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1

合集下载

材料表面处理-工程

材料表面处理-工程

材料表面处理-工程表面处理这里从类同与电镀的一些工艺作分析介绍,以下的一些工艺都是在与我们电镀相关的一些工艺过程,通过这样的介绍给大家对这些工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化学镀(自催化镀)autocalytic plating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体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

这是在我们的工艺过程中大多都要涉及到的一个工艺工程,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进行后期电镀等处理,多作为塑件的前处理过程。

电镀electroplating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这种工艺过程比较烦杂,但是其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沉积的金属类型较多,可以得到的颜色多样,相比类同工艺较而言价格比较低廉。

电铸electroforming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

这种处理方式是我们在要求最后的制件有特殊表面效果如清晰明显的抛光与蚀纹分隔线或特殊的锐角等情况下使用,一般采用铜材质作一个部件的形状后,通过电镀的工艺手段将合金沉积在其表面上,通常沉积厚度达到几十毫米,之后将形腔切开,分别镶拼到模具的形腔中,注射塑件,通过这样处理的制件在棱角和几个面的界限上会有特殊的效果,满足设计的需要,通常我们看到好多电镀后高光和蚀纹电镀效果界限分明的塑胶件质量要求较高的通常都采用这样的手段作设计。

如下图所见的棱角分明的按键板在制造上采用电铸工艺的话,会达到良好的外观效果。

真空镀vacuum plating真空镀主要包括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几种类型,它们都是采用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蒸馏或溅射等方式在塑件表面沉积各种金属和非金属薄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非常薄的表面镀层,同时具有速度快附着力好的突出优点,但是价格也较高,可以进行操作的金属类型较少,一般用来作较高档产品的功能性镀层,例如作为内部屏蔽层使用。

塑料电镀塑料电镀的特点塑料电镀制品具有塑料和金属两者的特性。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一、表面处理分以下方式:1、机械表面处理:喷砂、拉丝、机械抛光、压纹、喷涂、抛丸、磨光、刷光、刷漆、抹油化学表面处理:QPQ处理、光中氮化、铬化、镀铬、镀锌、化学镀镍、化学抛光、发黑/发蓝、酸洗2、电化学表面处理:阳极氧化、磷化、电化学镀镍、电化学抛光、电泳。

现代化超硬化表面处理:TD覆层处理、物理气相沉积(PVD)、物料化学气相沉积(PCVD)、化学气相沉积(CVD)3、其他类型表面处理:离子镀膜、离子注入、激光表面处理二、机械表面处理说明:1、喷砂:利用高速砂流的冲击作用清理和粗化零件表面,行成哑光珍珠银面。

特点:提高工件抗疲劳性,增加工件与涂层的附着力,延长涂层的耐久性,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表面易脏。

用途:可适用所有黑色金属及铝合金材料进行表处前进行或者不锈钢钣金表面。

2、拉丝:通过研磨产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线纹,起到装饰效果的表面处理,形成缎面效果,体现金属材料的质感3、机械抛光: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它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式。

4、压纹:压制各种纹理5、喷涂:覆盖其他非金属涂层。

钢钣金常用喷涂颜色:大波纹米白色静电喷涂、表面粉末静电喷涂黑色亚光、黑色细砂纹静电喷涂三、化学表面处理说明:1、QPQ:将黑色金属放入两种性质不同的盐浴中,通过多种元素渗入金属表面形成复合渗层,使表面改性的目的。

特点: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良好的抗腐蚀性;变形小;时间周期短;无公害。

误差可保持在0.005mm。

颜色:亮黑色用途:可适用所有黑色金属材料。

2、光中氮化:QPQ升级工艺,将钢或不锈钢放入由多种元素混合的盐浴中进行渗透处理,可达到淬火的硬度,特点:比QPQ优点在于完全不变形,硬度更高,深度更深,效率高,不需要抛光用途:可氮化精度高、非标及大型零部件。

2、铬化:用铬盐酸溶液与金属作用在表面生成三价或六价铬化层特点:耐腐蚀性、提高零件与有机涂层或者与无机覆盖层的结合力,吸附性好颜色:本色、金黄色、绿色用途:铝、镁及其合金3、镀铬:在零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铬,厚度一般为20um,表面形成钝化膜,特点:硬度高、耐磨性好、耐高温和耐腐蚀。

