)、圆锥形(圆柏等)、圆柱形(钻天杨等)、。
卵圆形(银含等)、棕榈形(大多数棕榈科植物)等。
有主干多分枝的伞形(凤凰木、细叶榕等)、垂枝形(垂柳、龙爪槐等)、云片形(如苍老的松树、梅花、枫香等)。
灌木也有多种形态。
还有叶、花、果的各种观赏形态都要好好掌握。
(2)植物的可塑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萌芽性,二是枝、干的韧性程度。
许多植物修剪后很快就萌芽恢复;有的植物枝、茎韧性大,可任意扭曲。
这些特性就可以对植物作一定造型。
如紫薇、小叶女贞、冬青卫矛、福建茶、海桐等萌芽性很强,可修剪成各种形状。
罗汉松、榆树、细叶榕、瑞香、结香等的枝、茎韧性大,可扭曲造成所需用形状。
(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与环境是统一的,一定的环境范围就有一定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环境主要是气温、光照、水分、空气与土壤等因素。
进行植物配置就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植物造景。
如一般开花类和彩色植物要栽于光照充足处;许多天南星科、蕨类植物喜阴湿环境,可配置于乔木下层或较阴湿的背阴处;一些耐旱性较强的植物要求疏松排水良好,且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
(4)植物的多样性: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是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水生植物等类植物,按照植物外形、植物群体性的生态关系和人们的审美要求来组合成优美的植物景观。
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必须要有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进行造景。
如果对能在贵阳公园绿地中运用的植物特性较为了解,并在公园中应用,肯定会造景出多样化的优秀的植物景观。
3 艺术性的原则植物造景与配置是以自然美为基础,或以植物为主体,或以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相结合,构成一幅幅形式优美、丰富多彩的画面。
公园的植物造景与配置是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是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园林艺术形式美原则即为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原则。
(1)多样与统一,又称为统一与变化的原则,是公园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
植物造景与配置必须遵循“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准则。
多样与统一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形体的变化与统一,形体可分为单一与多种形体,单一形体,如孤植树木,必须与草地、灌木统一造景才能衬托出形体美;线形的变化与统一,线形是树木枝条的不同形态,组成不同的树冠形状,如垂柳为垂枝形、圆柏为圆锥形、朴树为伞形等;局部与整体的变化与统一:就一个公园而言,各景区的植物造景与配置风格应与全园整体相协调。
(2)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表现物体在平面和立面上的平衡关系,而稳定则是表现物体在立体上的重心下移的重量感。
均衡和稳定是统一的。
均衡可分为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也称对称均衡。
(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用形体、体量、色彩、亮度、线条等方面差异大的园林要素组合起来,形成反差大,刺激感强的景观效果,给人以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
但是在对比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配合和协调。
就一个公园来说,对比是局部的,整体是调和的。
对比与调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在园林景观的色彩运用上,常用对比色来强调主景,色谱中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是互补色,对比强烈;形象的对比与调和:植物的形象包括形态、体量、高低、质感等内容。
如不同高矮的植物造景与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结构景观;不同冠形树木造景,形成有变化的外貌;常绿与落叶树适当造景,产生不同的季相;虚实的对比与调和:虚给人以空透、轻松之感,而实则使人感到密实和厚重。
(4)韵律与节奏。
植物单体等距排列是节奏的基础,即在系列重复中产生节奏,而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只有良好的排列才具有节奏感。
包括有连续韵律、交替韵律、季相韵律和渐变韵律等几种。
(5)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景物自身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数比关系,尺度是人自身与其他物体尺度之间所形成的数比关系。
比例与尺度是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基础。
园林景观的基本尺度是以人的活动范围来确定的,通过尺度关系可以表达出景观的不同性质。
(6)主体与从属。
园林空间中,景观有主体景观和从属景观,即主景与配景之分。
在公园中主景多为建筑物、或雕塑等小品,植物景观常常作为配景,不过也有孤植树或树丛作为主景。
一般可以通过位置的布置,体量大小,色彩,造型上的处理,经过园林艺术手法来突出表现。
4 注重园林植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园林美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综合体现。
园林植物是自然物体,本身就具有自然美的特性,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是运用艺术手法进行美的组合,从而形成诗情画意的同林景观。
植物造景与配置时应体现植物的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植物的形式美主要包括姿态美和色彩美。
意境美则是我国园林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园林如诗画,“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就是将植物人性化,对植物赋予一种意境。
如松、竹、梅喻之岁寒三友,“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其贞也’’,因此松柏多用于烈士陵园,以表现英烈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气概以及后人对他们怀念。
梅花是我国民众最喜爱、歌颂最多的植物之一,元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等诗词比喻了梅花的高尚风格。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喻人的廉洁奉公。
植物拟人化的品格带来的中国传统园林意境深远的特征。
5 结语春夏秋冬,形形色色的植物通过他们的生命带给人类生活的启迪,园林设计者运用园林植物的个体与群体营造出优美的植物景观,人们带有感情的欣赏表达了生活的美好。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园林植物既是园林构成的主体因素,同时又是为人所用的客体对象。
因此,要具备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观,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要协调稳定,更要协调植物与人的关系,使人在植物构成的空间中能够感受生态、享受生态并且理解和尊重生态。
参考文献:[1] 陈瑾, 黄哲, 沈守云. 浅论城市专类公园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J]. 广东园林, 2008,30(3).[2] 郭松, 李在留, 李林. 论公园绿地景观研究的与时俱进[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