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 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产品经理对症下(刷)药(新) 你应该知道的5种刷新样式

产品经理对症下(刷)药(新) 你应该知道的5种刷新样式

编辑导语:刷新是大家常用的操作之一,主要作用是刷新页面中的缓存,从服务器获取新的内容。

在浏览 APP 的时候,不同场景中使用的刷新样式是完全不同的。

本文作者留心了这些细节,和我们分享了5种随处可见的、每一个内容性产品都具备的“刷新”功能的不同样式。

本文的大纲&思维导图系统桌面右键刷新几乎每天都有人在使用,而这个功能的存在其实windows系统的让用户来填的一个坑。

而且时间久了,成为用户习惯了就没人在意。

windows刷新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刷新能让文件重新排序、归类和恢复到最新数据状态。

在速度上其实也有一定的提升,因为用户更改设置后,注册表发生更改,系统运行速度会慢一点,刷新后可以让更改后的设置生效。

举例:在域环境的文件共享创建了一个文件夹必须更新后才能显示,很多xx管家其实就删除注册表让系统变得更快就是这个原理。

从现在技术层面理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因这个windows历史遗留问题把这个坑位强加成为用户的一个习惯。

刚提到刷新是windows留下的坑位,的确这个坑位让用户接受了并在网页时代让其价值无限放大。

可以理解成黄金刷新。

刷新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处理缓存问题,不同的刷新方式有着不同的缓存机制。

大致可以分为:F5刷新是不允许使用本地缓存,因此Last-Modified能起作用,但Expires 无效。

而Ctrl+F5是强制刷新,缓存机制失效。

转至”或地址栏里回车是正常的访问,Last-Modified和Expires都有效。

到了web时代刷新功能已经被开发者玩出各种新高度:比如刷新加载最新缓存的数据。

在网速差或者请求不到服务器的时候会做一些体验好的交互表现,例如“哎呦喂,这个页面找不到了”,谷歌在这方面其实也做了一些事情。

最典型的是谷歌浏览器在无法加载到网页时候会自动触发一个恐龙小游戏,这是一种解决降低用户在体验的时候烦躁程度。

很多用户特别沉迷于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这种feed App,几乎每天上班下班闲暇时间都在不断刷新闻,而最值得提的是这个刷新的次数要比看信息次数多很多。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分为6章,从介绍什么是产品,什么是产品经理,以及如何入门产品经理,并且对产品经理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讲解,化繁为简介绍了一个项目从用户调研,需求分析,开发,上线,后期反馈等等环节产品经理从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做需求调研,如何做OK的需求文档,并且从产品需求升级到“项目管理”,如何协调各方关系,保证产品能够成功上线,讲解如何触及产品的灵魂,明白自己到底做的什么,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之前的区别,在有限的资源下面有的放矢的舍取功能,做正确的战略,最终告诉我们如何热爱生活,提升自我产品修养,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是一本从入门到高阶产品经理养成的书籍,现在我们来逐章“庖丁解牛”的学习和剖析这本书的精华。

第一章《写给-1到3岁的产品经理》第一个章节,灌输给我们一个“产品”的概念,一种能够解决需求的东西,生活中处处是产品,产品分有形和无形,服务行业给人带来的整套解决方案或者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因为产品繁多,于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的产品经理存在的价值就非常大,可以让世界更加美好,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介绍了传统产品经理和现在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区别,从行业的形态,产品的形态和成本结构,用户的诉求和心态,赢利模式生命周期等等维度的区别,说明:如今的互联网产品经理需要更的侧重产品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其中涉及产品规划,数据分析,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设计,项目管理,敏捷方法等内容。

告诉我们如何入行“产品经理”,如何从生活工作中找到切入点去思考产品,逐步的步入这个行业,介绍作者自己在阿里巴巴的产品经理成长历程,从一个“打杂人员”,到接触到PD的概念,再到独立去负责一个产品,接触项目管理,发挥团队的力量,流程化的制定,并且提出产品经理的灵魂:爱生活,有理想,会思考,能沟通。

第二章《一个需求的奋斗史》“一个需求的奋斗史”主要介绍:(1)用户调研;(2)需求采集;(3)需求分析;(4)需求筛选;(5)需求管理;(6)需求进入开发等一个需求产品的种种环节。

【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产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

