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房地产市场简报
2019年度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2019年度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2019年已悄然离去,回首这一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波澜壮阔、风起云涌”。
一系列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企业重组等重大事件纷至沓来,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19年度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
事件一:限购政策放松2019年初,多地开始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其中包括限购政策的放松。
4月1日,杭州市出台了新的房地产政策,取消了对部分区域的限购政策,并对非户籍居民在杭州购房提出了相应的条件。
此举对于改善本地区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拉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事件二:房地产税试点启动事件三: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为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今年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持续加大。
多地严禁开发商以涨价手段获取预售资格,要求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制度,坚决整治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
事件四:一线城市房价回落今年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回落迹象。
在政策调控的影响下,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出现了下滑态势,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价持续走低。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对于缓解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事件五:楼市去库存成效显著今年,多地出台政策积极推动楼市去库存。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同比下降了10%,一二线城市去库存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表明,去库存政策正在逐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事件六:“租购同权”试点推广今年,我国不少地区开始推广“租购同权”试点。
通过这一制度,租赁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和发展,提高了租赁住房的市场供给和质量。
相信随着“租购同权”试点的推广,未来的租赁市场将有望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事件七:房企融资环境收紧今年,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了收紧。
大量房企面临融资严重困难,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暴雷的情况。
这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行业震荡,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房地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目前,全国各地方政府密集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楼市的发展,提振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规模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到了13.9万亿元,同比增长9.9%。
其次,中国房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房地产行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住宅市场不断向着中高端发展,房子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不再只是简单的居住需求满足,而且有更多的功能和附加值;另一方面是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等非住宅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了房地产行业向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再次,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市场化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和开放,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房地产调控机制。
通过限购、限贷、限价等一系列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
此外,房地产市场还在探索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推动租购并举的居住制度改革。
最后,中国房地产业的创新不断推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房地产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房地产企业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房源信息,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房屋设施的智能化,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居住体验。
综上所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是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升级、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创新不断推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房价、过度投资、楼市波动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市场全景分析(附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金额、房企业绩)

中国房地产市场全景分析(附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金额、房企业绩)一、房地产投资情况2019年全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21.94亿元,累计增长9.9%,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12月份投资增长7.4%,比11月的8.4%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在接近销售0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的弹性主要得益于房地产投资的子项目——建安部分和土地部分的交叉支持整体增长。
与上月相比,12月份投资增速略有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2018年第四季度基准期高位的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土地交易面积出现负增长,在建筑面积增加的推动下,建安投资增速回升轻微减弱;二是2019年投资土地购置费增速仍在下降,考虑到土地承包金额已纳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分期付款,投资中的土地购买费为土地交易价格滞后半年左右。
业内预计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保持在7%至10%之间。
一方面,在竣工交付持续复苏的背景下,以建筑为主导的建安投资仍可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另一方面,近期房地产融资政策、住房供应略有改善。
房企拿地愿意继续复苏,以支持投资中土地购买成本的上升。
二、房屋新开工、竣工、销售情况《2020-202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新房开工面积为227154平方米,同比增长8.5%,较上年同期下降0.1%,12月新开工面积增长7.4%。
1-12月份竣工面积959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比1-11月增长6.1%。
随着融资紧缩和销售增长放缓,房地产公司囤地放缓,开工面积增长放缓。
从竣工情况来看,由于房地产企业通常在四季度创纪录地完成,前两年商品房预售集中竣工交付,月竣工量大幅增长20.2%,完成每月面积占全年竣工面积的33%,完成交付的逻辑继续兑现。
预计2020年,全国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将分别增加5%和10%。
房地产业情况汇报

房地产业情况汇报房地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房地产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的总产值超过了30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了10%。
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材料、家具、家电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此外,房地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就业增长,为大量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压力。
其次,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对住房需求也越来越大。