玻纤浸润剂成膜剂_概述及解释说明

玻纤浸润剂成膜剂_概述及解释说明

玻纤浸润剂成膜剂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各个领域中,成膜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剂,用于在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保护膜。

近年来,在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玻璃纤维浸润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成膜剂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玻璃纤维浸润剂成膜剂进行全面介绍和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引言、玻璃纤维浸润剂成膜剂的定义和特点、玻璃纤维浸润剂成膜机理与工艺流程、玻璃纤维浸润剂成膜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目的是全面阐述与解释玻璃纤维浸润剂成膜剂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特点、成膜机理、工艺流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挑战。

通过对玻璃纤维浸润剂成膜剂的深入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种新型成膜剂,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补充说明:玻纤浸润剂成膜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上述内容仅为参考,请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2. 玻纤浸润剂成膜剂的定义和特点2.1 玻纤浸润剂的概念玻纤浸润剂是一种用于增强材料表面处理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提高玻纤增强塑料(GFRP)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

它可以通过填充和填平纤维之间的空隙,增加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合力,从而提供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2.2 成膜剂的作用和应用领域玻纤浸润剂作为一种成膜剂,在GFRP及其他复合材料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主要功能包括:- 提升增强材料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 增加表面光泽、防尘、抗污染等。

- 改善界面相容性,促进纤维与基体间的粘合。

- 增强GFRP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和抗UV能力。

玻纤浸润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汽车工业:在汽车制造中使用GFRP制造车身和零部件,玻纤浸润剂可以提高其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 航空航天工业:用于制造飞机、导弹和卫星等的复合材料结构,提高其轻量化和高强度要求。

- 建筑业:使用GFRP制作建筑结构,如桥梁、楼板和管道等,以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填料及表面处理填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深度分析

填料及表面处理填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深度分析

高,耐热性好,密度低,并赋予制品良好的透

明性和较高的光泽度。某些纳米填料还赋予塑
料阻燃、自熄性及抗菌性。对于一些高黏度塑
料纳米填料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改性功能,如用
纳米填料填充的纳米UHMWPE变得容易加工,
为用PE代替部分工程塑料创造了条件。
精编内容
22
第三节 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主要是指纤维状填料, 常用的
OR'
OH
OH
HO
R Si OH + HO

OH
HO
O R Si O
O
(2)钛酸酯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具有独特的结构,对于热
塑性塑料与干燥填料具有良好的偶联效果。
尤其对聚烯烃等热塑性塑料具有较好效果。
精编内容
33
根据分子结构与填料表面的偶联机理不同, 此类偶联剂有多种类型。
单烷氧基型:例如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酯 (TTS),其偶联机理为:
经选矿、粉碎或湿法研磨、分级与表面处理而
成。粒子形状不规则,相对密度为2.71,折光
率为1.65,吸油量为5%~精编内2容5%。
10
轻质碳酸钙: 是用化学方法制成,多呈纺锤形棒状或针
状,粒径范围1.0~1.6µm,相对密度2.65,折 : 光率为1.65,吸油量为20%~65%。
石灰石煅烧——石灰——熟石灰消化—— 石灰乳碳化——固液分离——干燥——包装
炭黑具有紫外线屏蔽作用,耐老化性能 越好,可降低制品的表面电阻率。
精编内容
13
作为填料用炭黑,可以使用较大粒径的炉 法炭黑,一般为25~75µm;作为着色剂作用, 一般可选用色素炭黑。炭黑在聚合物(尤其 是橡胶)中兼有增强作用,因此在一定意义 上也可以说炭黑是一种增强材料。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实物案例
2.1 机械抛光
定义:机械抛光是依靠非常细小的抛光粉的磨 削、滚压作用除去试样磨面上的极薄一层金属 抛光常常用于增强产品的外观 防止仪器的污 染 除去氧化创建一个反射表面,或防止腐蚀 的管道。
流程
优点
粗抛
零件的整平性好
是用硬轮对经过或未经过磨光的表面 光亮度高
进行抛光,它对基材有一定的磨削作用, 属于精加工
IMF 大致与IML相同但主要用于在IML的 基础上做3D处理 IMR 重点在于胶料上的离型层
产品表面薄膜去掉,只留下油墨在 产品表面
研发时间短 设计灵活 成本较低 安全环保
装饰图案内 藏,永不磨 损
高抗刮性和 透光性
高度集成, 快速装配 应用领域广
优点
缺点
耐划伤、抗 前期周期长
腐蚀性强
易产生胶片
使用寿命长 脱落、扭曲
类别
特点
空气喷涂 无空气喷涂 静电喷涂
大流量低压力雾 化喷涂 热喷涂 自动喷涂
材料不受限制 涂层材料极为广泛 温升小 不产生应力和变形 操作工艺灵活方便 涂层性能多种多样
优点
喷涂作业生产效 率高 适用于手工及自 动化生产 应用领域广泛 喷涂速度快 手感光滑细腻 漆膜最终效果好 膜质较厚
缺点
漆雾高度分散 既污染环境 不利于人体健康 浪费涂料
能去除粗的磨痕
效率高投入少
中抛
比较适合加工简
是用较硬的抛光轮对经过粗抛的表面 单件 中、小产品
作进一步的加工
它可除去粗抛留下的划痕,产生中等光
亮的表面
精抛
是抛光的最后工序,用软轮抛光获得镜
面般的光亮表面,它对基本材料的磨削
作用最小.
缺点
人工要求高 劳动强度大 污染严重 影响工人健康 能源消耗高 光泽保持时间不 长,发闷、生锈