第一轮,产品规划阶段。

听用户定性地说,确定产品方向,做什么?随机抽样了40个用户做访谈,据此写出需求列表。

第二轮,某个项目的早期。

听用户定量地说,确定需求优先级,先做什么?投放了20万份调查问卷,确定了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理解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之间的关系“Y”的越上面越是解决方案,越下面越是背后的目的。

“1-用户需求”,大多表现为用户的解决方案,往往是不好的,但好的“3-产品功能”一定是从用户需求转化而来,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不要误解“创造需求”,你创造的只能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产品功能,而不是用户需求。

关于KANO模型最下面一条曲线叫“基础(功能)”,没有的时候,用户对产品无法接受,有了,也不会夸奖你,用户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必5. 产品市场推广6.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1. 沟通能力2. 无授权领导能力3. 学习能力4. 商业敏感度5. 热爱产品6.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7. 日常产品管理能力适合产品经理读的书籍概括型:《产品经理实战手册》,王欣、夏济;《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哥乔斯市场营销:《水平营销》,科特勒;互联网思维:《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MARTY cagan;《结网》,王坚用户研究:《一目了然:WEB软件显性设计之路》,霍克曼;《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网页设计秘笈》,克鲁格;《胜于言传:网站内容制胜宝典》,瑞蒂希设计:《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D.Norman交互设计:《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交互设计之路》,库帕企业管理:《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摩尔;《跨越鸿沟》,摩尔;《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

一份高级产品经理的干货分享整理:终极prd

一份高级产品经理的干货分享整理:终极prd

一份高级产品经理的干货分享整理:终极prd这世界走的再快,也与你无关,一步一步成长,也挺好。

受公司学院的邀请,师父出山为广大同事做了一次含金量超高的分享。

打从上周接到邀请,师父就开始紧张兮兮的准备这次分享,满脑子都是如何做分享(偷偷告诉你们,他都没心思工作了)。

因为,这事情关乎他的面子,我想这世上可能没有什么比他的面子更重要的了。

他一直说“我满脑子的东西,怎么讲!”最开始他打算把整个产品设计流程全部讲一遍,然后一个人在那里神经兮兮哔哔了一天。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给他讲了一下我平时听得一些分享的情况。

我说:“大家都是已经入门的产品了,其实早在我还没做产品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对流程滚瓜烂熟了,但是知道流程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们需要的不是大的框架和虚的概念,不如你就抓住流程里面非常细小的点来讲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好在师父在懵逼的情况下听取了我的意见。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分享内容,这里我将放出我师父的演讲稿,这比听分享和看分享后整理的文档更有参考意义(我在师父分享完之后是整理了一份分享文档给学院的)。

主题:如何写好一份prd(我将草稿只字不改,虽然有点乱,但是这样完全代表他思考逻辑的稿子可以看出他的思维逻辑多缜密,还有丝丝尴尬和搞笑)大家好,我是家庭网络产品线产品中心的产品经理**,在部门主要负责路由APP的产品工作,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做这个分享会,由于我之前从事的行业比较多,根据之前一些产品经验,结合自身的特长,总结了一套自己产品设计的方法,用来跟大家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着重分享下我写需求文档的一些经验,希望能抛砖引玉,互相交流学习。

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过程中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更好的产品需求文档的编写方法。

我认为,一款产品的上线,产品经理需要负责其四个阶段: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

概念阶段里我们需要提供产品的商业模式(即BRD)的内容以及产品的市场分析(即MRD),公司立项一般会需要提供这两个文档,特别是商业模式特别重要,斐讯0元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往往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基本决定了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成败。

