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全册的文言文总结(完美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学好初一语文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实词知识点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初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语文七年级上下册人教版古文整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古文整理七年级上册1.步出夏门行之一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好极了,用诗歌来咏叹自己远大的志向吧!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
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2.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行旅在青山之外,乘舟于绿水之上,涨潮时两岸间水面变得开阔,顺风时船上的风帆独自高悬,海上的太阳初升在将尽未尽的夜。
江边的春意呈现在尚未逝去的年,家信要寄向何方,让归去的大雁带着它去洛阳。
注释: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路途中停宿;这里是停泊,停驻的意思。
3.客路:旅途。
4.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5.前:向前航行。
6.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7绿水:长江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总结大全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古文内容,以下为大纲概述:1.《论语》- 内容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智慧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 主要内容:包括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涉及礼仪、道德、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 重点篇章:弟子规、学而篇、为政篇等。
2.《诗经》- 内容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合,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国之音。
- 主要内容:包括诗、风、雅、颂四大部分,涉及社会生活、爱情、家庭、友情、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 重点篇章:《关雎》、《桃夭》、《诗经》等。
3.《楚辞》- 内容简介:《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诗人的作品集,表达了对爱情、自然、命运的感悟。
- 主要内容:以辞章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人情、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 重点篇章:《离骚》、《九歌》、《招魂》等。
4.《古文观止》- 内容简介:《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古文选集。
- 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南北朝等时期的古文作品,涉及史诗、辞章、散文等多个方面。
- 重点篇章:《汉乐府》、《韩非子》、《论衡》等。
5. 《魏晋风度诗》- 内容简介:《魏晋风度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集。
- 主要内容:表现魏晋时期社会变动和文化融合的特点,涵盖思想、情感、哲理等多个方面。
- 重点篇章:《琵琶行》、《出塞》、《临洮吟》等。
在研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古文内容时,同学们可以仔细阅读每篇古文,理解其作者的思想情感,从中汲取启示,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总结的简要介绍。
(字数:201字)。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一、古诗部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哥可厉害啦。
他跑到碣石山这个地方看大海。
你看那大海的水啊,波光粼粼的(“水何澹澹”),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中(“山岛竦峙”)。
岛上的树木密密麻麻地长着,各种各样的草也特别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最酷的是,他觉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好像是从这大海里面出来的一样;银河里星星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后那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感叹,今天真高兴,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大海的雄伟壮阔,也能感觉到曹操那种胸怀天下的大气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出门在外,在青山之外的旅途上(“客路青山外”),坐着小船在绿水之上前行(“行舟绿水前”)。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之间变得特别宽阔(“潮平两岸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风正一帆悬”)。
海上的太阳在夜色还没完全退去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海日生残夜”),江南的春天在旧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到来了(“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可有名啦,写得特别巧妙,把新旧交替的那种感觉写得活灵活现的。
最后诗人发愁了,我的家书要怎么才能寄到家里呢?只能拜托北归的大雁带到洛阳去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整首诗既描写了沿途的美景,又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你看啊,杨花已经落完了,子规鸟在那里不停地叫着(“杨花落尽子规啼”),这画面就有点凄凉的感觉。
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而且还要经过五溪这么偏远的地方呢(“闻道龙标过五溪”)。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咏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友过期不至,太丘去,行三十里。
以太丘为失期,对子曰:“吾不可以失信,有友期而我过期。
”子曰:“吾闻之,友道贵于信。
虽过期,尚可以待也。
”太丘曰:“过期不至者,吾恐其有故。
”子曰:“不然,过期而不至者,是无信也。
”太丘曰:“吾闻之,信者,道之枢也。
枢败则道废。
”子曰:“吾闻之,道贵于信,信贵于枢。
枢,所以主道也。
道,所以生信也。
信,所以生道也。
三者相生,不可废一。
”太丘曰:“善。
”遂止,待友至。
《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指道,可谓孝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子曰:“父为子纲,子为父纲。
君为臣纲,臣为君纲。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矣己。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为人臣者怀利而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而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而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初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共计7篇,分别如下:文言文《童趣》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
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
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初一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节选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孟子》节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最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最多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三、《庄子》节选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之为宝,置于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翻译: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去邀请他,说:“希望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您。
”庄子拿着鱼竿却不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经有三千岁了,大王把它当作宝贝,供奉在庙堂上。
这只神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而显贵,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地里拖着尾巴呢?”四、《史记》节选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律: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对美色的追求;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戒除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五、《战国策》节选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事情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也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有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需要掌握有关文言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初一上学期: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事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通假字:无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指儿女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
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在"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即"(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之意。
2.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
3.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从温习学过的知识里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将复何及)一词多义:学:“夫学须静也”和“非学无以广才”以及“才须学也”的“学”都是学习的意思.而“非志无以成学”的“学”是学业成就的意思.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
古今异义:宁静:在次文中指安静,精力集中。
而现代文中只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险”字:古文中意思为轻浮。
而现代文中为危险,不安全的意思。
“淫慢则不能励精”中的“慢”字:文中译为怠惰散漫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的“慢”是指速度缓慢,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的“广”:现代文中为广阔,广大,多的意思。
活用为使……广的意思,即为增长的意思,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词性活用: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通假字:止有剩骨。
同“只”,只有。
一词多义:止有剩骨。
同“只”,一狼得骨止。
停止,意暇甚。
意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想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盖以诱敌。
敌方,恐前后受其敌。
前:前面,狼不敢前。
向前,虚词(1)之指狼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久之。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2)以投以骨。
介词,把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来盖以诱敌。
连词,用来(3)“其”的含义①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
(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⑥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5.常用字词: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