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广州珠江公园与云台花园的植物景观对比分析

广州珠江公园与云台花园的植物景观对比分析作者:陈凌锋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通过对广州珠江公园和云台花园实地考察的调查研究,对这两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广州珠江公园与云台花园植物景观存在的共同特点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珠江公园;云台花园;植物景观;对比分析广州的珠江公园和云台花园在植物造景上各具特色,极具创新意识。
本文通过对珠江公园和云台花园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其在利用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
一、研究对象的概况(一)珠江公园概况位于天河区珠江新城的广州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8公顷,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植物种类及品种多达1070种,整个公园的绿化率约93.2%,建筑占地仅为1.1%。
园内主要分为以专类园的形式来划分九个景区空间,分为棕搁园、桂花园、木兰园、百花园、园博区、阴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风景林区、快绿湖景区。
九个景区各具特色,运用各种配植手法及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季相和花期,形成一个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公园风景区。
(二)云台花园概况由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并于1995年建成的广州市云台花园位于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南麓进口处,面积12 公顷。
花园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采取中西结合的造园手法,将古今文化、标志景物、中西建筑和世界名花异卉有机地结合起来。
云台花园植物种类丰富,观赏植物400种以上,常用观花植物30余种;温室内的多浆肉质植物有5科60余种,热带植物32种,有棕榈科植物17种,园内彩叶植物50余种。
云台花园每隔一定时间将会有一个主题的花展,届时将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配置不同的植物。
二、植物景观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踏勘法,对珠江公园和云台花园的植物景观进行全面调查,拍照记录。
分析珠江公园和云台花园在利用植物营造景观意境的特点上,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合理评价景观效果,同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珠江公园园林建筑设计分析报告课件

建筑小品设计之一长的树丛,观赏过去犹如一幅优美的画,使植物与周 围的建筑物风格有很好的协调和映衬性。
建筑设计之三:廊
此廊既有分割性, 又具有渗透性,它 增加了空间的层次, 也使得整个景致虚 实相生,木制的栏 杆还可以供老年人 锻炼身体,既具有 实用性也具有观赏 性。
建筑设计之四:楼阁
山坡的最高处半隐半现的一座二层十架楼就是“抱珠 楼”。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使园内主要景点之 一,是全院最高点,于其上可观看到曲水源头和绿林 环绕。
珠江公园园林建筑设 计分析报告
珠江公园建筑设计特点:
园内建筑是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 风格的小庭院充分展示了这个特点,进入公园, 你会有种仿佛走进农家小院的感觉。园内亭多, 而且都是岭南风格,但它们的造型个性各不相 同,有木结构的、有混凝土结构的。
建筑设计之一:大门
门口的大门和公园周围的限栏均采用统一式样的铁花使 大门高度统一协调,镂空铁花的选择更让门口设计通透有灵 气。南门门口的不规则的不对称设计,以岗亭侧面面对市民, 东南亚风格的铁花统一协调,塑石展现了广东特色和亚热带 风格。
建筑小品设计之三:园凳
园凳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设施,它的功能主要为游人提供就 坐休息的场所,以上统一风格的木质园凳造型为园林景观增 添了不少风采。这里设置的园凳采用的是周边式,利于形成 良好的休息空间及更有效的利用空间,有利于形成中心景物 及人流畅通。
参观总结:
通过此次珠江公园的参观,我们了解园林建筑设计的 要点,通过实地考察及现场勘测,还有查阅有关书籍, 我认识了建筑的五大特点,观察并分析了珠江公园建 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造景的手法、建筑的色彩与材 质,对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有了一定的帮助。
植物三层之珠江公园

植物三层之珠江公园第一层乔木软叶针葵银海枣凤凰木小叶榄仁大叶榄仁南洋杉鸡冠刺桐黄花夹竹桃大王椰圆柏第二层灌木小苏铁花叶艳山姜龙船花细叶棕竹海桐米仔兰黄金榕美蕊红背桂红花檵木朱蕉对叶榕金脉爵床第三层草本沿阶草地毯草剑兰蕨类白蝴蝶冷血花金边吊兰盆景学之山水盆景盆景学这门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盆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软石山水盆景的创作,实际上就是雕塑出来的一、山水盆景概念: 是山、石、草、树在盆中排列组合构成的山水景观,各类石材是这类盆景造型的主要素材。
