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背诵清单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归纳:
1.运动与力: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合力和平衡力的概念。

不同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3.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

4.功与机械能:
功的定义及计算。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5.简单机械设备:
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机械优势和功率的计算。

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与物体热收缩。

7.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相变现象: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清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清单

初中物理八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清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基本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比米(m)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3、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µm 1µm=103nm1m=106µm 1m=109n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包括各种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学生用尺等)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三、刻度尺的使用1、认识刻度尺(1)量程(测量范围)(2)分度值(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3)零刻度线是否磨损(4)单位2、刻度尺使用规则(1)“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放”,①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一边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法;③滚轮法;④辅助法;⑤化整为零法四、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秒(s)2、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五、时间的测量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电子表、石英钟等2、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重点)六、误差与错误1、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误差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测量者的观察能力估测水平和测量方法有关,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而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3、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定律(含应用)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定律(含应用)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定律
(含应用)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外力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并与其运动方向一致。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物体A对物体B 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同时施加一个与之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于物体A上。

4. 重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 弹簧伸长、压缩的伸缩力等于施加于其上的外力。

6. 压力大小等于力对垂直受力面积的比值。

7. 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力的乘积等于力臂的乘积。

8. 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9. 管路中液体的流动速度越大,压力越小,速度越小,压力越大。

10. 都柏林定律(电流定律):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的电路的量。

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定律的完整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清单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清单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走进实验室1、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二、测量1、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2)单位换算:km -----------m---------dm-----------cm---------mm------------um------------nm(3)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4)使用刻度尺的规则①看: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最小一格的长度) ② 选: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③放:零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 尺要沿着所测长度,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④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累计法、平移法、化曲为直、滚轮法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秒(s ) (2)单位换算:1 h = 60min =3600s. (3)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 (4)停表的读数1.682m最后一位是估计值 倒数第二位可以确定分度值 100010001010101000读数注意区分秒针是第一圈还是第二圈不用区分秒针是第一圈还是第二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过程量应保持一致.且去除错误值第二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②参照物选定后就将其看作静止的物体③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静止的.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2)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5、速度(1)速度的定义: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的比值.(2)速度的公式: v=s/t(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4)单位换算:1m/s=3.6km/h(5)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并不意味着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运动物体自身的性质.(6)要谈正反比关系,必须在第三个物理量一定的条件下6、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8、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t 总是从出发至到达时的总时间,中间停留或其他原因耽搁的时间不要减去) 9、测量平均速度(1)刻度尺:测量小车的路程 (2)停表:测量小车运动时间(3)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倾角过大,小车速度太大,运动时间短,不易测量) 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小(倾角过小,由于摩擦力,小车不能运动) 10、火车过桥、山洞问题 S=S 桥+S 车 第三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激水、小球弹开、鼓面跳珠----“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类比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背诵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学科,涵盖着宇宙中所有物质的研究。

学习物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其中许多是需要背诵的。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学习物理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和单位1. 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等。

2. 国际标准单位制:现行国际标准单位制(SI)由7个基本单位和两个衍生单位构成。

3. 基本单位:米(m)、秒(s)、千克(kg)、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

4. 衍生单位:焦耳(J)、瓦(W)、牛(N)、帕斯卡(Pa)、赫兹(Hz)、库仑(C)和伏特(V)。

二、力的作用与力的计算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减慢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扭曲或变形物体。

2. 力的作用形式:常见的力的作用形式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引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等。

3.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4.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其中动能表示物体的运动能力,而势能表示物体在自身固有的位置上具有的一种能量。

三、机械能守恒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和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机械能的转换:机械能可以互相转换,比如在弹簧中,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弹性势能。

3.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指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和速度相关,它可以表示为K=1/2mv²。

四、电学基础1. 电场:电场是指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区域,它可以影响其他电荷的运动状态。

2. 电荷和电场强度: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量,电场强度是和电荷密切相关的一个物理量。

3. 电路中的元件:电路中的元件包括电源、电线、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

其中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电感器是储存磁场能量的装置。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基本量,如长度、面积、时间、速度、质量、力等。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有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平均速度公式v=Δs/Δt,平均加速度公式a=Δv/Δ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等。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能量、动能定理功是物体受力使其沿着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即W=Fs。

能量指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Ek=½mv²,W=ΔEk。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任何内部电、热、磁的机械结构,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4 第4章 光现象【考点清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4 第4章 光现象【考点清单】

专题04 第4章光现象清单01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以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星星是恒星,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月亮(选填“是”或“不是”)不是光源。

(2)光源的分类①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②光源: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霓虹灯、荧光棒、LED灯等。

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和(如下图所示),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注意: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只是用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它实际是的。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物理模型法。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影子的形成①原理:;②成因: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便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说的影子。

(2)日食、月食的形成①原理:;②成因:日食是地球上的人看太阳,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了(图甲)。

月食是地球上的人看月球,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图乙)。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来自烛焰上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到了光屏的下部,来自烛焰下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向了上部。

这样,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的像。

如下图所示。

结论:①小孔成像原理:。

②成像性质:倒立的大小不确定的实像。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③影响成像大小的因素:与物体到小孔的以及光屏到小孔的有关。

④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射击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③站队列成直线;④“一叶障目”;⑤“坐井观天”。

5.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用c表示,c=2.99792×108m/s。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概念: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位移的概念: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 速度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 速度的计算:速度 = 位移 / 时间。

- 平均速度的概念: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 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第二章:力和压力- 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

- 力的单位:牛顿(N)。

- 合力的概念:多个力合成的结果。

- 力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于力的矢量和。

- 力的分解:力的分力等于力的矢量差。

- 弹力的概念:弹性物体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 弹力的特点:与伸长或压缩的物体相反方向,大小与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

-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

- 压力的计算:压力 = 力 / 面积。

第三章:浮力和密度-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被上升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浮力的方向:向上。

- 浮力的决定因素:物体的体积。

- 密度的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第四章:机械运动和功率- 功的概念:力作用下物体移动的结果。

- 功的计算:功 = 力 ×位移 ×余弦θ。

- 功的单位:焦耳(J)。

- 机械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机械功率的计算:机械功率 = 功 / 时间。

第五章: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 动能的计算: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

- 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具有的能力。

- 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系统机械能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计算:初机械能 = 末机械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画图)(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第三章光的传播一、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二、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3)荧光作用;(验钞)(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三、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四、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