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考点整理

高中地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考点整理祁连山,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由大致相互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群组成,西起阿尔金山的当金山口,向东拦腰穿越甘肃,至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和六盘山之间的香山一带,北靠河西走廊,南临柴达木盆地北缘。
祁连山东西长1000余公里,在青海境内有8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基本上是横卧在青海省海北州北部、海西州北缘以及甘肃省南部边陲线。
祁连山及其各支脉的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是疏勒南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27米,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是青海对外开放可以攀登的山峰之一。
坐落在祁连县城以南的牛心山,藏语称为“阿咪东索”,是祁连山脉的重要支脉托勒南山的一座山峰,主要地质成因是4500万年前的冰川造山运动的产物,海拔4667米。
祁连山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万宝山”之称,更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山的意思,仅此就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雄伟高大的形象了。
假如你从西宁出发,翻越大通山系的达坂山,再经过门源川进入祁连境内时,实际上已经完全进入了祁连山区,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真正的高原山地景观,还可以一睹祁连山大草原的辽阔和高原河谷的秀美,奇石与冰雪凝成的巨大山脊,以及如哈达般洁白剔透的冰川,流淌在山涧的清澈溪流。
祁连山在祁连县境内的支脉众多,均呈西北——东南走向,是祁连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支脉都聚集在祁连山主脉以南,所以历史上把这一带广袤的地域叫做南山,也有合称祁连南山的记载。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祁连县西部区域,齐刷刷地排列着几条祁连山的大支脉,而每一条支脉之间,都会有一条同样走向的河流穿插其间,这样的布局,像是人为摆好的一样。
这些山川从北到南依次是:走廊南山、黑河,托勒山、托勒河、托勒南山,疏勒河、疏勒南山。
这些山川组成了南山的主要阵容。
除此之外,还有祁连山主脉最西端的两支野马南山、党河南山,其间也穿插着河流——党和、哈尔腾河。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河西走廊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横跨甘肃、青海两个省份,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中亚的重要通道。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是典型的内陆沙漠地区。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亚、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东起甘肃省嘉峪关市,西至青海省祁连山脉,北界腾格里沙漠,南临祁连山南麓。
河西走廊纵贯甘肃省中部,全长约1000多千米,宽度约100多千米。
河西走廊地势起伏不大,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是中国境内最低的地区之一。
河西走廊大致由北向南分为四个地理单元:黄土高原、砂土平原、戈壁滩和沙漠。
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北部,地势较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表被厚厚的黄土覆盖。
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适合耕作,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砂土平原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主要由砂质土壤组成,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这里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是典型的沙漠荒漠地区。
戈壁滩位于砂土平原的南部,是一片宽广的砾石和沙漠地带。
戈壁滩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是典型的荒漠地区。
这里的河流大多是内陆河,水量有限。
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南部边缘地区,主要是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面积广阔,沙丘连绵起伏,沙漠气候非常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这里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是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温差较大。
河西走廊是中国的风电资源富集区,年平均风速较高,适宜发展风能产业。
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
这里有大量的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矿藏,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此外,河西走廊还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潜力。
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由于气候干燥,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农业主要以种植少量的小麦、玉米、水果和蔬菜为主。
初中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梯度差异初探——以“河西走廊”为例

表4
内容及
方法
初中
高中
参观酒钢,通过所学知识,
根据所学内容,总结
内容 B
指出酒钢工业发展的区位
酒钢发展的地理因素
优势
通过所学内容和参
总结酒钢走可持续发展之
观酒钢,总结高科技
内容 C
路的必然性及如何走可持
技术对工业发展起
续发展之路
到的作用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
化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可以落实国家
11(03):
13-17.
2021 年第 4 期
57
研学旅行
和高中阶段研学课程进行具有梯度差异的教学方案
2. 敦煌莫高窟
设计,旨在提升研学旅行的教学质量,探索地理学科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地理研学旅行
研学的专业化方案。
应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干旱区防风固沙的
见的天气系统,理解天气
系统的成因
了解气象部门的主要业
务工作,认识气象灾害的
通过预警信息,
列举酒
内容 C
成因,理解人工影响天气
泉市有哪些灾害发生
的意义,了解气候变化对
当地农业和生态的影响
课标
链接
结合资料,说明我国
运用简易示意图解释常
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
见天气系统的成因
影响因素
表7
内容及
方法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教学梯度差异
价培养效果比较难把握尺度,通常用传统的纸笔测
试,但面对新课改要求和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应完善
评价体系,使其既有可视性,又有过程性,还能量化,
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思考和完善的课题。
河西走廊 地理练习 高三复习

河西走廊地理练习高三复习1. 引言河西走廊是中国西部的一片重要地区,位于祁连山脉和阎浩山之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经济发展区。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在复习地理知识时,了解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河西走廊的位置、地貌、气候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练习和复习。
2. 河西走廊的位置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起甘肃省的嘉峪关,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总长约 1500 公里,东西宽度变化较大。
沿着河西走廊的南北方向,可分为三段,分别是甘肃段、宁夏段和新疆段。
河西走廊濒临内蒙古和宁夏,北面是黄土高原和阴山山脉,南面是祁连山脉和阎浩山。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河西走廊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河西走廊的地貌河西走廊地貌类型丰富,有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等。
河西走廊中部是平坦的准噶尔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盆地东西呈长条状,由塔里木河和准噶尔盆地两侧的山脉夹持形成。
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无峰岭,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农业和畜牧业区。
河西走廊西部是戈壁沙漠和荒漠地貌,地势较为高低起伏。
4. 河西走廊的气候河西走廊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
由于受到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阻挡,西南季风的湿气难以到达河西走廊,导致该地区降水稀少。
全年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
盆地内部平均年降水量在100到2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气候。
大部分降水在夏季,冬季降水很少。
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年均蒸发量超过650毫米,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特征。
5. 河西走廊的经济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独特,经济资源丰富,是中国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区域之一。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石油和铝土矿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也十分发达,盆地内的良好灌溉条件和丰富的阳光资源为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种植和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6. 总结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地区,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高考——河西走廊

