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计费”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教案
出租车计费器课程设计

出租车计费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出租车计费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计算方式和收费标准。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并计算出租车的计费规则,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费问题。
3. 学生了解出租车计费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出租车计费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编程软件或其他工具,模拟实现出租车计费器的功能。
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出租车计费器相关知识,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小学数学教材中“计量单位”和“单价、总价”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出租车计费问题,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复习长度单位(米、千米)、时间单位(时、分),理解出租车计费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2. 单价与总价:学习单价、总价的概念,理解出租车计费的单价和总价计算方法。
3. 出租车计费规则:学习并掌握出租车起步价、里程价、时长价等计费规则,了解不同城市的计费标准。
4. 实际操作:设计计费方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复习计量单位,导入出租车计费问题。
第二课时:学习单价与总价,探讨出租车计费规则。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设计计费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出租车计费系统课程设计

出租车计费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出租车计费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2. 学生能掌握出租车起步价、里程价和等候时间的计算方法;3. 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出租车计费中的分段计费和优惠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出租车计费系统;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写出计费系统的核心算法;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通过了解计费系统的实际应用,认识到数学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编程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标准。
二、教学内容1. 出租车计费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出租车计费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出租车计费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2. 出租车计费算法:- 起步价、里程价和等候时间的计算方法;- 分段计费和优惠策略的应用;- 计费算法的编写与实现。
3. 编程实践:- 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如Python)设计出租车计费系统;- 编写计费系统核心算法;- 调试、优化和测试计费系统。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出租车计费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让学生了解计费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课时:讲解出租车计费算法,引导学生学习起步价、里程价和等候时间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学习分段计费和优惠策略,分析实际案例;- 第四课时:编程实践,指导学生编写计费系统核心算法;- 第五课时:调试、优化和测试计费系统,总结学习成果。
活动3 出租车计费程序

活动3 出租车计费程序
一、教字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出租车计黄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1)根掮算法设计,利用VB软件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字会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两种形式,描述出租车计费程序算法。
(2)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编程实现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字生的编程能力,体会到编程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字重难点:
对出租车计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三、教字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字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出租车计费程序
描述计费算法编写程序代码一设计算法二编程实现算法计算机识别加深算法了解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问题解决——出租车计费》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问题解决——出租车计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出租车计费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出租车计费标准。
2. 掌握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方法。
3. 解决与出租车计费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出租车计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计费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千米、米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认识出租车计费标准(1)介绍出租车的起步价和里程价。
(2)讲解不同时间段(如白天、夜间)的计费标准。
3. 掌握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方法(1)讲解计算方法:起步价(里程 - 起步里程)× 里程价。
(2)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
4. 解决与出租车计费相关的问题(1)出示问题:小明的家到学校距离是多少千米?乘坐出租车需要多少钱?(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出租车计费的方法。
(2)拓展:讨论其他出行方式的计费方法,如公交、地铁等。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知识,计算乘坐出租车的费用。
2. 调查其他出行方式的计费标准,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3 问题解决——出租车计费1. 认识出租车计费标准起步价:白天(含)/ 夜间(含)里程价:白天(元/千米)/ 夜间(元/千米)2. 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方法起步价(里程 - 起步里程)× 里程价3. 解决实际问题小明的家到学校距离:____千米乘坐出租车费用:____元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租车计费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