《无机复合材料及工艺》第二章——增强材料

《无机复合材料及工艺》第二章——增强材料

3、碳纤维(Carbon fiber) (1)、引言
碳纤维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它不仅具有炭素材料的特性,如质量轻, 强度高,耐热,耐腐蚀,还具有金属材料的某些特性,具有良好的 导电和导热性,在各类复合材料(PMC、MMC、CMC和C/C)中得到广 泛应用。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机械 制造、电子工业、体育用品、建筑材料(修补)、生物材料、医疗 器具等各行各业。 碳纤维的大量和广泛应用与其价格的不断降低有关。随着碳纤维的 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价格由原来的数千元/kg,降至数百元/kg。 碳纤维与玻璃纤维一样,可以进行编织成各种碳纤维布,或制成碳 纤维毡使用。
(4)玻璃纤维的特性和应用
特性:
典型性能: 密度:2.4~2.8 g/cm3 抗拉强度:3~4.6 GPa(为高强度钢的2~3倍) 弹性模量:70~110 GPa(与铝和钛合金模量相当) 比强度为:12.5~18.4×106 cm(为高强度钢的6~10倍) 比模量为:2.8~4.0×107 cm(略高于高强度钢) 不燃、不腐、耐热、高拉伸强度、小断裂延伸率、化学稳定性好、 电绝缘性能好;但不耐磨、脆而易折。 可加工成纱、布、带、毡等形状; 可作为有机高聚物基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复合材料的增 强材料。
对结构复合材料而言,首先考虑的是增强材料的强度、模量和密度。 其与基体物理及化学相容性主要反映界面作用和影响。
二、纤 维(fiber)
直径细到几微米或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许多倍的 材料。 其长径比(aspect ratio)一般大于1000。 作为增强材料使用时,纤维一般都具有高模量、高强度。 大多数是有机高分子纤维,也有无机纤维和金属纤维。 重点介绍:
(2)、碳纤维分类

第四章 复合材料界面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

第四章 复合材料界面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

两种作用 同时存在
粉粒填料、纤维被基体良好的润湿至关重要。
若润湿不良,在界面上会产生空隙,易使应力集中而导致复合材料 开裂; 则由物理吸附所产生的粘附力能>树脂的内聚能 若要完全润湿 另外一个液体或熔体的表面张力<固体的表面张 力,则能很好地润湿该固体表面 液体对固体浸润情况,可以用浸润角(或称接触角) θ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浸润角的大小与固体和液体 各自的表面张力和固-液间界面张力有关。
毫无疑问,浸润性好有利于两相界面接触,但浸润性不是界面 粘接的唯一条件。例如:EP对新鲜E玻纤表面浸润性好,但粘 接性却不好,界面耐水老化性也差,但若用胺丙基硅烷处理E 玻纤,对环氧浸润性下降,但界面粘接性提高。 所以浸润性理论虽对CM界面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对许多界面 现象单凭浸润理论是难以解释的,所以人们提出了其它理论。
3 、缺陷:该理论并非十全十美,有些现象难用此理论解释。 例:1)有洗偶联剂不含与基体起反应的活性基因,有较 好 的处理效果。(不能解释) 2)光弹研究发明,基体树脂从固化放热冷却到50摄氏 度,可产生115MPA的径向压力、58MPA的横向压力。这 种热应力足以使材料破坏。-----这种热应力如何松弛呢?
二、化学键理论: <1>要使两相之间实现有效的粘接,两相表 面应含有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 1、理论认为: 通过官能团的反应以化学键结合形成界面。 <2>若两相之间不能直接进行化学反应,也 可通过偶联剂的媒介作用以化学键结合。
A B A A B B
A B A B C A B C A B A B C A B
界面示意图:
界面相内的化学组分、分子排列、 热性能、力学性能,呈现连续的梯 度性变化,界面相很薄,只有µm级, 却有极其复杂的结构。 在两相复合过程中,会出现热应力 (导热系数、膨胀系数的不同)界 面化学效应(官能团之间的作用或 反应)和界面结晶效应(成核诱发 结晶、横晶),这些效应引起的界 面微观结构和性能特征,对CM的 宏观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表面增强技术