《产品经理》 The.Internet.Product.Manager.S01E02.第一季第二集

《产品经理》 The.Internet.Product.Manager.S01E02.第一季第二集

用户体验的把握
用户体验建立在原有的用户需求 的产品之上。每个用户体验师都 是最挑剔的用户,但也必须是最 大众的用户群体。锦上添花的事 情总是用户体验团队在做。网易 CEO丁磊跑遍了中国二三线城市 的网吧。最好的用户体验师来源 于最基础的用户客服。只有客服 是最好的用户体验师苗子。
用户市场的把握
所有的商业价值都建立在用户基 础之上 。任何产品都必须有用户 群体的支撑,才有可能进行发展 。用户市场的把握来自于商业产品 经理的敏锐嗅觉。想让用户付费 ,就必须给他更多价值体验感。 用户买你的产品,你只需要做一 个事情,就是让他觉得值得。
在线协作:SVN(需要自己搭建) 不要忘记你的纸和笔,个人认为这两样虽然是最普通的,但是却是最高效的,最便捷的。
Contact Us 微博 /irealy QQ群组:125263464或70208956
11/22/2011
碎碎念
为了我们做的更好,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仅此而已 :-)
你打算干多久的产品经理: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不管你是正太还是萝莉,到最后都是大叔和大姐 你打算干多久的产品经理: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不管你是正太还是萝莉,到最后都是大叔和大姐.
女性产品经理的那点事:沟通上的优势明显,实际工作中的劣势也很多,男人光膀子,女人其实也能. 女性产品经理的那点事:沟通上的优势明显,实际工作中的劣势也很多,男人光膀子,女人其实也能
会吆喝的产品经理才是好司机
几乎每个产品经理都具备运营营销方面的能力和基础素质,这对于工作,至关重要 几乎每个产品经理都具备运营营销方面的能力和基础素质,这对于工作, 男人学会放下面子,女人学会放弃美丽,在战场上,没有人管你是男是女, 男人学会放下面子,女人学会放弃美丽,在战场上,没有人管你是男是女,不会手下留情

产品经理汇报PPT课件

产品经理汇报PPT课件


年 数据 工 分析

市场 策划
如何
明 年
增值 规

工作重点·市场分析



市场



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品经理·工作期望
工作期望
More地th点an:text
1,6岗0位6:,te6xt67m2
improved
我是屌丝一枚...... 但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 庆幸得是我遇到了伯乐 “得屌丝者,得天下!” 20年1我月愿27为日产品经理贡献自己的青春和能量!
02:13:11
感谢收看
1 沟通协调能力 2 有团队管理经验 3 领导能力、亲和力
02:13:11
产品经理·前期规划
1、制定目标,分解跟进 goal
6、对接系统,集思广益
idea
survey 2、调研需求,问题反馈
5、结合培训,规范操作 operate
comb
3、梳理流程,操作指引
share
4、设定模板,经验分享
产品经理·后期工作
产品经理·职责
分析
管理
沟通
协调
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按时完成和发布倾听用户需求 产品功能的定义、规划和设计 收集、调研、总结用户反馈 处理各种复杂决策,保证团队顺利开展工作及跟踪程序错误
负责与客户以及开发人员的沟通 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
产品经理·能力
沟通能力
管理能力
5 4 3 2
1
业务能力
团队协作力
行业熟知度
目录
职业分析 职责 能力 技能 要求
Occupational analysis
Duty Ability Technique Demand

(干货)产品经理必备的十张图

(干货)产品经理必备的十张图

(干货)产品经理必备的十张图一、用例图用例图是指由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边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视图。

用例图(User Case)是外部用户(被称为参与者)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

主要分为系统用例图和业务用例图。

业务用例图主要是从业务的视角出发,通过业务建模并且对业务进行描述。

整体来说就是基于角色端需要操作模块的集合。

用户端需要操作的模块,实际上就是APP展示的模块。

当然只是通过角色进行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业务用例图主要是针对用户在产品中需要操作的事情为主。

下图就是售票产品用户需要去做哪些事情。

系统用例图主要是根据业务用例图分析得到的。

针对于业务用例图的用户行为分析后,从系统侧去建立对应的模块。

系统用例图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对应用户能使用产品做什么。

这样的好处,是让我们时刻以用户为中心,思考产品和功能。

很多小伙伴在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不能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往往站在了业务角色侧去考虑产品。

而系统用例图更好帮助产品经理规避了这点。

下图就是针对于上面售票产品用户侧需要做的事情,整理了用户侧和系统侧对应做的模块清单。

再举一个电商产品的系统用例图:业务用例图主要是针对于用户侧需要做什么?(同样,如果这个版本迭代涉及到的功能比较多,可以考虑业务用例图画一下用户在这个迭代版本中需要做什么)系统用例图是根据业务用例图中用户的操作,来把功能分配给用户和系统。

尤其是结合用户画像,哎哟!香得很……实用指数:★★★(三颗星)二、结构图结构图是指以模块的调用关系为线索,用自上而下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并注明参数传递的方向和内容,从宏观上反映软件层次结构的图形,结构图分建筑图和组织结构图。

结构图是在产品经理工作流中很重要的一步。

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起前画架构。

而结构图搭建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了。

除非只有推倒重来。

所以必须在结构图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否则后面一直在填坑,对技术来说,可能需要走上重构的不归路。