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基本信息】【课标要求】(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1.内容标准(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选择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选择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初学程序设计者的一道难关:①语句格式稍显复杂;②功能理解有点难度,也就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它的执行流程;③解决问题时,无法建立合适、正确的“条件”。
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有VBA中的几个常用函数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此处的“教材分析”事实上属于“教学任务分析”(或称“教学目标分析”)的范畴。
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旨在确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结果的类型,以及判断有效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此处,作者对教学任务的分析重点放在了教学内容难点的分析上,并且确立了与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这就为下一步教学目标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掌握分支结构的用法与用途(2)掌握IF语句的格式,理解它的功能与执行流程(3)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既要自主探究,又要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指出,教学应面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本案例教学目标的前三点显然属于“知识与技能”的范畴,最后一点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
而下面的“教法学法”应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建议能将三点统写在教学目标之中,并按三大目标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清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出租车计费问题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出租车计费问题︳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出租车计费的方法,掌握计算出租车费用的基本步骤,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出租车计费的基本方法:起步价、里程费、等候费等。
2. 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步骤:确定起步价、计算里程费、计算等候费、计算总费用。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出租车计费的基本方法,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步骤。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出租车计费问题。
2. 新课讲解:a. 介绍出租车计费的基本方法:起步价、里程费、等候费等。
b. 讲解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步骤:确定起步价、计算里程费、计算等候费、计算总费用。
c.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与交流。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出租车计费问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第二单元活动3出租车计费程序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程序编写初体验
活动3 出租车计费程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出租车计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2)根据算法设计,利用VB软件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两种形式,描述出租车计费程序算法。
(2)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编程实现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体会到编程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对出租车计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课前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机房
软件环境:锐捷云课堂Office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反思。
出租车自动计费器课程设计

出租车自动计费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出租车自动计费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计算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出租车计费器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计算;3. 学生掌握并能够解释与出租车计费相关的名词,如起步价、里程价、时间价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思维,设计一个简单的出租车自动计费程序;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出租车计费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费器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编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了解出租车自动计费器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学习计费器涉及的数学知识,如里程计算、时间计算、总价计算等;- 掌握与出租车计费相关的名词概念,如起步价、里程价、时间价等。
2. 实践操作:- 设计并编写一个简单的出租车自动计费程序;- 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出租车计费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费器设计项目。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出租车自动计费器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学习起步价、里程价、时间价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编写简单的出租车自动计费程序,并进行调试;-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完成计费器设计项目,展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录入、运行源程序的操作、使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算法作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算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也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起来,活起来。
二、关于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对出租车计价器收费方法的算法设计,使学生理解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能用分支结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对出租车计价器收费方法的算法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算法研究中的自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目标方面:通过对出租车计价器收费方法的算法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知道算法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程序设计的实用性。
同时也倡导同学间的相互研究讨论的风气,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好风气,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关于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既承担着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任务,又承担着通过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真实、开放问题能力的任务。
四、关于教学策略
通过项目式学习,一般要求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联系学习、生活的实践,设计学习任务、课题或项目,教师只起组织、指导作用,并考虑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案。
对于在项目活动中出现学生思维出现盲点或陷入小巷思维时,教师因势利导,给与学生适时的引导与帮助。
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最后,期望通过本项目学生能充分理解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根据算法画出流程图。
同时能形成相互研究讨论的风气,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好风气,取
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
2.根据算法写出程序代码并且调试程序
[教学难点]
1.解析式方程
2.如何用VB用算法写出的程序得出正确的解答
六、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初步掌握了算法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流程图或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理解了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执行模式。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出租车乘过吗?了解费用怎么计算?
教师活动:随机抽查2~3个小组,要求小组代表起来发言,描述一下计费方法。
学生活动:了解各地乘出租汽车的计费方法。
要求每个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任务。
问题陈述:
某城市的出租车计费标准为起步价10元(3公里内),此外,在3公里到10公里之间每公里2.1元,超过10公里部分每公里3元。
问题解决分析问题:
(1)三种计费情况:
(2)方程表达:
10 0<x<=3
Y= 10+(x-3)*2.1 3<X<=10
10+2.1*7+(x-10)*3 X>10 (3)确定算法画出程序流程图
写出程序代码:
Privat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y as single
X=val(inputbox("请输入行车距离"))
If x<=3 then
Y=10
Elseif x>3 and x<=10 then
Y=10+2.1*(x-3)
Else
Y=10+2.1*7+3*(x-10)
End if
Print y
End sub
活动反思:
教师提出一些供学生反思用的参考意见,引导学生作反思,如在活动中,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这次活动,有些怎样的体会?
[总结]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熟悉的数学方法确定表达式,并且进而理解解析算法的概念,并且深入的学习它。
这样在以后遇到不同的算法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习,对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增强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