表面增强技术

表面增强技术是一种能够增强材料表面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物理性能以及美观等表面处理方法的总称,它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物理化学的一系列表面强化处理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材料的使用性能。

按照表面强化的工艺特点,表面增强技术可以分为以下6种:
1.表面冶金强化:包括堆焊、热喷涂、激光熔覆等。

2.表面形变(机械)强化:包括喷丸、液压、挤压、滚压等。

3.表面热处理强化:包括表面淬火等。

4.表面薄膜强化:包括电镀、电镀刷、气相沉积、化学镀等。

5.表面非金属化处理:包括喷塑、粘涂、涂装等。

6.高能束(密度)表面强化:包括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铬络合物无水时的结构式为: 铬络合物无水时的结构式为:
•其中,与铬配位的羧基必须为不 其中, 其中 饱和的, 为不饱和有机基团 为不饱和有机基团。 饱和的,R为不饱和有机基团。 •它是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离 它是由不饱和有机酸与三价铬离 它是由 子形成的金属铬络合物。 子形成的金属铬络合物。
40
(3)迁移法 )
就是将化学处理剂直接加入到树脂胶液中进行整 体掺和,在浸胶的同时将偶联剂施于玻璃纤维上, 体掺和,在浸胶的同时将偶联剂施于玻璃纤维上, 借处理剂从树脂胶液中到纤维表面的“迁移” 借处理剂从树脂胶液中到纤维表面的“迁移”作 用而与纤维表面发生反应, 用而与纤维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在树脂固化过程 产生偶联作用。 产生偶联作用。 适用范围:适用于填料与树脂不便于分开的体系。 适用范围:适用于填料与树脂不便于分开的体系。 用量一般不超过树脂量的1%。 注:用量一般不超过树脂量的 %。 优点:工艺操作简便,能源消耗大大降低。 优点:工艺操作简便,能源消耗大大降低。
20
水解
在界面区 域: 缩合
21
22
玻璃纤维表面的有机硅单分子层示 意图
23
X基团:水解和聚合速度 基团: 基团
24
R基团 反应活性不同 基团: 基团
25
硅烷偶联剂的选用原则: 硅烷偶联剂的选用原则:
含双键的偶联剂适用聚酯和丙烯酸树脂, 含双键的偶联剂适用聚酯和丙烯酸树脂,对 环氧、 环氧、酚醛效果不明显 含环氧基团的对环氧树脂特别有效, 含环氧基团的对环氧树脂特别有效,因环氧 基能与羟基反应, 基能与羟基反应,又可与不饱和双键起加成 反应, 也适用于聚酯。 反应,故也适用于聚酯。 含氨基的适用于环氧、酚醛、聚酰胺、 含氨基的适用于环氧、酚醛、聚酰胺、三聚 氰胺, 氰胺,对聚酯有阻聚作用
玻璃纤维制备工艺示意图
5
6.1.1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技术
6.1.1.1 浸润剂 (1)浸润剂的作用 ) 使多根单丝集束成股, 使多根单丝集束成股,增加原纱的耐磨性和提 高抗拉强度,保护纤维免受大气和水分的侵蚀作用。 高抗拉强度,保护纤维免受大气和水分的侵蚀作用。
纺织型浸润剂
(2)浸润剂的种类 )
26
3.新品种硅烷偶联剂 新品种硅烷偶联剂 (1)耐高温型硅烷偶联剂 ) 普罗德曼曾经做过试验并得出结论:含有带芳香结构 普罗德曼曾经做过试验并得出结论:含有带芳香结构 的硅烷偶联剂都是耐高温型硅烷偶联剂。 的硅烷偶联剂都是耐高温型硅烷偶联剂。 腈苯基 腈苯基 氨苯基
甲苯基 氯苯基 羧酸苯基
27
重 量 损 失 %
14
沃兰处理剂与玻璃纤维表面的作用过程如下: 沃兰处理剂与玻璃纤维表面的作用过程如下:
(1) )
15
(2) )
16
(3) )
17
小结: 小结: 沃兰处理剂一端的活性基团水解后产 生的羟基能与玻璃纤维表面的硅醇基发生 缩水反应,从而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 缩水反应,
Si O Cr