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山真水,装饰于咫尺盆中,展现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种"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区别,各类石材是这类盆景造型的主要素材。
山石盆景类型1、砂积石盆景;2、芦管石盆景;3、斧劈石盆景;4、英石盆景;5、石笋石盆景;6、千层石盆景;7、树化石盆景;8、龟化石盆景。
1、砂积石盆景:主要产于四川西南部,是传统的川派山水盆景的主要用材。
砂积石属软质石材,有一定吸水性,便于生苔,由于其自身造型良好,稍作加工即可组合景观,特别宜于表现川派盆景高、悬、陡、深、剑峰壁立的特点。
2二、4、英石盆景:(也称英德石)英石是石灰石经长期自然风化侵蚀而成,多为黑灰色间有白色,也又纯白色和浅绿色的.其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有大皱小皱之别,线条曲折多变,以多孔,皱透,体态嶙峋者为佳。
英石主要产于广东英德地区。
英德石属硬质石材,形状奇特、怪异,洞穴皴纹多而变化明显。
英德石不上水,不生苔,维护管理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栽植其上的植物要经常喷水。
珠江公园背景资料

珠江公园背景资料1、基本介绍1.1地位珠江公园是因临近珠江和天河区珠江新城而得名,是广川市实施“三年一中变”的成果之一,于2001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
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17日在这里及以西67公顷的地段上举办了中国第四届园林博览会而使珠江公园声名鹊起,目前园内还保存着园博会参展的一些景点。
1.2区位分析广州珠江公园座落在天河区珠江新城,位于花城大道和金穗路之间。
所处位置正是珠江新城的心脏地带,邻近新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州展馆和火车东站,公园南门临近地铁5号线,交通快捷便利。
1.3交通情况珠江公园位于市区中心腹地,交通发达主要干道:北面:金穗路南面:花城大道东面:马场路西面:临近猎德大道临近路线:海居路,海业路,海安路,海风路,海清路,海明路,海月路,平川路公交线路:138路、545路、886路、886A路、40路地铁:5号线2 规划建设2.1 主要设计单位及人员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陶晓辉高级工程师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副院长2.2 设计定位珠江公园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
坐落于广州珠江新城中心腹地,是一个集观赏、游憩、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级公园。
珠江公园的总面积28公顷,全园的绿化率达到了93.2%。
在28公顷的公园中种植了多达1070种的植物,是广州新城重点建设的三个公园之一。
公园立意:根据立地条件,合理地堆山、拓湖、叠石等对地形的处理,营造出自然的山体和水体,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配合丰富的植物景观形成一个自然生态,层次丰富的城市生态公园。
2.3 空间布局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主要以园中园的空间布局,以园路来连接各个景点,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
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园内有一“快绿湖”。
公园内主要划分为风景林区、萌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湖滨区等六个主要景区。
园内整体是东边以植物配置为主,西边以绿地为主,从东边茂密的植物逐渐过渡到西边开敞的绿地。
广州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的调查与评价

广州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的调查与评价作者:刘艳媚王小丽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3期刘艳媚王小丽(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125)摘要:选取广州珠江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按公园分区对园路两旁的植物配置形式,以及公园主要入口、节点、转角、交叉路口等地植物造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广州公园;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1 目的意义2样地概况2.1研究对象及其概况珠江公园是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公园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及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划分为风景林区、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百花园、园博区、湖滨区、水生植物区、荫生植物区九个各具特色的景区,并模拟自然群落进行植物群体配置。
2.2珠江公园园路系统珠江公园的园路系统为套环式,园路按其性质功能分为三级:①主园路:宽3~5m,由2个自然式环形园路组成,大环园路沟通了东、南、北3个出入口,联系园内各个景区;小环园路沟通西侧出入口及大环园路,使全园的园路系统完整、合理,另外,小环园路又充当了园博区的主路,使园博区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园中园。