产品经理培训教材(PPT-30页)

产品经理培训教材(PPT-30页)

产品经理的九大核心能力
需求 把控
沟通 能力
学习 能力
执行 能力
数据 分析
热爱 产品
商业 敏感
高效 工作
大局观
二 如何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职责/Responsibility Google的参考/Google 如何成为优秀的互联网产品经理/Excellent
产品经理的职责/Responsibility
需求优先级的定义和roadmap规划在大型 公司里,通常会有项目经理来处理大部分项目 管理工作,产品经理只需提供支持。不过在创 业公司里,产品经理通常需要自己进行项目管 理。在有些公司,技术负责人也可能作为项目 经理,处理大部分项目管理事宜。
产品市场
主要是对外的信息传播——告诉外界有 关产品的信息。通常包括制作产品数据表、 手册、网站、Flash演示、媒体专题以及展会 演示等。
l 负责某某产品的策划、运营、管理; l 负责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 l 负责公司产品推广、运营等情况跟踪,收集用户信息并根据市场情况 提出产品开发和改进方面的建议,提出运营思路。
这三家基本代表了国内现在互联网、软件行业的方向,我们发现都大同小异,“产品经理”这个概念, 确实已经和旧有的不一样了,它更多的偏向产品本身从 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而不是产品已经有了 以后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就会更多的涉及“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设计、项目管理、敏捷”等等内 容。对于互联网、软件行业,现在业内称为“产品经理”的, 90% 都不是传统行业的那个概念了,所以 为了适应互联网的特点,还要具备以下技能:
1、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自己的产品及与产品相关的一切事务 2、知道你产品的任何一个细节 3、保持强大的说服力 4、毫无保留的保持积极心态 5、别自我为中心(别抢功劳) 6、大胆、不要害怕 7、具有同高管与团队工程师有效交流的能力 8、撰写简洁明了的邮件 9、时刻准备着执行“模糊任务” 10、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0 开始:写在正文之前o0.1 为什么会有这本书▪第一,非产品岗位的同学,因为工作或者兴趣,需要了解产品的方法论▪第二,对初创公司来说,如何让非专职产品人员短时间内胜任产品工作▪第三,非互联网圈的从业者,需要更通俗的了解互联人是怎么做产品的、有哪些异同、如何选择性的借鉴他们的经验▪第四,学习资料太多,不利于圈外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图书、网站、社群、公众号o0.2 本书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1~3岁的产品经理▪需求场景•对于“泛产品经理”,可以通过阅读此书,理解一套方法论体系•对于产品经理,这本书像一本知识图谱,可以粗读一边,后续有困惑再针对性的查阅▪产品概念•通过社群组织与用户保持沟通,加上相应的培训咨询服务、工具包,以及积累多年的社交媒体与此书构成有机整体▪竞争优势• 1.此书的底层逻辑方法论提取与作者相关的实体书籍,并非凭空搭建,这样的内容源头使得此书具备了第一无二的沉淀• 2.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出身于阿里,不仅做过一线陈皮,也关注了很多关于“产品经理岗位”、“创新”的事情• 3.写书的过程中,通过读书会与国内产品经理圈内的作者沟通,把一些建议融入此书框架中,共同构建了更加经得起推敲的内容o0.3 本书内容与阅读方法▪把书对应章节的视觉引导图与内容互相对应,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o0.4 我与本书的局限性▪ 1.没有从无到有操盘过一款真正出色的产品▪ 2.广义的运营非读者的强项▪ 3.产品形态、公司类型太多,无法一一亲历▪ 4.创业的过程,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自己“做不了什么”•01 初始:大话产品经理o 1.1 从一个小故事谈起(通过小故事分析产品设计的流程)▪产品定位阶段▪需求采集阶段▪需求转化阶段▪产品概念验证▪新功能上线时o 1.2 产品经理的前世今生▪ 1.2.1 从人类社会出现分工说起▪ 1.2.2 岗位诞生,宝洁的故事▪ 1.2.3 从项目经理到产品经理•核心区别:一个靠想,一个靠做•项目经理是执行人,工作重点是把任务完成,并不充当任务的提出者,需要的是执行、计划和控制能力•产品经理是任务的提出者,更需要创造力•创造力、洞察力和对客户的感知力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1.2.4 与“传统”产品经理的区别•传统行业的产品已经相对稳定,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事是偏营销的。