房地产业作为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的重要渠道,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统计,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了60.6%,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房地产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外,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消费升级。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居住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
房地产企业不仅要提供基本住房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于宜居环境,全面配套设施的需求。
因此,房地产企业不断创新,提供高品质、高服务的房地产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居住需求的不断升级。
然而,房地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等。
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策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其次,房地产市场存在着部分投机性购房需求。
一些投资者为了获取资本收益,购买房产并不是为了自住,这种投机性需求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甚至泡沫的产生。
因此,政府需要引导市场,加强监管,遏制投机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级。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快速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对于周边相关产业和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于房地产经济的未来发展也呈现出几大趋势。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现状(一)房地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价值达到了58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9.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
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逐年向前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房地产行业对于国民经济贡献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了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9%。
同时,这一行业对员工劳动力的吸纳也在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共吸纳了2548.8万人员,同比增加了1.7%。
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国内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城市化加速,房地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加速,我国房地产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程度60.6%,同时,城镇化建设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会更加加速,这将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未来发展趋势(一)从规模增长到品质提升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已经逐年扩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发展的重点将逐渐从扩大规模转向提升品质。
未来,房地产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
(二)从单一开发到全链条服务未来,房地产企业将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而是转向全链条服务。
这种服务不仅包括房屋销售和租赁,还可能提供房屋物业管理、管理服务、房屋鉴定等更全面的服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多元化盈利模式。
房地产市场现状研究

房地产市场现状研究一、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4.3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了15.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5%和8.7%。
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规模仍然庞大。
二、市场结构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逐渐优化。
在政策调控下,住宅市场供需平衡,价格上涨幅度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商业地产市场和租赁市场也在逐步发展,为不同需求的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等新型住房形式的出现,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区域差异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差异依然明显。
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较高,需求旺盛,市场较为稳定;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则存在房源过剩、房价下跌的现象。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有望逐渐缩小。
四、政策环境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一方面,通过限购、限贷、限价等手段,抑制投机炒房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共有产权房、长租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理性。
五、市场竞争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加剧。
各大开发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一些大型开发商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六、市场风险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稳定,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一方面,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可能导致泡沫风险;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也需要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波动,房地产市场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
一、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14.3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了15.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5%和8.7%。
房产局房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

房产局房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的风向标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产市场的运行情况对整个经济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房产局房产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报告。
一、市场规模与供需状况房产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房产市场总体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全国总销售额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供需状况上,房产市场整体供应充足,但不同城市之间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需求旺盛,房源紧张,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供应过剩现象较为普遍。
二、房价与租金趋势分析在房价方面,全国房价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涨幅稳定在X%左右。
二线城市的房价也有所回升,年涨幅约为X%。
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房价相对稳定,涨幅较为有限。
租金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房屋租赁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线城市的租金水平较高,平均租金上涨幅度约为X%。
二线城市的租金稳步上涨,增幅约为X%。
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租金相对稳定。
三、政策与调控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房产局在过去几年加大了政策调控的力度。
例如,加强地方政府调控,实施限购和限贷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保障了市场的稳定。
四、市场投资情况房地产市场不仅是居民的刚性需求,也是投资的重要领域。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政策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度有所降低。