②次园路:宽2~3m,设在各个景区内,联系各个主要景点,对主园路起辅助作用。
③游憩小路:宽0.6~1.5m,如汀步、步石、踏级、磴道、廊道、桥等。
下文除了对主、次园路、游憩小路的植物配置进行分析,还对公园主要入口、园路节点、转角、交叉路口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务求使本文更完整。
3调查与分析3.1珠江公园主要出入口的植物配置珠江公园一共有东、南、西、北4个出入口,其中北入口与南入口较重要,植物景观较精致,突出公园的亚热带特色,引起人们游览全园的兴致。
北入口为珠江公园主要出入口,小叶榕树阵规整大气,为游人提供遮荫停留的空间。
3个方形种植池种植艳丽的时花,表示对游人的欢迎。
还有一个种植池种植了银海枣、苏铁等植物,展示亚热带风情。
珠江公园园林建筑设计分析

珠江公园园林建筑设计分析MAI前言:珠江公园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
坐落于广州珠江新城中心腹地,是一个集观赏、游憩、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级公园。
园内绿草如茵,雕塑奇石点缀其间,溪水穿桥绕径,南国花木迎江风而动,花香伴着清风扑面而来。
是广州新城重点建设的三个公园之一。
园内情况:公园正门门卫亭,在立面上,它是平斜式且单层的围石建筑,平淡而不臃肿,反而突出了珠江公园朴素唯美的主题,与旁边的大石“珠江公园”相互地协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且这个平地建亭结合各种园林要素,与现代的小广场和绿荫相结合。
公园北面的“荫生植物区”,沿着一条消息溯溪而上,看到一座由几块巨石组成的假山,从假山上一个出口在流着吸水,这里就是珠江公园的快绿湖的水源了,快绿湖不是一片水阔的水域,它追求自然的流畅曲线型,旁边的临水建亭,贴近水面,更是能突出湖的恬静之美,夸张而不失自然美,在原有的细节装饰上,加上了精巧的装饰,增加了本身的美观,从而来组织空间画面,达到了“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精神境界,同时,快绿湖周边以成片的混合植物为主,运用各种配置手法及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花香和花期,形成一个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景区。
对于珠江公园的花架,是公园的特色之一,这亭廊布置是,像游廊一样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作为布置点,形成观赏点,并在此组织环境景色的观赏,特别有绿色植物和花果自由缠绕悬挂在,更添一丝生机,在功能上除了观赏之外,还有的就是供游人休憩的作用,且这花架在设计上加上了欧式风格,梁柱是用砖混泥土,形成凹凸的梁柱,不规则的同时彰显出艺术美,这花架融入的周围的其他植物,反映出花架的悠闲娱乐,植物和谐美。
公园里的小路布置着板凳石,供游人休息,达到了最大限度的人性化。
2珠江公园观赏植物园林配置和造景艺术分析.

珠江公园观赏植物园林配置和造景艺术分析
珠江公园,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
园内六个景区各具特色:风景林区位于公园最高的山地以成片的混交林种植为主,运用各种配植手法及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季相和花期,形成一个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景区。
植物配置讲究多样统一性原则,即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
珠江公园以不同专类园的所运用树种不同。
不同的林下景观充分表现了植物的多样性珠江公园的植物配置讲究植物之间相互的联系与配合。
整个景区给人一种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珠江公园的植物配置除了讲究协调外,同样善于利用差异和变化来产生对比的效果。
珠江公园植物配置的特点:1四季常绿、繁花如潮的植物造景特色 2 以专类园的形式划分空间珠江公园以专类园的形式来划分空间。
3 与园林建筑小品良好的结合。
珠江公园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善于利用植物美丽的色彩和多变的线条来缓和园林小品生硬的线条,丰富园林小品的色彩,并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与生长发育,使园林小品所处的环境产生季相变化,赋予小品以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
二者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
广州珠江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园林规划与设计底商。
连通滨江道与国际商场人行铺装,将滨江道繁华步行商业街与南京路两侧商场连成一体,增强商业的整体氛围。
通过步行空间将西开教堂、抗震纪念碑广场、地铁站广场、营口道口绿地、锦州道和长春道间街角绿地五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
统一设计街道家具和标识牌,保持南京路街道家具在材质、颜色、样式方面的一致性,增强了街道景观的有序性与整体性。
3.2.3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打造人性化环境 锦州道至营口道地段,分布有伊势丹、津汇、国际商场、乐宾百货等商场,是购物人群集中地段。
通过对这些地段铺装、车档小品、树池坐凳、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改,提高购物环境品质。