所以,作为要对最终产品扶着的人,产品经理需要把主要经理放在营销上•泛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由于很多产品不成熟,甚至有些产品尚未有准确定义,且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新的东西,工作重点更侧重与产品上市前的产品定义,以及需求的采集与细化等▪ 1.2.5 十年,产品经理逐渐成熟(常见细分角度)• 1.明确的层级定义• 2.按照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细分为四个发展方向:产品架构、产品设计、产品管理、产品运营• 3.产品类型不同,背后需要产品经理具备的能力也不同,据此的细分可视为产品的细分o 1.3 思维方式与性格特点▪ 1.3.1 从“学生”到“职场”•一看到问题,马上就想答案,这就是典型的“学生”思维•产品经理式的思维o第一步,需要采集需求,分析需求o只做一次的事情找可行解,反复做的事情求最优解o先搞清问题,后选择方法•转变思维后的好处o 1.有了更多选择o 2.可做价值判断▪ 1.3.2 从“用户”到“产品经理”•每个人每天都会已用户的角色接触成百上千件产品,所以习惯以用户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直接、更舒适、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要做好产品经理,就必须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换句话说,即具备“同理心”•需时刻提醒自己,用户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并不懂用户,但必须有能力切换成用户视角来发现产品问题▪ 1.3.3 从“现象”到“本质'•产品碰到的实际问题,往往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用心去研究,才能找到相对合理的方案▪ 1.3.4 还有什么性格特质是加分项•热爱生活,好奇心•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善于沟通,团队精神•抗压,自我激励,情绪调节o 1.4 产品经理的日常▪ 1.4.1 入行,社招与校招▪ 1.4.2 一天里的典型任务•产品的细分o产品架构▪定义、规划产品,确定产品定位,规划、把我产品的节奏,对产品进行宏观把控,对经验要求较高o产品设计▪负责产品细节设计•2C的产品,需要和交互设计紧密结合,注重用户体验•2B的产品,主要是业务逻辑、流程、规则的设计o产品管理▪狭义的管理,偏资源协调、跟进实施和团队建设,有点像项目管理,负责把产品做出来o产品运营▪负责产品大运营,解决产品”有人用“的问题,建立产品与用户的通路,负责营销推广▪ 1.4.3 周边团队从小到大•主要讲初创团队从零发展,团队角色的变化•02 产品:关键词与分类o 2.1 产品: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2.1.1 某个:明确定位•定位用来限定”有所为有所不为“▪ 2.1.2 问题:用户、需求、场景•用户: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o第一,本书里提到的用户,除非特殊说明,都是指广义用户,即产品干系人,指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人,也包括公司内部人员o第二,任何产品的用户都是多种多样的,但又的确有主次之分,因此,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干扰核心用户o第三,这里说的用户,更多指”角色",而不是自然人o客户与终端用户▪客户,指付钱买产品的人▪终端用户,指最终使用产品的人•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o第一,需求即“问题”的核心,它是分深浅的o第二,每一个需求,挖到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人性层面o第三,满足需求其实有三种方法:提高现实、降低期望、转移需求•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为何移动时代更看重场景o用户:用户多样化、触达用户的渠道复杂化o需求: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碎片化o场景:随时随地,在各种环境下o解决方案:移动特有的领域知识▪要掌握移动领域的基础知识▪要熟悉各种可利用的硬件▪要理解互动方式的变化▪要明白产业链的结构▪要懂得用简单逻辑完成任务▪要采用更灵活的实施过程▪ 2.1.3 东西:解决方案•产品、功能、特性、流程、服务等都可以算作东西•东西可以是一个有形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服务o 2.2 常见的产品分类维度▪ 2.2.1 用户关系角度•单点:启动最简单•单边:可能有网络效应•多边:平台相,壁垒最高▪ 2.2.2 用户需求角度•工具,解决单点问题o解决特定的单点问题,用户可以“用完即走”•内容,价值观过滤器o必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用户想打发时间,那么“可打发时间”也算一种价值o基本的产品逻辑是:主动(搜索、订阅等)或被动(推送、推荐等)接触内容→消费内容→消费后行为(评论、点赞、打赏等互动,以及分享、传播等扩散行为)•社交,彼此相互吸引o用户与用户互相玩,彼此吸引并建立关系,最终因此而留下来o社交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户黏性相对高,最大的劣势是离钱比较远•交易,做生意卖东西o线上的交易,就是电商和O2O概念下的各种收费服务o有的是真正做“交易”,即自己卖货,属于B2C模式o有的其实是“交易平台”,自己不卖东西,通过服务卖家、买家让双方在平台上成交•平台,复杂的综合体o这是一种同时满足多种角色的产品形态,也可以说是“生态"•游戏,打造平行世界o可大可小,一切皆可包容,是真实世界的副本▪ 2.2.3 用户类型角度•第一个角度:企业 VS 个人o2B产品至少要同时面对企业代表(要不要买、要不要用的决策)和终端用户两种角色o典型的2C产品相对简单,自己买自己用。