一:三大水系
①石羊河水系。
位于走廊东段,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
东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②黑河水系。
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
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
唯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
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③疏勒河水系。
位于走廊西端。
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马鬃山。
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疏勒河下游则为盐碱滩。
绿洲外围有面积较广的戈壁,间有沙丘分布。
二:发展农业的优势:
当地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因地处中纬度地带,且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偏高,加之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
三:生态问题
三大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和永久性雪盖面积的减少,部分地区生态问题激化。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河西走廊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河西走廊一、单选题河西走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且有“风电走廊”之美誉,但是目前河西走廊风能开发利用率低,“弃风”(放弃使用风能)现象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廓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河西走廊铁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地形C.气候D.资源2.河西走廊成为“风电走廊”的原因是A.距夏季风源地近,风力大B.位于山脉之间,形成“狭管效应”C.植被覆盖率高,蓄积风能D.工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3.河西走廊风能开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风能季节差异小B.风能分布分散C.电力输送能力不足D.技术力量薄弱1.B 铁路布局一般要考虑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工程的难度、造价等问题。
图中河西走廊铁路布局沿河西走廊的低缓地形分布,沿途没有河流,这里气候干旱,气候条件与铁路布局关联度不大,铁路是为沟通西北区域联系而建,并非针对沿线资源开发而建,据此选B。
2.B 河西走廊两侧都是山地,距冬季风源地近,冬春风力大;走廊位于山脉之间,形成“狭管效应”,风从这里经过时会被加速加大,因此区域风能丰富;这里气候干旱,地表植被少;区域的工业不发达。
据此分析选B。
3.C 能源开发不仅需要区域能源丰富,而且还需要有能源市场,河西走廊风能季节差异大,分布集中,风能丰富,开发风能技术力量较强,但区域电力市场较小且电力输送能力不足,因此区域风能开发利用率低。
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户大规模发展以塑料大棚(图10)为主的设施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限制甘肃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水源不足B.光照不足C.地形崎岖D.昼夜温差大5.河西走廊塑料大棚的建设不利于A.抵挡风沙B.增强光照C.保持土壤肥力D.减少水资源消耗4.A甘肃河西走廊降水少,限制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水源。
5.B 河西走廊塑料大棚的建设可以抵挡风沙、保水保肥,但塑料大棚遮挡了光照,选B。
地 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地质
•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 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 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 洪积冲积带、冲 • 河西走廊中段(8张)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 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 、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 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 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 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 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 分布地区。
•
民勤年沙暴日50天以上,而安西8级以上大风 的风日一年有80天,有“风库”之称。走廊风向 多变。武威、民勤一带以西北风为主;嘉峪关以 西的玉门、安西、敦煌等地,以东北风和东风为 主。 • 气候 河西走廊的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尽管降 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但发展农 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 • 当地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全年日照可达 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对农作物 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地处中纬度地带,且海 拔较高,热量不足、但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偏高, 加之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 特别适于瓜果糖份的积累。
经济 结构
农业
矿产
旅游
河西走廊的景观
河西走廊的现状
• 由东至西,河西走 廊境内分别是石羊 河流域、黑河流域 疏勒河流域。甘肃 省气象局的最新资 料表明,跟十年前 相比,三大流域均 存在较为严重的生 态退化问题,这主 要表现在植被覆盖 度和永久性雪盖面 积的减少,部分地 区生态问题激化。
地理河西走廊知识点(一)

地理河西走廊知识点(一)地理河西走廊介绍•地理河西走廊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
•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横跨甘肃、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特点•河西走廊是由一系列河谷和狭长的盆地组成的。
•北起阿尔金山,南至昆仑山,东临黄河,西隔天山与阿尔泰山相连。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个地区的特殊自然景观。
气候•河西走廊是中国干旱区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年降雨量较少,大部分地区为无降水的荒漠地带。
•幅员辽阔的戈壁滩和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典型景观。
人文历史•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经过河西走廊,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
•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
经济发展•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大豆、小麦和棉花是主要的农作物。
•在新疆地区,河西走廊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基地。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也兴起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
生态环境保护•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牧、退耕还林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以上就是关于地理河西走廊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详解。
地理河西走廊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河西走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保护工作和合理开发利用,我们可以让这个地区更好地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穿越河西走廊的铁路干线是兰新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兰新铁路穿过河西走廊上许多城市.)
古代,河西走廊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目前,河西走廊仍是联系亚洲和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说出河西走廊上的绿洲城市,分析水源与绿洲、
人口、城市有何关系。
1.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是重要的灌溉水源。
2. 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人口和城市。
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与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并称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
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及保护
•生态环境状况:十分脆弱,绿洲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沙漠、戈壁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易发生扬沙或沙尘暴天气。
•生态的环境的保护: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发展节水农业;禁止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绿洲边缘的荒地;控制人口数量,人地关系要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