根据南京路各路段的宽窄情况,分别对不同路段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形成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分隔带,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遮荫庇护之所,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通过绿化隔离带、高大的行道树列打造贯穿市区的绿色通道。
注重铺装细部处理,增强行道树遮荫效果,增加安全分隔带、休憩设施、通讯设施等,营造符合人们安全、舒适、交往等需要的人性化步行空间。
图1 南京路过街天桥改造后图2 好乐里底层零星商铺4总结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是成功的,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普遍认可。
通过对南京路景观环境进行整治,保护并传承了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改造后的街道成了孕育各种人文景观的乐土,街道空间不仅整洁、有序,而且充满勃勃生机。
街道空间的“有机更新”一定是在尊重场所精神与城市文脉的基础上,依据景观设想与功能需要,改造街道空间中不合适的部分,有限度地提高街道空间景观品质,恢复街道活力,达到更新的目的,并为街道空间将来的发展留出余地。
根据本次改造,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1)南京路环境整治尊重了城市历史,保护原有街道建筑,传承城市文脉。
2)南京路的整治是满足现实需要的有序更新,是人性化的更新。
它不是推倒一切、盲目追求超前的发展规模,而是循序渐进的、可持续的、不断满足当代人需要的渐变式发展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09期(总第259期)
吉林农业
JILIN AGRICULTURE
NO.09,2011(CumulativetyNO.259)
182 JILIN AGRICULTURE
1 公园概况
广州珠江公园座落在天河区珠江新城,于2000年9月28日对外开放。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8公顷,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
园内六个景区各具特色:风景林区位于公园最高的山地以成片的混交林种植为主,运用各种配植手法及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季相和花期,形成一个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景区。
山上有高耸云霄的英雄树,翠绿茂盛的南洋杉,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景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幅完美的景象。
山上的“抱珠楼”,是全园的最高点,登楼眺望,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山南“积石飞泉”景点以自然的山石砌筑而成,瀑布飞溅而下,溪涧蜿蜒其间,溪涧源头“奔雷”声势浩大,雄伟壮观。
山北鲜花丛丛,争鲜斗艳。
位于公园中部的“快绿湖”宛如仙境中的一颗明珠。
沿湖区设置的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品绿茶室”、“椰风水榭”使岸边的景色更加优美自然。
湖面上的曲桥象“初月出云”,而小桥上的三道“波光柱”则象“长虹饮涧”,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出万紫千红的彩霞,在落羽松、串钱柳和棕榈林的衬托下交辉相映,引人驻足。
2 珠江公园主要植物种类
珠江公园的植物种类极其丰富,约有1050种植物,是广州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公园之一。
主要植物种类见表1。
3 珠江公园植物配置的艺术美
3.1 多样统一性原则
植物配置讲究多样统一性原则,即树形、色彩、线条、质地
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
珠江公园以不同专类园的所运用树种不同。
以棕榈园为例,以霸王棕、狐尾椰子、假槟榔为基调树种,大量的重复运用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另外配置了许多其他热带风情的植物如酒瓶椰子、蒲葵、棕竹、散尾葵、苏铁等,林下又种植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狐尾椰子下种植龙船花和朱蕉,抑或配置肾蕨和美人蕉,假槟榔下种植朱蕉、皱叶冷水花和鸢尾。
不同的林下景观充分表现了植物的多样性。
3.2 协调和对比原则
珠江公园的植物配置讲究植物之间相互的联系与配合。
如快绿湖景区,岸边种植有水杉、落羽松,水边种植有水葱、芦苇、香蒲、龟背竹,整个景区给人一种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珠江公园的植物配置除了讲究协调外,同样善于利用差异和变化来产生对比的效果。
如百花园中就利用色彩艳丽的一串红组成植物色块,利用花叶扶桑做绿篱,给人一种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4 珠江公园植物配置的特点
4.1 四季常绿、繁花如潮的植物造景特色
珠江公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高大挺拔、终年常绿、繁花如云、五彩缤纷的亚热带植物所表现出的热烈的南国情调。
红花羊蹄甲、蓝花楹、大花紫薇、白兰、南洋楹、南洋杉、假槟榔、大王椰子、短穗鱼尾葵等高大乔木构成了公园植物造景的基调树种。
而一些花色艳丽的乔灌木又使公园四季繁花如潮。
春季有刺桐、木棉、洋紫荆,夏季有凤凰木、夹竹桃、大叶紫薇、黄
广州珠江公园艺术手法分析
1、背景
随着城市迅猛发展,人工环境不断增加,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向往自然,并在园林中寻回日益失去的大自然成为人们普遍愿望,对现代造园的形式与内容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第一个中西合璧的公园--云台花园建成并开放之后,无非是对传统园林造成冲击,开阔了市民的眼界,大众对此造园手法褒贬不一。