另一端则通过不饱和双键与合成树 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 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使表面 处理剂通过化学键合把玻璃纤维与合成 树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树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32
(4)水溶性硅烷偶联剂 )
这是一类新型的硅氧烷聚合物-硅烷化的多氮酰胺。 这是一类新型的硅氧烷聚合物-硅烷化的多氮酰胺。 商品牌号有Y-5922、Y-5986等。其结构式为: 商品牌号有 、 等 其结构式为:
它是一种水溶性偶联剂,在分子主链上含有硅氧烷功能 它是一种水溶性偶联剂, 基团和氨基反应活性基团,其效果与A-1100偶联剂相当。 偶联剂相当。 基团和氨基反应活性基团,其效果与 偶联剂相当
33
(5)叠氮型硅烷偶联剂 ) 该类偶联剂的结构式为: 该类偶联剂的结构式为: 加热后可分解为: 加热后可分解为:
RSO3N:可插入 可插入C-H键中,或C=C双键 键中, 可插入 键中 双键 或芳香环体系中: 或芳香环体系中:
34
这种偶联剂以1%的质量比加入到聚丙烯中,其制品 的质量比加入到聚丙烯中, 这种偶联剂以 的质量比加入到聚丙烯中 的弯曲强度可提高77%,拉伸强度可提高 %。 的弯曲强度可提高 ,拉伸强度可提高65%。
18
2、有机硅烷类偶联剂 、
其一般结构通式为: 其一般结构通式为:RnSiX4-n R为有机基团,可与合成树脂作用形成化学键的 为有机基团, 为有机基团 活性基团, 代表氨基(-NH2)、巯基(- )、 代表氨基(- (-SH)、 活性基团,R代表氨基(- 、巯基(- 乙烯基- 乙烯基-CH=CH2、环氧基等。这些基团和不同的 、环氧基等。 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 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 X为易于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OCH3、乙氧 为易于水解的烷氧基,如甲氧基- 为易于水解的烷氧基 等水解后能与玻璃纤维表面作用。 基-OC2H5等水解后能与玻璃纤维表面作用。
29
30
(3)阳离子型硅烷偶联剂 ) 在硅烷偶联剂中,如果 基团为带有 在硅烷偶联剂中,如果R基团为带有 阳离子的活性基团时, 阳离子的活性基团时,则为阳离子型 硅烷偶联剂。如商品牌号为Z-6032的 硅烷偶联剂。如商品牌号为 的 这类偶联剂,其化学结构式为: 这类偶联剂,其化学结构式为:
31
•阳离子型硅烷偶联剂的优点: 阳离子型硅烷偶联剂的优点: 阳离子型硅烷偶联剂的优点 •通用性广;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稳 通用性广;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 通用性广 对空气和湿气都不敏感; 定、对空气和湿气都不敏感; •它除了具有一般水解硅烷的性质外,还 它除了具有一般水解硅烷的性质外, 它除了具有一般水解硅烷的性质外 同时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同时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可 改善无机物在树脂中的分散性。 改善无机物在树脂中的分散性。
38
39
(2)前处理法 ) 方法:适当改变浸润剂配方, 方法:适当改变浸润剂配方,将偶联剂加入到其 中,在拉丝过程中表面处理剂就被覆到玻璃纤维 表面上。 表面上。 与后处理法相比: 与后处理法相比: 它可省去复杂的处理工艺及设备,使用方便; 它可省去复杂的处理工艺及设备,使用方便; 避免了因热处理而造成的纤维强度损失。 避免了因热处理而造成的纤维强度损失。
聚酰亚 胺
聚苯并 咪唑
28
(2)过氧化物型硅烷偶联剂 )
南大-75(ND-75):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 南大 ( ):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 ):