但也有特例,比如各种礼品就是买给别人用的•第二个角度:群体 VS 个体o典型的OA系统,需要多个角色一起使用o2C的产品,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用就可以了•第三个角度:工作 VS 生活o2B的产品是生产资料o2C的产品是生活资料o2B重商业价值,2C重用户体验•第四个角度:男人 VS 女人o2B像男人,2C像女人,男人在乎目的与结果,女人在乎过程与感受o2B、2C没有完美的分类方法和清晰的分类界限,我们应该综合两者的优势来做产品,它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而是一条线的两端▪ 2.2.4 产品形态角度•BS结构:Browser-Servero对研发团队来说,大部分工作在服务端,或者说是云端,客户端借助一个浏览器来做展示o研发过程简单,最大的优势就是“快”o相比客户端,Browser模式还有个跨平台的优势•CS结构:Client-Server结构o它有一个需要安装的客户端,还会有一个服务端,手机里的App、电脑里安装的软件就是这种•软硬结合o除了软件部分,还有硬件实体•大实体:有软硬件更有服务•前面的轻,做起来快,迭代周期短,试错成本低,对质量的要求没那么搞,有问题容易改正。

当然,相应的进入壁垒也就比较低•模式的取舍o偏交互的用Native(Client模式),偏浏览的用Web(Browser 模式)▪交互指复杂操作,包括输入、选择等,Web往往支持得不好o已稳定的用Native,试错中的用Webo访问硬件的用Native,信息展示的用Web▪硬件包括手机里的各种传感器等,Native的访问权限更高,安全性也更高o核心功能用Native,周边辅助用Webo变化少的用Native,经常变的用Web▪ 2.2.5 各种其他角度•行业分类角度o关于行业的具体细分•盈利模式角度o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俗称卖货的行当与卖人的行当o卖货采用前向收费,直接像用户要钱o卖人采用后行收费,即2B的抽水模式,主要像对企业单位或信息提供者收取费用,包括广告发布,竞价排名,冠名赞助,企业会员等费用•关键资源角度o资本驱动▪对应着需要大笔资金做准入门槛的产品o技术驱动▪意味着拥有核心技术能力,成为别人无法模仿的壁垒o产品体验▪产品本身要好,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是用户体验很爽o运营服务▪对应着需要很多“人肉”参与的产品,强调运营效率、服务体验等o垄断资源▪取决于获取资源的能力•行业成熟度角度o从0到1和从1到N的区别•03 概念:提出与筛选o 3.1 产品概念的提出▪核心用户•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刚性需求•用户需求中最重要的那些,叫作刚性需求•刚性需求要满足三个条件:真实、刚需、高频o真实:需求是真的存在,还是幻想出来的o刚需:特指需求是否强烈,不满足能否忍受o高频:需求发生的频次是高是低▪典型场景•到底什么场景更典型?可以通过有没有“唤起点”来判断。

•在某种情境下、某时某刻,用户能想到,最好是能第一个想到你的产品。

这个时刻就是产品的唤起点▪产品概念•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一个App,一个网站,一个服务体系,还是一个企业协同的工具?▪竞争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无非就是多快好省,具体的说,包括更多功能、更快解决问题、更好的质量、更省钱等•竞品分析o竞品的范畴:相似的产品→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从表层到深层需求)→所有消耗用户时间的产品o互联网/手机上的所有产品都是竞品,竞争的是用户仅有的那点时间o 3.2 概念提出的综合案例▪ 3.2.1 案例1:智能长命锁▪ 3.2.2 案例2:淘宝首页•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o第一步,做用户细分,列出可能与淘宝首页发生关系的各种用户:买家、卖家、合作伙伴(即服务买卖方的服务商)、淘宝员工、竞争对手、机器爬虫等等o第二步:判断每种用户的价值,排个优先级o第三步:判断“买家”这个用户群体的粒度是否足够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