珠江公园一脉相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突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使珠江公园成为集观赏、游憩、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珠江公园于2000年9月28日对外开放,是广州市三年一中变的成果之一。
2、布局
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全园按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划分景区以园道分隔景区,空间形成“大园套小园”的集锦式布局。
以园路来连接各个景点,在入园处不远便可开始游园。
珠江公园主要划分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风景林区、百花园等几个主要景区,每区各有精彩。
在原有的地形上挖湖堆山,造山造林造溪涧。
全园以丘陵水系形成山水骨架植物景观围绕水系集中布置点线面相结合。
主体山坡,荫生区的溪涧,快绿湖区,抱珠楼远眺等等组成一系列重点景观。
运用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3、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不仅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而且要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甚至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内建筑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以东南亚建筑风格为主。
园区有三个大门,北门南门东门。
北门为客流主入口,门卫亭在立面上,它是平斜式且单层的围石建筑,平淡而不臃肿,反而突出了珠江公园朴素唯美的主题,与旁边的大石“珠江公园”相互地协调。
北门广场有明显轴线,简洁的花池树阵对称排开,方块铺装,无一不与园内建筑的东南亚风格相呼应。
嵌有珠江公园字样的大石起着障景作用,使得园内的景色不会一览无遗。
门口大门和周围的围栏均采用东南亚风格的铁花设计,与现代的小广场和绿荫相结合,显得通透而充满灵气。
受本地气候影响,由于降雨量较多,园中小庭院也多见坡屋顶。
实木柱子和塑石,广东特色和亚热带风格尽显。
园中的厕所选址醒目方便,采光通风,轻盈大气,使用流线流畅。
均采用东南亚风格的建筑风格,很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园中建筑形式多样,亭楼榭廊各有春秋。
快绿湖景区中的椰风水榭临水而建,突出湖的恬静之美,夸张而不失自然美。
不仅可以观椰林,将快绿湖中的美景尽收眼底,其建筑本身亦极具美感,主体通透,大方简洁,景窗景墙镶嵌其中,是湖滨区的一大亮点。
日月茶轩旁的一组山墙建筑为植物虚掩着,高高低低,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大有意犹未尽之意。
精巧的装饰,增加了本身的美观,从而来组织空间画面。
木兰园的亭廊除像游廊一样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作为布置点,形成观赏点,并在此组织环境景色的观赏。
其建筑体型、轮廓的表现力,增加了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与园内景观协调统一,表现出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
在造型上,体量轻盈,形式活泼,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蓝顶白柱,成为其他公园争先模仿的范本。
4、植物配置
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凸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营造出一个具有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
通过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为了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
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公园生机勃勃。
植物景观营造特点鲜明,空间疏朗与幽闭结合(例如去往荫生园区的步道)、景致具雕饰感(如石头与蕨类植物艳山姜的搭配)、植物造景材料富有地域特色(如棕榈园区)、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突出(如北门山坡上植物主景区)。
因四季特征不明显,常以多样植物组合增强景观变化,植物景观系统具有明显的“点线面”构成特点。
其创作方法主要有主要运用风景绘画原理的“画意入园法”,乔灌木成组、地被镶嵌状布置。
富有装饰效果的“装饰拼贴法”,模拟自然生态植被群落,构造为主的“自然生态群落模拟法”。
珠江公园植物造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以棕榈林和针叶林为主沿湖面连续变化的快绿湖区植物景观。
②以热带荫生植物与溪流置石相结合的荫棚区植物景观。
③结合山坡地形的花溪与风景林景观。
其中山地花溪以溪流为中心水景、石景、花景、路景相互穿插结合成景。
风景林与溪流、建筑、入口广场相互映衬形成特色植物景观。
④以专类观赏植物为主布置的花园景观包括棕榈园、木兰园、桂花园、百花园。
⑤“东山凝彩”精品园植物景观主要结合水景布置以精致和丰富取胜。
⑥与园林建筑结合的植物景观。
珠江公园的植物造景技法熟练、景观明艳动人其植物景观的类型与创作手法具有现代岭南园林的营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