特点:偶联作用是通过过氧化物热裂解;偶联作用适用于 特点:偶联作用是通过过氧化物热裂解; 一大类相似或不相似物质之间的偶联。 一大类相似或不相似物质之间的偶联。 效果:随过氧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引入不饱和双键可以 效果:随过氧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提高处理效果。 提高处理效果。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后的强度影响 1-沃兰处理 2-A-151处理 - - - 处理 3-A-172 处理 4-未处理 - -
8
处理剂对复合材料耐水性的改善有显著 的效果
各种处理方式对196#不饱和聚酯玻璃钢水煮后弯曲强度保留率 各种处理方式对
9
何为偶联剂?
10
6.1.1.2 偶联剂及其作用机理
偶联剂分子两端通常含有性质不同的基团: 偶联剂分子两端通常含有性质不同的基团 一端的基团与增强体表面发生化学作用或 物理作用 另一端的基团则能和基体发生化学作用或 物理作用, 物理作用,从而使增强体和基体很好地偶 联起来 获得良好的界面粘结, 获得良好的界面粘结,改善了多方面的性 并有效地抵抗了水的侵蚀。 能,并有效地抵抗了水的侵蚀。
第六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处理技术
6.1 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 6.2 粉状颗粒的表面处理技术 6.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纤维表面处理 6.4 基体材料的改性技术
1
1947年Johns Hopkins大学的 年 大学的Ralph K. Witt等 大学的 等 在一份写给海军军械局的“秘密” 在一份写给海军军械局的“秘密”报告中指 出,用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玻璃纤维而 制得的聚酯复合材料的强度为采用乙基三氯 硅烷处理玻璃纤维时的两倍。 硅烷处理玻璃纤维时的两倍。 1949年,美国空军与Bjorksten组织签订了一 年 美国空军与 组织签订了一 项合同( ),旨在探索玻璃纤维处 项合同(AFTR6220),旨在探索玻璃纤维处 ), 理剂对聚酯层压板湿强度性能的影响, 理剂对聚酯层压板湿强度性能的影响,对 2000种化合物做了筛选试验,其中最佳的, 种化合物做了筛选试验, 种化合物做了筛选试验 其中最佳的, 并且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仍不失为佼佼者的 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β-氯代烯丙醇的等摩尔 是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 氯代烯丙醇的等摩尔 加成物为基础的非水剂型处理剂( 加成物为基础的非水剂型处理剂(BJY)。 )
13
主要的品种是甲基丙烯酸 主要的品种是甲基丙烯酸 氯化铬络合物。 氯化铬络合物。商品名称 沃兰( ),它是一 ), 是沃兰(Volan),它是一 种有机酸铬络合物, 种有机酸铬络合物,呈暗 绿色液体,有醇香味, 绿色液体,有醇香味,可 溶于水。它通常配成水、 溶于水。它通常配成水、 异丙酮的溶液, 异丙酮的溶液,该溶液是 酸性的, 酸性的,常用的是它的水 溶液。 溶液。
11
6.1.1.3 偶联剂及其作用机理
当增强体为玻璃纤维时,按化学组成, 当增强体为玻璃纤维时,按化学组成,偶联剂主 要分为有机铬和有机硅两大类,此外还有钛酸酯。 要分为有机铬和有机硅两大类,此外还有钛酸酯。 1、有机酸氯化铬络合物(简称铬络合物)类偶联剂 、有机酸氯化铬络合物(简称铬络合物) 通常是碱式氯化铬与羧酸反应制得: 通常是碱式氯化铬与羧酸反应制得: 2Cr(OH)Cl2+RCOOH→ RCOOCr2(OH)Cl4+H2O →
增强型浸润剂
6
6.1.1.2 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表面处理就是在增强体表面涂覆上表 面处理剂( 面处理剂(包括浸润剂及一系列偶联剂和 助剂等物质) 助剂等物质) 有利于增强体与基体间形成一个良好 的粘结界面, 的粘结界面,从而达到提高复合材料各种 性能的目的。 性能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