居民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情下降,转向其他领域的投资。
同时,国内外资本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五、未来展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基调,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创新型住房产品的需求将增加,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批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回顾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回顾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2019年全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回顾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2019年1—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97071亿元,增长13.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2019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931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7588亿元,增长9.6%,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30186亿元,增长16.1%,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5107亿元,增长8.2%,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
201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938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增速与1—11月份持平,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27673万平方米,增长10.1%。
房屋新开工面积227154万平方米,增长8.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8.7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67463万平方米,增长9.2%。
房屋竣工面积95942万平方米,增长2.6%,1—11月份为下降4.5%,上年为下降7.8%。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8011万平方米,增长3.0%。
201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8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4%,降幅比1—11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上年为增长14.2%;土地成交价款14709亿元,下降8.7%,降幅比1—11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上年为增长18.0%。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2020-2026年中国写字楼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1—11月份为增长0.2%,上年为增长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0
长春
4361
37.07
南昌
2092
23.99
贵阳
3762
40.93
威海
144
1.46
二三线代表城市 37779
349.56
注:以上供应和成交数据口径为商品房住宅
全国房地产市场月报-7月
商品住宅
环比 成交套数(套) 成交面积(万方) 环比
9%
12205
150.81
5%
16%
20191
213.07
上海
成交宗数(宗)
17.3373
昆明
14
12
10
8
6
4
2
2.3711
0 海口
数据来源:汇丰数据中心
本月商住用地成交57宗、271.56万方,同环比分别下降1%和18%;经过了年中政府推地和 企业拿地高峰后,本月土地市场回归常态;
受政府调控和拿地成本的双重影响,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放缓,同环比分别减少70%和59%, 降幅加大,仅上海供应9宗成交3宗;二三线城市表现相对较好,重庆和徐州位居前列。
100
88.63867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徐州
55.74881
上海
7月重点城市商住用地供应面积
20
18
16
14
12
50.9264
45.450499
10
40.116564
8
24.134761
6
14.572968 14.481801
4
4.077961 2
重庆
长春
南昌
贵阳
-27%
21457
211.25
-32%
上海
28019
256.32
8%
23712
228.51
4%
广州
12728
129.71
-23%
23050
223.21
0%
深圳
2164
22.95
-56%
4163
44.28
-12%
一线城市
57913
532.01
-15%
72382
707.26
-12%
重庆
16974
131.27
7 贵阳市
贵安新区高峰镇
13.72 昆明市
盘龙区金马寺郭家凹村538号
712
8
东莞市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道路以东、 香江东三街以北
11.71
重庆市
江北区观音桥组团O07-1/02、O072/02号宗地
641
9 重庆市
两江新区悦来组团C标准分区
10.00 徐州市
泉山区西安南路西,博爱街南
600
10 上海市
重庆铭腾汇景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CHONGQING MINGTENG MARKE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LTD
全国房地产市场月报
(7月)
>>汇丰智力产业组织
2013年土地市场周报 0610-0616
1
土地市场
2
商品房市场
3
市场总结
土地市场——综述
本月一线城市供应各类土地308.35万方,同比上涨74%,环比上涨126%;成交114.95万方,同 比减少36%,环比减少20%。重点监测部分二三线城市供应各类土地659.01万方,同比减少41%, 环比减少18%;成交597.28万方,同比减少40%,环比减少1% 。
-69%
南昌
6284
52.19
13%
9007
104.27
4%
贵阳
4596
76.94
-48%
6548
63.16
-51%
威海
591
3.31
-85%
3851
23.80
-50%
二三线代表城市 57959
526.87
-18%
80420
700.47
-27%
注:以上供应和成交数据口径为商品房
数据来源:汇丰数据中心
800
657.812659
600
438.816184
400
228.8802328
240.1220529 256.3674868
299.0712075
200
76.17073608
0
上海
重庆
徐州
昆明
长春
东莞
贵阳
海口
成交总价(万元)
亩均价(万元/亩)
数据来源:汇丰数据中心
本月商住用地成交总额167亿元,环比减少49%;其中上海稳居龙头,而重庆以多宗大规模 优质地块出让占据成交总价第二,为本月总价最高的两个城市;
33
商住用地市场——综述
本月一线城市供应商住类土地55.75万方,同比减少32%,环比减少20%;成交19.74万方,同比 减少70%,环比减少59%。重点监测部分二三线城市供应商住类土地282.40万方,同比上涨20%, 环比减少8%;成交251.82万方,同比上涨20%,环比减少11% 。
7月各城市能级商住类土地情况
-8%
22673
193.98
15%
大连
1202
10.08
-53%
774
14.83
-65%
厦门
5453
40.30
71%
6614
54.89
-10%
合肥
14686
151.19
19%
16499
120.03
57%
海口
1153
7.54
-85%
6218
38.55
-30%
长春
7020
54.06
-6%
8236
86.97
全国房地产市场月报-7月
同比
环比
——
——
193%
171%
——
——
—— -70%
—— -59%
7%
-51%
-46%
-8%
-84% 786%
-57% 1536%
133%
6%
-8%
-26%
—— 433% 20%
—— 356% -11%
数据来源:汇丰数据中心
44
商住用地市场——供应
供应分析:受一线城市影响,整体供地出现回调,徐州开发加大为推量最大的城市。
土地总量
环比 成交面积(万方)
631%
18.55
43%
27.17
0%
68.48
——
0.76
126%
114.95
-63%
66.98
64%
141.87
-18%
3.05
12%
70.40
182%
93.18
-16%
124.26
39%
0.00
-80%
97.55
-18%
597.28
注:以上供应量以招拍挂截止时间为准,成交量以土地公告时间为准。
8%
-29%
16837
186.06
0%
-17%
2984
30.90
-14%
-5%
52107
580.84
3%
1%
15505
145.88
1%
-50%
681
7.04
-77%
——
3201
37.62
-24%
257%
7120
76.04
147%
-79%
3429
29.43
-36%
-10%
6821
73.79
-68%
-43%
15.05
昆明市
昆明市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
1020
5 徐州市
下淀路北
14.45 昆明市
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
1011
6
长春市
长春长江路经济开发区,东至凯旋路、南 至甲五路、西至丙八路、北至丙三十二路
14.02
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至洋浦大 长春市 街、西至一汽丰田、南至合肥路、北至
远达钢结构
818
松江区方松街道
9.29 上海市
川沙新市镇
576
注:以上数据为居住和商住用地成交数据,不含工业用地数据。
全国房地产市场月报-7月
数据来源:汇丰数据中心
88
1
土地市场
2
商品房市场
3
市场总结
商品房市场——综述
本月一线城市新增供应商品房57913套、532.01万方,环比减少15%;成交72382套、707.26万
0
0
上海
重庆
广州
合肥
北京
贵阳
长春
南昌
深圳
厦门
大连
海口
威海
住宅供应面积(万平方米)
住宅供应套数(套)
数据来源:汇丰数据中心
本月商品住宅新增供应73029套、720.30万方,环比下降9%;进入传统淡季,开发企业调整 推量节奏,供应量出现明显回落;
从各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降幅收窄,上海和广州仍位居高位;而二三线城市除合肥外, 其他城市均出现下滑,本月合肥表现突出位居第四。
20000 18000
160
16000
140
120
113.640913077.294216
97.7325
100
14000 12000 10000
80
63.456184